第二十一章 名山宝地 史家暗绘蓝图
作品名称:一路南下 作者:唐音宋韵 发布时间:2014-02-06 11:58:15 字数:4377
1
老张走了,我独自留在老太太的家里。
老太太的善良,老大的随和,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
十一点多,老大从山下上来,他换过衣服,帮我刨土。
“老弟,小张几点走的?”老大忽然问我。
“我也不知道,早晨我醒来的时候,就已经走了。估计是在五点左右。”我说。
“这伢子,简直没法说他。”正在做饭的老太太接过话茬,“怎么说他也在我家干过几天,我们又没有亏待他,走时连个招呼也不打,就算是住旅社,走时也该吱一声啊!”
老太太说的也是。我在心里说;老张,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这家伙太鬼!想走明说就是了,偏要在我面前装什么受伤的把戏。以为我看不出来呢!”老大笑着说,“就在我上来之前,我还在车站广场看见他呢!走路好好的,哪里有什么伤?”
“要我说,老大,你就不该给他那么多的钱,才干几天的活,两次给了他400,划多少钱一天啊!”老太太忿忿地说。
“奶奶,这个你不懂,这叫良心折磨法,无论他去什么地方,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他想起这事,他的良心会不安的。宁可他人负我,我决不负他人。老弟,你说是吗?”
“是!”我一边刨土,一边随口应道。
随着一堆土的塌下,几根白骨滚落在我的面前。
“呦,老大,刨到人家的坟墓了!”我说。
“不是墓,这是当年打仗时死人的散骨。”老大说。
“难道这宝盖山当年曾是战场之地?”我问。
“老弟,你别看这宝盖山不大,在镇江可出名了。”老大停下手中的活,“走,老弟,洗洗手跟我到山顶去,我给你讲讲这宝盖山的历史。”
“现在?这活儿正干着呢,等闲时再去吧!”我笑着说。
“也不在乎这一会半会的,劳逸结合嘛。”老大说。
“是呢,伢子,就跟你老大到山顶玩玩去,再说,也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就当是多休息一会儿。”老太太也说。
我只得笑着答应了。
2
沿着阶阶石梯,拾级而上,几分钟后,我和老大便到了宝盖山山顶。
宝盖山山顶很平,四周用五彩石铺着七八十公分宽的环形小径,径外,苍松翠柏,环山傲然挺立,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山顶中间,草坪如毯,野花竟艳,几处石台其间。一些老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打扑克,有的下象棋,有的看报,有的聊天……老大告诉我,山顶上正在修建公园,现在是中午十分,游人不多,要是在早晨,便可看见到处是人。打太极拳的、跳交谊舞的、玩双杠的、打羽毛球的……热闹极了。据电视新闻报道,建好后的宝盖山公园,将是一个以休闲、运动为主要特色,彰显近代铁路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园。并将内部改造原京沪铁路宝盖山隧道,建设京沪铁路文化展示长廊,结合宝盖山西南侧的镇江老火车站形成展现中国近代铁路文化的旅游线路。
站在宝盖山山顶,放眼俯瞰,四周的景观尽收眼底。远方,群山竞秀;近处,商厦林立;环山的主干道上,人流如潮,车流如蚁;山腰上,林木葱郁,野花争艳,一条条石梯小径蜿蜒斜下,无数高低不一的民居错落有致……老大告诉我,宝盖山位于主城西部,西至京畿路,北至宝盖路,东至风车山路,南至润州山路。听老人们讲,只因此山林木葱郁,风水极佳,且山坡如盖,故而得名。云台山、金山离此仅数里之遥。明清故居建筑群、西津古渡等名胜古迹举足可至。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城里居民都想在宝盖山山腰盖房子的真正原因。别看宝盖山是个山体高度仅为62米、总面积只有8公顷的不起眼的小山,却是个闻名的古战场。清朝时,宝盖山曾是太平军的战斗堡垒。太平军在此打筑土城,曾与清军发生过多次战斗,最后被清军攻克;辛亥革命前,宝盖山还设有炮台,至今留有遗迹;民国2年,张勋攻打镇江,曾占领宝盖山……而真正让宝盖山闻名海内外的原因,却是因为山南侧有一条铁路隧道。
沿着山南侧一条下山的石径,老大领我来到了宝盖山隧道。
这是一条可容双轨的山洞,洞边似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山洞上顶,依稀可辨雕刻着“1905——”不完整的字迹。我朝山洞里看了看,洞里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老大告诉我,这是我国最早的铁路隧道,全长666米,洞内拱壁均为砖建。开凿于光绪三十一年7月17日,竣工于光绪三十四年2月27日,历时两年半时间,可见工程之浩大。”
光绪三十一年?我想了想,应该是公元1905年,以此类推,光绪三十四年应该是1908年。我顿时明白了山洞顶那不完整的“1905——”的意思。
老大说:“听老人们讲,当年,宝盖山铁路隧道举行正式通车典礼时,整个镇江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少蜂拥此处,真的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都想亲眼目睹火车是个什么模样。上中学时,曾听语文老师讲过,宝盖山铁路隧道通车后不久,曾有个晚清著名诗人陈三立乘火车自南京出发去上海,曾经此隧道,还写了一首七绝《出镇江山洞,回望金山》的诗。全诗我已忘记了,只记得首句好像是是天日……隧道中。”
“天日都迷隧道中,漆釭微焰射凭熊。阿香猛曳长雷出,却惹金山逐乃公。”老大的话尚未说完,我不由背诵了出来,“老大,是这首吗?”
“对,就是这首!想不到老弟不是镇江人,却也知道这首诗。听老师说,这是一首最早描绘宝盖山山洞的诗。”老大说。
其实,这首诗我很早以前就会背诵,只是不知道这首可以视为晚清同光体派代表作的诗作者——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的陈三立,在诗题中所说的“镇江山洞”指的就是此刻我面前的宝盖山山洞。
“1949年8月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炮兵十一团,由上海调防南京,途径宝盖山铁路隧道东口,遭到国民党军队飞机空袭,一阵猛烈的轰炸中,29名战士献出了生命,这些烈士就安葬在宝盖山顶,也就是刚才我们看见的那建设公园的地方,早期就是烈士陵园。那时候,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中小学生到这烈士陵园举行扫墓活动。1966年,烈士的遗骸被迁葬于北固山中峰烈士陵园。”
“在宝盖山上,还有一个鲍氏家族墓葬。这个鲍氏也是个诗人,名叫鲍皋,鲍皋夫妇及其母亲就葬在这宝盖山山顶。”
老大所说的鲍皋,我也是知道的,鲍皋是雍正、乾隆时代镇江著名的“京囗三诗人”之一,字步江,号海门。善于画画,是当时镇江著名诗坛领袖。
“宝盖山附近的古寺、道观,碑林、石刻,名人故居、陵墓,明清古街、民居比比皆是,它与绮丽的金山咫尺相对,兼之昔日白娘子水漫金山这个优美的传说世人皆知,历来是中外游客的游览胜地。等宝盖山公园建成后,我想定会游人如织。我之所以现在要扩建房子,就是想抓住建设宝盖山公园这个契机,在此开个饭店和旅社,到时候生意想来一定会很红火……”回来的途中,老大对我说。
我不由被老大超前的创业意识而折服,是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得,老大又怎不雄心勃勃呢?
我回首望了望集自然风景、人文文化、近代铁路文化于一体的宝盖山,想到那一点点被掏空的山坡,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担忧,这宝盖山属于国家资源,老大这样做合适吗?再者,既然老大想扩建房子,不知向地区规划办申请了审批手续没有?假如没有,即使房子盖好了,也属于违章建筑……想到此间,我把我内心的想法告诉了老大。
“老弟提醒得有道理,不过,你放心好了!”老大笑了笑,“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看啊,现在是有钱能使磨推鬼。相关部门我已打点过了,应该没事的。”
“但有些审批手续还是要办的,免得中途另生枝节。”我说。
老大沉吟了一下说:“老弟说的也是,这样吧,午饭后我给老二和一位堂弟打个电话,让他们晚上来一下,一起商议这个事。”
3
下午5点多,老大的二弟和他的堂弟来了。
两个人一看到被挖的山坡,吓了一跳。老大的堂弟说:“老大,你的胆大得真够可以的,竟然在宝盖山园林管理处的眼皮底下挖掘山坡,你这可是违法的!”
“没那么严重吧?又不是挖的太多,铲一点山脚而已。”老大有些轻描淡写地说。
“嗬,你还有点满不在乎?我和你说,老大,你这事可是可轻可重。轻的呢,相关部门罚你的款;重的呢,万一塌方,造成对山坡林木的毁坏,那可是毁坏国家财产罪,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老大的堂弟严肃而认真地说。
老大似乎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沉默不语。
“扩建房屋的审批手续办了没有?”老二问道。
“还没申请呢,不过,该花的钱我都花了。”老大说。
“老大,不是我说你,你简直是瞎搞!你把审批手续搞到手,再搞这山脚也不迟啊!你倒好,正事一点没干,钱到花了不少,等到办审批手续你再花二回钱啊?”老二埋怨道。
“所以我把你们兄弟两个请来商量商量看看下面的棋怎么走啊。”老大说。
接着,老大手拿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房屋设计平面图,告诉他俩哪些房间可作饭店,哪些房间可作旅社,自家住房卧室、客厅、厨房、洗手间……
晚饭时,兄弟三人一边喝酒一边商议盖房子的事。我作为外人,不好插言,礼貌性地和他们兄弟三人喝了两杯,便默不作声吃我的饭。兄弟三人一番商讨,最后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一、抓紧时间办理房屋审批手续;二、增加人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好急需铲平的山坡。老大的堂弟说,只要房屋扩建审批手续下来,即使相关部门来找,可以以房产面积需要为借口搪塞,再通过人际关系,最多也就罚点钱了事。
晚上九点多,老大的二弟和堂弟走了。老大拿出纸和笔,说是我的文采好,要我为他代写房屋扩建申请书。我笑了笑,问了一下他的家庭人员大致情况,拿起笔来,以老太太年事已高,因患有糖尿病、眼睛白内障等病,急需其子女在身旁照顾。然老太太现在居住的仅仅30平方的两家土墙瓦面的房屋,已是墙裂瓦露,实属危房,已不能居住。而老太太所生三子,二儿子夫妻俩工作繁忙,孩子年幼,实在没有时间照顾母亲;三儿子夫妻俩没有职业,全靠在街道边摆个修理自行车的地摊养家糊口,经济困难,自顾不暇,也实无能力照顾母亲。只有大儿子因工伤致残,闲居在家,可居家三口,没有住房,现租房在外居住。因此,为了方便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大儿子居家三口只有搬到宝盖山上和母亲同住,现急须将母亲的危房进行扩建等理由,以老大作为申请人的语气,申请相关部门批准。十几分钟后,我把写好的申请书递给老大,让他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老大细细地看了一遍,满意地笑道:“老弟你太棒了!有此充足理由,还愁批不下来房屋扩建手续?”坐在一旁的老太太说道:“老大,这伢子写些什么,瞧你高兴的,也念给我听听。”
老大念了一遍,老太太听完,高兴地笑道:“怎么事一到这伢子的笔下,说得就这么让人受听!你别说,就是上边有人来调查,也全是事实。这事要是让你老大写啊,还不知他妈的写成什么样呢!”
“奶奶,这不还都怪你吗?当初我想上学,你偏要让我下来,说是把钱供老二、老三上,怎么样?现在伺候你的,还得靠你的大儿子啊!”老大笑着说。
“你他妈的现在还埋怨老娘偏心啊!你瞧瞧你上学时的狗屁成绩,五门功课三门不及格,让你上你还能给我考个状元来?”老太太笑骂道。
“好了,奶奶,你也别再唠叨了,你还是歇着吧!”老大笑着说,“老弟,小张已经走了,你一个人也不用去前屋住了,那里地铺太凉,房中也没通电。你就在这屋里的沙发床上睡吧,奶奶房间里有现成多余的被子。明天我把申请书拿到街道居委会盖个章,顺便递到规划部门去。然后再到车站广场,看看能不能再找三两个打工的人来,早一天干完,我也好准备买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