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九章 2
作品名称:煤飞电舞 作者:刘宏民 发布时间:2013-11-02 14:15:16 字数:2994
九三年十二月,奚玉宁在“西北电力系统300MW机组运行技能大比武”中取得了电气专业第一名的佳绩。这消息在滨河电厂传开后,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虽然这次比武滨河电厂大获全胜,包揽了三个专业的前两名,但奚玉宁因为工作时间短和身份特殊而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此之前,大家对奚玉宁的非议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再到寥寥无几的过程,一些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想开了。人家凭着关系蹦跶到前头去了,自己嫉妒、不服气又能怎样?嘲笑奚玉宁是电运分场的王洪文也好,甚至侮辱他是吃软饭的也好,除了惹出些事端来外,根本改变不了现状,而且万一以后奚玉宁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说不定就要秋后算账了,还是省点儿事好。现在,寥寥无几的非议声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遍地的赞誉声,就是那些因为利益问题而抨击过奚玉宁的人也不得不折服。苗班长就对人说:“这个大学生不简单,虽说凭着关系坐到了分场,但没有给韩玥兰和霍主任丢脸。”
这半年时间,奚玉宁为了适应环境不得不改变自我。现在,他不再介意别人的非议,也不再为自己以非正常方式获取今天的地位而不安,还真达到了当初杜志军给他定的“成熟”的标准。最主要的是,经过六个月的特殊训练,他的业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除了工作经验尚欠缺外,其他方面已成为电运分场屈指可数的业务骨干之一。这是霍国雄全力栽培的结果,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当初他被推到了这个位置,犹豫过彷徨过,而当他明白如果自己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不但给韩玥兰和霍国雄丢了脸,也会招来更多的耻笑时,就断然选择了硬着头皮往前冲。既然给了他机会,就必须把握住,否则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比常人多出几倍的努力,如今不但业务水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且头顶罩上了“西北第一”的光环,这可是真刀实枪拼出来的,可以让任何诽谤者缄口。韩玥兰对他满意,霍国雄对他满意,他对自己也满意。
十二月底,黄厂长在年终工作总结会上正式宣布,明年厂里计划修建四栋住宅楼以缓解职工住房供需矛盾。滨河电厂因为扩建进了大量年轻人,住房就成了一个老难题。这些年轻人结婚前,厂里只为每四个人提供一间宿舍,而婚后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几乎百分之百的已婚青年无单元房可住:有些人凭借关系在厂里找一间弃用的办公室或者仓库等临时住着;有些人只能租住附近农民的房子;也有一些人因为在厂里找不下临时住房又嫌租住农民的房子花了钱还不方便,就拖延婚期,结果往往是房子没等来,到手的媳妇却跟着别人跑了。修建住宅楼的消息令全厂上下兴奋不已,特别是那些无房住的已婚青年,这下有盼头了。当然就算这四栋住宅楼建起来也轮不到他们住。滨河电厂《职工分房制度》规定,只有夫妻二人均在本厂有正式工作的双职工才有资格分到单元房,采取自愿报名,厂里根据报名者的工龄、职称、职务、学历、年龄等因素积分排队,分高的排在前面优先选房。在滨河电厂这个男多女少的大型国有企业,这样的分房制度也使女孩子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一些女孩子找对象的诸多条件里面就有一条,看男方的积分是多少,能不能早早分到房子。根据制度,能挑选上四栋新住宅楼的肯定是领导和老职工,别人只能挑选他们住过的房子。滨河电厂每建一次住宅楼就要进行一次大的滚动搬迁,领导和老职工由以前的新房搬到现在的新房,中年人由以前的旧房搬到以前的新房,而以前的旧房就留给了无房户,也就是刚结过婚的年轻人。由于僧多粥少,可以预计这四栋住宅楼建成后,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年轻夫妻无房可住。黄厂长不是说了,修建四栋住宅楼只是缓解职工住房供需矛盾,而不是解决这个矛盾。不管怎么说,情况总向好的一面发展着,下次再建住宅楼,一部分无房户就会变成有房户的。
韩玥兰立刻实施她的下一步计划,要奚玉宁在元旦假期间带韩静回一趟泾川,让他家里人见见韩静,如果没有意见,就让他俩办理结婚手续。韩玥兰这么着急是因为她打听到春节后房产科就要组织报名排队挑房了,而《结婚证》是报名的必要条件。在韩玥兰看来,女儿去奚玉宁家只是走个过程,算是给未来的亲家一个面子,她根本不相信奚玉宁家里的那一伙儿农民还会对她这个如花似玉的宝贝女儿能说出半个“不”字来。
今年夏季,奚玉宁充当了一次打人的“帮凶”连累了韩玥兰一家人,特别是作为中干的王根柱很伤面子,他对奚玉宁极为恼火,要不是韩玥兰再三替奚玉宁开脱,王根柱会坚决把他扫地出门。奚玉宁成了“西北第一”后赞誉声四起,有些人为讨好王根柱,故意在他跟前大肆夸奖他这个未来的女婿。这种声音多了,也就抹去了奚玉宁给王根柱心灵上留下的阴霾。王天祥对奚玉宁的态度与王根柱如出一辙,不过他没儿子那么上心,他的主要心思在孙子身上,这除了在他骨子里生根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孙女姓韩不姓王,他把姓王的孙子当成自己的后人,而把姓韩的孙女当成了外人。这父子俩都觉得韩玥兰这么做有些仓促,但也没有坚决反对,毕竟房子不等人呀!
韩静不情愿去泾川县这个穷乡僻壤,更不愿意面对奚玉宁的家人。韩玥兰给女儿解释说就要给他俩办理结婚手续了,如果在此之前不让奚玉宁的父母见她一面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韩静最终答应了,开玩笑说:“我就当是过一回鬼门关。”韩玥兰立刻作正色说:“这话可不能当着外人说,要不人家会说你没教养。”临行的前一天晚上,韩玥兰告诉女儿泾川县气候寒冷,要她多加件毛衣。韩静不听,嘴上说穿得太臃肿自己漂亮的身段就显露不出来了,而真正的原因是不情愿去故意使性子没事找事。韩玥兰嗔怪说:“你要风度不要温度,有你好受的。”她还是硬把一件厚毛衣塞在包里让带上。韩静犟嘴说:“冻死我也不穿。”
元旦这天,天还没亮奚玉宁就和韩静出发了。韩玥兰找熟人要了辆公车把他俩送到西京,他俩再乘坐由西京沿312国道开往甘肃平凉市的班车。原先说好他俩在奚玉宁家里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返回,可当天晚上九点多韩玥兰接到女儿的电话,说她和奚玉宁已经到西京了,要母亲找辆车来接。韩玥兰只好再去找熟人把他俩接回来。韩玥兰问女儿为啥这么快就回来了。当着奚玉宁的面,韩静毫不忌讳地说:“他家里太冷,卫生条件又差,我没法住。”韩玥兰看奚玉宁神情不悦,用目光阻止女儿说下去。她问奚玉宁:“你家里人对静静有意见吗?”奚玉宁摇摇头说没有。韩玥兰说:“那就给你俩办理结婚手续。”
滨河电厂的分房制度往往能催生一对对新婚夫妇。有的青年男女谈恋爱时间并不长,对对方了解得还不透彻,可为了房子草草领取了《结婚证》。这些人当中,有少数后来深入了解后却合不来,又不得不再去办理《离婚证》。那天奚玉宁和韩静拿着红色的《结婚证》从街道办事处出来时,迎面遇上了朱金彪和龚嘉琳,他俩也办理结婚手续。朱金彪没像奚玉宁预计的那样成为第二个贾亮,反而和龚嘉琳突飞猛进“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奚玉宁惊讶之余,自信地对韩静说:“不出半年时间,这两个人就会来这里把红证换成绿证(《离婚证》)。”韩静骂他是乌鸦嘴。
春节过后,报名排队选房开始了。奚玉宁的工龄不足三年,只能积五分。根据制度,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虽然不算工龄,但在排队分房时和工龄一样每年积两分,把这称作学历分。这样算下来奚玉宁能积八分学历分,再加上工龄分五分,他很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挑选了七十年代修建的一套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单元房。
奚玉宁事业、爱情、房子三丰收,一时成了滨电的新闻人物,令人赞叹也令人嫉妒。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韩玥兰夫妇的荫护下,他将迎来一个更辉煌、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