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汉王朝(一)>第十七章:大风歌起(完本)

第十七章:大风歌起(完本)

作品名称:大汉王朝(一)      作者:冯占宇      发布时间:2013-06-27 18:59:51      字数:29532

  第十七章
  
  大风歌起
  汉家宫阙(238)——拉关系
  陆贾按照刘邦的要求,开始了著述。写完一篇,上报一篇,先由刘邦进行消化理解,然后发给高层干部们学习讨论。陆贾一共写了十二篇这样类似分析报告的作品,形成了一部著作,称为《新语》。
  从对统治成败总结的需求上,我们可以判定,刘邦算是一个明智的君主,尽管他的人格或者人性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刘邦是否能按圣贤君王的标准要求自己,那是他自己的事,主要他是想在政府里形成一种气氛,一种积极进取的气氛。
  公元前196年七月,刘邦同志的学习研讨工作进行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淮南王英布真的造反了!
  英布的造反也是原于告发!告发他的人也是他的属下,名叫贲赫,是淮南王国的侍中(国王的近臣,管理一些宫庭的杂务),贲侍中之所以要告发,也是因为英布要杀他。
  事件的起因,还得从英布的一位爱妾说起,当然,这位爱妾应该是英布众多妻妾中的一员,在以后的叙述中,如果只称爱妾,指向有些模糊,我们就姑且称她为“爱妾甲”吧!
  “爱妾甲”偶染贵恙,外出去看医生。每每我读汉史书籍到此处时,都会胡思乱想的瞎猜半天,要知道,“爱妾甲”作为一个王爷的伴侣,大可不必自己去寻医问药,直接把医生叫家来就可以了,可这位“爱妾甲”为什么要自己跑出去呢?
  也许是“爱妾甲”在王府没什么靠山,没人搭理,没人给跑腿?否!从后来“爱妾甲”能与英布评论官员中,可以看到,英布还是挺重视她的!英布重视的,谁敢贱视?
  也许这位“爱妾甲”很仁慈,富有爱心,不想麻烦家里的工作人员和医生来回跑?否!使唤工作人员,辛苦医生,都是很正常的,没有不好意思这一说。
  “爱妾甲”想趁看医生的机会出去溜达溜达,这个理由乍看似乎有些荒诞,但细想想,却完全有可能。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爱妾甲”在王府里待得太闷了,太烦了,边看病边到街上转转,爱好逛街是女人的天性。
  还有,这位“爱妾甲”病得不是很严重。
  在“爱妾甲”数度出现在一个诊所后,诊所对门的邻居坐不住了,这位邻居就是贲赫。
  贲赫大夫看到“爱妾甲”经常到自己的家门口,心眼就活泛了起来:何不趁机博得“爱妾甲”的好感,那将对自己以后的红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啊!自己努力拼命干多少工作,也不如王爷爱妾的一句呀!
  贲赫昏了头了,那是什么年代,能随便面对面地走夫人路线吗?你就是见到夫人,也得低着头,正眼扫一下都是失礼。“建安七子”之一的刘公干,不就因为觉得跟曹丕关系不错,不是外人,平视(即没有低头表示恭敬)了宓妃,而被劳动教养了嘛!
  昏了头贲赫顾不了那么多了,在“爱妾甲”再次来看医生时,贲赫给送去了大量的礼品,并陪“爱妾甲”在医生家喝酒吃饭聊天。
  通过这番用心的努力,贲赫的确给“爱妾甲”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贲赫甚是为自己的灵活而得意,他整天美滋滋的,就等着好运降临了!
  汉家宫阙(239)——重大误解
  拿人钱财,替人办事。“爱妾甲”在一次跟英布闲聊时,看似漫不经心地说:贲赫是个忠厚的好人。
  英布很诧异,问:你怎么了解贲赫?
  “爱妾甲”就把自己生病外出就医期间,贲赫的良好表现跟英布叨咕了一通。
  英布没有觉得贲赫的行为属于蝇营狗苟,而加以鄙视;心中却充满了怀疑和愤怒:他怀疑贲赫和“爱妾甲”建立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淮南王生气的消息,很快被贲赫获悉,这位贲大夫后悔加恐惧,竟然吓得在家装病,不敢去上班了!英布愈发怀疑,愈发愤怒,布置要逮捕贲赫,进行审判。
  当贲大夫知道了要遭逮捕的消息后,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他没有去找英布解释和道歉,而是望风逃窜了。
  贲赫上路的时候,非常的仓皇,自己家的车子都没顾上套,更不要说旅途用的毛巾、牙刷什么的了!座车是从驿站骗来的。贲赫逃命的方向是长安,他要告发淮南王造反,并建议中央政府,趁英布还没正式造反,先把他镇压了!
  英布派人追贲赫,但没追上,贲赫拼了命了,因为他知道,被追上,后果只能是一种;被砍头。
  从韩信的家臣栾说,到彭越的太仆,都从告发中得到了好处,贲赫有了效仿的榜样。既能逃离死亡,又能坐收渔翁之利,何乐而不告之呢!
  刘邦接到检举揭发材料后,表现得很慎重,找来萧何,研究这件该如何处理。萧何同志对这份揭发材料深度怀疑:英布同志久经考验,不会干造反的傻事的!恐怕是贲赫跟他结什么仇了,来陷害他,可以这样,先把贲赫关起来,再派人去调查一下英布的情况!
  刘邦同意了萧何的建议。
  中央政府的调查人员来了,英布慌了,他手忙脚乱地杀了贲赫的全家,然后起兵造反了。
  英布知道,贲赫跑到长安,肯定要告发自己对刘邦采取了诸多的防范措施,现在调查人员一调查,什么集结人马,加强警戒等等行为,暴露无遗,英布只能走造反这条路了!
  刘邦本来没打算对英布下手,至少是现在没有这个打算,是英布的疑心(即对爱妾和贲赫的疑心),把自己推向了造反的不归路!
  淮南王英布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被关在号里的贲赫立即被释放,并被任命为将军,后来又被封为期思侯,告发者又获得了好的收成。
  就如何解决英布造反的问题,刘邦召开了御前会议,可见,对于英布,刘邦还是不敢轻视的。
  在那个时期,就勇猛的程度而言,如果没有项羽的威猛做比较,英布应该坐第一把交椅,项羽巨鹿那么快就打服了章邯,跟英布的合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新安活埋降兵,英布也起到了可以算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凭着勇猛,英布才迅速发迹,做了九江王,而后又做淮南王。这样一个勇将,如果你忽视他、轻视他,那基本上就等于你主动放弃胜利。
  汉家宫阙(240)——三种选择
  “英布造反,我们该如何应对?”刘邦向将领们发问。
  “还能怎么办,出兵去揍他,把这小子活埋了!”将军们倒是不打怵。
  唯独汝阴侯夏侯婴,没跟着叫嚷,夏老驾驶员做沉吟状:皇上,这件事可以问问薛公,他是原楚国的令尹,这个人比较能分析问题。
  之前,夏侯婴就英布造反一事,同薛公进行了交流,似乎英布造反,早已在薛公意料之中:他本来就得造反,他不造反才怪呢!
  “您为什么这么说呢?英布已经被封王了啊!”夏侯婴有些不解。
  薛公开始给夏侯婴分析:政府去年杀韩信,今年杀彭越,这不可能不影响到英布,跟韩信彭越一样,他也是因为军事上的建树,才被封王,三个人异体同功,现在死了两个了,英布能没有警觉吗?他会觉得大祸就快临头了,所以就造反了!
  刘邦接见了薛公,在刘邦面前,薛公侃侃而谈:英布造反并不奇怪,我们不必茫然无措。但是,如果英布采用上策,关中以外的土地就将沦陷;如果他采用中策,胜负就不好推测了;如果他采用了下策,皇上您就不必担心了!
  “什么是上策?”刘邦问。
  薛公回答:“英布向东攻占吴地(荆王刘贾的王国),向西夺取楚国,占领齐鲁,向燕、赵各国发出照会,守住本土,不许跟着掺合,山东(崤山以东)的领土就归英布了!”
  “什么是中策?”刘邦又问。
  薛公回答:“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取楚国,继而吞并韩国和魏国,占据大粮库敖仓(敖仓的粮食一直没断啊!真是一座宝库),封锁成皋交通要道,如果这样,谁胜利谁失败,就不要下结论了!”
  “什么是下策呢?”刘邦再问。
  薛公回答:“向东占领吴国,向西攻取下蔡(安徽颖上县),把家底都往越国运送,自己跑到长沙国去,如果这样,就不必担心了!”
  “您认为英布会采取哪种策略?”刘邦又问。
  “他会采取下策!”薛公回答得斩钉截铁。
  “他为什么会采取下策呢?”刘邦接着问。
  “英布,原本就是骊山的一个劳改犯,是乱世成就了他,当了一国之主,其实他没什么眼光,他既不会为老百姓着想,也不会为子孙后代和长远的利益着想,他想的只是自己能有吃有喝有钱花!所以说,他肯定选择下策!”薛公回答。
  既然知道他选择下策,直接说出来不就完了嘛!刘邦长出了一口气!在这次分析汇报中,薛公有卖弄见识的嫌疑,不过,薛公的卖弄真为他赢得了市场,刘邦册封他为千户侯。
  尽管千户侯没法跟以前在楚国的岗位令尹比,但毕竟不用再待在夏侯婴家里吃闲饭了。
  夏侯婴对朋友真是没的说,他完全可以把薛公的看法转达给刘邦,可他还是把薛公推了出来,倒不是因为薛公白吃饭,使他产生了什么反感,目的还是让薛公重见天日。
  册封贲赫的同时,刘邦又封七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这一年,刘长只有两岁。英布被刘邦彻底从大汉的诸侯列表中抹掉了!
  汉家宫阙(241)——我不敢去
  薛公的分析,并不都是废话,他让刘邦对如何进兵围剿,心里有了谱。不过,这次平叛,刘邦不想去了,他想让太子刘盈挂帅。
  这一点倒是被英布预料到了,造反时,他就对部下们说:刘邦老了,不愿再受征战的辛苦了,他不会来的!韩信、彭越都不在了,还有什么可怕的!我们放心大胆地干吧!
  刘盈听到自己将要挂帅的消息后,当时就吓得直抖,他不敢去。太子刘盈今年已经十五岁了。但是,这位太子从来没有得到过很好锻炼,性格比较懦弱,加上曾有被刘邦从车上往下推的经历,使得他更缺少安全感了。
  刘邦也是希望儿子能在战斗中成长起来,说是让太子挂帅,他能干什么?做事的、打仗的也都是将领们,不过,有太子在前线,对于士气,必然是一种鼓舞,让将士们干劲十足。
  “商山四皓”开始活动了,不过,他们不是鼓舞刘盈,给刘盈以信心和勇气,教导他要为父亲分忧,为国家贡献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而是要保护刘盈,不让他受到惊吓。
  “四皓”找到了吕释之,他们就住吕释之家里,约见也比较方便。四人对吕泽阐述了以下观点:太子去打仗,取得胜利也没什么实惠,他已经是太子了,没法再封赏了;如果败了,就很有可能被处分,丢掉太子的岗位。
  您应该找皇后,让她向皇上哭诉:说英布是天下少有的猛将,能打能拼。而将领们也都是皇上的老部下,现在,让儿子去领导他们,无异于让绵羊去管理恶狼,大家不会听指挥的。假如英布真的打过来,局面就不好控制了,还得皇上您发奋图强,再英勇一下吧。
  这样,皇上就不会让太子出征了!
  “四皓”要求吕释之连夜就去找吕雉,面授解决方案。
  利益!利益!我们看到,“四皓”更多的是在为刘盈的利益做盘算,而没把着眼点放在大局上,这就是拿了人家的钱财,就要努力为人消灾。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使刘盈丧失了锻炼的机会。也许是他们真的觉得刘盈去了,会耽误事儿吧!
  吕雉女士就按“四皓”的指使去做了!太子逃避劳动,吕雉哭哭啼啼,搞得刘邦同志心情很烦躁,觉得身体不爽起来,于是躺在后宫,闹起了情绪,给身边人下达命令:没有我的同意,谁也不许进来见我!
  英布已经挑起战端,皇帝却躺在后宫不出来,汉政府的高层们,特别是军界政要,都急得团团转,周勃、灌婴等同志,每天就在宫门外守着,探听刘邦的动向,就是不敢进去看望。
  时间,就这样在焦急的等待中,慢慢地熬过。在十几天过后,终于,有位同志忍不住了,他闯进了刘邦的卧室,将领们都跟在了他的身后。
  不怕惹祸,直闯后宫的带头人,是樊哙,是刘邦的连襟,他娶的是吕雉的妹妹吕媭,早在樊哙杀狗卖肉,刘邦当亭长时,他们就有了很好的交情。
  敢这么放肆,随便进入刘邦卧室的,还有一个人,就是燕王卢绾,现在,他不在长安。
  大家终于见到了老大,都流下了激动的泪,刘邦没什么大病,大家都不意外,但是,却很意外刘邦的枕头,刘邦枕的,怎么说呢,也不能说刘邦枕着什么的东西,因为刘邦枕的不是东西。
  汉家宫阙(242)——别离时
  刘邦枕的是一位少年宦官,也就是一位小太监。大家都叫他籍孺,这不是什么正式的名字,孺者,小孩子也,就如某些地方把男孩子称为“小囝”、“男娃娃”、“小子”一样。籍孺是刘邦喜欢的丧失男性根本的小男孩,专门满足他的畸形需求。
  刘邦的性格大致是这样的:对待别人随和时,跟谁都能扯到一起,哪怕是跟个看大门的,聊起来也会眉飞色舞,乐而忘返;践踏起人权来,更能独领风骚,不把人当人看了。
  这种情况,无论是封建君主专制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社会,都存在,就连极度标榜民主、平等的美国,都不例外。有那么一位前总统,小解时,在办公楼下就解决,而且还一手搂着助手的肩膀。
  樊哙瞬间的愣神之后,哭着冲刘邦就嚷嚷了起来:皇上,想当年我们一起从沛县起兵夺天下,那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现在,您怎么这么颓废呢!听说您病了,我们有多担心!可您不肯接见我们讨论大事,难道您只想跟这个小太监做诀别吗?您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
  刘邦看樊哙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觉得挺好玩,哈哈大笑,一跃从床上跳起来。尽管樊哙逻辑有些混乱,拿小太监跟赵高比,小题大作了!但一片真情,还是让刘邦感觉到了温暖。
  被刘邦当作枕头的少年太监终于解放了!
  来自家庭的阻挠,使刘邦放弃了让刘盈统兵的想法,刘邦同志一声长叹:我就知道这小崽子不能干大事,还是你老子亲自去吧!
  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亲自率军队,去打英布。留守的大臣们为刘邦送行,一直送到了灞上(陕西长安县东)。
  一直顽强跟饥饿作斗争的张良同志,也出现在送行的队伍中,这时的张良同志,身体非常的虚弱,勉强支撑起来。张良送刘邦,送到了曲邮(陕西临潼北)。
  张良同志拖着带病的身躯,比别人多送了一半的路程,让刘邦很感动,他的话更让刘邦感动:皇上,去打英布,本来我应该跟您一块去的,但是,我病得太严重了!英布的军卒凶猛,您要注意安全,别冲在前面!
  “子房,您放心,我记住了!”刘邦面部肌肉有些抽搐,握住了张良的手。
  多年以来的肝胆相照,生死相随,刘邦、张良携手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亲密无间的合作,早已使刘、张的感情逾越了上下级的界限。
  现在,张良重病在身,刘邦老矣,却还要为平叛奔劳,临别之时,各自的心头,自然涌起感伤。
  “关中也需要稳定,特别是您不在的时候,让太子做将军,监管部队吧!”张良既是为了局势的安定,也是在替刘盈同学铺路。
  让你打仗,你不敢去,在家待着,再不名义上做点事,还怎么做这个皇位的继承人啊!
  “子房,您就做太子少傅吧,躺着也可以帮助太子!”把事儿交给张良同志,刘邦是放心的。
  接着,刘邦又下达命令,征调上郡、北地、巴蜀、陇西的三万部队,驻军灞上,保卫太子的安全。
  做完布置后,刘邦率大军向淮南国进发。
  这时,淮南的局势已经恶化到了相当的程度,英布向东进军,攻占了荆王刘贾的地盘,并强行劫持、收编了他的部队。
  荆王刘贾在向北撤退时,被英布追上,战死在富陵(江苏盱眙东北)。刘贾同志,在过去的革命战斗中,枪林弹雨没使他倒下,却死在了昔日战友的手里。
  汉家宫阙(243)——不是心里话
  打完荆王刘贾后,英布向楚国发动了进攻。楚王刘交,即老刘老四,跟他的二哥刘仲一样,大体上是个废材,楚王之所以能成为楚王,是因为他是刘邦的弟弟。
  虽然这边被英布打得一塌糊涂,但可以看出,他果真采用了薛公所谓的“下策”,这让刘邦多少有些安慰。
  楚王刘交怕自己在战场上受到伤害,就派出了将领,去迎战英布。
  蠢人往往有时会自作聪明,但这只能让人觉得他更蠢。楚将就做出了自以为聪明的举措:分兵三路,在徐僮之间(即安徽泗县和江苏沭阳之间)迎击英布。
  分兵并进,有时是一种好的战术,但目前的形势,却不适用,正如别人劝导楚将所说的:英布是位出色、勇猛的指挥员,老百姓都怕他,都会被他利用。何况兵法上说,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一旦失败,士兵就会逃散(离家近,都回家了),现在,我们要有一路军队失败,其他的两路就得跑了,不能形成相互援助的态势!
  楚将没理睬这个建议。
  蠢行必然招致失败,这是个颠扑不破的因果关系,除非极其偶然。这次没有偶然,楚国的前路军,在英布的痛殴之下大败,其余两路部队不战自溃,英布趁机向前挺进。
  面对兵败,刘老四非常镇静,命令丞相冷耳坚守国都彭城,自己一溜烟跑了,逃到薛地(山东滕州)避难去了!
  刘交跑了,但英布没有去攻占彭城,因为,刘邦杀过来了!这时,刘邦率中央主力部队十余万,还有从诸侯国征调来的大部队,其中的主力是齐国的丞相曹参所部,对蕲县的淮南军进行了攻击和驱逐。
  英布在蕲县以西(安徽宿县),摆下了战场,等着跟刘邦硬磕一把。英布没有想到,刘邦会亲自来,既来之,则打之。不久,英布就迎来了刘邦同志。
  刘邦跟英布对话时,躲在庸城的军营里,没敢跟英布靠得太近,他记住了张良对他的忠告:别把自己暴露在英布军队的前面,会有危险。
  英布的军卒各个精壮英武,士气倍儿旺,刘邦看到英布摆的军阵后,心头一震,随之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英布的战阵,让刘邦想起了一个人,他原来的死对头——项羽。
  英布列阵,跟项羽列阵十分相似。这跟英布以前曾追随过项羽有关,英布不光跟项羽学习杀人,还学习了一些军事实战方法。
  “英布,我也没想杀你,你放着好日子不过,为什么要造反呢?我对你不错啊!”刘邦质问。
  英布一下子噎住了,是啊!刘邦是没找自己什么麻烦,也没有要杀自己的动向,并且,当初的承诺也兑现了,封了自己为淮南王。
  为什么要造反,既然造了,就反到底吧!现在也不是畅谈心路历程的时候。
  “我要当皇上!”英布很干脆。他真的有这种想法,也是在刘邦发问之后产生的。
  如果他真的想推翻刘邦,就会在战略上走薛公所说的“上策”了!英布的应答,大概是无言以对,憋出来的。
  英布猖狂而又语无伦次的回答,换来了刘邦的一通怒骂……
  汉家宫阙(244)——一支利箭
  刘邦一挥手,他的将士们跃马冲出大营,杀向英布。此时,曹参已经占据了蕲县有利的地势,与灌婴共同对英布的侧翼进行夹击,加上刘邦所部的正面进攻,英布的战阵被摧毁,英勇的英布抗不住了!
  英布只能后撤,看到英布败退,刘邦兴奋了,一兴奋,就忘了张良对他的嘱咐了,命令战车驾驶员,开足马力,冲入了战场,追击英布的败军。
  很不幸,一支利箭撞到了刘邦的胸膛,刘邦同志再次光荣负伤,而且情况很严重,又被穿透了!
  射中刘邦的这支箭,属于“流矢”,就是分不清敌方发射的,还是我方发射的!战场上的情况太乱,连利箭的发射地都难寻找,刘邦同志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受了伤。
  看到战局胜利在望,刘邦决定不去追英布了,追击的活儿,让将领们去干了。他把刘濞叫到了面前,把吴地五十三座城市(原荆王刘贾的地盘)封给了刘濞,称吴王。
  刘濞,男,二十岁,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之前爵位是沛侯。这次英布反叛,刘濞率骑兵部队,跟着三叔来打英布。刘濞同学力气相当地大,并且在作战中表现得很凶猛。
  荆王刘贾殉国后,荆王的岗位就空了起来,想到吴地民风强悍,刘邦觉得应该有一个年轻雄壮的人去做领导,才能具有震慑力。于是,他看中了能打能杀的刘濞同学。
  在简单的册封仪式过后,刘邦仔细一打量刘濞同学,心中一阵的后悔,原来,刘邦看到,年轻的刘濞同学杀气太重,浑身都透杀气!
  “你长了一副造反的样子!”刘邦倒是没隐晦自己的看法!
  刘濞正高兴呢,一听三叔这么说,吓得马上跪下了!
  “我们大汉五十年后,东南方造反作乱的,难道是你吗?记住啊!天下都姓刘,是一家人,千万别造反!”刘邦说得很动情,并且,手还在刘濞同学的后背上作亲情抚摸。
  《史记·卷一百六》: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慎无反!”
  刘邦把他的预见说得有跟真的似的,其用意,就是要镇慑现在的刘濞,和五十年以后的刘濞,不要妄动。
  另外,刘邦同志对刘濞同学的抚摸,也是一种对侄子关爱的流露,也是让刘濞牢记,叔叔对他的爱护,以温暖刘濞暴戾的情怀,不要与自己的家人为敌。
  刘濞同学紧张到了极点,只是不断地给刘邦磕头,一边磕头,一边表白:我不敢造反!
  应该说,刘邦还是比较有预见能力的,刘濞同学后来真的造起反来,不过,他没有等上五十年,因为跟中央政府及皇族内部一些磕磕绊绊,使刘濞带头发动了破坏强度较大的“七王之乱”。距他封王后只有四十一年,
  受伤后,刘邦得以休养。这时,他开始思念他的故乡。自从在彭城被项羽击溃,慌乱中,跟做贼似的,匆匆到老家看了一眼后,刘邦就再也没回过,时光如流水,一晃过去九年了!
  在自己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故乡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这次,刘邦也要玩一把“衣锦还乡”,一把真正意义上的“衣锦还乡”。
  汉家宫阙(245)——英布后记
  英布的造反军,在政府中央军及诸侯军强势打击下,全线溃散。英布率残部渡过了淮河南跑,汉军穷追不舍,一副不打掉英布不罢休的架势。
  渡过淮河后,英布组织部队反扑。在洮水(今安徽六安附近淠河)两岸又遭汉军重创,反扑无效,被打得站不住脚,只好继续渡过长江,接着往南跑。这时,跟随英布的将士,只有一百多人了!英布已经近似于“光杆司令”了!
  就在英布穷途末路,行将崩溃的时候,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的工作人员找到了英布,向他转达了吴臣的意思:我将放弃长沙王的岗位,跟你一起反抗刘邦,我们一起去南越,再谋求发展。
  英布跟吴家有亲属关系,吴臣的姐姐(或妹妹)嫁给了英布,但很有可能是不在人世了。当年,英布跑去向刘邦投诚,项伯把英布的家人都杀了,估计那时,吴臣的姐姐(或妹妹)未能幸免。
  在危难的时候,吴臣的示好,无异于给英布打上一针兴奋剂,除了兴奋之外,还让英布感觉到了人间的真情。然而,这是个骗局。一个相当残酷的骗局,因为设局的人是亲属,很亲的亲属。
  英布上套了!
  自从英布造反以后,长沙王吴臣就在密切注视着他的动向。对于这位亲属,能否干得过老谋深算的刘邦,吴臣心里应该是有数的。
  为了向刘邦表示,自己坚决跟英布划清界限,吴臣设下了这个死局,对英布进行诱骗,直到把他骗死为止。
  论起武力、勇气来,可以说,项羽之后,英布一人而已。可论起政治来,英布显然不是高明的玩家。
  政治,就是高层人物做决定,操作掌控社会,高层人物的举手投足,甚至一个凝视、躲在洗手间里发短信,都带有政治韵味。而老百姓则不然,你就是动静再大,搞出人命来,也只能是刑事案件,除非是牵扯到了高层。政治,是一项项对智慧要求极高的游戏。
  英布同志跟着吴臣的工作人员,向他心中的目的地进发了。在走到鄱阳县兹乡时,发生了“鄱阳农舍事件”,英布遭到了暗算,被杀死在一户农家。
  动手的鄱阳人,并不是吴臣的工作人员,鄱阳人为什么动手,杀死他们的原领导呢?这也只能靠推测了!最有可能的,就是被收买雇佣,是利益的驱使。
  轰轰烈烈的英布同志,就此彻底结束了他英武、好斗、没有战略眼光的一生。
  英布同志,在秦末革命造反的大环境中,从一个劳改犯,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一身的本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奋斗,就得到了封王的荣耀。成功是何等的迅速!
  项羽杀戮无辜时,英布大多冲在前头,积极地充当刽子手,特别是“新安事件”,英布操作活埋了秦朝的二十万降兵,成为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罪恶一页。
  在决定秦王朝命运的巨鹿战役,在刘邦夺取政权的战役中,英布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他一直作配角。
  如果英布不是心胸太窄,没什么度量,去胡乱地吃醋(怀疑爱妾与贲赫有暧昧关系),大致不会惹来杀身的祸端。
  跟韩信一样,英布在品质上,也存在着缺陷,尽管表现的方式不同,韩信的缺陷重心在于夸耀,而英布在于吃醋。结果是相同的,都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英布的“鄱阳农舍事件”,发生在刘邦回长安以后。
  汉家宫阙(246)——归乡
  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从淮南战场上,曲路回到了他的家乡,阔别九年的沛县。刘邦的归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万人空巷,乡亲们都来看望刘邦同志。
  以刘邦的名义,沛县政府在沛宫(给刘邦建的临时住所)摆下酒宴,招待来看望刘邦的乡亲们。
  刘邦熟悉的朋友们来了;
  刘邦幼年时候的同学来了;
  曾在背后指指点点,责骂过刘邦的来了;
  跟刘邦有过点头之交的也来了;
  父老兄弟姐妹们,陪着刘邦,尽情地欢歌畅饮。
  在刘邦的指示下,沛县发掘召集一百二十名对音乐感觉好的少年,组成“沛县少儿合唱团”,在宴会现场进行歌唱表演,刘邦同志亲任编导兼乐队指挥,给乡亲们助兴。
  刘邦同志击筑(筑,是当时的一种打击乐器,当年的亡命徒荆轲和狗屠高渐离,就是一边敲筑,一边狂歌)高歌:
  大风吹起时啊,云彩飞扬;
  声威遍布天下啊,我回到了故乡;
  怎么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
  歌声苍劲悲凉……
  歌声穿透力极强……
  在歌声中,刘邦同志抒发了豪迈博大的情怀;
  在歌声中,刘邦同志表达了归乡的喜悦和洋洋自得;
  在歌声中,刘邦同志流露出了对国防状况的忧虑;
  韩信、彭越、英布等,这些优秀的军事人才,都已经不在了,或者不属于自己了,未来国防建设又能靠谁呢!
  刘邦同志又当了一把领唱,把这首《大风歌》传授给“沛县少儿合唱团”的少儿们。
  在歌声中,刘邦同志乘着酒兴,来到宴会厅中央,和着楚歌楚曲,来了一通“金龙狂舞”,刘邦同志的这种即兴舞蹈,无须练习,更用不着培训,只要具有雅致的情怀,能跟上节拍,就可以随心而舞,尽情挥洒。
  舞着舞着,刘邦心中一阵激动,一阵感伤……悲凉,涌上心头,泪水,顺着刘邦同志已然苍老的脸颊流下!
  回想过去的峥嵘岁月,自从投身革命十六年来,历尽了多少风霜,忍受了多少磨难,经过了多少感伤……周苛、枞公为了守荥阳,死难!纪信为了使自己脱险,把命都交了出来!还有!还有千千万万捐躯的将士们!付出的艰辛太多了!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
  刘邦不可能不伤怀……
  激动不已的刘邦举起酒杯,对父老乡亲们真情告白:远游在外的赤子,心,总是想着故乡,就是在我死后,魂魄还会眷恋家乡的。我为了讨伐强暴的秦朝,而后取得了天下,把都城建在了关中。但是,我将把沛县作为我个人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和徭役,世世代代都不必交皇粮国税、无偿出民工了。
  “汤沐邑”是一个既婉约,又显得奢侈的代名词,与封地相同,大意是:这个地方的赋税等财政收入,都归我所有,给我做洗澡的费用。当然,至于赋税收与不收,要由洗澡人来决定。
  汉家宫阙(247)——记忆犹新
  在欢歌笑语中,在开怀畅饮中,刘邦同志与他的老乡们追忆过去,展望未来,快乐地度过了十多天。
  在之后的公元前190年,刘盈同学把沛宫改建为供奉刘邦的“原庙”,“沛县少儿合唱团”就在原庙演唱,定编为一百二十人,如有缺员,随时增补。让他逢年过节,或是到了纪念日,就纵情讴歌刘邦同志的丰功伟绩,抒发对他的思念之情。
  这个时候,刘邦身上还带着箭伤,如此滥饮,必然会严重影响到康复。可能是伤口出现了肿痛或化脓的情况,刘邦觉得不能再喝下去了,于是跟乡亲们告辞。
  大家都留恋挽留刘邦,真诚地希望他能再多待些天。
  “乡亲们的心意,我领了!只是我的随从工作人员太多了,会给大家造成招待上的压力!”刘邦是这么跟大家解释的,或许这个也是他要走的原因之一。
  在刘邦车马出了沛县西城门那天,沛县城里又一次真空,全城的居民,都拿着酒肉,跟在刘邦车后送行……场面甚为感人!
  刘邦同志停下了车,在郊外搭起了帐篷,再摆酒宴,与乡亲们再举酒杯,万语千言,说出留恋,道出祝愿。
  野外聚餐,送别大型酒会,又进行了三天。
  在刘邦真的即将踏上归途时,丰邑(刘邦同志原所在乡)的送行代表跪在刘邦面前,不间断地磕头。
  这时的丰乡,由于走出了刘邦这位平民帝王,已升级为县级行政区域,跟沛县属于同级单位了,故称为丰邑。
  丰邑代表向刘邦提出了请求:沛县幸运,被您免除了赋税徭役,丰邑是您的老家啊,恳请皇上,把这里的杂税徭役也免除了吧!
  “这件事,不是我没想到,只是我不能做。丰邑是我出生的地方,怎么能忘怀呢!只是,当年雍齿这家伙背叛我,投靠魏国,丰乡的人都跟着雍齿对付我!所以,不能免除丰邑的赋税!”一说到这件事,刘邦就觉得生气、委屈,难以释怀!
  丰邑的父老非常执著,刘邦不答应,他们就跪在地上不起来,磕头不已!
  不但在丰邑父老乡亲觉得应该免税,别人也觉得应该免,大家当初跟着雍齿捣乱,现在雍齿都封了侯,跑四川享福去了,那里尽管交通不便,却也山明水秀。带头的都没遭到清算,跟老百姓较劲,也真没什么必要了!
  “好吧!跟沛县一样,丰邑的赋税徭役一律免除!”刘邦同志一挥手,答应了请愿的父老们。可能是刘邦同志看到跪在面前的老人们,心生不忍,也可能是他想快点走路,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
  在众人不舍的目光中,刘邦的队伍浩浩荡荡,走上回关中的路途。
  这是刘邦同志在取得革命胜利后,第一次回故乡,也成了唯一的一次。
  有一种说法,人在将要辞世时,人生谢幕前,会分外的想家,如果能够回故乡一游,就会祛掉一份遗憾。
  也许是潜意识,在告诉刘邦;一定要回家乡看看了。
  从淮南战场回长安时,刘邦同志又绕了一下路,来到山东曲阜,在孔子的庙里高规格地大搞祭祀活动,表彰孔子儒学对社会的贡献,给儒家思想正名。以消除嬴政同志对儒生迫害,给儒家带来的负面影响。
  儒生们可以放心读书了,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了!
  汉家宫阙(248)——弄巧成拙
  在刘邦同志还没有到达长安时,就收到了大量的控告信,还有拦路告状的,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相国萧何同志。
  控告信息显示:相国萧何,在皇上远征时,无法无天,对群众的土地和房屋强行贱价收购,并且,大部分交易都是打的白条。光占人家的地,不给人家钱(类似霸占)。
  被欺压的群众满腔愤怒,欺压群众的萧何名声狼藉。
  萧何同志的这些罪状是真的吗?是真的!萧何同志真的由一位良相堕落成恶霸官僚了吗?不是真的!
  萧何同志之所以干这些违法乱纪的事,是被吓的,他是想通过这些不良行为,保住自己的生命。
  原来,刘邦在征讨英布的过程中,又像当年在荥阳阻击项羽时一样,不断派人回来看望萧何,并询问:相国在做什么呢?
  历史重演,萧何感到有些悚然。
  忧心忡忡的萧相国,依然战斗在工作岗位上,顶着压力,安抚百姓,稳定政治局面,并且又向部队捐献了大量的财物。萧何想通过自己的忠诚,来化解刘邦的猜疑。
  相国府的一位幕僚(即参谋人员)向萧何提出了避免遭受打击的方法,这位幕僚也颇具六国时说客的遗风,一张嘴就吓人一跳:相国,灭门之祸离您已经不远了!
  “请说说,为什么呢?”萧何有些发毛。
  “您现在已经做了相国,在大臣中,功劳排在第一位,还能再加封赏了吗?已经不能了!您当初入关中的时候,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十几年了,您的威望越来越高,老百姓都信服您,愿意跟您亲近!皇上之所以总来询问您的情况,就是怕你在后方颠覆政权啊!”幕僚的分析,尽管是实际情况,但也让人感觉有溜须拍马的成份。幕僚的拍马技术水平不低,有些拍得于无形之中。
  “我该怎么办?”萧何觉得幕僚说得有道理。
  “您可以这样,利用手里的权力,采取低价,赊款等方式,大量向百姓强买农田和房屋,您的名声一下子就能毁了,皇上也就放心了!”幕僚的方法很是别具一格。
  萧何照办了,他招来了一片骂声。作为国家总理,作为国家法典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那时,行政和司法是不分家的),却要干这些欺压良善、天理难容的事,萧何同志一定是不情愿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
  萧何为了保命,这么做是可以得到宽恕的,但保命也不见得就非要走作奸犯科的路,萧何没有找到其它的方法。
  刘邦见到萧何后,把检举材料都递给了他,脸上带着讥笑,对萧何说:“你这个相国就是这么爱护民众的吗?”
  “你自己向老百姓道歉吧!”刘邦由衷地为萧何的堕落而喜悦。
  萧何回去后,马上把田地房产还给了群众,并发表了道歉声明。不过,在声明中,不能说是为了糊弄刘邦才伤害大家。
  看到刘邦心情不错,萧何犯起糊涂来了,他向刘邦请求,把上林苑里荒弃的土地分给百姓,让百姓在里面种庄稼,这样,既可以解决长安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还可以把留下来的秸秆,给栖息在那里的鸟类兽类做饲料,一举两得。
  上林苑是皇家猎场,皇帝在那里设围打猎,属于刘邦的私有财产。
  萧何同志也想玩一下公私兼顾,这个建议,是绝对利民的好主意!同时,也可以平复一下自己的名誉伤痕。
  但是,萧何同志没有考虑到,这将使刘邦受两茬伤,第一茬伤是,刘邦同志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第二茬伤是,萧何恢复了好名声,将再次动摇自己的权威。
  汉家宫阙(249)——无罪释放
  面对伸着脖子,等自己发话的萧老头,刘邦勃然变色,一脸的气愤:老萧,你收受商人们的贿赂,就替他们说话,要侵占我的地盘,真是丧心病狂,太不像话了!
  怒火上窜,刘邦的伤口一阵作痛。
  在刘邦的命令下,萧何当场就被戴上手铐和脚镣,交给了廷尉(司法人员),投入了监狱。
  萧何是替农民请愿,要求刘邦把荒地让给农户,跟生意人没什么关系,刘邦却说他收了商人们的财物,欲加之罪,措之以歪辞。
  萧何,一个忠诚而勤奋的老打工仔,为了老板刘邦的天下事业,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地贡献着余生,孜孜不倦地发挥着余热。但是,这回他没有揣摩透刘邦同志的心理,便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并沦为了囚犯。
  搞政治,有时就像是在走钢丝,稍不留神,没掌握好平衡,就会摔下去……
  萧何同志这次请愿的行为,与先前的自甘堕落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他没有调整好皇权、相权(相国的权力)之间的平衡。
  数天之后,刘邦仍然不拿处理意见,他还在生气!
  刘邦不着急,既不要求廷尉追查萧何的受贿情况(因为他知道,查不出什么犯罪事实来),也不指示释放。司法人员着急了,堂堂的相国,不能总在监狱里待着呀!他还那么大年纪了!万一出点意外,受追查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一位王姓的廷尉忍不住了,凑到刘邦面前问:相国犯了什么滔天大罪,皇上要这么严酷地对待他?
  看到王廷尉不理解,刘邦耐心地向他解释:我听说李斯做丞相,有了成绩都归皇上;有了错误,都由自己来承担。现在,老萧收了商人的好处,给他们做代言人,索要我的上林苑。这种向商人们献媚的行为太可恶了,所以把他扔监狱去了!
  “为百姓的利益着想,这是相国的职责!皇上您怎么能怀疑他收了商人的钱财呢?您出去打陈豨、打英布时,相国在关中留守,他如果心怀不轨,现在恐怕关中就不是您的了!他不去利用那些机会谋取大的利益,还会在乎商人送的一点小利吗?”王廷尉对刘邦进行循循诱导。
  刘邦脸色变暗,他明白了:王廷尉不是来请示工作的,而是在为萧何争理。
  王廷尉的诱导还没完,继续:“秦始皇正是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才错误不断,以致丢了天下;李斯帮着扛责任的作法怎么值得学习呢!皇上您这样怀疑相国,真是浅薄得到了一定程度了!”
  被一个无名的官员数落一顿,刘邦心情灰暗,脸色也更不好看了!但他没有发火,并且对王廷尉的话,也认真的听了!
  王廷尉所骂,有理有据,“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怎么处理,就看皇上您的了!
  挨骂的当天,刘邦就派出了使臣,持节(拿着表示皇帝到场的信物)来到羁押萧何的监狱,释放了无辜的萧何老同志。
  出来后,萧何立即就赶到刘邦那里,表示感谢。看到萧何虔诚而又惨不忍睹地出现自己面前时,刘邦心有些不忍了。此时,萧何同志自毁形象,为了表达自己深深的忏悔,和对刘邦同志无比的尊重,萧何同志摘去了帽子,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子。
  汉家宫阙(250)——再掀风波
  “算了吧!相国,你为群众请求上林苑的土地(放了萧何,也不说他为商人做代言了),我不同意,才能衬托出你是贤良的相国,我不过是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混蛋君主。把你铐起来,就是想让老百姓都知道我的错误!”刘邦的安慰辞很是耐人寻味。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刘邦此段话,那就是“矫情”!中心意思就是:我把你关监狱去,是为了你获得美名,让别人知道我是坏蛋。
  几天的牢狱之灾,又得到这样意味深长的安慰,萧何同志将愈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今后,他应该懂得怎么调整平衡了!
  萧何同志再购置田地,都选在偏僻贫困的地方;其他地方的田舍房屋也不敢修高墙大院,萧何不敢再让刘邦误会了!
  刘邦之后的皇帝们,也都很重视萧何的家族。每当萧何的爵位继承中断,皇帝们就会寻找新的继承人,让萧何酂侯的爵位沿续下去。刘邦时代的任何一个功臣,在这点上,都比不上萧何。
  此时,刘邦同志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箭伤在吞噬着刘邦同志的健康,刘邦同志在御前会议上,再提废立太子问题。
  可以说,此时提出这个议案,刘邦同志不但掌握了进攻节奏,而且也是感到身体不行了!
  刘邦同志自从偶然而又必然地投身革命,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使他十二次挂彩,其中四处是贯穿伤。不幸中万幸,刘邦同志没有当场毙命,而是顽强地挺了过来。现在,他有点挺不住了。(也有资料显示,刘邦在淮南战场上挨的这一箭,是带毒的,有待考证。)
  刘邦同志想在闭眼之前,把继承人的事安排好。刘邦觉得,做一国的君王,这个对管理水平要求极高的岗位,刘盈难以胜任。后来的事实证明,在认识自己儿子的问题上,刘邦同志还是有眼光的!
  太子少傅张良,又走了出来,劝告刘邦,阻止更换太子,但是,没奏效!看到刘邦态度坚决,张良又回家“辟谷”去了,不再掺乎了!什么事也不管了!
  看到张少傅劝说无效,叔孙通跳了出来,关于太子人选的问题,是太常职责可以涉及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叔孙通这时已经升职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这个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在政府中,级别是最高的了。如果太子倒台,太傅肯定是很没面子的,你把太子教导得下了岗,不但是教育上失败,而且,以后还有脸在政界混吗?
  “皇上,从前晋献公因为改立太子,导致了晋国几十年的内乱,让天下人笑话;秦始皇没立成扶苏,导致了亡国,是你亲眼看见的!您的太子又孝顺又仁义,这是国人都知道的!何况您跟太子的母亲是贫贱夫妻,她曾为你吃了不少的苦,换太子,也就等于背叛了你们的感情!”叔孙通言之切切,引古证今。
  “如果皇上真要换太子,我愿意先受诛杀,用我脖子里的血,溅到地上!”叔孙通摆出了玩命的阵势。
  刘邦同志无奈了,又露出了貌似轻松的表情:“太傅别这样,我不过是随口说着玩的,不要当真!”
  原本以为,刘盈害怕去前线打仗,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胆小懦弱,现在提出让他下岗,不会有什么阻力了。刘邦同志没想到:居然有人会为了这个玩命!
  叔孙通松了一口气,非常严肃地对刘邦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他关系到稳定,不能拿这事当笑话说!
  汉家宫阙(251)——丢掉幻想
  刘邦同志并非真的放弃了想法,只是叔孙通表现的太激烈了,他怕闹出流血事件来,影响不好,所以来敷衍一下。
  真正让刘邦放弃更换太子的念头,是在一场宴会上。
  那是一次宫廷宴会,虽然刘邦同志身体状况不佳,但他坚持隔三差五地举行宴会,刘邦同志是个闲不住的人!
  宴会进行时,刘邦同志忽然发现,太子那边情况有些异常:在太子的身后,赫然屹立着四个老头!
  这四个老者,年纪都有八十多了,各个头发如霜,胡须如雪,着装奇特而华美,神情高傲而清奇,绝对的另类不俗。不错,这四位就是太子请来的追随者,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
  刘邦看得有点发呆,一个寒战之后,刘邦开始发问:这四位老同志是谁呀?
  还没等太子回答,“四皓”施施然走向刘邦。
  刘邦感觉到了一种高古,感觉到了一种气势,同时,也感觉到了一种压力!仿佛向他涌来的,不是四个老头儿,而是四股滔天巨浪……
  刘邦有些窒息!
  “皇上,我们是商山四皓!”接着,四位老人家,又各自报号: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刘邦同志心头一震,赶紧调整呼吸,强作镇静,问:我请你们好几次,怎么都没来?现在,怎么又跟了太子呢?
  四人回答:我们讲究礼义,而您对人傲慢,还酷爱辱骂,所以,我们一直在躲着您。而太子对人礼貌,又特别仁义,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服务,我们也不例外!
  “这个,这个!就辛苦四位老人家,以后用心帮助太子吧!”刘邦就在这一刹那,完全丧失了更换太子的信心。
  张良同志“以四皓影响决策”的中长期计划,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也是张良同志对刘邦的心理,有足够深的了解,他知道,虽然刘邦同志不拘小节,甚至脏话连篇,但他还是很敬重社会贤达的,而像“四皓”这种脱离社会的、表现超然的贤达,在刘邦面前,份量就更重了!
  张良同志,也将再次提升自己在吕雉一方的重量。
  “四皓”向刘邦敬完酒,转身回太子刘盈身旁,刘邦目送。
  心绪迷茫的刘邦同志,叫来了戚夫人,指着远处太子身后的四个老人,无奈地说:我想换如意(赵王)做太子,但是,你也看到了,太子有“四皓”辅佐,已经成了气候了,动不了了!以后,吕雉真的要领导你了!
  戚夫人无语,流泪……
  “我为你唱支楚歌(楚国的声调),你为我跳支楚舞(楚国的风格舞)吧!”刘邦心绪有些烦恼。
  刘邦同志的歌词大致如下:
  鸿鸟高飞啊,振翅千里;
  它的羽毛已经丰满了,正在翱翔四海;
  翱翔四海啊,拿它没有办法了;
  虽然我有弓箭,但也射不到它了;
  在歌词中,刘邦把他的儿子刘盈比喻为鸿鸟,而滑稽的是:他是那个拿弓箭朝着刘盈比划的猎手。
  汉家宫阙(252)——惊天大案
  在刘邦同志反复的吟唱中,戚夫人感觉到了刘邦的无奈和放弃,她难以控制,抽泣了起来……
  刘邦起身,带戚夫人离开宴会现场,宴会结束。
  “四皓”此时,才成为刘盈不战而使刘邦屈服利刃,他们为刘盈取得了不战而胜的胜利。
  刘邦最终的妥协,周围人的反对是一个因素,更主要的是败给了自己,是自己心理障碍导致的失败,他的心里太看重“四皓”了!
  后来,这四位半真半假的隐士,又回到了商山,操起他们间断的隐居旧业。至于有没有再出来折腾,无从考证。估计可能性不大了,谁能有刘盈同学的地位高?谁能有刘盈同学送的礼物多啊?
  搅和刘邦更换太子的俗事,并没影响后人尊重“四皓”在他们百年之后,人们为了表达对他们才学和风范的仰慕,为他们修了坚固的坟墓;刻石碑追忆他们的道德风骨,并形成了商州的一处人文景区。
  公元前195年十二月,刘邦下达命令,对近代史上的一些诸侯国君,包括他的偶像嬴政同志,进行坟墓保护。分配二十户人家保护秦始陵墓;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各派十户;赵悼襄王、魏公子无忌各派五户。
  这些护墓的人家,只负责清洁、保护、修缮墓坟,不用交税,也不用无偿出民工了。
  先王的坟墓得到了保护,各国的遗老遗少自然感恩戴德,把刘邦当作可亲可敬的领导,甘心做大汉的臣民了!
  从守坟户数的分配上,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同志对他的偶像嬴政同志还是很尊重的,对他的统一工作还是给予了一定的肯定的;给赵悼襄王只分配了五户守墓的,我想,并不是歧视他娶妓女做老婆,而是批评他的昏聩;
  整个春秋战国,经历了约四百年的时间,各诸侯国大大小小的公子,如过江之鲫,胜不胜数。
  而魏公子无忌的坟墓,有幸被纳入被保护的范围,并不是因为无忌有照人的光彩,而是因为他敢于联合诸侯国,对抗强大的秦国,并取得的巨大成就。还有,他的结局很让人同情:因为被国君猜忌,最后自暴自弃,在风华正茂时,就郁郁而终。
  更换太子的事,刘邦死心了!本以为可以安心地养病治伤了,但是,刘邦同志很不幸,又一个伤害向他袭来!
  在审问陈豨叛军战俘时,司法人员从一名军官嘴里,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信息:燕王卢绾曾与陈豨暗中联络勾结,不光是跟陈豨勾结,卢绾还跟匈奴那边暗送秋波,结成联盟。
  刘邦听到这个“噩耗”差点没晕倒,接着,刘邦觉得不太可能,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卢绾跟自己从小混到大,然后又跟着自己参加革命,东跑西颠的,苦没少吃,罪没少遭,也出过一些力,现在做了一国之君,生活条件也好了,他怎么会干蠢事呢?
  汉家宫阙(253)——下坡路
  卢绾真的就干蠢事了!
  可以肯定,开始的时候,卢绾在主观上,没有叛国的意图!
  陈豨发动叛乱时,刘邦率军征剿,卢绾也在北部出兵,努力地打击陈豨和韩王信的部队。他听说陈豨派出王黄,向匈奴的冒顿寻求支援,也派出了使者,阻止冒顿捣乱。事情就坏在了使者身上,这人叫张胜。
  张胜来到匈奴后,还没见到冒顿时,就先见到了一个人,这人是逃亡到匈奴的,他叫臧衍,他父亲叫臧涂。
  臧涂是刘邦建国后,造反第一人,被刘邦修理后,他的儿子臧衍逃亡到了匈奴,虽然国家没有了,但臧衍一直没放弃搞破坏的信念。张胜来了,臧衍觉得机会也来了!
  臧衍对张胜说:您之所以在燕国受重视,是因为您对匈奴的事务比较熟悉;燕王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北部总有战争,如果战争没了,陈豨等人被消灭了!刘邦就要对燕国动手了,您也会被整得很惨!
  看到张胜低头不语,臧衍觉得有戏,接着引诱:您应该让燕王跟匈奴建立良好的关系,迟滞攻打陈豨,只要战争得到延续,卢绾就能坐稳燕王的宝座。如果朝廷要对燕王不利,匈奴这边也是个退路。
  让战争持续,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臧衍用心,何其毒也!
  自私的张胜,偏偏就受了臧衍的蛊惑,忘了他来匈奴的目的!把卢绾交给他的任务扔在了一边,按照臧涂的意思,要求冒顿出兵,帮助陈豨的叛乱部队。
  卢绾看到匈奴出兵支援陈豨,十分的意外。
  张胜私自跟匈奴结盟的事,让卢绾知道后,他毫不犹豫地把张胜全家抓了起来,悉数关进了监狱。并且,卢绾把这事向刘邦做了汇报。
  事情在张胜回到燕国后,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张胜把臧衍的论调,向卢绾灌输,卢绾被灌得不住的点头,他开始动摇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无数次机会,有交好运的机会,也有交厄运的机会,关键看你怎么看待和把握。可以说,卢绾有刘邦这位发小,使他交了好运,他一直无怨无悔地跟着刘邦,这一点他把握得很好。
  在带兵打仗方面,卢绾拼不过周勃、灌婴等同志;在谋划战略方面,卢绾更难以跟张良、陈平媲美。但他却荣登“燕王”的宝座,都是因为他是刘邦最好的朋友!
  朋友,不可背叛!
  张胜带给他的,是一个交霉运的机会,卢绾又错误地给把握了!他决定按着张胜说的做,与匈奴及陈豨建立地下关系!并且派出了联络员:匈奴方面,由张胜负责沟通;叛乱分子陈豨那边,派出范齐做联络员。
  卢绾希望像臧衍说的那样:让战火连年不断,使他在“燕王”的岗位上长久地干下去!
  难道卢绾这样做,他就没意识到,首先,他犯下了叛国罪,其次,他背叛了朋友!他不会意识不到的,好歹也是在政界混的!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他还是做了!
  无论是作为刘邦的朋友,还是作为国家高级公务员,卢绾因自私而做出的勾结敌人的行为,都将为人所鄙夷和唾弃。
  汉家宫阙(254)——心怀鬼胎
  张胜的家人,被卢绾偷偷放了出来。从监狱里拎出几个犯人砍了,然后向中央谎报:叛徒张胜全家均被正法。
  我们看到,韩王信被陈武斩于参合(山西阳高),陈豨被斩于灵丘(山西灵丘),这两个地方,不但跟匈奴靠近,而且距离当时的燕国,也就是卢绾的地盘,也非常的近。由此可以判断,这两位造反的同志,真的把卢绾当成了盟友,在危难的时候,向卢绾靠拢,他们想在燕国的缓冲地带得到喘息、或者盟友的关照。
  卢绾支持叛乱,想把战争做成朝阳产业的美梦破灭了!并且,他不保晚节的行为也被中央获悉。他的噩梦开始了!
  情绪激动之下的刘邦,伤口又是一阵剧痛。他派出了使者,赶赴燕国,调卢绾进京,他要当面跟卢绾谈这件事,刘邦同志怎么也不能接受这是事实。
  做了贼,肯定心虚,卢绾不敢去见刘邦,他对使者说,自己病了,受不了旅途的劳苦,去不了长安,请使者转达他对刘邦的问候。
  别看刘邦同志有病在身,却影响不了他顽强的意志,刘邦同志是个不达不止的人,他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
  派使者调卢绾,他不来,那就派级别高的官员去请。这次,刘邦同志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御史大夫赵尧、辟阳侯审食其(就是吕雉婚外情人,抢了刘邦后方地盘的那位大管家)。让他们共赴燕国,请卢绾来长安。
  赵尧和审食其的到来,让卢绾更加惶惶不可终日,吓得连面都不敢来见,躺在卧室里装病。
  卢绾不敢来见中央官员,燕王的属下们也都能躲就躲,能藏就藏,不愿意在赵尧、审食其跟前露面,怕言语有失。燕国的接待工作,极不正常,搞得两位中央大员很寂寞。
  以卢绾和刘邦的交情,即使他向刘邦坦白罪行,也不会被弄死,这一点,卢绾有把握,但他有别的顾虑!他是这样跟亲信属下吐露他的顾虑的:现在,非刘姓封王的,就剩下我跟长沙王了,去年正月杀韩信,三月杀彭越,这些事,都是吕雉主持干的!现在皇上病重,政府的事都由吕雉说的算,这个女人很恶毒,总在寻找借口,残杀功高的大臣,我要是落在她手里,非被她整垮不可!
  卢绾躲在后面不出来,赵尧和审食其只好从工作人员入手,找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及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分别谈话。于是,就有躲避不及的官员,被谈了话,卢绾的表白辞,也传进了赵尧、审食其的耳朵里。
  听到卢绾如此赤裸裸地攻击吕雉,审食其心中十分恼火,因为在他的心中,吕雉有着特殊的含义。
  几番交流之后,卢绾还是坚持说自己病重,不肯跟着去长安。如果要是换了别人,可能赵尧就要动硬的了,但对卢绾,任何人也不敢下手,因为,大家都清楚,他跟刘邦的关系忒磁。搞不好,会惹祸上身。
  卢绾如果主动一点,也就没什么大事了!刘邦怎么也不会舍得宰了他!可是,他坐失了良机,刘邦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他又放弃了!这次的放弃,将使他懊悔到死!也使他和他的家人历尽磨难。
  赵尧知道,最终的处理意见,还得刘邦同志拿,于是,他和审食其结束了燕国之行,回到了长安。
  得到赵尧、审食其的汇报后,刘邦情绪愈发低落,心情糟透了!他觉得,卢绾通敌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汉家宫阙(255)——自作自受
  新的证人证言又摆到了刘邦面前:匈奴来投降人员证实,燕王的长期特使张胜,就在匈奴那边,负责联络工作。
  陈豨被俘将领的供述,燕王卢绾的反常举动,匈奴人员的揭发,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而有力的证据链!
  经过粗略而痛苦的梳理后,刘邦不得不承认:卢绾真的造反了!(其实,卢绾是处于一种“亚造反”状态)
  刘邦同志差点被这残酷的现实击倒!但是,他没有倒下,他知道,还有许多事等着他来做,第一件事,就是发兵燕国,征讨里通外国的卢绾!
  舞阳侯樊哙,被任命为征讨军司令,带队去收拾卢绾,临出发前,刘邦又授予他相国的头衔,好让樊哙同志铆足了劲去打卢绾。
  大是大非面前,朋友的友谊先放一边吧!
  在派出樊哙的同时,刘邦同志又发了一道诏书,跟以前对付陈豨等叛乱分子一样,刘邦同志对卢绾的阵营先进行瓦解,在诏书中,刘邦说:燕王卢绾是我的老朋友,我一直像照顾儿子一样照顾他(同年生的朋友,被刘邦同志喻为儿子,此同志脸皮真够可以的了)!听到他跟陈豨一起谋反,开始的时候,我不相信。派人去请他,卢绾推说有病,不敢来长安,他造反的事已经很明朗了!但是,燕国的官员和百姓没有错误,只要不跟卢绾瞎跑,官员晋级,百姓无罪。
  釜底抽薪这一招,刘邦同志屡试不爽。
  接着,刘邦又给各地诸侯王下达通知,让他们推荐新燕王的人选。
  卢绾的燕王岗位废了!无论他是被俘还是侥幸逃脱,无论是死是活,燕王的职务跟他没有关系了!
  长沙王吴臣又一次以明智的举动,博得了刘邦的好感:他推荐刘邦的八儿子刘建为燕王。被推出来的刘建小朋友,这时大概一周岁左右。
  刘邦同志照办了!他不可能不照办,这也正是他想要做的。天下的诸侯国都姓了刘,才真正做了刘家天下!到这个时候,建国时封的七个非刘姓王爵,只剩下长沙王吴家了。
  樊哙大军压境时,卢绾不再装病了,人也清醒了。他知道,自己通敌已经成为铁案了!这时候,他有了更深的忏悔,真的跟樊哙打起来,那就什么都完了,跟刘邦的感情也就打散了。
  并且,自己根本打不过刘邦,甚至连樊哙也打不过。刘邦发布的诏书,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下属们人心离散,卢绾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
  卢绾不想被打死,或是真的投靠匈奴,去过“天苍苍,野茫茫”生活了。他选择了一个自认为是上上之策,其实不是上上之策的办法:把燕国的事务做好了安排之后,他带着家属和三千多亲信,以及护卫部队,出走了!
  如果他不选择出走,乖乖地跟樊哙去长安,这样还算是争取了主动,也争取了时间。他的老朋友刘邦同志,时间已经不多了!
  卢绾又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燕王卢绾同志,因自己不理智、不仁义的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放弃了王宫里舒适、奢华的生活,出走到燕国北部一个人烟稀少,荒凉的长城脚下。在这里,搭起了帐篷,开始过上了野外露营的日子。
  我们难以猜测,此时的燕王,不能叫他燕王了,燕王的帽子已经被刘邦给撸下来了!卢绾同志会是什么心情,懊丧?悔恨?愧疚?可能都有吧!有一点是肯定,那就是希望,卢绾同志心中还有希望。他想等刘邦病愈后,自己亲自去长安,向刘邦认罪,以期得到宽大处理。
  卢绾不想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叛国投敌之路!
  处于野营野炊状态下的卢绾同志,不断派出侦察人员,去搜集刘邦同志的健康情报!
  早春二月,北国塞上,冰雪未消,卢绾同志在料峭的春寒中,品味着失足带来的苦涩。
  汉家宫阙(256)——苦差事
  樊哙同志带兵,进驻燕国,对燕国进行了实际控制。带兵在外的樊哙,不会想到,他出征不久,就有人在刘邦面前告了他一状。而且,刘邦还相信了!
  给樊哙同志扎针的,是刘邦身边的“近侍”,不是近侍也难得有这种机会。我没有找到他的名字,为此感到很遗憾!我们就用“近侍”来代替他的名字吧!
  准确地讲,“近侍”揭发了樊哙,而且,揭发的内容,对刘邦来说,就像遭到了雷击!“近侍”说:樊哙要在刘邦升天后,做掉戚夫人及赵王如意。
  刘邦同志之所以相信揭发,是因为,樊哙是吕雉的妹夫,也就是刘盈的姨父。刘邦要换太子的事,引起了大臣们的不理解,叔孙通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干预。招来吕雉亲属的怨恨,也不足为奇,他们不敢说刘邦什么,但不等于他们不会在将来,把气撒在戚夫人母子身上。
  樊哙是个心直口快的同志,他能说出这种话来,刘邦觉得大有可能!但是,樊哙敢没敢想,敢没敢说,真的很难推测。也许他是被诬陷的!
  刘邦又一次大怒:他奶奶的,樊哙见我病重了,盼着我早点死!
  刘邦同志决定,先把樊哙干掉,免得在自己告别人世后,美丽的戚夫人和可爱的赵王如意,真的被樊哙祸害了!
  如果樊哙在长安,就好办了,叫他进宫,一声命令,武士们就把他剁了。可现在他领兵在外,鞭长莫及,不好下手。
  怎么办?刘邦想到了得力的阴谋家陈平,派人把陈平请进了皇宫,请陈平策划,如何搞掉樊哙。
  做这种方案,陈平堪称行家里手,略作思考之后,陈平在刘邦的耳边嘀咕了一阵,卧病在床的刘邦,艰难地绽放出微笑。
  刘邦又命令大将周勃进宫,在病榻上,给陈平、周勃二位下达了命令:
  1、二位驾快车,速到燕地樊哙的军营;
  2、陈平在大营把樊哙就地正法,砍下脑袋;
  3、将军周勃接替樊哙,统领军队,主持燕地的军事工作及北方边境防务;
  陈平、周勃接受命令后,两个人各自心事重重地上了路。
  吕雉女士在得到消息后,很着急,但又不敢去刘邦面前求情,这时候,她要去求情,不但刘邦不给面子,还会挨一通骂。
  在陈平向刘邦提供处理方案时,大概不会想到,方案的执行者会是自己!而在刘邦看来,对付樊哙这样勇猛而又资深的将领,也只有老奸巨滑的陈平同志能够胜任。
  奔往燕地的路上,陈平越来越觉得,这是一趟顶雷的差事,如果真的直接把樊哙脑袋砍下来,那么自己以后的处境,将会十分的凶险!
  试想:刘邦同志身体似乎没有好转的可能了,如果老刘走了,上岗的就是刘盈,刘盈同学年纪小,还没什么主意,得听他娘吕雉的。自己把吕雉女士的妹夫给砍了,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呢!
  到那个时候,你也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了,肥的瘦的人家随便切。你说奉命行事,谁肯听你解释?肯定把你当杀人元凶给办了!
  事情还可能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如果樊哙想保住脑袋,捍卫自己的生命权和自由权,造起反来怎么办?樊哙同志也是当时数得上的猛将,不但功夫猛,性情更猛。真的动手打起来,自己带的随从人员,基本上是白费,樊哙手里有二十万军队呢!
  汉家宫阙(257)——顾虑
  陈平越想越心慌,他跟周勃合计:周将军,樊哙是皇上的老朋友,又是吕媭(吕雉妹妹)的丈夫,一家人都那么显贵。过去、现在都立下了很多功劳,皇上因为一时气愤想要杀他,将来后悔怎么办!是不是咱们先把他抓起来,押回去,交给皇上处理。你看怎么样?
  “就按你说的办吧!”周勃的主要任务是接管军队,砍樊哙的任务本来是陈平的。但是,自己跟陈平在一起,如果将来出了问题,怎么能择得清呢!最起码也得给压个“从犯”的帽子。
  周勃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时,樊哙已经平定了燕地十八个市县,司令部设在蓟南(河北北部),陈平、周勃的“接管工作组”在离樊哙驻军十多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陈平同志没有马上去樊哙那里,而是就地修起了一个简易的土坛,我想,这也就是个土堆,说成是“坛”,显得庄重一些。
  土坛修成后,陈平派人持符节去召请樊哙,对于在樊哙的地盘上动手,陈平没有把握,把他骗到这里,就比较好办了!
  被派去的工作人员对樊哙说:中央有下达的文件,陈平同志将登坛向樊哙同志宣读文件,请樊哙同志认真领会,一起学习。
  正在整顿军务,准备再立新功的樊哙同志,没有多想。中央来的同志能干啥呢?肯定是来慰问、犒劳自己吧,樊哙也只能这么想,一定是送来大酒大肉,黄金财宝等等,打仗需要这些,打仗的同志们也都需要这些!
  没有戒备的樊哙同志,只带了几名卫队的亲兵,就往陈平这奔来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等待他是手铐和脚镣!
  陈平煞有介事地站在土坛上,对着樊哙高声宣读刘邦的命令:恶贼樊哙,阴谋造反,由陈平在军中将其斩首;樊部指挥权移交将军周勃。
  沉浸在将要受嘉奖喜悦中的樊哙,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抓捕人员五花大绑!一下子难以适应由总司令兼总理到囚犯的落差,樊哙扑楞了起来,表现得颇不驯服!更谈不上温顺!谁听说自己要挨刀,都会激动的,何况是孔武有力的樊哙同志!
  就在樊哙奋起挣扎的时候,陈平同志从所谓的“土坛”上走了下来,趴在樊勇士耳边,轻声而郑重地告诉他:别闹腾了,这真是皇上的命令,但是,我不会杀砍你的,我带你回长安,你自己跟皇上解释吧!
  听到陈平的保证,樊哙安静了下来。
  虽然头可以不砍,但还得按罪犯应享受的待遇,把樊哙装进了囚犯专用的车里,由陈平负责,运送回长安。
  陈平同志的阴谋再一次得逞。
  周勃同志顺利地接管了军队,继续镇抚燕国的骚乱。
  在派出陈平、周勃之后,刘邦同志清醒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己如果不在了,刘家的皇权,将会有旁落的可能。而吕雉与其吕氏家族,有重大的夺权嫌疑。
  当时,吕氏家族很强势,家族中的成员们,不但地位显赫,而且手里握有兵权。如果不加以遏制,刘邦担心他们会干扰政局的稳健运行。
  刘邦同志的忧虑不无道理。
  汉家宫阙(258)——约定形式
  重病在身的刘邦同志,又一次支撑着,艰难地站了起来。召集所有的列侯、大臣,参加一个盟誓大会,他要以盟誓的方式立一个规矩,以规矩来规范权力的行使。
  长安城的郊外,在和煦的春风中,在侍从的搀扶下,刘邦同志登上了高台。
  大家已经好久没见到刘邦同志了,他苍老了许多,消瘦了许多!刘邦一直在同伤病抗争,但是,在这场战斗中,人们似乎没有看到他胜利的兆头。
  “同志们,今天,请大家到这里来,就是要大家遵守这样一个约定!”刘邦同志声音很高,却又显得中气不足。
  一匹纯白色的马,被强行牵了上来。能跟皇上站在同一高台之上,应该是一种荣耀,可是,这匹白马却很不情愿。
  马,是有灵性的!
  “开始!”刘邦下达了命令。
  旁边的武士挥动宝剑,宝剑落下时,白马的血喷了出来,无辜的白马,死在无情的剑下。
  那个时候,搞个祭祀,弄个封建迷信活动,都需要宰个活崩乱跳的家禽或家畜(一般老百姓,杀只鸡,宰只鸭也就可以了。但刘邦同志家大业大,自然就选贵重的马匹了),来彰显活动的神圣和严肃性。而选用的动物,颜色大多是白色的。
  “今后,没有功劳,不能被封侯;不是刘家皇族,不能被封王!谁不遵守这个规定,天下人都可以杀了他!这匹白马就是他的下场!”刘邦同志向大家说出了盟誓的中心。
  然后,白马的血涂在大家的嘴唇上,共同高呼誓辞。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刑白马之盟”。这个盟约,在汉代断断续续或小或大地影响了四百多年。
  总之,它没起到刘邦预期的作用。在刘邦去世的几年后,他美好的愿望就开始遭到践踏。
  “白马之盟”倒是经常被提起,但是,真正拿它当回事的时候,却很少。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刘不在了!
  刘邦只想到要保护皇权,防止日后政局动荡,虽然他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但他毕竟努力过了。
  不知是他病得太重,思维迟钝,还是觉得没必要,他忘了保护两位家人,就是戚夫人和小刘老三如意。
  刘如意同学,已经在赵国做上了王爷。而戚夫人还在宫里,以刘邦对刘盈的了解,认为刘盈不会为难戚夫人的。是的,刘盈同学生性仁爱,没有什么害人之心。但是,刘邦同志忽略了刘盈的老娘,即吕雉女士。
  在刘邦同志做上皇帝之后,在与吕雉的夫妻感情方面,已然淡得不能再淡,刘邦同志很少正眼看看吕雉,一方面,吕雉女士年老色减,不再有青春光彩;再有,除了光顾其他美人那里,刘邦同志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戚夫人那里。从某种角度讲,戚夫人夺走了吕雉的爱人,尽管她可能已不再爱刘邦,甚至还厌恶此同志。但她是女人,她嫉妒小戚的青春美貌,她嫉妒小戚受到宠爱。人,在强大的嫉妒心支配下,是可以杀人的。
  还有,刘邦要更换太子的异想天开,搞得吕雉风声鹤唳,寝食不安,还好,在众人的努力下,吕雉没有丢了最后的阵地:刘盈的太子岗位保住了!但是,吕雉女士心里恨透了戚夫人,捎带着赵王如意。
  在整治韩信、彭越时,吕雉已经表现出了一些普通女人不具备的特质:心狠、果断、胆大。只是没有引起刘邦同志的警惕。
  汉家宫阙(259)——生命中的绝骂
  刘邦在屠杀白马,会盟大臣的一番折腾之后,病情再次加重。刘邦同志应该是外伤感染,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加上无节制地喝酒,已导致严重的脓毒血症,也就是说全身的血液系统坏掉了,接下来,就会伴发多个器官衰竭,生命指征急转直下,刘邦同志不行了!
  燕王卢绾的背叛,对刘邦的伤害很大。卢绾对于刘邦来说,不仅是属下、战友,还是他的哥们儿,兄弟的背叛,不能不引起刘邦的伤心;更换太子的事受挫,使刘邦颓废,不顺心加上不如意,使刘邦对伤病的抵抗力直线下降。
  好长时间以来,吕雉女士和刘盈同学,都不敢到刘邦跟前,一看到他们,刘邦就会想到自己的病痛,想起在淮南挨的那一箭,想起刘盈不敢替自己去出征。如果刘盈能替自己率军去打英布,也就不会弄成这个样子!
  刘邦同志对人世间有无限的留恋:冲锋陷阵,历尽艰难,才置下这么大的家业,也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一下。还有那么多的美酒、佳肴没有品尝,还有那么多的美人在等待关怀……
  所以,刘邦同志一看到老婆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看见就骂。现在,吕雉不太怕了,因为,刘邦同志有些骂不动了!
  为了尽一点最后的夫妻之情,吕雉给刘邦请了一名医术精湛的大夫,在仔细的检查了刘邦同志的伤口,“望闻问切”等程度全部结束后,医生沉吟起来。
  “怎么样?你有治好的把握吗?”吕后问医生。
  “皇上的病,可以治!”医生回答。
  从医生勉强的口气,为难的神情里,刘邦读到的是——绝望。他知道了,回天无术了!于是,刘邦同志开始了他人生最后的骂街:他妈的,老子以一个老百姓,提三尺宝剑,夺取了天下,这不是命运的安排吗?我的生和死,都是上天的意思,就是扁鹊(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与华佗齐名,经常被相提并论)复活了,也治不好我的病了!
  刘邦挥手:不治了,让医生走吧!
  吕雉不敢提异议,只能由着刘邦放弃治疗。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邦同志表现出了一种达然的态度。
  医生将要离开时,刘邦命令侍从,送给他五十斤黄金,他不想让医生白跑一趟,更不能白挨一回骂!
  拒绝再用药的刘邦同志,生命渐入弥留状态。吕雉赶紧询问刘邦对后事的安排,主要是朝廷这块的:皇上,如果你不在了,萧何死后,由谁来做相国呢?
  “就让曹参来做吧!”刘邦同志说话显得有些吃力了!
  吕雉接着问:“曹参之后,谁做合适呢?”
  “王陵可以做相国,但是,他有点憨直,这一点可以由陈平来补足,协助他工作!”刘邦肯定是对这些事进行过思考,并非是临场发挥。
  刘邦又说:“陈平智力过人,但是,他难以独担重任,周勃为人沉稳、厚道不善于表达,文化水平较低,不过,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人,必定是他,就让他做太尉(国家最高的军事武官,相当于国防部长)吧!”
  可以说,刘邦同志对部下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比较到位的。
  别看平时心里又怨又恨,刘邦同志真的要去了,吕雉心里也发慌,一阵一阵的六神无主。
  吕雉又问,再以后的事情怎么安排?
  刘邦同志疲惫地闭上双眼,不耐烦地回答: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操心的了!
  不是你能操心的,也不是我能操心的了!以后的事情,就随它去吧!
  汉家宫阙(260)——举起屠刀
  公元前195年6月1日,也就是国际儿童节这天,英勇无畏且无赖的大汉主席刘邦同志,与病魔的斗争彻底失败。在长乐宫的病榻上,心有不甘地、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刘邦同志,作为一个小小的亭长,连低级国家公务员都不是,却敢于造反,敢于跟强大的项羽抗衡,不能不让人钦佩的!
  他是属于“不学有术”、非常“明白”的那种人,性格很是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并且知错就改,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既使是被属下骂几句,也不计较,这是他人格的魅力所在,也是他制胜的法宝。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老百姓出身的皇帝,刘邦同志,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邦的后事如何料理,吕雉女士感到极度秋寒,有些茫然无助,或者说有些心虚,她的心虚源于她曾经制造冤案,残杀过无辜。现在,刘邦不在了,会不会有人跳出来,对她下手,对此,她心里七上八下的!
  茫然中的吕雉女士,下了两道命令:
  1、封锁刘邦去世的消息,不许走漏风声;
  2、请审食其先生入宫,商量后事的处理问题;
  吕雉在跟她的情人审食其商量如何处理后事时,说出了她独到的见解,她认为给刘邦同志发丧之前,必须先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功臣们全部杀掉。
  吕雉女士是这么跟审食其阐述想法的:以前,皇上跟这些人一样,都是老百姓。老刘做了皇上,他们经常流露出不服气的样子,现在,又要为刘家的新皇上服务,他们心里会更不平衡了,如果不把他们全家都干掉,就没有安稳日子过了!
  审食其先生认为,吕雉的想法正确,支持她再开杀戒,而且是大规模地屠杀。
  “有你的支持,我就有底了,就由你具体执行吧!”吕雉把任务交给了审食其先生。
  审食其先生说:“好!”。然后就出宫回家了,在家里憋了四天,也没形成具体方案!可以说,如何执行杀人,审食其先生大脑一片空白!
  倒并不是审食其不是杀人的料,而是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杀,该先杀谁,能杀得了谁。
  审食其先生打仗不行,谋略上也是残废,他的特长应该只是料理一下家务,与女人建立个不正当关系什么的。让他去搞定那些有勇有谋的将军、重臣们,也实在是难为他了!
  看来,吕雉女士也没什么人缘,关键时候,正经人不能为她所用,只能找个关系不正当的!
  就在审食其憋得几乎乏氧的时候,将军郦商找上门来了!
  刘邦同志已经驾崩四天了,小道消息也从宫里传了出来,大臣们也都知道了,而且,连要杀大臣的阴谋都泄密了!
  长乐宫的墙,透风了!
  郦将军问审食其:我听说皇上已经去世四天了,还不发布消息,还要把将领们杀掉?
  审食其先生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
  审食其脸色的变化,证实了那些传言,郦商急了:食其同志,那样做是很危险的,国家就会乱套了!还有,陈平、灌婴率十万大军镇守荥阳(中央已派人告之陈平,回来后直接去灌婴那里),周勃、樊哙率二十万大军在平定燕地,如果他们听说皇上去世,大臣遭到屠杀,必然回师攻打关中。那时,大臣们在关中叛乱,诸侯在外面造反,国家真的要灭亡了!
  “到了那个时候,你们怎么办?”郦商所讲的,都是实际情况,并不全是吓唬审食其。只是他说樊哙也会闹事,是不实际的,一来樊哙是吕雉方面的亲属,二来樊将军生死还难料呢!
  汉家宫阙(261)——噩耗传来
  看到审食其匆匆忙忙跑来,吕雉以为他有了好主意,马上可以动手了呢,看来自己没看错人!
  等审食其把郦商的意思转达完,吕雉的脸色比审食其还要难看,她紧咬嘴唇,思索了好久……
  失望、无奈的吕雉女士终于传旨:通知大臣们,皇上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准许大家进宫吊唁,再向诸侯们发布讣告。然后,大赦天下的罪犯。
  这时,刘邦已经去世四天了,六月份(阳历)陕西的气温,应该是很高了,刘邦同志的遗体,如果不采取冷冻处理,恐怕已经发生质变了!
  长乐宫上,愁云惨淡,哭声冲天……
  刘邦同志的死讯,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正在长城脚下露营而宿的卢绾来说,绝对是个噩耗。
  几个月来的风餐露宿的罪白遭了,卢绾不禁垂头丧气。本想等刘邦同志痊愈了,厚着脸皮去认个错,怎么着,刘邦看在兄弟多年的份儿上,也不会砍自己。
  如今,刘邦不在了,自己又说了吕雉那么多的坏话,回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卢绾不想死,抹了一把眼泪,克制住刘邦的死带给他的悲痛。领着家属和部下,投降匈奴去了。
  投降后,卢绾的处境很遭,尽管他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这应该是个没什么权力的虚衔,而且东胡一直是匈奴的压迫对象。跑到匈奴时,卢绾带了大量的现金和财宝,被匈奴上层人物三番五次明抢暗夺,所剩无几。
  把卢绾安排到东胡,也许就是为了方便压榨,理直气壮地掠夺他的财物。
  作为一名投降人员,站在人群里,觉得谁都比自己高半头。对于抢夺行为,卢绾只能默默忍受,让他懊恨不已!更加思念家乡。
  投降的人,难以得到尊重。
  在做东胡卢王期间,迫于生计,也是为了向匈奴表示反汉的诚意,卢绾经常在上谷(河北北部)一带出没,抢劫群众的财物,毁坏房屋,祸害庄稼。惹得当地的居民十分厌恶。
  过了一年多,卢绾死在匈奴。在公元前180年,卢绾的妻子和女儿抑制不住对家乡的思念,也可能是钱都没了,日子过不下去了。她们逃回了大汉,并得到了吕雉的谅解,准许下他们入住了从前的燕王府。那个时候,吕雉女士病了,本想在康复之后宴请卢绾的老伴,但是,吕雉却没有康复!
  卢家跟刘邦家有缘,却又无缘。
  又过了三十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向汉景帝投诚,回归汉朝,他在匈奴的身份是东胡王,景帝封卢他之为亚谷侯。
  在海外漂泊了半个世纪之后,卢家人又都回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
  如果不是卢绾当初一念之差,卢家人也不会饱受颠簸,寄人篱下,受尽白眼和欺负。
  陈平得到刘邦去世的消息时,用手直拍脑门:太悬了!幸亏没杀樊哙!我就是有远见!
  可是,危险依然存在,毕竟自己策划并执行了逮捕樊哙,樊哙的爱人吕媭,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她在吕雉那儿给扎一针,可够受的。
  中央已经不达命令,要陈平跟灌婴一起守卫荥阳,让他不必回长安了!但是,为了安全,陈平置政府命令于不顾,驾车快速奔回长安,阻止扎针事件的发生。
  他知道,如果回去晚了,命能不能保住,在两可之间。
  到达长安后,陈平家都没回,直接就跑进了皇宫,直扑刘邦灵前,号啕大哭起来。
  汉家宫阙(262)——故人情深
  陈平哭得特别沉痛,特别惨烈。不可否认,这么多年来,自从陈平裸背渡河,投奔刘邦,他一直就得到信任、重用、提拔。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陈平都长伴刘邦的身边,两个人的感情,肯定是有的!
  至于为什么哭得如此不同寻常,如此的惊天动地,以致让人怀疑他的悲伤有虚假的成分。陈平有他的需求,他需要得到吕雉女士的支持和同情,这样,他也就安全了!
  看到樊哙没被砍头,也没缺什么部件,吕雉心头甚至泛起了一丝感激,立刻释放了樊哙,恢复了他的职务。
  陈平哭得又死去活来,吕雉女士心生怜悯,也很难过,这正是陈平想要的。吕雉对陈平说:你路上辛苦了,先回家休息一下吧!
  “不!我要为皇上守灵,在宫里值班!”陈平坚决不回家!他不能给吕媭可乘之机。
  说是为刘邦守灵,可陈平却不在灵前好好待着,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吕雉身边晃。
  “陈先生,以后你要好好帮助辅导皇上了!”吕雉的信任,让陈平稍微放下心来。
  接下来,吕雉又把郎中令的岗位交给了陈平,要他负责宫廷的警卫工作,于是,陈平在宫里待的更名正言顺了!
  吕媭干着急,陈平不给她一点机会,在吕雉旁边晃来晃去的,吕媭又不好当着陈平的面,要求吕雉收拾他。
  在陈平执著而严密的防控下,恨得直咬牙的吕媭,只好放弃给陈平扎针的念头。
  陈平同志在丧礼上沉痛的、忠诚的表现,赢得了吕雉女士长久的倚重。后来,吕媭向吕雉检举,说陈平不干正事,整天的喝酒玩乐,并且,私生活严重腐化,作风极其不检点等等。吕雉不但不搭理真实可信的检举,而且还让吕媭很难堪,三人同时在场时,吕雉对陈平说:“俗语说‘妇女和小孩子的话不能信’,就看你是否忠于我了。不用担心吕媭说你的坏话!”
  《史记·卷五十六》:面质吕媭於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雉女士说这话的时候,是否记得,她自己也是妇人。可能她认为自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妇人吧!
  当张良同志出现在刘邦的灵前时,吕雉女士一下子泪眼婆娑起来。由于长年的搞“辟谷”,张良同志的身体更削瘦、更虚弱了!这个时候,如果不是用人搀扶,也要上拐杖了!
  看到了刘邦昔日亲密的战友,又回想起张良为保住刘盈太子岗位所做的贡献,吕雉有些百感交集,黯然伤情。逝者已逝,活着的又瘦得一把骨头……
  现在,刘盈可以不受任何干扰,自然接班了!吕雉女士由心底感激张良。
  吕雉决心拯救张良,阻止他继续“辟谷”,即是为张良的健康着想,同时,她也知道,张良没什么坏心眼,如果有大事,在关键的时候,是能用得着的。
  “子房,你就别再‘辟谷’了!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即人在门里,趴着门缝,看到白马一闪而过),何必这么为难自己呢!”吕雉说得情真意切。
  在吕雉的真情呼唤下,张良又端起了饭碗。
  汉家宫阙(263)——归去来兮
  刘邦同志的遗体瞻仰及告别仪式(连同封锁死讯的四天),共进行了二十二天,该哭的都来哭了,该磕头的都磕头了!
  在公元前195年五月十七(阴历),刘邦同志的遗体下葬,陵墓在咸阳以东十六公里区渭城区,称为长陵。
  以后的若干年里,刘邦的老战友、老朋友萧何、曹参、周勃等人去世后,又陆续到长陵东侧安家落户,在地下长伴刘邦同志,
  在刘邦同志的陵前,送葬的家属大臣们向刘邦再鞠躬,以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现在,长陵陵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残暴的统治,使大地为黑暗所笼罩。但是,黑暗却给了刘邦一双明亮的眼睛,刘邦同志用它寻找到了光明。
  在峥嵘的岁月里,刘邦以金钱挂帅,在政治上进行收买人心,网罗人才,军事上不畏艰难,哪怕是打不过,也要死皮赖脸跟人家打。不以卑鄙为羞耻,不以高尚为荣耀,赢得了一场场的胜利(跟匈奴在白登马打的一仗除外,但也胜利脱险)。最终,取得最顶尖的成功——获得了天下的占有、使用权。
  无论你仰慕他,还是鄙视他,都不影响他作为一个开国的帝王,被写在中国的史册中!
  安葬完父亲之后,刘盈没有回皇宫,而是来到了太上皇的庙里,进行祭拜,敬告太上皇:我的父亲,您的儿子,已经魂归天国,请您把他带到身边!这样,你们都不会寂寞了!让他好好地休息吧!您安慰他曾经受伤的心灵吧!
  在太上皇庙里,大臣们商议:皇上以平民的身份,做出一番惊天伟业,使纷乱的天下走上了坦途,功劳是最高的。以后,大家就尊称他为“高祖”吧!
  刘邦同志的“汉高祖”之名,由此而得。
  确定完刘邦同志的尊号之后,又为刘盈同学举行了上岗仪式,十六岁的刘盈同学终于做上了皇帝。
  春花秋月几度往返,刘盈同学的太子岗位,在刘邦的奋力摇晃中,几近不保!但赖有叔孙通老师、张良先生的劝谏和谋划,才使皇位平稳过渡。
  刘盈同学能做上皇帝,真的很不容易!尽管他本人没有为此费过什么劲儿!
  刘邦同志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辚辚的战车停止了奔驰,闪光的宝剑装进了匣鞘,滚烫的酒杯渐渐冷却,曾被眷爱的美人们容颜憔悴……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但是,这个时代不是新皇帝刘盈同学的,而是他的母亲吕皇后的!
  我们应该称她为吕太后了!
  刘盈同学将无奈地处于配角的位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