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山洞飞出金凤凰
作品名称:金色的凤凰 作者:劳英 发布时间:2013-12-27 20:59:26 字数:6840
自从阿咪和阿赐成婚以后,一直过着恩爱的生活。他们的处境虽然艰难,家境虽然贫穷,加上阿赐年老的母亲,还有阿咪的父亲母亲,一个家庭就有几个老人。但由于阿赐勤劳,阿咪勤快,他们一家人过得美美满满的。阿咪年老的父母亲都还健在,阿赐说,怕他们行动不方便,干脆接他们过来一起住。
阿咪说:“还是过一段时间吧,等我准备生产时再接他们过来。现在你叫他们过来,他们也不肯过来的,不如顺着他们,反正现在我随时可以走动,每个晚上我就回去一趟,看看他们总是可以的,顺便拿些吃的东西给他们。”
阿赐说:“也好,就这样决定了。唉!想到一个人老了,没有一个年轻人在身边,总会觉得很孤单的,好在我们两家住得这么近,不然,更加不放心了。”
阿咪说:“是的,我出嫁以后,不能在家里陪他们,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有时候想起来,因为不在他们的身边,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就算时时有给他们吃,给他们穿,但总是觉得不够。难怪古话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爹娘生育的恩情,是用什么东西,用什么方法都报答不了的。”
阿赐说:“我们是穷人,没有好东西报答老人,但是我们有一份心。只要我阿赐有饭吃,我阿赐绝不给他们吃粥;只要我阿赐有衣服穿,我绝对不让他们光着身;只要我阿赐有房子住,我阿赐绝不让他们露天过日子。”
阿咪对阿赐说:“阿赐哥哥,你真是个好人。阿咪我今生嫁了你,真是三生有幸。这是我阿咪的福气,也是我们爹娘的福气。我替我爹娘谢你了。”
阿赐说:“阿咪,你的爹娘也是我的爹娘。古话说,‘女婿就是半个儿子’,半个儿子我也要尽我的责任。这点,阿咪,你不用愁,我阿赐会做得到的。”
阿赐的话,说得阿咪的心暖烘烘的。她笑着沉醉在这个幸福的时刻里。阿赐却心痛阿咪,心痛阿咪跟自己过着贫穷,艰难的生活。阿赐心中对阿咪有愧,他想起这些,就说:“阿咪,如果当时我不跟新华抢,你肯定会嫁了他。这样,你也不会跟我过这种窝囊的生活,我也不会看着你难过。”
阿咪说:“阿赐,你干什么?你又提这些事。我叫你不要为这事烦恼。你这些话,我听都听烦了。好阿赐,你以后不要整天说这些话,你一说,我更加难受。我说过多少次,我宁可跟你过贫穷的生活,也不愿意去新华家过三妻四妾的日子。阿赐,你以后可不要再乱说,你再乱说这些话我可不高兴了。”
阿赐说:“好好好!我听你的,以后我再也不说了,我再也不说这个事情了。我们一家人好好的过生活,谁也不干扰我们,谁也不能拆散我们。”
就在这个贫穷的小家庭里,阿赐和阿咪承担着两个家庭五、六个人的生活重担。四个老年人,还有一个病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一起上山打柴,一起下地种田。超重的生活负担,身体本来就单薄,加上有孕在身,使阿咪劳累过度,几次昏倒在地。阿赐心中那种痛,是嘴上说不出来的,也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他只能是看在心里,痛在心里。阿赐扶阿咪到床上,给她喝了半碗米汤,休息了一会,阿咪又像一个浑身是劲的女人,猛地站起来,跟着阿赐上山打柴了。在那场严重的旱灾里,阿赐的父亲由于有病在身,加上天灾人祸,缺粮缺药,阿赐的父亲终于离开了人世。阿赐很痛苦,自己不能给自己的父亲,创造一个让老人能很好地活下去的条件,真没用,我真没有用。阿咪也怨自己没能够服侍好自己的公公,她心中很内疚,很自责。她想,要是公公能多吃一碗饭,多喝一碗药,也许不会离开他们这么快。想到这些,她暗自流泪。她想,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媳妇。以后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首先考虑老人,考虑他们的衣食住行,考虑他们的健康,自己不吃,也要给老人吃,自己不穿,也要给老人穿。
在不到三百米的地方,就有两代人的牵挂,有两家人的心连心。阿咪出嫁以后,家里就剩下她父母亲两个老人,虽然住得近,但也不是在一起,阿咪总是不放心,所以,她总是三头两日就要回去看一下父母亲,甚至有时候天天都要回去一趟,只有这样她才放心。
阿咪走进自己的家,看见自己的父母就非常高兴,甚至像小孩一样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她把昨天和阿赐在山上摘的山稔果放进母亲的嘴巴,轻轻地说:“母亲,我很想你。母亲,你吃,很香、很甜的。”母亲会像以前一样,用手抚摸着女儿的头。此时,女儿就像小时候的样子。母亲唱着儿歌:“月光光,照落塘,买文饼,买文糖;月光光,照进窗,照见新人好嫁妆。”女儿躺在母亲的怀中,露出小时候的那种天真烂漫的笑容。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舒畅。贫穷日子的那种辛酸,却给这对母女带来了温暖的情怀。
田野里,总留下阿赐和阿咪无数足迹。无论是犁田、插田、施肥、除草、收割,阿赐和阿咪留住田间的汗水,汇集起来,就有村前的小河水那么多。田间上曾经有过阿赐和阿咪的哭声,也有过阿赐和阿咪的笑声,还有过阿赐和阿咪的歌声。
阿赐唱着:“阿哥阿妹心相连,”
阿咪唱着:“阿哥阿妹情意长。”
阿赐唱着:“太阳出来我犁田,”
阿咪唱着:“日头西下我插秧。”
阿咪笑着说:“我们两个一起干活,一起唱歌。我感觉很好,很幸福。”
阿赐说:“我们哪里是两个人?我们是三个人。你忘记了呀,我们的小宝宝也和我们在一起。”
于是,阿赐和阿咪两人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这是天下间最幸福的微笑。
阿赐手扶着犁,在挥动着绳子,吆喝着那只大水牛,满头的大汗往脸上流。阿咪手上拿着毛巾往阿赐的头上擦。阿咪挥动镰刀,割着田边的杂草,手上被田里的草割伤了,鲜血在流,阿赐赶紧拿着毛巾替他把伤口包扎。阿咪的眼泪变成了甘露,洒在田里的禾苗上。他们就是这样,同甘苦,共命运,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为了多省一点大米饭给老人们吃,阿咪总是在煮饭的时候,加上一些红薯。吃饭的时候她总挑红薯吃,让老人能多吃些大米饭。她给婆婆装的是大米饭。婆婆说,她想要一些红薯,这时,婆婆就会说:“阿咪,你干嘛总是吃红薯?”
阿咪说老人不能多吃红薯,怕胃不好,吃多了会胃酸的。
阿咪说:“我爱吃红薯。红薯甜,有营养。这一次种在坡地上的红薯特别甜。真好吃。”说着,一边做出很喜欢的样子,“嗯!真甜!真好吃!”阿咪简单的两句话,虽然没有动人的语气,但看出了阿咪的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让婆婆吃甜的,吃好的。人间总有亲情在,阿咪呀!对婆婆也是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阿赐看着阿咪,心疼的说:“尽管红薯好吃,但也要吃一些大米饭,小宝宝也要吃饭的。”说着,拿起饭勺装上一些饭,往阿咪碗里放,弄得阿咪有点不好意思了。她向阿赐飞了一眼,意思说,以后你别给我装饭,吃什么我自己懂。
为了老人都得到照顾,阿赐和阿咪决定把阿咪的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因为阿咪也准备要生了。大家住在一起,就能互相照顾。不用阿赐和阿咪两头走。阿咪的父亲开始不想去。他说:“阿咪娘过去就成了,我就不过去,我一个人在家自由,而且我能照顾自己,不用你们照顾,我过去会加重你们的负担。”
阿赐说:“不成,您不在我们身边,我们不放心。过来我们大家有个伴。其实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才好。您说对吧?”
老人家说不过年轻人,就同意搬过去和阿赐阿咪他们一起住了。可是阿咪的母亲舍不得自己的家,她转来转去也舍不得搬一样东西。她说:“去哪里?我都不想去。住哪里也不如我的家。俗话说,龙床不如狗窝。我要是去了,我的心也还是在家里,要不,我还是不去了。”
阿赐对阿咪的母亲说:“你要是不去,我和阿咪就要天天跑。您不想阿咪辛苦吧。难道您不心疼她?我看着阿咪做了一天工,回来还要来看你们,不看吧又不放心。看吧,又要两头跑。如果你们和我们一起住,我和阿咪工作一天回来就看见你们,我们就放心了,是吧?”
阿咪母亲说:“那好吧,我们就搬过去住。但我的床就不用搬过去了。因为我想回来的时候,我就回来在自己的床上躺一下。我能天天和女儿在一起,也可以经常回来自己的家,这样,我也就满足了。”
阿咪说:“这样也好,免得她思家心切,她的思家观念很强的。这样我也可以和我母亲一起回到我的家,在我出生的床上躺着,让我重温儿时的梦,这样,也许对父母亲的生育之恩不会忘记,记忆犹新,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中。”
于是,一个由两个家庭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就这样组成了,他们从此很好的生活下去,有着亲密的友情,又有浓浓的乡情。说不上你是哪个家庭的?我又是哪个家庭的?反正就融合在一起,再也分不出前后左右,亲疏远近了。就是年老的还是年老的,年轻的还是年轻的,阿赐和阿咪还是像以前一样孝顺父母亲,孝顺岳父岳母,谁也不分你我。一家人就这样其乐融融的,过着清贫、和谐的日子。阿赐照样每天打水给岳父洗脚,阿咪照样天天打水给婆婆和自己的母亲洗脚。其实这三个老人都是穷人出身,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不习惯要别人服侍,所以,打水洗脚也是抢来抢去的,我要给您打水您不肯,您要给我打水我也不肯的,谁也不想辛苦谁,自己能做的绝对不要别人做。老年人不想年轻人有更多的负担,年轻人要想多为老年人孝顺,为老年人尽心尽责。村里乡亲邻舍,大小老少,有谁不称赞阿赐是个好儿子?有谁不称赞阿咪是好媳妇?阿赐和阿咪已经成为村里的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金家村的年轻人。
村长经常跟村里的年轻人说:“我不要求你们做得阿赐和阿咪一样好,但我要求你们,一定尽量学习阿赐和阿咪,学习他们,怎样维持好一个由几个老人和年轻人组成的家庭。学习他们,怎样孝顺老人,服侍老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这样的优良传统传递下去,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作为后人,应该做的事情。”
阿咪怀着很大的肚子,还照样和阿赐一起下地干活,一起上山打柴。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阿赐挑着秧盆,阿咪拿着铁铲跟着阿赐走,他们来到田间。阿赐用铁铲铲秧苗,秧苗放在秧盆里。阿咪把秧盆推到田的那头。她拿着秧苗,弯着腰,然后像“鸡叮米”一样快的把秧苗插在田里。阿咪的动作很快,很优美。她从左边插过来,又从右边插过去。犹如蜻蜓点水,也像流水行云。阿咪是个插秧能手,阿赐铲的秧再快也不够供应阿咪。刚才还是一片空白的稻田,瞬间变成了绿色的草地。阿赐和阿咪的田跟村里其他人的田连在一起,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阿赐担着秧盆,阿咪扛着铁铲跟着阿赐走,他们来到田间,照样进行田间插秧。阿咪挺着大肚子,弯着腰,手上还不停的插着秧,连续忙了半个月,她已经精疲力尽。一阵春风吹过来,本来应该觉得很爽快的春风,却引来了阿咪的一阵呕吐。阿赐见形势不同,赶快扶着阿咪走上田间。阿咪有力无气地坐在田埂上,她是劳累过度了。但是,在那个年代,穷人的劳累是无法逃脱的,他们总是那样忘我的劳动,已经准备生产的孕妇,还拼命地去劳动。在那个时代,哪里有什么休息的说法?她们顾的完全是劳动养家。没有考虑到个人的养生和保健,也没有考虑到怎么保养身体,保护胎儿。其实,在那个时代,人们也没有这样的条件。休息了一会,阿咪就要继续去插秧。阿赐说:“我看你还是不插了,我们回去吧!”阿咪不同意。要是那样就回去,不是带坏别人?不能回去。还是坚持吧。于是,她走到田间,拿着秧苗,弯着腰,又继续插秧。她的双手配合得天衣无缝。她的右手在分秧苗,并把秧苗插在泥土上。她的手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像小鸡在跳跃,像蝴蝶在飞舞。几个回合,几个来回,她突然觉得浑身松散,头昏脑涨。她用手捂了一下头,以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她停了下来,尽量使自己身体平衡,但是不管用,突然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卟”的一声,她倒在了刚刚插上秧苗的田间里。阿赐急急忙忙抱着阿咪上了田埂,用毛巾帮她擦干脸上的泥水,然后抱着她返回家。
肥沃的土地上,撒满了阿赐和阿咪勤劳的影子,洒满了阿赐和阿咪那勤劳的汗水。他们在期待着,在春天播下的种子,到夏天就会有更大的收成。因为一家人的生命都寄托在这个希望的田野上。他们祖祖辈辈,就这样依赖着这二亩三分地,还有靠的是上山打柴卖,换取多少钱和米。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告别冬天,又迎来一个春天。其实,穷人家的一生中,就是有苦难,有幸福;有悲伤,有欢笑;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痛苦与快乐兼并着的生活,千古万代,没人有办法改变的生活现象。
阿咪总是在无法想象的情况下,作出了自己的牺牲。在众人不可不为之敬佩的情况下,作出了世上没有过的选择。在她有孕在身,还敢上山打柴。其实,难道她不想在快乐中度过自己的生活吗?是人谁都想。可是,生活所逼,阿咪不得不继续上山打柴。卖柴换取钱币,补贴家用。这个生活规律,谁也不能违背。
阿咪和阿赐背着打柴用的工具,还有所谓的午餐,这是一些红薯加米一起煮的,饭不像饭,粥不像粥的红薯米浆糊。好天气,谁都想多打点柴火。趁着现在农忙已过,多打柴换取钱币。俗话说的好:“天好备定落雨米,天晴砍来下雨柴。”村里的哥哥嫂嫂们,姑娘小伙子们,都趁着这个大好时光,拥挤到山上砍柴去了。姑娘小伙子们碰到阿赐和阿咪,就笑着说:“阿赐哥,你们一家三口来砍柴呀?”
阿赐惊讶一时才反应过来,说:“咦?呀!是的,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来。”
阿秀说:“阿赐哥,你不怕阿咪嫂子辛苦?要她带着小孩来砍柴?”
阿咪说:“阿秀,我小孩放在家里没人带,所以我就带来了。”
说着,大家一起笑。刚笑完,村东的三嫂也来到。什么事这么好笑?大家说,阿咪一家三口来砍柴。哦!是呀是呀!说着,三嫂也咧着嘴大笑起来。三嫂是村里的接生员,她平时爱笑,而且笑得很大声,很放肆,想笑就笑,一点也不禁忌,有时也不分场合,做事情是大大咧咧,但是,只要是接生的时候,她才真真正正地显示出,她做女人的那种细腻,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态。她是一个很合格的接生员,村里所有的小孩接生都要经过她的手。也就是说,她那双玉手,已经接生过无数的小生命。她虽然大笑,不分场合,但是人们还是非常尊重她,喜欢她。
阿赐和阿咪互相照应着,他们互相痛惜,互相关照。阿咪背着砍柴工具,上气不接下气。阿赐把阿咪的工具抢过来,搭在自己的肩上。他一手扶着工具,一手扶着阿咪,一步一步往山上爬。阿咪由于这样,身体总觉得有点往下垂。她不断地用手托着自己的肚子,走一步托一下,生怕肚子里的宝宝掉下来。
阿赐说:“都差不多了,我叫你不要来你偏要来。如果出事就麻烦了,出事了你会哭的,我也会心疼的。”
阿咪对着阿赐轻轻地笑了笑,说:“我哪有这么娇气?”
在山腰上的一个平台,阿赐和阿咪停了下来。阿赐把东西放好,交代阿咪要好好坐在这里,不要乱动,他叫阿咪也不要捡柴火,所有的活,等他砍完干柴再捡。阿赐爬上一棵松树,把树上的干柴砍下来。阿咪坐在远处,见阿赐砍的干柴掉下来,满地都是,她想走过去把干柴捡起来。阿赐在树上喊:“别动!你别动!”他怕阿咪被他砍的干树枝掉下来打到头。阿咪总算听话,回到原地,重新坐了下来。此时,一股暖流在阿咪的身上回荡着,嫁得一个好夫君,天天吃粥心也甜。
阿赐从树上跳下来,把干柴捡起来放成一堆,用绳子捆起来。阿咪站起来想要帮阿赐捡干柴。阿赐叫她不要动,要好好坐着,阿赐捆好柴火。
阿咪说:“这些这么少?”
阿赐说:“不少了,这么多够你挑的了。你还要背我们的宝宝呢!”
阿赐和阿咪开心的笑了。阿赐拿出午餐来吃。此时,阿咪确实有点饿了。但她对着这些午餐,一点胃口都没有。他用勺子喂了一口她,她吞到肚子里,就觉得胃不舒服,肚子也不舒服,胃里有点涨,肚子有点疼。阿赐好担心,是不是要出问题了?
“阿咪,我背你回去吧!我们不要柴火了。快!我背你。”阿赐焦急地说。
“不,不成,我肚子好疼!”阿咪已经忍不住了。
“哎哟!我肚子好疼!”阿咪不停地喊。
在阿赐和阿咪附近的阿秀,听见阿咪的喊声,连忙跑过来。“阿咪嫂子,你怎么了?肚子疼呀?”
阿咪点了点头说:“阿秀,我怕是,你快点叫三嫂过来吧!”
三嫂听说阿咪肚子疼,便三步并作为两步走,三嫂一看阿咪便说:“怕是想生了。”
阿赐说:“那我们快回去吧!”
三嫂说:“回去?怕是来不及了,这么远的路。”
阿赐说:“那怎么办?这里荒山野岭的,怎么成?”
三嫂说:“她已经痛得厉害了,不能再动她了,我们只能在这里了。”
阿赐说:“那怎么成?这里什么都没有。”
三嫂说:“什么?什么都没有?我的一双手不在这里吗?有我的一双手就够了。你还怕什么?现在是人命关天的时候,救命要紧!阿赐,你快把阿咪背到山洞里。阿秀,你快点去山洞里烧水,我等着用。”
仙人洞里非常优雅,在这里使人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阿秀赶紧去烧水,还有那些同一起来砍柴的乡亲们都来关心阿咪,他们帮这帮那的。这时,晴朗的天空下了一点小雨。一会儿,雨过天晴,天空上出现了一条彩虹,非常漂亮的彩虹。大家坐在洞口外面,观看着美丽的彩虹,等待着洞里小生命的出生。阿赐也和大家一起,在山洞外面,等待着小宝宝的降生。他的那份紧张,那份激动,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这么长的时间,实在是辛苦阿咪了。想到这里,阿赐心里好痛。阿咪不断的叫痛声,更刺痛了阿赐的心。他知道,是什么也弥补不了阿咪的伤痛。是什么也代替不了阿咪的功劳,难怪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阿咪几次昏迷过去,又几次从昏迷中醒来。也许是心灵相通,阿咪从昏迷中梦见自己生了一双小女孩。就在这一刻,在这个寂静的山洞里,“哇哇”的哭声冲破了寂静的天空,一对婴儿降生了,这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妹,这就是以后人们所熟悉的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