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一波三折>第一部 时来运转 第一章 夜遇车祸

第一部 时来运转 第一章 夜遇车祸

作品名称:一波三折      作者:李伟      发布时间:2013-12-08 22:17:10      字数:3321

  夜遇车祸(1)
  夜深人静的时候,途经地处偏僻路段的火葬场,不免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好像有意要营造“鬼片”氛围,天空飘起了小雨,让昏暗的路灯,变得更加迷离和神秘。“硬是有鬼,快看前面。”司机丁胜惊恐地大叫一声,随即踩了一个急刹车。
  风雨飘摇的马路上,好像躺着一个人。李建春顺着车灯望去,模糊的路灯下,那个人一动不动,也感觉不到一点生命气息。李建春和丁胜互相对视了一下,考虑着该怎么办。黑暗中有人鬼魅一般,突然窜了出来,让李建春和丁胜不由大吃一惊,居然产生了紧张和不安的情绪。这个人逆着车灯,手搭凉棚,瞟了一眼李建春所在的方向,跑到躺在地上的那人旁边,伸手推搡着身体,口里好像还在喊叫着什么。
  李建春判断,躺在马路上的那个人,很有可能是被突然冒出来的那个人撞伤的。如果他们没有从这条马路经过,凑巧碰上这场意外车祸,地处市郊又是夜晚下雨时节,说不定肇事司机就逃之夭夭了。如果他们视而不见,扬长而去,而不是打着车灯现场观察,让那个肇事司机心生惶恐,他也许就不会表现得如此积极主动,从而去关心和救助伤者了。
  李建春和丁胜下车,来到伤者身边,地上淌满了鲜血,并随着雨水四处扩散。伤者是一位老人,60多岁的样子,衣着装束有些陈旧,目前处于昏迷状态。李建春问那个司机:“是你撞的吧?”对方显得很是无奈,有些苦涩地点了点头,随后长叹一声:“开出租车遇到这种事,真是倒霉。”“赶快送医院。”李建春不想听他解释或者是诉苦,当即做出决定。对方又点了点头,然后三个人一道把受伤老人抬到肇事司机的出租车上。
  李建春与肇事司机商量后,就近找了一家国有大型医院。在急诊室,值班医生仔细检查伤情后,脸色严峻地说:“必须住院。按规定要先预交5000元费用。”李建春救人心切,向值班医生大致介绍了事情经过,并提议:在老人昏迷,无法联系家人的情况下,可不可以马上手术。他同时还叫肇事司机把身份证和行车证件,抵押在医院,并叫司机立即回家,想办法筹钱,然后补交给院方。
  医生说他作不了主,必须请示领导后再说。趁医生给领导打电话汇报的机会,李建春也用手机向事故管辖地的交警队报了案。医生打完电话,便把领导意见转述给李建春:“原则同意你的建议,但还要加上你的记者证作抵押。”李建春二话不说,把记者证交给了医生,然后又帮助医院护士,把仍然处于昏迷中的老人送到了病房。
  因为抢救及时,老人没有了生命危险,但左腿被撞严重,造成粉碎性骨折。也许是李建春记者身份起了作用,医院连夜组织外科骨干,把病房当成手术室,为老人接上骨头,并打上了石膏。整过过程,都在李建春目睹下完成,让他既欣慰又感动:医护人员的尽心敬业,让惨遭飞来横祸的老人,性命无忧,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忙完这一切,李建春到家己是凌晨两点多了,刚一上床,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这一天,他实在是太累了。
  
  夜遇车祸(2)
  李建春供职于江城日报,是这座城市小有名气的新闻记者。他大学毕业分配至江城钢铁研究所工作,在团总支负责宣传并担任内刊《青年之声》编辑。李建春业余时间喜欢舞文弄墨,是一位“没有成为诗人却把诗人派头操练出来了”的文学青年。
  他因为连续有诗歌、散文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引起了当地一位名叫宋千里的文学泰斗级人物的注意。宋千里经常有文章在中央级的刊物发表,而且大多是头条,时不时还有全国知名评论家,对宋千里的作品进行赏析和推介,使宋千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名头也越来越响亮。
  李建春没有想到,素不相识的宋千里会主动给他来函,邀请他参加宋千里组织召开的一个笔会。那天,李建春接到信函时,不仅仅是喜出望外,而是油然生起“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情怀。要知道,像他这样多如牛毛的文学爱好者,能跻身由市作协组织召开的笔会,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获得了当地文坛的认可。
  江城钢铁研究所的领导,对李建春参加笔会,持完全赞成的态度。虽然如此,李建春参加笔会之后,却让他产生了坚定离开江城钢铁研究所的念头。
  李建春在笔会上,结识了不少文朋诗友。初次见面,免不了寒喧客套,但当自我介绍时,对方报出的名字都会让他心潮起伏:每一个人都是文坛响当当的人物,而且供职单位基本上都是当地知名的报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建春认为,与他共同出席笔会的那些才子佳人,他们所取得的文学成就,除了自身天赋和刻苦用功外,还与他们的职业有关,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本来就拥有发表文章的载体,并以此为平台,与在其他载体供事的文友便能形成互动,最终资源共享,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名气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文学青年李建春,理所当然地具有文人的倔强脾气,他认定只有离开江城钢铁研究所,就职于公开发行的报社,自己的文学天地才能变得广阔,由此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挣得一席之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青人,不但敢于大胆追求甚至敢于放肆地做梦,付诸实施的能力更是与此不同。为了实现他的文学梦,李建春先是通过借调方式,就职于《江城工人报》。报社领导在为他办理借调手续前,明确告诉李建春:“你来只能当记者,编辑岗位没有位子了。”李建春心想,能去报社都不错了,还管那么多干嘛。走一步看一步吧!李建春很大气,做事不拘一格,更不像一般男人那样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这也为他日后大起大落的人生埋下了伏笔。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李建春在报社借调期满,又无法正式调入的情况下,尝到了“天高任鸟飞”的滋味,居然砸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正式应聘成为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报——《江城日报》的新闻记者。
  
  夜遇车祸(3)
  李建春感觉刚刚入睡,就被手机铃声惊醒了。来电的是交警队一位自称张华的交警,他希望李建春马上去一趟交警队,带他们去指认事故现场并介绍一下事故发生后,他所亲历的与事故相关的一切情况。
  李建春把昨晚他所亲历的事发现场和经过,作了详细介绍。张华均作了记录,还叫李建春看完记录后,在上面签字按手印。随后,李建春、张华和另一个交警,赶到昨晚事发现场,由李建春实地介绍当时他和被撞老人、肇事司机所处位置及距离等,张华用皮尺作了丈量,另一个交警则一言不发,负责照相。
  作为一名助人为乐的新闻记者,李建春似乎己经尽到了该尽的责任。出于职业敏感,李建春认为,他昨晚的这段经历,具有十足的新闻价值。即使不是他本人亲自参与并做成了这件好事,换做其他市民,同样具有积极正面的宣传效应。“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创造安定繁荣的和谐生活”,是社会倡导和大力宣扬的主旋律。而他又是整个事件的当事人,由他采写这组新闻报道,也更有意义和价值。
  李建春把自己的想法,向报社社会新闻部主任周箭作了汇报。周箭听后,对李建春的爱心善举,进行了由衷表扬,更对李建春计划把此当成新闻主题,进行系列报道的想法,极力赞赏。不过,周箭慎重地说道:“从报社角度来看,你其实同时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助人为乐,救助了一位被车撞伤了的老人;二是作为即将实施的重大报道的独家采访记者”,周箭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建春一眼,“两项工作都很艰巨,也很光荣。严格意义上讲,两项工作你都开了个好头。”说到这里,周箭运用新闻专业术语补充道,“导语写得精彩,接下来就要看你怎么完成内容和结尾部分了。”
  正如周箭所说,李建春所做的两项工作都很重要,按惯例,总编即使不亲自参与指挥,也必须听取汇报并对整个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万一捅了篓子,不至于手忙脚乱、难以应付。总编郑小渝,是一位平易近人、能力很强的老新闻工作者,威望很高,报社上下对他都很服贴。
  “建春,你又火了。”总编郑小渝,一见面就给李建春送上了惊喜,“大胆去干,我支持。我已给车队打了招呼,叫他们给你配一辆采访车,在完成这组报道期间,就是你的专车。”李建春没来得及道谢,又一波领导关怀接踵而至,“你救了人,出了名,报社也不能落后呀。你再去医院时,向被撞了的那个老人,代表报社送1000元慰问金。”并说总编办主任己准备好了,叫李建春一会就去领取。
  总编郑小渝,考虑问题一向以全局出发,细致而全面,让员工工作没有任何牵挂,更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更是对总编充满尊敬和爱戴。还有一个问题,李建春一直疑惑不解,就像今天总编处理的这件事,他事先并没向总编汇报,也没见周箭向总编有过交待,但总编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至于总编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是神不是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