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人生路漫漫>序言 第一章 父亲年幼丧母

序言 第一章 父亲年幼丧母

作品名称:人生路漫漫      作者:辽宁娴雅      发布时间:2013-11-14 20:01:54      字数:7795

  
  人生路漫漫
  序言
  
当我准备写这部小说时,内心真的是波澜起伏,因我写的是自己家庭的真实故事,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事实。
  我是在取得了父母和妹妹们同意之后才提笔撰写的。因为,有句老话叫做:“家丑不可外扬”,家务事不轻易外传呢。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部小说中,既有我家庭成员的系列故事,也有我与亲朋好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相处的琐碎内容。
  总之,这是我几十年的生活积累与沉淀。在人生旅途中,我经历了最低谷的历练,使我深切感受到人生之路不都是一帆风顺,而是春有鲜花,夏有酷暑,秋有泥泞,冬有风雪,风景各异,百炼成钢。
  但我坚信巴尔扎克一句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下面是对我老家地址及家庭主要成员的梗概介绍。
  我的老家在辽宁省辽阳县唐马寨的长林子。行政名称在时代的变化中不断变化,这里就不做详细叙述了。
  2013年,我父亲77岁,身体状况良好,每天上午都要去老干局参加活动,老有所乐,其乐融融。
  母亲74岁,身体也算健康。她每天在做好家务之后,还要诵读一番《佛经》。
  我的爷爷已经在一九八O年十二月五日病故,享年77岁。
  我的弟弟小强,于2012年4月15日,因患糖尿病综合症去世,时年38岁。
  总的来说,我的家庭虽然饱受磨难,却也算兴旺发达。大的家庭,算起来十多口人了,现在变动却很大:我和妹妹们都陆续离开父母,各自成家。父母俩单独生活,安度晚年。
  回顾前生坎坷路,亦有风雨亦有晴,在欢乐中叹息,在叹息中欢乐……
  
第一章父亲年幼丧母
  
我奶奶是在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二日那天离开人世的,年仅三十八岁。
  她有姊妹六人,在家是老幺,她的父母都是纯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与我爷爷家同在一个村庄。爷爷与奶奶是娃娃亲,因他们的父母感情就很好,两家经常的走动,为了使友情延续,在儿女们三岁时就订下了娃娃亲。当爷爷奶奶出落成小伙子和大姑娘时,他们的双亲就为他们办了婚事。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酒席宴请,也没有聘礼彩礼,都是穷苦家庭,我奶奶就带了几套换洗的衣服嫁给了我那贫穷的爷爷。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我趁父亲晚上喝点酒,就让他讲讲我奶奶的事。听父亲回忆起那些心酸的往事。
  那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天夜晚,九岁的父亲气喘吁吁地跑在泥泞不平的山村小路上,他像疯了一样拼命地跑着,他这是要去哪里呢?一边用破烂的袖口抹着眼泪一边嘴里在嘟囔着:“妈妈,你可别丢下我们啊,我们不能没有你,你一定要挺住啊。”不一会,他就停在了一个泥墙的小院前,哐哐;“六爷,快开门啊,我是小柱子,我妈妈快不行了,你赶紧去我家看看我妈妈啊。”
  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中,只听到有位男人的咳嗽声伴随着一位头发胡须皆白,七十多岁瘦弱的老人开了门,“你妈妈又犯病了?”小柱子回答“是啊,而且喘得厉害,我爹说怕是不行了,让我赶紧请您去我家瞧瞧。”一边说着,一边这爷孙俩就往外跑。
  外边的雨越下越大,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我父亲与他六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小跑着。
  这六爷是我父亲不出五伏的六爷,他叫刘星,与我爷爷在一个村里,虽说七十多岁了,但身体硬朗,每天背个小药箱东家走西家串的,走到哪就吃住在哪,他这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在农村瞧病还是小有名气的。因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一般家里的大人小孩患病了,也舍不得花钱去医院,都是请六爷去帮看看,这六爷接骨缝也有一套,听说是祖传的,十里八村都知道他的医术。他人心眼好,谁家有事找到他都没二话,因此乡亲们对他都非常尊重,乡亲们还送他的雅号:“刘救星”。
  连跑带走近十分钟的路程,六爷随父亲就来到了家,把破旧的蓑衣丢到一边,擦把脸上的雨水,进门一看,我奶奶躺在那种锅连着炕的土炕上,眼睛微睁,面无血色,正一口一口的倒着气呢,六爷顾不上与我爷爷打招呼急忙上前把着脉,然后神色凝重的用眼色把我爷爷叫了出去,“秉乾,我看柱子她娘怕就是这一二天的事啦,你就准备后事吧,”我爷爷:“六叔,难道柱子她娘就真的没救了吗?她的病以前也犯过多次,但每次你不都是给治好了吗”这次怎么没救了呢?“秉乾,就是去医院也不能起死回生啦,治病治不了命啊,你就听我的吧,赶紧准备后事吧,柱子她娘这次是无回天之力啦,她的脉搏已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会看错的。”说完,六爷提起那个破旧的小药箱拍了拍我爷爷的肩膀告辞了。
  小柱子就是我父亲,当时才九岁,有兄妹三人,上有一哥哥,比他大四岁,就是我的大伯;下有一妹妹,比他小三岁,也就是我的姑姑。六爷走后,爷爷、大伯、父亲、姑姑赶紧来到了炕前,我父亲用瘦小的手抚摸着自己母亲秀气而没有血色的脸颊,轻轻地说:“妈妈,你醒醒啊,我们都在您身边呢,你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啊。”一边说着一边哭喊着,我爷爷不忍心看着自己这三个孩子痛哭的场面,悄悄地走了出去。
  奶奶患的是伤寒病,因家境贫寒,根本治不起病,去不了医院看不起医生,眼睁睁地看着奶奶在昏迷中说着胡话,在死亡的边缘游走着。
  我奶奶才38岁,长的很漂亮,瓜籽面,大眼睛,樱桃小口,一笑就露出整齐洁白牙齿。身高1米65,身材很好,在农村是有名的美人呢。可她长这么大,从没照过像,听父亲说,她自尊心很强,不爱照相的原因是家里太穷,太寒酸。奶奶对家人说:“等我家里过得在村里排上数时再照相吧。”奶奶这辈子也没吃过桔子,都没见过桔子长的是啥样子。这是我父亲一直以来的遗憾。
  眼看着我奶奶就要不行了,我爷爷一想到还有三个不懂事的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啊,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他不愿让孩子们看到这心酸的眼泪,就把身子背过去流着泪。过了一会,爷爷擦干了眼泪,赶紧又回到了奶奶的炕前,这时,我奶奶睁开了双眼,看着眼前这三个孩子,用那恋恋不舍的眼神端详着每个孩子,伸出那瘦骨粼峋的手,摸着只有六岁的女儿小兰的脸,看着我爷爷说:“孩他爹,我走后,你一定要把这三个孩子拉扯大,不要让她们受欺负,一定要让他们上学读书有文化啊,我恐怕是不行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三个孩子。你一个男人家,该怎么带他们啊,我真的舍不得你们,就这么早的走了啊,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说着话,喘息更厉害了,上气不接下气,手慢慢的放了下来,奶奶带着不舍和对亲人的眷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全家人都被这场面惊愕了,三个孩子扑在母亲的身上嚎啕大哭,在静寂的夜晚中显得那么的悲惨凄凉,此时就听到外边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顺天而降,连老天爷都为奶奶的不幸离去而哭泣。就这样,奶奶带着家人的挂眷恋和遗憾,走完了她短暂的三十八年的人生之路。
  这时已将是凌晨两点,雨也停了下来。左邻右舍都赶来安慰爷爷,帮忙料理后事,穷人家也没什么可操办的,一块凉席裹上,把奶奶的遗体埋到了后山坡上。当三个孩子跪在他们母亲的坟前,哭喊着叫着妈妈的声音一声盖过一声时,在场所有的人无不为之而流泪。可是,我亲爱的奶奶,我父亲、大伯、姑姑的妈妈,她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呼唤了。
  老天真是无情啊,让一位不到四十岁的爷爷如何带大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啊?爷爷真的是要被这至命的打击击垮啦。奶奶病故的一个星期后,爷爷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是一个多月,躺在炕上与谁都不说话。三个孩子摇着他的胳膊在哭喊:“爹爹啊,你起来啊,你与我们说句话吧,我们不能再没有您的呀,我们要吃饭我们好饿啊。”那个凄凉的场面任谁都会落泪不忍目睹,爷爷望着面前这三张稚气未退清瘦的小脸,泪水不知不觉中顺颊流了下来,他强打起精神,让他的大儿子把他扶起倚靠在墙上,说了一句话,“把玉米饼子给我拿过来,”“爹爹能吃饭了,能吃饭了,”伯父赶紧取来一块玉米面饼子倒碗白开水让父亲下咽。三个孩子总算看到了他们的父亲能吃点东西了。”爷爷为了三个孩子最终挺起脊梁,强忍痛苦,把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给支撑起来。
  奶奶走后,每年的清明节,爷爷都要带着三个孩子去给奶奶扫墓填坟。我爷爷无能力抚养三个孩子,在一个晚上晚饭后,他把三个孩子叫到了身边说:“我要出去给人家做饭挣钱,无能力照顾你们了,我把你们每个人寄托一个人家,我会按时给他们钱的。但你们到了那里,不像在自己家那么随便,一定要看人家眼色行事,不准淘气,不准惹事,要少说话,多干活,以免挨打受骂。”爷爷说到这时,语音凝重很是无奈。这三个兄妹抱住爷爷哭喊着:“爹爹,我们谁家都不想去的呀,我们自己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你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我们不要离开你”的哭喊声把爷爷的心都要哭碎了。“爷爷难过的挨个摸着他们的头说:“傻孩子啊,我以后都是四海为家呢,不知流落在何方,哪里还有你们的落脚之地啊,这就是命啊,谁让你们的母亲短命啊”。一家人抱头痛哭。
  夜深人静之际,那哭声好不凄惨。次日,爷爷就把他大儿子,我的伯父寄托在我二姨奶家,我父亲寄托在他大舅家,每天放猪割草。我姑姑被五姨奶接去抚养,爷爷为了生活,先是在村里做饭,后来,有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要他去帮忙做饭,居无定所,也就是现在的厨师。一家四口人天各一方,一年都不能团聚一次,我父亲过着寄人篱下凄苦的生活。
  也许是应了那句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我的父亲打记事起就非常懂事,因从小就没有了母亲,我爷爷也没精力管他,父亲大多住在他大舅家,偶尔也到邻居家住,这家住一天,那家呆一天,四处借宿,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看人家脸色过日子。
  没上学期间,偷偷在放猪之际,借用邻居孩子的书来看。爷爷看儿子这么酷爱学习,又有我奶奶临终的嘱咐,有一天对他说:“柱子啊,你每天除了放猪割草打柴禾,还挤时间看书,你那么爱学习,我也了却你妈妈生前的遗愿,你过些日子就去上学吧。”我父亲听后乐的直蹦高,“那可太好了,爹,你放心,我即便读书了,也不会耽搁家里的活计。”
  一九四九年解放后,父亲十二岁了,才上小学一年级。第二天,他就在离家不算太远的农村长林子学校开始读书。
  父亲头脑聪明好学上进,在读一年级到四年级时,全班八十八名同学,考试成绩一直都排在全班前二名,被老师与同学们选为大队长,那个年代是三道杠。等读到了四年级不久,父亲就只好辍学了。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婉惜。
  老师找到了我爷爷,说:“柱子这孩子头脑特聪明,在班级是班干部,我需要他,同学们都很佩服他,您就让他继续读下去吧,”爷爷说:“我马上要进城里找工作了,我走了也没人管他啊,他只能随我走的呀。”老师一听此话,也就无奈地理解了。老师爱惜的看着我父亲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啊,我们都会想你的。”师生情,同窗情,在农村纯朴的人们,是那么的质朴而让人无法忘怀。
  一九五三年二月,爷爷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将来在城市有所发展,就带着老儿子,背井离乡来到了鞍山这座钢城。
  爷爷的一生是辛酸的,中年丧妻之痛,给他带来的痛苦和打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奶奶的离去,给爷爷扔下了三个涉事不深的孩子,让我的爷爷真的是在困境中挣扎与煎熬。他白天四处给操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做饭,到了晚上,自己住在小偏窄破旧房子里,思念自己那三个住在别人家的三个儿女,久久不能入眠,担心他们是否吃饱穿暖,是否被人家欺负,可自己无能力去管孩子们的温饱问题,没有条件与他们团聚,让他尝试这天下的骨肉分离的悲剧。人最可悲的就是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任谁都无法想到自己未来的命运该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我爷爷一家人的命运都在起着很大的变化,我大伯父后来也在亲戚的帮助下,来到了辽宁省鞍山市一家照像馆里打工,包吃包住,也就解决了四处流浪的后顾之忧。姑姑还在农村的我五姨奶家。五姨奶在家是排行老五,是我奶奶的亲五姐,她们姐妹平时感情最好,我奶奶临终前,曾把她五姐叫到了身边:“五姐,我是没有什么希望了,是我命薄啊,没有多长时间的活头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这三个孩子,他爹一个男人无能力把他们拉扯大,我真的是放心不下,我求您看在我们一奶同胞的份上,在我走后,帮我把他们拉扯大好吗?特别是我这个老女儿小玉,她太小了,还什么都不懂呢,真怕她遭罪啊,这样我死了也不会瞑目的呀。”看着我奶奶那哀伤无助的眼神,她五姐的心都碎了,妹妹才38岁啊,太残忍的事实让人无法接受,五姐把她妹妹轻轻的扶起,靠在自己的身上对她说:“老妹,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把小玉当自己亲生的孩子对待,不会让她们受苦的。”当时,姐妹俩抱头痛哭,什么叫生离死别?什么叫痛苦难耐?此情此景就是最鲜明的见证。没过几日,我奶奶就告别了这个世界,告别了她不愿离开的丈夫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
  爷爷为了生计,也是为了老儿子,经邻居介绍到鞍山市的税务局做厨师了。单位领导王胜刚看我爷爷工作认真,吃苦耐劳,一个男人拉扯着一个孩子很不容易的情况下,对我爷爷说:“大哥,我看您一个人带着孩子太难了,我就给您老儿子柱子安排个差事,让他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你眼皮底下你也放心啊,”我爷爷听后感动的说:“如能那样,当然是最好的了,让我得怎么感激您呢,您可真是我儿子的大救星啊,”爷爷千恩万谢的给人家作揖。就这样把我父亲也安排在了鞍山市税务局做通信员。
  父亲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读小学时,他是那么的酷爱学习,因此就参加了市税务局举办的初、高中文化补习班,早晨是五点二十分上课,七点放学,在单位吃早餐。八点上班,无论风吹雨打从不耽搁上课,一学就是三年。同班的同学我父亲年龄最小,但总是父亲去的最早,学习笔记记录的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老师及同学都被他的学习认真刻苦的态度而感动,他上课时总是爱提问,喜欢思考问题,那种孜孜不倦求知的欲望,使他成为班里公认的学习尖子,每回考试都答高分,被班级师生评选为优秀学员。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国家开始实行了义务兵役制。
  有一天,我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说:“爹,我要去当兵,要报效祖国,您就陪我去报名吧。”我爷爷听后很高兴,感到老儿子长大了,就陪同他来到了报名处。负责征兵的人一问他年纪,就拒绝了,年龄小人家不收啊,当时他才17周岁。他就跑回了农村老家,软磨硬泡找到了大队干部,把户口多改了一岁,这才得已报上了名。当时鞍山日报还刊登了我父亲的爱国精神。爷爷见人就高兴的说:“我老儿子要当兵去了,去报效国家了。”那种喜悦之情不亚于娶了儿媳妇。
  临去部队那天,我父亲来到了我奶奶的坟前,最后一次告别,跪着说:“妈妈,您儿子马上就要当兵走了,这一走说不上何时能回来陪您老说话了,您就放心吧,您的儿子一定要在部队上好好干,做出成绩来,绝不给您丢脸,等我回来就来这里看您的。”随后磕了三个响头,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我奶奶的坟前。
  父亲刚入伍时,是在吉林省四平市坦克三师教导营,这个营的组成人员,都是接兵部队挑选来的,都是有突出贡献的新兵才能到教导营。在这个营学习一年后,被分配到坦克独立一团任炮长。
  在部队里,他年龄最小,人又机灵,聪明能干,军官战士都喜欢他。
  有一天,一位山东籍的战友孙强国告诉父亲一个秘密,“老弟,对你说件事啊,我最近好心烦呢,但说完了你可要给我出个主意,并且可别对其他人讲,得替我保密。我在老家有个对象,我俩是娃娃亲,她家就住在我家邻村,她叫秀兰,比我大二岁,人长的好不说心眼也好,但就是没上过学,没文化,不认得字,书信交流困难,我给她去信她也不认得字,还要请别人来念,多难堪,这让我很苦恼。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父亲听后说:“这有啥难办的啊,那你就给她画张图,装信封里邮去,让她既能看得懂又不用别人来帮解读。”“哦?那你看我该怎么画图既能表达出我的思念之情,又不让她为难?”我父亲说:“你干脆就画一对男女手拉手一起往前走,头上顶把伞,你用一只手撑起,上面再画几个雨点滴落在伞上,她一看不就明白了吗?”战友问他:“那究竟代表啥意思啊?”“那代表着你无论刮风下雨,都会为她撑起雨伞,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勇往直前。”这位战友听后开心的笑了,“呵……还是你小子心眼多啊。”
  父亲在部队有个习惯,就是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还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喜欢集邮。我记得我读小学时,曾在我家的大木头箱子里看到父亲记了十多本的日记,还有粘满了二大本子的邮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张毛主席去安源!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邮票,我想如果那些邮票不被母亲当年当废本卖掉的话,很有收藏价值,我们家很可能“暴富”啦。呵呵……听说,现在有些带有伟人的头像、还有“大好河山一片红”的邮票非常值钱,卖价很好,有收藏爱好者不惜重金收买呢。
  转眼间,父亲三年服兵役期满,就又回到了鞍山市税务局做税收工作。由于父亲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肯干,曾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被单位派往鞍山市一个街道办事处(当时称为公社)做税收工作。在公社表现突出,被重用,人事关系也被调到了公社,先后被提拔为文书、民政助理、行政办主任、团委书记、联合分厂厂长,武装部部长、公社副主任、一九八三年任公社主任。一九八五年由市委组织部下令调到一个区级职能局任副局长(正科级),退休前享受副处级待遇。
  现在,77岁的父亲每天早晨都要去老干局活动室,与那些离退休的老干部打麻将、下象棋自娱自乐。他对我们说,在活动室打麻将数他年龄最小,最大年龄有83岁呢,每天特别快乐。下午回家看报纸听新闻,在楼下与邻居们坐在一起,用我买的随身听收听他喜爱的歌曲,其乐融融,安享晚年。
  提到了父亲喜欢集邮之事,使我想到了我在一次出差中,曾为了买邮票而在集体行动中,违反了规定的集合时间,而闹出了一次笑话。
  这件事发生在九年前吧,喜欢集邮的我,现在想起来都感到可笑。
  那是我出差去云南,当我一下飞机,就有当地导游接站,接站的导游是一位年龄二十岁出头,美丽大方善谈的女孩,她的普通话说的很好。她告诉我们大家可以叫她李导,她非常细心怕我们走散,让我们把她的手机号存在自己的手机里后,然后开始对当天行程进行了介绍,“欢迎东北的游客能来我们美丽的云南,希望在我与大家相处的几日里,能给你们最好的服务,让云南的李导给你们带来快乐和难忘的回忆!
  今天我们的行程是去一个旅游景点,美丽而闻名的旅游城市丽江,地处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地区,滇、藏、川三省的交界处。在这个美丽富饶、古朴典雅的古城中,拥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物产等资源。丽江旅游资源尤为繁多,到丽江旅游的途中,您将领略到壮丽的山河、清秀的山水以及精妙玲珑的名城古迹。丽江旅游的主要景点包括:巍巍头顶蓝天的玉龙雪山、亭阁精美的龙潭公园,金沙江水也在虎跳峡中奔腾狂泻,势如排山倒海,如此壮阔浩荡的景致怎能不令前来丽江旅游的人们流连忘返、驻足神游呢?
  丽江古城,满是古朴的民宅,来到丽江旅游,犹如走入乡间的亲切感。而提到这里的特色小吃,也是人们前往丽江旅游之行中不可错过的,有远近闻名的丽江凉粉、粑粑,以及美味的蒙自过桥米线、纳西火锅等。”
  李导介绍完毕,我们也到达了目的地,当我一下大巴车时,就被路边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和当地特产所吸引,我就没有去景点游玩,而是一家店一家店去欣赏,没想到我竟然忘了导游给我们规定的聚集时间。
  等我想起时,已过了十多分钟,我一着急,赶紧往停车的方向跑,好在我留个心眼,把导游的手机号存手机里了,我赶紧给导游打电话,“对不起,李导,请您等我一会,我马上快速跑过去,并转达我对全车人的谦意。”等我上车后,我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赶紧向大家道歉,平日里我是个非常守时之人,可这次竟然在一份集邮摊前爱不释手的翻看而忘却了时间,在路旁,我买了筐当地特色的水果上车后分给大家每人两个,总算偿还了一次小小的过失。这本集邮册我一直在书柜里珍藏着,总共是80枚,虽说是赝品,但我也是特别喜欢,时常拿出来欣赏。呵……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