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汉王朝(一)>第十章:中原烽火

第十章:中原烽火

作品名称:大汉王朝(一)      作者:冯占宇      发布时间:2013-06-19 16:14:05      字数:41510

第十章
  
  中原烽火(1)
  闯出关中
  在安排好关中的工作后,于公元前205年,刘邦同志终于要闯出关中,向东进军了,他要打回老家去。
  在出发前,刘邦下达了惠民命令:原来秦王朝专供帝王游乐、打猎的园林,全部开放,老百姓可以去种地,以填补耕地的不足,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
  对于犯罪服刑人员,刘邦同志做出了指示:予以赦免,给他们重获新生的机会。
  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奢望就不多,他们最基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这两样:吃上饭,穿上衣服。作为领导人,你让他们能吃得饱,能穿得暖,那你就是好领导了。他们甘心会为你做任何事。
  刘邦同志一向都很重视基础工作,他又发出通知,对其他诸侯及将领们进行引诱:如果谁带一万人来投降,或者献出一个郡的土地,就让他享受万户侯的待遇。
  出关的刘邦同志,很是兴奋,他不光高兴张耳的到来,还有一位姓张的,他更喜欢的人,也来到了他身边,这人就是张良,张良同志是从小道跑到刘邦这儿的,走大路,他怕被霸王抓住给祸害了。
  此时,张良名义上的领导韩成已然作古,在了解到韩王信出关作战后,张良表示:他要继续为韩国服务,去帮助韩王信。
  刘邦对张良进行了真诚的挽留:子房,我理解你对故国的忠诚,但我这里更需要你!帮我共同为天下的百姓谋求幸福吧!
  张良不好再说走了,他留了下来,刘邦立刻封他“成信侯”,成为刘氏集团的高级领导干部。张良正式归队了!
  智商高,但不代表身体素质好,张良同志身体状态一直不太好,不能出去打仗,所以只能留刘邦身边,这就为张良同志诸多谋略的出台和运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使刘邦同志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刘邦把第一个要摆平的目标,锁定在魏豹身上。大军在临晋(陕西大荔县东)渡过黄河,扑向西魏的都城晋阳(山西临汾)。这次魏豹比较好沟通,表示愿意服从刘邦的领导,并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态度:带兵跟随出战,听从刘邦的指挥。
  魏豹之所以这么容易变节,还是因为他对项羽有意见,相当有意见!本来魏国不但拥有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一部分也是魏国的,魏豹已经恢复了二十多座城市,后来,又带着他的精锐部队,跟着项羽杀进关中,立了很多战功。可是,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把魏豹由魏王降级为西魏王,目的就是把魏国在河南的土地,抢到自己手里。魏豹打不过项羽,只好屈服。
  看来,当时受委屈的不止刘邦一个人!
  第二个目标:殷王司马卬。大军压境,司马卬不服!不服就打!在韩信的部署下,刘邦的得力战将周勃、樊哙、灌婴等纷纷出动,经过一番打斗,司马卬不但败了,而且败得很彻底,连自己都搭上了:被活捉了过来。
  司马卬是个活泛的人,没有死扛到底、从容就义。而是向刘邦表示:希望以后在刘邦这工作。前年你在黄河渡口截道的事,就不提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过,当时让您浪费了精力,我现在很过意不去!
  刘邦同志又瞄上了下一个目标:河南王瑕丘申阳。部队向西迂回,在到达修武的时候,刘邦又接纳了一位楚军的叛逃人员,此君不是平常之辈。
  “阴谋与贪婪并重,智慧与美貌的化身”,不错,来投诚的是陈平。这是个能被提起来,与“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做一下比较的人物。
  
  陈平旧事
  参加革命前的陈平,跟韩信很相似: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很困难,但是家里还有三十亩地,不算是无产阶级,划成分的话,应该是贫下中农,比跟韩信更不幸的是,陈平父母去世的都比较早,他跟哥哥陈伯一起生活。
  中原烽火(2)
  陈平同志不愿辜负他的美貌与才华,所以什么事也不做,从来不想去劳动致富,甚至有些仇视劳动。整天的除了看书学习之外,就是遛遛达达,哪儿有事往哪儿凑,到处显摆:自己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
  因为保养的好,加上先天的条件,使陈平的美貌的名声很大!但是,那时,他没有事业,于是,招来了讥讽:哥们,你整天吃什么呀?长得这么让人疼!
  陈平大嫂平时的积压的不满,此时发作了,快速做出抢答:跟我们一样,也是吃糠咽菜的,长成这个样子,又有什么用!有他还不如没他呢!
  陈平的哥哥陈伯知道妻子这番牢骚后,二话不说,写下休书,驱逐了老婆。
  陈平在二十出头的时候,成家的事又很让人头疼,富裕人家的女儿都不愿许给无所事事的陈平;娶个层次低点的,陈平又觉得很没面子。婚姻的事就这么拖了下来。
  直到有一天,陈平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才结束光棍生活。
  在一次替人操办丧事时,相貌出众、办事利落的陈平,博得了一位富翁的好感,这位富翁名叫张负,就是陈平未来的爷爷丈人。经过秘密的跟踪了解之后,决定把孙女嫁给陈平。
  但是,张负遇到了阻力,他的儿子,也就是女孩子的父亲不同意,并且有理有据:我们都知道,陈平游手好闲,是个穷读书的,周围人都笑话他,不能让孩子跟他去受罪!
  张负摇头:这世间哪有像陈平这么漂亮的小伙子,会长久贫寒呢!这事就这么定了,听我的,没错!
  儿子只好听老子的了!
  说起张负这位孙女来,知名度在当地不比陈平低:首先,她的相貌很出众,是位美女;其次,她先后共死了五任丈夫。这是一个让人望生畏的纪录,估计从古到今,能与之较量的,寥寥无几。人们在同情她的不幸的同时,也不禁会在思考:这女孩子是不是克夫啊!于是,第六次婚姻迟迟不肯来临!
  陈平却不忌讳,高高兴兴地娶了这位富姐,生活状况随之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陈平同志,可以洒脱、随意地参加任何高级的“沙龙”“派对”了,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乡里在搞祭祀活动时,大家推选陈平来主刀分肉,陈平把肉分得公平公正公开,大家很服气,人们称赞说:陈家的小伙子,真是个合格的分割手!陈平有些得意:这算什么,如果让我做丞相,也会这么公平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陈平同志的抱负,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后来,经过努力打拼,他的理想最终实现了!
  大革命来临的时候,陈平来到魏国,在魏咎这里服务,做中层管理工作,负责后勤车马方面的事务。
  陈平曾经数次提出有建设性的工作建议,但是,没有得到魏咎的采纳,又有人在魏咎那里给陈平说坏话、扎针,于是,陈平出走了。
  当项羽攻打到黄河沿岸的时候,陈平投入了项羽的怀抱。并跟随项羽进了关中,项羽对陈平还算可以,给了他卿一级的爵位(应该是部级或厅级干部)。可是,陈平又一次出逃了。
  赏识
  项羽同志本来挺看好陈平的,有些事也愿意交给陈平,比如说,在鸿门摆宴招待刘邦时,刘邦以如厕为名开溜时,项羽就派陈平出来寻觅。当然,不只是去洗手间找人这样的事,大事项羽也交给陈平来做。
  在刘邦攻打殷王司马卬的时候,项羽正在攻打齐国,他打算先彻底打服齐国,再去处理刘邦。但是,殷王把着彭城的大门,如果投降了,后果会很糟,所以,他派陈平去司马卬那里,阻止他叛变投敌。
  中原烽火(3)
  开始,陈平以武力对司马卬进行了有效的阻止,回来后,项羽给他发了巨额的奖金。可是,没高兴几天,陈平还没来得及消费这些钱呢,殷王又跑到了刘邦那里,项羽生气了,要追究陈平工作不利的责任。
  陈平得到要挨整的消息后,马上决定逃跑,不能坐着等死,尽管跑得有些仓皇,但陈平还是把自己的官印封好,还给项羽,还有,巨额的奖金,封在一起。工作没做好,这奖金也不好意思拿了!
  有一件东西,陈平带上了,没有扔下,就是护身的佩剑。等他雇船渡河时,佩剑差点要了他的命。原来,陈平雇的搞水上运输的“个体户”,除了搞水运挣钱以外,还搞杀人抢劫的副业。
  看到陈平带着佩剑,于是“个体户”猜想:这肯定是个逃亡的将军(判断准确),身上肯定有钱(不能一概而论)!得干他一票。
  从“个体户”的目光中,陈平读到了危险,他意识到了可能要发生什么事。一着急,办法又来了,他把上身衣服全部脱掉,裤子没脱,估计剩下的也不多了,嚷嚷着要帮“个体户”划船。
  看到陈平身上一无所有,“个体户”放弃了杀人抢劫的罪恶想法。
  陈平同志“裸背脱险”!
  在刘邦这里,有陈平的一位老朋友,魏无知将军,这可能也是陈平投身刘氏集团的一个原因,有朋友,才好办事。
  汉王刘邦设宴招待陈平,当时,一起跟陈平受到刘邦宴请的,还有另外六个人。宴会结束后,刘邦很和蔼地跟大家告别:回宾馆洗洗睡吧,好好休息。
  那六个人都没说什么,陈平却提出了异议:我来见您,是有要紧的事,不能拖到明天!
  这肯定是个有工作效率的人!陈平给刘邦的第一印象很好。
  刘邦同志没让陈平马上回去休息,而是留下来一番长谈,陈平把所有的学问、见识都抖落出来了。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国际、国内,一通分析、预测;军事、政治一通建议。刘邦听得如饥似渴,一副浑然忘我的样子!
  “我又得到人才了!”刘邦同志兴奋了。
  “陈平同志,你在项羽那里做什么岗位?”刘邦要给陈平安排职务,跟封赏别人不同,这次,他显得比较谨慎,可能是怕陈平不满意。
  “我在项羽那里担任都尉!”陈平实话实说。
  当天,汉王下达任命通知:即日起,任命陈平同志为都尉,参乘,主管护军工作。
  任命一下达,引起了很多议论,让刘邦身边的老同志们很是不理解。
  要说都尉职务也不算太高,还不是将军,但是骖乘却很不一般,外出时,他可以跟刘邦坐一辆车子,驾驾车、聊聊天什么的,这是个很光荣的职务,不能不让人眼红。
  护军的职权就更大了,这个岗位就是做监督,谁要干违法乱纪的事,由护军负责纠察处理,相当于军队的纪委书记。
  “一个楚国的逃兵!还不知道有什么本事呢,就蹿到我们上边去了!”老同志们心里不服啊!
  刘邦不在乎这些议论,对陈平越来越宠爱,越来越信任。
  仁义的外衣
  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的大部队进驻洛阳,霸王项羽册封的河南王瑕丘申阳,向刘部竖起了白旗。
  在洛阳,刘邦接见了一位八十二岁的老翁,这位老先生是新城(河南偃师)做道德教育、民事调解的董老。当时,做这项工作的同志,一般称作“三老”。
  这是秦汉交替时,第三位不甘寂寞的老同志,但是,他没像范增、郦食其两位那样,争着抢着去建功立业,可能是年龄太大的缘故吧!所以他也没有弄得结局凄惨。
  中原烽火(4)
  董老先是向刘邦报告了义帝的死讯,然后对刘邦进行了如下教导:“我听到过这样的道理:发扬美德的人,就能得到发展;蹂躏道德的人,就会灭亡。所以说,指出敌人的缺德,让大众都知道,才能战胜他们。
  刘邦听得很认真,也似乎有点开窍,诚恳地对董老说:“请你再讲得明白点!”
  不愧是做道德思想教育工作的,对于有德与缺德等教育理论,研究得非常透彻、非常到位。
  “项羽这家伙不干好事,对领导先是驱逐,然后杀害,这就是老百姓的公敌,我觉得您应该给义帝戴孝,通告天下的诸侯,这样去讨伐项羽,肯定能取得胜利!”董老为刘邦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太好了,要不是见到您,我听不到这样的高论!”刘邦同志的反应确实是快,行动也迅速:马上扯掉了上衣,光着膀子。嚎啕大哭起来:“怀王,你死的太惨了,我一定给你报仇!”
  攻打项羽的行动,被披上了仁义的外衣。
  在那个时候,光着膀子哭丧,应该是最隆重、最哀伤、最沉痛的悼念礼节了。
  刘邦同志立即命令:全军都穿上白色的孝服,并且先搞三天的哀悼活动。
  接着,又向所有的诸侯通电:项羽大逆不道,杀了我们共同的领导义帝,我亲自给义帝发丧,全军戴孝,带上所有的兵将,聚集了河南、河东、河内三个地方的兵士,要给义帝报仇,我希望跟大家一起去打人民的公敌——项羽。
  此时,刘邦成了正义的化身,项羽被推到人民的对立面上。
  四月,刘邦同志统帅的诸侯队伍打到了外黄(河南兰考东)。这时候,除刘邦的本部人马外,还有五路诸侯王,分别是:河南王瑕丘申阳、西魏王魏豹、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殷王司马卬。他们有的是自愿来的,更多的是刀架在脖子,被强迫拽来的。
  在外黄,刘邦遇到了他的老朋友,彭越同志。此时的彭越同志,正有些迷茫:被田荣封为将军,完成了田荣分配给他的工作,杀死了济北王田安,可现在,田荣也死了,接下来,我该做什么呢?
  刘邦告诉彭越,革命需要你,我也需要你,我的爱,将与你同在!他让彭越去攻打梁地(河南东北部地区),去那里给自己占地盘。
  当然不能让人白干活啊!刘邦给了彭越同志新的任命:魏国丞相。彭越同志升级了。实际上,刘邦同志是想通过彭越,对魏王魏豹进行有效的控制。
  刘邦同志想的就是长远啊!
  但是,他的控制手段在关键的时候,却没能奏效。
  快乐总是短暂的
  在行军路上,刘邦向赵国发出支援请求,这时,赵国说的算的是陈馀,陈馀同志对支援的请求做出了明确、而又让刘邦为难的答复:你把张耳宰了,我就出兵来帮你!
  张耳知道了陈馀的答复,也肯定心里打鼓,心跳过速。仇恨又在加重。
  刘邦同志舍不得杀张耳,但还是杀了人!一位长像酷似张耳的同志,被刘邦同志喜欢上了,友好的砍下了他的脑袋。按照戏剧里的程序,在砍头之前,刘邦会很真诚的说:革命总会有牺牲,放心去吧,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家人!
  陈馀收到了这个假张耳的头,没有仔细核实,就相信了,也可能是当时太兴奋,而疏忽了辨别真伪!
  巨鹿被夺印的恨消了,赵王被驱逐的不平顺了。陈馀出兵了,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被老刘给忽悠了!
  公元前205年四月,汉王刘邦亲自统帅五十六万联军,分南、北、中三路,风烟滚滚,向彭城冲来。
  这时的彭城守备力量比较弱,主力和精锐都跟着项羽去齐国闹腾了,在数十万大军面前,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无助,总体来说,守城人员有三种去向:一种是被杀死,一种是逃跑,一种是投降。
  中原烽火(5)
  彭城!我回来了!我是刘邦!
  阔别了两年多的时间,回到彭城的刘邦,环顾四周,心中自然有无限感慨!他更喜欢这座都城了,因为他成了彭城里的老大!
  彭城的宫殿,彭城的财富、项羽从关中打劫回来的珍宝、美女,都是我的了!
  刘邦开始忙活起来,什么庆功宴、招待宴、表彰宴,天天摆宴!在咸阳时,情感压抑得太痛苦了,这回说什么也得找补回来,不用再谦逊,不用再望美女而兴叹了!不用再委屈自己的兴趣了!
  在刘邦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彭城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中,当官的、当兵的,都在大展身手。爱喝的就喝他个沟满壕平,爱财的就抢他个腰包鼓鼓……
  整个彭城,好象一下子进入了无政府状态!防备松弛,秩序乱得一团糟。
  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会不由得让人去猜测:刘邦手下的高级干部中,头脑清晰的,像张良、韩信、陈平,此时,他们都在干什么呢?为什么没人出面,指出目前状态的危险性?
  我觉得可能是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了没人出面劝阻:
  1、大家看到刘邦喝得兴奋,玩得忘我,不忍心或者是不敢打扰他,搅了老大的兴,怕挨骂;
  2、当时,附近不存在什么危险,项羽远征齐国,还在城阳(山东鄄城)那边跟齐军死磕呢,没必要太担心;
  3、有底气,当时刘邦带来了五十六万联军,他们都进驻彭城,或驻扎在彭城的周围,有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做资本,大家都觉得一般的问题,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摆平;
  4、在轻松的状态下,可能大家都参与了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袖里吞金,美女联欢会等等,大家都或多或少进了染缸,就别五十步笑百步了!
  刘邦和他的同志们,在欢乐中迷失了自己。
  他们不知道,一场几近毁灭性的打击很快到来了!
  奇兵突现
  在一个非常晴朗的早晨,彭城西南方向,一支骑兵军团,狂风般的呼啸而来,战士们挥舞着快刀长枪,由萧县直冲向彭城。
  带队的将领,不,准确地说,带队的王爷,骑乌骓骏马,重瞳(两个瞳孔)怒目,杀气逼人。这不是虚构,是真的,项羽杀回来了,他只带了三万骑兵。
  项羽将再次书写战争史的神话:以三万铁骑击溃五十六万大军!
  彭城被刘邦抢去,对项羽来说,不单是个无家可归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太没面子了,自己不在家,老窝让人给端了,今后还怎么有脸向天下的诸侯下达命令?
  还有,在项羽看来,刘邦应该算是自己的下属了,居然敢犯上作乱。当初在鸿门,你真能装熊、真能装孙子!我放了你一马,让你蒙混过关。今天你却抄我后路,真是太不道德了!
  还有张良,告诉我说,刘邦不会打出关中,只想在秦地称王。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欺骗!
  几近抓狂的项羽,做出了一个几近疯狂的决定:回师奔袭刘老三。以三万的兵力,去打击五十六万大部队,这是个绝对的冒险行为;而且两线作战,这边打齐国,那边攻刘邦,基本上又没什么外援,如果不能快速结束战斗,必将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敢实施这样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案,也只有项羽!剽悍无惧,想到就敢做到,这就是西楚霸王!
  俗语“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用在项羽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巨鹿战斗时的胆量没有消却,项羽将再获殊荣!
  在袭击时间上,项羽也有与众不同的选择,颠覆了夜晚袭击的老传统。他在清晨发动了进攻,这时的刘部,兵士们还处于清晨的慵懒状态,意识还很朦胧,根本没有什么抵抗,就纷纷倒在血泊中,外围防线很快被突破!
  中原烽火(6)
  项羽的攻击目标非常明确,直捣刘邦的指挥中枢,可以说,战斗一打响,项羽就控制了主动权。
  刘邦和他的同志们都懵了!他们知道,项羽可能要杀回来,但是,没想到,项羽的动作会这么快!应急预案还没有制定。
  昨天、昨夜还其乐融融,安宁温馨,怎么今天一觉醒来,就都变了!刀枪在头上乱飞,空气中充满了血腥味儿。
  由于中枢被摧垮,刘邦的指挥系统完全瘫痪,无力组织有效的反抗,出现了一边倒的态势。
  彭城的刘部在猛烈的冲击下,死尸遍地,剩下的四散奔逃。骑兵的优势此时凸显出来,在砍杀中,不但高度顺手省劲儿,还可以纵马对敌人进行驱赶。
  在项羽骑兵战士们的刻意驱赶下,从彭城被赶出来的、及其他驻地的诸侯联军们,被压缩在彭城南方的谷水、泗水旁狭窄地带,然后,进行新一轮蹂躏。
  此时,联军的部队大致已损失了十几万之多,项羽不依不饶,继续追杀,继续驱赶,一直追击到安徽灵璧县东部的睢水。
  前方无路可逃,想活就跳河,不想活就在岸等着被砍,其实,就是跳河,能逃生的几率也不高,除非你游泳技术特别好!当时的睢水并不是游泳的好场地,水深流急。可是,没多久,睢水就流不动了!
  睢水里的尸体越来越多!被杀的,挤掉的、自己往里跳的,在睢水,联军部队又损失了十万之多。河道被血肉之躯填平,致使断流。
  接下来,仍是项部对刘部的追击……
  刘邦败了,并且败得非常惨,但是并没有彻底失败。因为,他还在人间。
  一路惊魂
  此刻,汉王刘邦同志又有哪里呢?
  在楚军冲进彭城的时候,见到场面如此混乱,刘邦同志马上做出准确的判断:抵抗肯定无效,逃跑才有活路。
  于是,刘邦同志开始了他的逃跑历程。狼狈之中,不要说收获的财宝、美女肯定是顾不上,就是车都来不及等,骑上马就跑。
  短暂的快乐,换来的却是心惊肉跳的逃命,刘邦同志很痛苦,痛苦中的刘邦想起了他的家人。派出随从,去沛县接家属,而他则向西跑去!西方有他的部下和友军,向西应该是安全的!
  很快,刘邦不跑了,他被项部给围住了!而且,围得非常严实,这时候,刘邦身边只有几百个卫队亲兵,能突出重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就在刘邦魂飞魄散,准备等死的时候,刮起了大风,估计风力应该在八、九级以上,漫天沙尘飞扬,吹得人也随风摇摆,项部的包围队形被吹乱了!基本上只要是机会,刘邦就会抓住的,这次,他又抓住了机会,乘机跳出了包围圈。
  逃难总是很艰难的,特别是刘邦这种情况,对方憋足劲,想要他的命,往哪逃都会成为追杀目标。
  又跑了几华里,后面又出现了项羽的部队。很快,追击的部队迫近了!刘邦不跑了!这个时候,再跑下去意义已经不大了。
  刘邦看到带队追杀他的人,又看到了希望。原来这人刘邦认识,名叫丁公。刘邦开始套上话了:丁将军,两个贤明的人,争斗是不合适的!我们是老朋友了,你放我一马。
  “以后我会报答你的!”刘邦说的非常情真意切,情意绵绵。
  听到刘邦把自己抬到了跟他一样的高度,丁公有些飘了,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停止了追击。
  如果丁公能料到,日后,刘邦以砍他脑袋的方式报答,说死丁公也不会打开渔网的。
  逃命的路上,也不尽是悲伤和恐惧,也有劫难中重逢的喜悦。刘邦先是跟夏侯婴不期而遇,这位负责骑兵工作的将军,带来了刘邦的车子。之后,又在逃难人群中,找到了刘邦的女儿和儿子。
  中原烽火(7)
  刘邦同志在彭城大发其财的时候,忽略了二百多华里以外的父母和妻儿,直到此时,心中凄凉,才想起他们来。
  这时,刘邦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已经做了项羽的俘虏。项羽不但以闪电般的速度袭击了彭城,而且还抢先一步给刘邦搬了家,混乱中,两个孩子跑了出来!刘邦让孩子们跟他坐着车子,快速向西奔驰。
  高兴的劲还没过去,后面又出现了项部的追兵,带队的是丁公的外甥,名叫季布,他狠狠地咬住刘邦不放,情况危急,而这时,马车却慢了下来!驾车的马跑的时间太长了!疲惫了!要说夏侯婴真是位忠诚的战士,他舍弃了战马,在后面推着刘邦的车子跑。
  这时,刘邦同志忽然想起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这座车是国家配给我专用的,让子女沾光,坐便宜车,是违反组织原则和公车管理制度啊!
  更主要的是,车上多两个人会影响速度!于是,刘邦非常果断地把女儿和儿子推下了车。
  两个孩子被老爸推下车,虽说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在夏侯婴同志在,他接住两个孩子,又放到了车上。
  刘邦又开骂了:“现在这么危险,我们难道要因为两个孩子送命吗?”
  “这可是您的亲儿女,怎么能扔了不管呢?”夏侯婴很气愤。
  刘邦同志却不管什么亲不亲生的了!
  夏侯婴算是真的开眼了,亲眼目睹了领导向道德底线的冲击!一次又一次把孩子从车上往下推,准确地说,应该是连推带踹。
  孩子被推下车,夏侯婴就接住,放在车上。这样的动作,刘邦和夏侯婴都重复了三次。
  从古至今,能下得了这种手的,可能唯邦一人而已!他也算极品中的孤品了!
  后来,刘邦干脆拔剑,几次要砍夏侯婴,看到实在没希望让孩子坐车了,夏侯婴让属下去推车,自己骑上了战马,两个孩子,一边夹一个。
  此情此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称职的、自私无情的父亲!尽管刘邦已经做了汉王,可潜伏在他人性之中的流氓特质,在特定的环境下就会暴露,掩盖住人性的光辉!
  刘邦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可耻的一笔!
  追兵渐渐远了,季布终于被甩下了。
  面对残局
  历尽艰险,刘邦逃到稍微安全一点的地方,在下邑(江苏砀山东北),驻扎着吕雉的大哥吕泽。
  刘邦真是位有韧性的同志,虽然刚被打得七零八落,但是,他仍然筹划着未来:“我打算把关中以东的一些土地作为封赏,谁能帮我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刘邦靠着战马鞍子,手里摆弄着马鞭子。
  张良同志胸有成竹地作了回答:“我们的队伍里,只有韩信可以独当一面,能够挑起重担来;淮南王英布作战勇敢,现在跟项羽不太和谐,应该能争取过来;彭越同志也是位人才,他们能帮咱们打败项羽!如果您想划出封地,就送给他们三位吧!”
  刘邦马上派人去联络彭越。
  走到夏邑时,刘邦的通讯员随何,主动要求南下做策反工作,去搞定英布。刘邦梦想英布在南边反叛项羽,牵扯一下项羽的精力,为自己赢得一些时间。
  在收聚一些溃散的兵卒后,刘邦带着他的残兵败将,接着向西撤退。此时的刘邦,觉得哪儿都不安全,砀县距离彭城不过一、两天的路程,何况项羽又是骑兵快马,一想起来,刘邦同志就激动得浑身打颤!
  如同做了一场噩梦,五十六万的大部队,在极短的时间里,被项羽摧残得土崩瓦解,无数的同志倒了下去!
  中原烽火(8)
  或许,刘邦同志会有些难过。如果他知道,项羽此次对自己的突袭,被当作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写入历史的话,刘邦同志一定会更加垂头丧气。
  彭城战役结束了,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又回到了项羽那里,不陪刘邦玩了,殷王司马卬死亡,是他杀?还是自杀?我想他杀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四百多年以后,晋代的皇家司马氏,把司马卬认作了老祖宗,司马卬地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项羽也加紧了运动,分期分批地调回攻打齐国的部队,向西追击刘邦。你跑了也不能完事,这次,项羽下定决心,一定排除万难,在精神上、肉体上彻底消灭刘邦。
  五月,满怀疲惫的刘邦同志退守到了荥阳,不久,韩信带着一些劫后余生的士卒,跟刘邦在荥阳会师。
  丞相萧何,听到彭城兵败后,立即在关中发布动员令,进行征兵工作。战乱年代,征兵是一项难做的工作,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要跟家人永别了。要不是实在吃不上饭,谁愿意去找死!
  不过,这次萧丞相的征兵工作却比较顺利,因为刘邦在关中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响应。从十五岁到六十岁,老老少少的新兵,连同原有守卫关中的士兵,共输送给刘邦十几万的兵员。
  可能是跑得太疲劳,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创伤需要时间愈合,刘邦把军事防御工作交给了韩信。
  动荡之际,韩信同志有条不紊的开展起工作,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布置防务;一面打通黄河两岸的通道,修筑甬道,作为补给的运输线,然后从敖仓往荥阳大营运粮,保障后勤。
  项羽的追兵还是赶到了,韩信同志组织了有效的阻击,在京县、索亭(河南荥阳西南)摧垮了不可一世的追击队伍,楚军进军的脚步被阻止在荥阳以东,不能向前迈进,使刘部有了喘口气的机会。
  刘邦同志又昂起了头!
  在关中的萧何同志,把粮食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在此后的若干年中,萧何一直担当着丞相兼总后勤部长的角色,在后方支持着刘邦。刘邦也很关心萧何同志,每次关中来人,都要问一问:“丞相同志忙什么呢?”能得到刘邦同志频频的垂询,萧何同志开始还挺阵阵暖心头。后来,萧何同志身边一个比较有脑子的同志给他分析了一下,结论是:刘邦同志不太信任你,怕你在后方造他的反。何以解除领导狐疑?派儿子孙子侄子们去前线,为革命战争出力。
  辩论
  萧何同志派出了大批的晚辈们,来到荥阳前线,刘邦放心了:即使你老萧闹事,我手里也有人质了!
  不久,队伍里又起了风波,斗争的矛头直指陈平,带头起哄的是周勃、灌婴等几位老同志。
  同志们对陈平的意见很大,并且反映到了刘邦那里,大家对陈平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1、相貌虽然漂亮,不过只是个装饰品,中看,然不一定中用;
  2、据说没出来混的时候,在老家就有生活作风问题,跟嫂子之间关系比较暧昧;
  3、对待工作三心二意,对领导缺乏忠诚度,并举例:先是在魏咎那工作,然后又跑到项羽那里,在项羽那儿混到了要被砍头份儿上,才跑到咱们这儿;
  4、身居纪委书记的重要职务,却营私舞弊,多给他送钱,得到的好处就多;送的少好处就少;不送就没好处;
  最后,大家一致的结论是:陈平反复无常,不是个东西,应该驱逐,或降级使用。
  听的多了,刘邦也开始怀疑起来了,他先找来了魏无知,魏是陈平的入伙介绍人。刘邦显然对魏无知有些不满意:怎么把这样的人往我这儿送呢!
  魏无知同志倒是很平静:“我之所以向您推荐陈平,是因为他有才能。您现在问我陈平的品质。两军在对垒,我觉得陈能有利于国家,这才是重要的,至于他和嫂子关系怎么样,是否有贪污受贿行为,都是次要的。”
  “如果向您介绍道德楷模,可是他对我们的战局一点积极的作用都没有,您能重用吗?那是白耽误时间啊!”魏无知并不无知,而是无所不知。
  这个时候,陈平已经升职为偏将,协助韩王信工作,在广武(荥阳北)驻防,刘邦派人把他叫了回来,进行质问!
  “陈平先生,你先在魏咎那里服务,搞得就很糟,后来才跟着项羽,又来我这谋职,这是讲诚信的行为吗?”刘邦同志话说得很直接。
  对刘邦的质问,陈平做了如下解释:在魏王那里服务时,领导从来不重视我的建议,所以我才走的;在项羽那里情况也差不多,多么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都不听,被重视的是他家族的人、喜欢的人,不是宗族就是妻族,我就不伺候了!听说您比较重视人才,所以才来投奔您。您知道,我来时身无分文,囊中空空,一个钱也没有(这是事实,陈平同志是光着膀子过来的),如果不收点钱,我怎么开展工作!
  “如果您觉得我的策划,有值得采纳的,希望能够得到实施;如果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我就辞职,另找出路。我收的钱还都没用出去,我会归还政府的!”陈平将了刘邦一车。
  又是一番高论,刘邦又一次被折服,赶紧向陈平致歉:这都是别人瞎起哄,我是不会怀疑你的,请你不要放在心上!
  刘邦同志的这点很可取,为了扭转局面,也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他可以向属下说软话,使人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更死心塌地去卖命。
  陈平因祸得福,不是说自己没钱吗!刘邦送给了他一大笔钱,陈平同志,不要在生活上苦了自己,随便花吧!
  接着,又签署了新的任命:擢升陈平将军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陈平成了全军的纪检委书记。
  “倒陈”风被压了下去。
  魏王魏豹向刘邦请假,要回平阳(山西临汾)探亲。因为魏豹表现得一直很忠诚,刘邦对他没做什么防范,很痛快地准了假。
  可是,意外发生了:魏豹回到魏国后,损坏、封锁了黄河渡口,断绝了跟刘邦的往来,并开始跟项羽眉来眼去。
  中原烽火(9)
  工作不懈
  因为关中有些事要处理,在六月,刘邦带着他的孩子们回到了栎阳(陕西临潼),从荥阳到栎阳,路上没有什么险情,不会受到追击,孩子们也安全到了目的地。
  在栎阳,刘邦册封儿子刘盈为汉太子,刘盈成为王位的合法继承人,由萧何辅助工作。当时的刘盈也只有六岁。
  任命太子的举措,让部下们更加坚定信心,也可以使诸侯们感觉到:刘邦的大业一定会成功,刘邦的天下一定会万古流长,连绵不绝。
  这里面,也可能有刘邦的一份愧疚,后悔逃命时把孩子往车下推,安抚儿子刘盈精神上的创伤。我希望有这种成分。
  刘邦又派出工作人员,把给他效力的诸侯们的儿子,接到栎阳来,每个诸侯都要舍出一个儿子来,没有的可以幸免。美其名曰是帮忙守卫栎阳,其实就是强迫弄来,当人质捏在自己手里,谁敢搞小动作,那是不要儿子的命了!刘邦相信:不顾儿子死活的事,只有他自己有这个魄力!
  之后,刘邦来到了废丘,章邯还在废丘城里,半死不活地生扛,他是想顽抗到底了!刘邦一直觉得,废丘城里的章邯,就像一根鱼刺,卡在刘邦同志的嗓子眼儿,咽也咽不下,吐又吐不出。现在必须把它拔了,不然会发炎感染的!
  刘邦没有攻城,而是做了一项不大不小的工程:给渭河改流,改变渭水的流向。
  原来顺应地势的东流水,在刘邦同志的努力下,咆哮着向北一泻千里,全都灌进了废丘城!火力没有打开废丘的大门,被洪水给撞开了,同时,章邯曾经坚强的意志也随之崩溃!
  城被攻下来了,军士们大多做了识时务的俊杰,向汉军投降。
  “章屠夫”最后杀的一个人,是他自己。没有再次投降,没有等着刘邦来砍头,章邯以自杀的方式,捍卫住了自己仅存的一点点尊严。
  事办完了,刘邦又返回了一线战场,马上派超级说客郦生,去了趟魏国的都城平阳,劝说魏豹归队,希望魏豹回到荥阳来,有什么问题,可以当面谈一谈,不要走到项羽那边去。
  郦生费了很多的唾沫,可魏豹就是不为所动,态度非常坚决,最后,还很凛然地表达了他对刘邦的不满:“汉王总是拿人不当回事,我也是一路诸侯,他想骂就骂,就像对待儿女一样,没大没小。人生短暂,也就这么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我不能受这窝囊气!”
  从魏豹的话里,我们能感觉到:刘邦同志把骂人当成了家常便饭。
  其实,刘邦的笑骂,在无意当中,也营造了一种良好、轻松的集团氛围。虽然这是一种流氓劣性,但他的部下们,特别是那些老战友们,从中品尝到了乐趣,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刘邦这儿人才越聚越多,也很可能跟他的这种随和有关。
  “你告诉汉王,我不愿意再见到他了!”魏豹说得斩钉截铁。
  实际上,魏豹之所以想要搞独立,除了他自己说的理由:不堪忍受刘邦的辱骂以外。还有更主要的原因,那是一个让魏豹振奋的预言。
  魏豹搞了一次相面活动,请了一位在当时非常有名的相面专家,这位专家是个老太太,名叫许负。当这位老太太看到魏豹的小妾薄姬时,惊讶的表情非常夸张:“她将来会成为天子的母亲!”
  迷信活动,好象从人类有文字记载时,就已经有了,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一定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唬人的把戏花样繁多,变种变异,与时俱进。只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总结:“封建迷信害死人”。魏豹就是被害的同志之一,最后弄得国破家亡、老婆改嫁,自己也因此搭上了性命。
  “那您给我看看,我的未来会怎么样呢?”魏豹一脸的兴奋与期待。
  中原烽火(10)
  第二战场
  许负的目光很认真地在魏豹脸上、身上探索很久,才说:“您已经是大王了,肯定是贵人长得贵相了!”专家的结论很模糊,可能是没有找到理论上的依据,也可能不想把这一家子全骗了,许专家并没有对魏豹的未来给出明确的说法。
  魏豹一下子心潮澎湃起来:媳妇能生皇帝,只有我成了皇帝,儿子继承,才能成皇帝啊!看来,我将来做皇帝也不成问题,干嘛要跟在刘邦屁股后头混呢!
  这种想法只是魏豹的一厢情愿!他现在的小妾薄姬,后来还真的生了个皇帝,可惜不是他魏豹的儿子!他没有预测的本事。
  相面专家的预言,成为了魏豹叛变的动力,他脱离了刘邦,挖空心思地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但是,刘邦不会给他寻找机会的时间。郦生回去做了汇报之后,刘邦又是一阵破口大骂,骂得有些累了,刘邦意识到:光是坐在家里骂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派出韩信,带着大将曹参、灌婴去攻打魏豹。为了给韩信以动力,在出发前,刘邦又把左丞相的岗位送给了他!
  在韩信带队出发前,刘邦又叫来郦生,向他了解了一下魏豹那边的情况:“魏国统领军队的将军是哪位?”
  “魏军的司令官是柏直。”郦生回答。
  “年轻的小屁孩子,怎么能比得上韩信司令呢!骑兵带队的是谁?”刘邦又问。
  “负责骑兵是冯敬。”郦生回答。
  “这人是秦朝将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他有较好的品德修养,但也比不了灌婴。统领步兵的谁?”刘邦有些轻松了。
  “步兵带队的是项佗。”郦生回答。
  “他也打不过我的曹参将军。我放心了!”刘邦这下真的放心了。
  看来,这位郦老先生去魏豹那里,不光琢磨怎么进行思想工作,还进行间谍活动,把魏国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韩信对这次出门打架也挺认真,特意问郦生:“魏豹没让周叔做司令官吗?”郦生很肯定地告诉韩信:“司令官是柏直!”
  “不过是个小毛孩子罢了!”韩总司令也放心了。
  战斗还没有打响,刘邦、韩信就已经胜算在胸了。看来魏豹同志只有迎接伤悲了!
  公元前205年八月,韩信率军向北,开辟第二战场,剑锋直指魏国。如果不是形势逼人,刘邦同志是不会分出兵来,特别是派出韩信,离开荥阳防线向北突进的。项羽这边攻势一直没有放松,韩信走了,刘邦少了一个有力的助手,或者说是救星。但是,要不把北方的威胁扫清了,将来很可能被两面夹击,甚至魏豹会窜向关内,威胁刘邦的大后方,那样,日子会更难过。所以,刘邦同志争取了主动。此时,刘邦又显露了他战略家的底蕴。
  韩信的部队,到达了临晋关(陕西大荔县东),这里是魏豹的江防要塞,有过河的渡口,但对面已经设下重兵,严阵以待。要从这里冲过去,成功的概率很低,即使成功,付出的代价也将难以估计。
  在临晋关扎下营盘之后,韩信派出侦察兵,沿着河岸去搞侦察,自己好象闲得无聊,每天就去集市上转悠……
  不久,侦察兵回来报告,河对岸的布防很严密,只有夏阳(山西韩城南),守备力量较弱,因为那里没有渡口,也没有船只。
  魏豹的眼睛,死死盯住的地方是临晋关,他把大部分兵力都放在临晋关的对岸。
  信手拈来
  部属们对于韩信每天逛集市,有些不理解,这不成了不务正业了嘛!不去研究渡河作战,整天去集贸市场,难道韩司令要弃官从商!
  虽然很有意见,但是没人敢提出来!此时的韩信,在军队中已经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中原烽火(11)
  把所有的侦察情况汇总之后,韩信开始给属下们部署工作:
  1、收集船只,在渡口摆出要打过去的架势;
  2、到集市上采购瓦罂(口小肚大的瓦盆),统统要大个的,小的不要;
  3、采伐树木搞加工,制造大号的木罂(状如瓦罂);
  在采购了一千多个瓦盆,加工制作了数千个木盆后,韩信同志说:可以了,够我们用的了!
  接着韩信又下达了命令:
  1、灌婴带几千人,原地不动,天黑下来后,在河岸使劲敲鼓,使劲呐喊(内容自酌,花样不限);但是不准渡河,更不许下河游泳;也不要动用收集来的船只;
  2、曹参随自己,带大队人马,连夜向北行进;
  第二天一早,韩信、曹参的大队人马,疲惫而兴奋地出现在夏阳(山西韩城南)的河对岸,韩信再次下达命令:把瓦罂、木罂成排连接,放入河中,兵士们坐在里面,划向黄河对岸。
  没有船只,我们一样可以渡过黄河去!
  作为一名成功的军事家,和真正的成功人士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于资源,能够充分地利用。风雨雷电、山川草木,都能为我所用,只有天才或奇才做得到,韩信同志做到了!
  在渡河作战时,韩信同志有效地利用了本地资源,减少了战争成本,然后在敌人防备力量薄弱的地段,飘然渡过黄河,其渡河过程伤亡代价为零。
  渡过河的将士们,对韩信佩服极了!
  韩信命令,向南进攻,但是,大家却很失望,原因是向南进军了好远,却没有找到攻击目标!
  魏豹把兵力都布置在了薄坂(山西永济),也就是临晋关的对面。
  韩信和他的战友们,并没有因找不打击对象而气馁,继续向南搜索前进,一直搜索到了薄坂。
  曹参同志冲在前面,对魏军进行毫不留情的进攻,过程比较顺利。对于在背后出现的韩信所部,魏军十分惊恐、十分慌乱,又十分的迷茫:他们从哪来的!
  薄坂的魏军,都专注地盯着河对岸,特别是这两天,对面又是敲鼓,又是呐喊的。后面大军杀来,魏军措不及防,很快溃逃,江防要塞不要了,送给韩信了。
  韩信又挥师对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的魏军发动袭击,成功地摧毁了安邑的守军,并在战斗中俘虏了守备司令王襄。
  闹独立的魏豹,在平阳(山西临汾)接到战报后,慌了手脚,一边亲自带兵来迎战,一边派人寻找司令柏直的下落,来跟自己汇师。
  在曲阳(山西绛县东南),魏豹与韩信遭遇,这时的汉军,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曹参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把魏豹打得大败,他只能向南逃窜。因为,退守平阳的退路已经被切断了。
  韩信一路追杀,在东垣(山西曲垣),把魏豹给围住了。魏豹同志想跳出包围圈,几次冲杀,都被阻击回来。魏豹陷入了绝境。
  此时,战役已经没有什么悬念。魏豹同志败局已定,除非出现奇迹,然而,没有人能给魏豹以奇迹,魏豹同志本身又没有创造奇迹的本事!
  一声叹息
  韩信同志出于同情和人道,派人去找魏豹,告诉他:你投降吧,你要是投降了,你的士兵可以活命,我不杀你。
  此时的魏豹,虽然被打得有点懵,但还没彻底晕菜,他清楚地看到,目前的形势就是这样:顽抗到底,死路一条。魏豹不愿意死,所以他决定投降。
  韩信同志用极短的时间,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创造了一个奇迹:迫使一个诸侯国投降。他再一次向刘邦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面对有些不好意思的魏豹,韩信同志还是比较宽大的,既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而是把他装进了押罪犯的囚车里,连同魏豹的家属,都送往荥阳,交给刘邦处理。
  中原烽火(12)
  在魏豹的妻妾行列中,就有那位被预言能生天子的薄姬。这位薄姬,本来是魏豹的远房表妹,应该是王妃的人选,但嫁给魏豹时间有点晚了,被别人抢了先,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
  刘邦见到魏豹后,肯定又是一顿痛骂,以前,魏豹怎么也算是同志,现在不同了,已经沦为了囚犯。这回,刘邦应该是骂得毫无顾忌,骂得应该是花样百出。
  但是,刘邦最终还是宽大了魏豹,除了骂了一顿之外,没有对他进行法办,依旧留着,让他跟自己一起对楚作战。不过,待遇肯定是不如从前了。
  骂累了的刘邦同志,下达了命令:把魏国划分为河东、上党、太原三个郡,从此不再设魏国了。
  魏豹的家属,除了他的老母亲年纪太大,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其余的都送到后勤部门,能做饭的做饭,会织布的去织布,让他们为抗击项羽做贡献。
  国破家散的人,只能任胜利者摆布了!
  魏豹与家人在一起的权利被夺了!迷信江湖术士,魏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也成为了破除封建迷信的反面典型。
  生天子的希望似乎一下子渺茫了,但是,残酷的现实并没有让薄姬的希望破灭,她开始跟她的姐妹们畅想未来,因为她们对刘邦同志,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果然,一段时间过后,魏豹同志的若干位妻妾当中,有几位,被刘邦同志陆续地从生产一线解放了出来。不过,她们没能回到魏豹的身边,而是被刘邦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她们的美貌,很符合刘邦的审美观!薄姬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发生的这一切,魏豹只能默默忍受,他已经丧失了发言权!
  虽然不用去做辛苦的工作了,但是很久,薄姬也没受到刘邦同志的眷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看到跟自己一样的姐妹们,一个又一个地有幸走到刘邦同志身边,薄姬在感到失落的同时,又非常的着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呢!
  就在薄姬惆怅、急切的时候,她得到了推荐,并且是两个人的力荐,这两个也是魏豹的原小妾:管夫人、赵子儿。她们三位曾经约定过:得宠不要互相忘记。谁要是能得到刘邦的重视,别忘了另外的两位。
  在这点上,革命先驱陈胜同志,做得还不如这两位女同志,当初,陈胜同志主动跟伙计们约定:如果富贵了,别忘了穷朋友。但他做得很不到位,而且把穷哥们给宰了好多。而这两位女同志,却真的向刘邦推荐了薄姬。
  “我昨晚梦到一条青龙绕在身上。”薄姬告诉有些醉意的刘邦。
  “这事不难,我帮你好梦成真!”刘邦同志发挥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无私精神。
  在公元前203年,薄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我们不知道,相面专家许老太太骗过多少人,但这次真让她蒙上了!
  汉家宫阙(124)——再立新功
  韩信在摆平魏国后,又向刘邦打了请战报告,在报告中,韩信阐述了他的作战方向:先向北平定代国、燕国,再向东铲去赵国,然后向东消灭齐国,切断项羽的后勤补给线,进而对其形成前后夹击态势。
  在报告中,韩信还提到了增兵的请求,要远距离作战,而且要打击的对手,又都不是好捏的软柿子,韩信感到了现有的兵力难以维持。这时候,韩信手里也就两万左右的士卒。
  刘邦同志批准了韩信的作战计划,并派张耳、张苍率三万人马,来支持韩信的作战。之所以派二张来韩信这里,是有原因的,在韩信整个作战计划,包括了消灭赵国,也就是张耳的封地常山的大部分地盘。而这位张苍同志,当时被封为常山太守,只顶着个虚衔,没有实际的工作地。
  张苍同志还有个身份:数学家,他跟李斯、韩非是同学,都是荀子的学生。大汉建国后,张苍做了全国的总会计师,称为计相(副总理级)。
  如果常山恢复了,张耳就不会再流亡了;张苍也会捞到实惠。让他们二位来协助工作,肯定会积极卖力,不会偷懒。
  从此次人事安排上,我们又看到了刘邦的老到和狡猾。
  公元前205年九月,韩信率军向北挺进。第一个攻击目标:代国。
  代国的国君是陈馀,此刻,他正以成安君的身份为赵国服务。刘邦进攻彭城时,陈馀派兵,在北线进行了支援,彭城战役结束后,陈馀发现张耳还活蹦乱跳没有死,才知道,自己被老刘给骗了,当初,刘邦送过来的,不是张耳的脑袋,而是一个冤死鬼的。于是,陈馀断绝了跟刘邦的来往,双方关系彻底决裂。
  陈馀一直关注着魏国战场的情况,他感觉到,汉军将把战火引到自己身上,在魏国的战役结束后,陈馀马上派代国的相国夏说(音悦),率领近四万兵士,由太原向南,堵截韩信的军队。
  韩信先头部队,仍旧由曹参带领,在太原南方的邬县(山西介休),夏说跟曹参遭遇了。这时的曹参,因为打击魏豹时表现出色,又被刘邦封为平阳侯,个人待遇提高了一大截,工作热情正空前高涨呢!大刀挥舞起来也格外卖力……
  夏说挡不住曹参的冲杀,除了掉头就跑之外,别无选择。夏说还没被打傻,一路向东狂奔逃命,韩信的主力部队很快就赶到了,汇合曹参的先头部队,向东追击。
  本来夏说想的挺好,撤到赵国就好了,有陈馀在那边罩着呢,自己不至于把命丢了。但是,他没跑过韩信,跑到阏与(山西和顺西北)时,被韩信追上了。
  在邬县开战时,只有曹参的部队,夏说拥有兵力上的优势,还是败了,现在,韩信的整个军团都来打他,后果可想而知。
  在战斗中,夏说被活捉了,不久,韩信处死他。
  阏与跟赵国也就一百多华里了,可是,夏说不幸,没能再回到他原祖国的怀抱!
  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周折,也没有什么太惊心动魄的战斗,韩信和他的战友们又摆平了代国。
  韩信的马鞭又指向了赵国!
  可是,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刘邦派来使者,给韩信下了命令,精锐部队调往荥阳,以确保主战场的安全。
  更让韩信同志郁闷的是:猛将曹参也被调走了,分配了新的工作任务。
  一下子,韩信部队的战斗力,几乎跌到了零。精锐都调走了,剩下的肯定是一些老幼病残,不能冲锋战斗的那种了!
  汉家宫阙(125)——准备
  刘邦同志的命令,会使韩信有什么样的心情,可想而知。但韩信同志没有闹情绪:摔脸子、撂挑子什么的。
  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对工作,始终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韩信同志毫无疑问地具备这种的素质。
  就地征集兵员,韩信同志的信心没有垮掉!在极短的时间里,又凑了三万来人。
  赵国的成安君陈馀,接到夏说战败的消息后,立即调动军队,向井陉口集结,构筑防御工事。因为他知道,韩信不可能直接翻越太行山进入赵国,一定要由阏与向北迂回,从山西通往河北,有一条山谷小路可以穿行,小路的东头,就是河北的井陉口。
  陈馀的判断完全正确,韩信的确走的是这条小路。在韩信向井陉进发时,陈馀已经在井陉口一带,布置了号称是二十万的防御力量。并且,连赵王赵歇也亲临一线,为陈馀助威打气,赵歇同志也只能是给陈馀精神上的支持,至于说战场厮杀冲锋,这似乎是赵王的弱项。
  此时,韩信同志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不利的条件下,而且是非常不利:
  1、兵力相差悬殊,自己只有三万左右的兵士。而且大多是新兵,缺乏作战经历和经验,战斗力比较弱。
  2、陈馀占据着井陉口,居高临下,具有地理形势上的优势;
  3、自己长途作战,士兵们身体疲惫,而陈馀在心逸待劳;
  4、通往井陉口的道路非常狭窄,对部队的行动很是不利;
  正是基于种种不利的因素,使韩信同志对此次军事行动,格外的小心,没有贸然行动。在昔阳(山西昔阳县,约二千一百六十多年后,响彻神洲的大寨村,就在昔阳县)、平定(山西平定县)修整期间,韩信同志派出了间谍人员,潜入井陉,去获取军事情报。
  陈馀这边,也正加紧备战,研究对付韩信的策略。陈馀的属下,有位叫李左车的将军,封号是广武君,向陈馀提出战役分析:韩信这家伙刚打败魏豹和夏说,乘胜而来,信心足,士气旺,我们最好不要跟他正面硬碰硬!我们应该从他的弱处下手,韩信的后勤补给都是从千里以外运来,供应得比较吃力,而通往井陉的山路狭窄,两辆车都不能并排走,行动艰难,后勤部队一定动作迟缓。
  李左车同志提出了建议:由自己带三万人,抄小路,去搅乱韩信的后勤部队,切断补给线;陈馀这里,坚守防御工事,不跟韩信开火,实行战术拖延。
  “补给供应不上,他又不能快速结束战斗,在井陉又抢不到粮食,用不了十天,他们就会被拖垮,韩信、张耳将成为我们的俘虏!”李左车信心十足。
  韩信的间谍人员回来汇报,说李左车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时,韩信当时既吃惊又害怕,他没想到,赵国还有这样的人才。但是,陈馀同志没有让韩信失望,他否决了李左车的建议。
  陈馀同志有他的人生信仰,更有他的用兵信条:仁义之师,不阴谋诡计,要正大光明;不搞小动作,要面对面地干。
  在陈馀同志的书架上、办公桌上、枕头边,都是儒家书籍,儒家所提倡的仁义道德,在陈馀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这次,陈馀把儒学思想,跟用兵实践,失败地融会到了一起。
  汉家宫阙(126)——思想是软肋
  把“仁义礼信”作为统帅,指导军事行动的,陈馀不是第一人,他的老师是在他四百多年前的宋襄公,这位宋襄公,非常推崇“仁者无敌”的理念,在他大旗上书写了醒目的“仁义”两个字,与楚国军队在泓水(河南柘城东北)交战时,不听下属的建议,把仁义行为做到了极致,楚军渡河中间,他不允许出击,楚军刚渡过河,一片乱哄哄时,他也不允许出击,一定要等楚军列好战阵后,再动手。
  最后,宋襄公为他的“仁义”付出了代价:全军惨败!大腿上挨了一箭的宋襄公,一瘸一拐地还不忘扩展“仁义”作战的外延:我们打仗,就是要以德服人,不能乘人之危;我们是君子,应该优待俘虏,年纪大的就不要抓了!
  一年后,“仁义”君主宋襄公,因箭伤感染及其他合并症,不治而死!
  此公的仁义行为,固然让人感动。但是,用得很不是地方,当仁不让地成为后世的笑柄。
  不过,宋襄公可以瞑目了,四百多年后,陈馀义无反顾的继承了他的遗志,要把“仁义”进行到底。
  儒家的的仁义道德,一般来说,用在和平时期的社会建设上,是比较合适的,迂腐地用来指导军事行动,就显得荒诞搞笑了!
  跟宋襄公一样,陈馀同志有他的理论根据:
  1、我们是正义之师,先是刘邦拿假的张耳脑袋对我进行欺骗,然后是韩信来侵略,他们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2、我们是仁义之师,用不着什么偷袭之类的行为,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是这样的,我从兵法上看到:如果我方的兵力是敌方的十倍,我们就围困他,如果是他的两倍,就去打垮他;现在韩信号称有几万兵力,其实也就那么几千人,韩信远道而来,一定很疲惫,连几千人我们躲避,以后来捣乱的人数要是多了,我们怎么办!”陈馀如是回复了李左车。
  “如果现在躲避的话,天下的诸侯还以为我胆小怕事,动不动就来打咱们了!”陈馀又说出了他的担心。
  如果陈馀同志也读了一些兵书的话,那么他不可能不了解孙子对带兵作战的最高指示:兵者,诡道也。就是看谁能计高一筹,谁玩得出奇,谁玩得真假难辨,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在知道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后,韩信提起来的心放下了!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挥师,向井陉口挺进。
  此时的韩信同志,通过间谍人员打探回来的情报,和对井陉地形的研究,在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诡道为主的作战方案。
  陈馀不会想到,他的仁义之举,换来的行为是极不对等!
  井陉口位于太行山麓的北侧,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有一条约一百华里左右的驿道,连接河北和山西两个省,地势险要,很适合打个伏击什么的。但是,韩信没有什么担心和顾虑,因为他知道,陈馀没有什么动作,正在井陉仁义地等着自己呢!
  行军至距离井陉口还有十五公里的地方,韩信命令部队停下来,就地安下营寨,让士兵们休息。
  半夜,韩信召集将领们,进行了战略部署。
  汉家宫阙(127)——主攻受挫
  韩信给他的属下们分配了工作任务:
  1、灌婴带两千名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汉军的旗帜),连夜潜入抱犊寨山(陈馀的大本营及指挥中枢的所在地),先行隐蔽,伺机而动。
  2、派一万兵士,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地穿过陈馀的防线,咳嗽地不要!背靠绵蔓水(滹沱河支流),排兵列阵,待命。
  3、命令主管后勤炊事工作的负责人,做好准备,战斗胜利后,我们要会餐庆功。
  大家心里都存在疑问,真的这么有把握打胜吗?心里想,可是,谁也不敢当面说出来。
  天亮了,赵军看到了韩信列在河岸的军阵,都嘲笑起来:背靠河边,无险可守,无路可退,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就在赵军笑得闭不上嘴时,韩信率领一万多士兵,大摇大摆地走出了井陉口,向赵军逼近。不但大摇大摆,还大吹大擂,韩信告诉手下的属将:赵军已经构建了牢固的防御工事,如果他们看不到到司令的旗帜和仪仗队,就不会投入全部的战斗力来攻击,怕我们退守其他地方。
  韩信同志这时,发挥了“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的无畏精神,为了引诱赵军全部出动,他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敌人。
  果然,在韩信的引诱下,赵军蜂拥而至,战斗打响!
  在激烈地打了一阵子后,韩信好象吃不住劲了,开始撤退,而且还挺慌乱,锣鼓刀枪,军需辎重,扔得到处都是。
  看到了这么多可用资源,扔在地上,太可惜了!在抱犊寨给陈馀守大营的将士们看不下去了,发财的机会不能错过呀!于是,他们倾巢而出,都去忙着抢收战利品。
  灌婴带的两千骑兵,这时行动起来,他们无障碍地冲进陈馀的大本营,拔掉了赵军所有的旗贴,换上了汉军的红旗。
  陈馀的老窝换了新主人!而忙着发财的赵军却全然不知!
  韩信率部,迅速向绵蔓水方向撤去,与在那里列阵等候的汉军汇合,然后,等待追兵来厮杀。
  这时,赵王和陈馀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韩信刚才是败了。一会韩信会彻底失败!他们觉得胜利在此一战,好机会就不要错过了!于是,指挥军士们,向背靠河水的汉军,发起攻击,企图把韩信歼灭在绵蔓水河畔。
  面对比自己多过几倍的赵军,韩信的士卒心里也可能打鼓,对手人这么多,咱能打过人家吗!
  当时,陈馀的人马号称二十万,既然是号称,那肯定其中就有水分,号称多少多少,这是战争中将领们惯用的方法,其用意在于吓唬人。
  但是,陈馀的兵力即使没有二十万,十几万总还是有的,所以,在兵力上,陈馀有着绝对的优势。
  打不过怎么办?打不过就跑!可是,有这种想法跟没有这种想法的汉军,很快意识到,他们无路可跑!身后是滔滔的河水……总司令韩信,把他们放到了不玩命就活不成的境地!
  后退只能掉河里淹死(会游泳的另论),拼命才有出路,才可能活下去!活下去,是每个人的意愿。当然,如果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还能立功受奖什么的。
  汉家宫阙(128)——大追击
  战斗中的汉军,对立功受奖,可能不会考虑太多了。活下去,一个朴素而现实的愿望,使他们充满了玩命的激情。
  眼下的情景,不由又让人想起了“巨鹿会战”中,项羽玩的“破釜沉舟”,跟今天韩信设计的“背水一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军仗着人多势众,以为胜利在握,但是,战斗并没有按他们设想的那么顺利。
  本来,陈馀想着,凭借自己近十倍于韩信的兵力,打个包围战,歼灭战什么的,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不但赵军对汉军的合围,根本不能实现;就是兵力上的优势,一点也发挥不了!
  给陈馀造成诸多不便的,都是因为韩信背靠着河水,确切地说,是靠着两条河,这里是绵蔓水和井陉水的交汇处,一条是东西流向;一条是南北流向,韩信同志把军阵列在两河中间,不要说背后的攻击,就是军阵的两翼,也不必去担心,连警戒部队都不用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了正面战场。
  而十几万赵军,在两河之间的狭窄地带无法展开,只有前面为数不多的兵力能跟汉军交火,面对兵力薄弱的汉军,大部分赵军只能在后面干着急,做一些呐喊助威的工作。因为宽度有限,只有前面的战友倒下了,后面的才有机会能补上来。
  眼见兵士们一批又一批地在流血中牺牲,而汉军的拼命精神越来越顽强,陈馀觉得这样进行下去了,不会有好的结果。于是,他命令部队撤退,先回大营休息一下,再扭转不利的战局。
  陈馀不会想到,回大营的决定,加速了大军的崩溃。
  当陈馀来到大营前,他差点晕过去:大营里飘扬着汉军的红旗,他在前面厮杀,老窝被占了!
  赵军的战士们对此反应更直接、更明显:惊恐万分,四散奔逃。本来挺有把握取胜的战斗,打了个稀里糊涂,想回来喘口气,却连家都没了!
  占据了大营的灌婴,看到赵军走近了大营,带他的两千骑兵冲了出来,对赵军发起了进攻,韩信、张耳也没有河岸等待、徘徊,跟在赵军后面追了上来。
  陈馀遭到了前后夹击!
  赵军的将领想组织抵抗,对正在逃跑和逃跑动机明显的战士,下了杀手,砍死了若干名。但赵国的战士们,不怕被长官砍脑袋,誓死捍卫自己的生命权,铁了心要跑出一条生路,溃散的洪流难以遏制。
  最后,看到局面实在没法控制,赵军的将领们,也加入到了逃命的行列,这其中就包括总司令陈馀,和赵王赵歇。
  韩信不肯见好收,下达了追击的命令,赵军在前边跑,汉军就在后面追杀。从井陉向南,赵军扔下遍地尸体……
  在跑到汦水(流经邢台临城、柏乡的汦河)时,陈馀被追上了。汉军中,追在前面的是张耳和张苍,在追击过程中,张耳的动作应该是比较迅速的,因为他想跟陈馀见上一面,当然,见面不是为了重温友谊,而是你死我活。
  战斗进行得肯定不会太激烈了,这时的赵军,已经基本丧失了抵抗能力,因为整个形势对他们来说,抵抗已经失去了意义,只会招来死亡或者伤残,跑的快才有活路。
  成安君陈馀成了俘虏,张耳如愿以偿了!
  汉家宫阙(129)——关于友谊
  在逮住陈馀之后,张耳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小子!你带兵打得我背井离乡时,想过有今天吗?你向汉王要我脑袋时,想过有今天吗?
  过去友谊我不会忘记,它却使我更不能宽恕你,陈馀同志,是你做的太绝情了,怨不得我!
  仇恨虽然刻骨,但情感未必荡然。
  尽管可能心头还存有一点对友情的追忆,张耳还是坚持了敌我分明的原则,立场坚定地砍了陈馀的脑袋。
  有人说是张耳亲自动的刀子,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传闻!
  人,有时可以原谅伤害自己的陌生人,但对于自己亲近的人,却难以释怀。
  在一个血淋淋的场景中,谈一点关于友谊的话题,我觉得有几分滑稽,而更多的是沉重。
  与“友谊”这个词相伴的,大多是“真诚的”“伟大的”等修饰辞,褒义词居多。所以,友谊应该是美好的,是积极的东西,对于这一点我从不怀疑。流传的关于友谊的佳话,也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光辉。
  张耳和陈馀,本来是属于交情达到了最深层的那种,古人把这种程度的友谊称为“刎颈之交”,就是说:可以为对方掉脑袋,也不在乎!也可以这样理解:你就是割下我脑袋,我也不舍这个朋友!
  忆往昔,峥嵘岁月,风雨中他们一起走过,并肩挽手,出来打拼捞世界。为什么,当他们走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却要面对决裂呢?
  信任危机,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是信任危机导致的!友情区别于亲情的是,他不是靠血缘把人聚在一起,而是通过相互的欣赏、表示好感、礼尚往来建立起来的,还有,他的基石是一个“义”字。
  如果基石发生摇晃,那友谊也将面临坍塌。
  朋友之间,要互相够意思,友情才能维系经营下去,像“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的钟子期、俞伯牙;“左伯桃舍命全交”中的左伯桃、羊角哀,也都是基于欣赏、基于义气,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谊。因为他们其中的一个,不久就死了,所以才有了完美的故事。如果他们都相伴活上几十年,那么,会不会发生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也是很难说的。
  友谊,不但要有稳固的基石,还需要有宽容和信任。
  砍完陈馀,汉军没有停下追击的脚步,赵歇还在往南跑呢。韩信指挥大军,继续向南下去。
  怎么说赵歇也是陈馀的领导,领导总得有高一些的地方。赵歇在逃跑方面,就比陈馀高。不但跑得快,而且跑得远。
  赵歇跑到了襄国(河北邢台),比陈馀多跑了二百多里路。但是,厄运并没有被他甩掉,韩信还是追上了!跟陈馀的遭遇如出一辙,赵歇同志先是被抓了俘虏,然后被砍了脑袋。
  平时,赵歇同志并没有什么不当行为,更没有什么为非作歹的不良记录,之所以要砍掉这杆旗,可能是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
  1、赵歇不死,赵国的残余势力,就有再抬头的可能,如果真的兴风作浪,还要消耗人力物力来摆平;
  2、对张耳有个满意的交待,人家张耳六七十岁的人了,忙前跑后地图什么?不就是想恢复自己的王国嘛!
  张耳的地盘都在赵歇手里,不抢回来还给张耳,或是不杀赵歇,都会让张耳不爽。
  汉家宫阙(130)——咨询
  覆灭赵国的战役结束了!
  在庆功会上,将领们向韩信说出了心中的困惑:总司令,兵法教导我们说,行军作战时,要前面左方靠着河水,右后方靠着山岭,您却选择了背靠大河布阵,这与兵法是冲突的,为什么我们最后还能取得胜利呢?
  “兵法的确有这样的操作要求,但是,我的部署也符合兵法的精神。”韩信给他的将领们讲解:“因为兵法上还说,如果陷入死亡的境地,才能得到生存!”
  “我们的队伍刚拼凑起来,互相之间还很陌生,没有建立战斗友情,战士们肯定不愿卖力,更不要说去拼命了!如果有路可退的话,面对强大的赵军,他们就要四散逃命了!怎么能取得胜利呢!”韩信说出了他把大家放在了绝地的原因。
  总司令够狠!大家更服气了。
  最大程度地挖掘有利因素,把不利的因素减到最少,这应该是韩信同志,最终握住胜算的关键。
  韩信又下达了命令:抓住广武君李左车,不得擅自处理;不准虐待,更不准枪毙;要是把李左车活着带来,赏赐千金。
  无论是什么时代,悬赏这招历来都是有效的,屡试不爽。没多久,李左车就被送到了韩信这里,并且,是绑着送来的,可能捕获者怕他脱逃,自己失去发财的机会,所以给绑上了。
  韩信亲自己给李左车解掉了绳子,请他坐到了上首,就像晚辈见到长辈,学生见到老师那样,一脸的尊敬与虔诚,向李左车请教起来:“李将军,我想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进攻齐国,你看,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作为一个战败方的将领,李左车脸上有些不好意思,话说得也非常的得体:“我听到过这样名言,战败的将领就别说自己有多勇敢了;国家灭亡的大臣就没有资格参与筹划国家发展!现在,我只是个俘虏,怎么好谈议论战略上的大事呢!”
  “我听说,百里奚(秦国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的,一位治理国家的高手)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了;可是,他到了秦国,却使秦国强大起来!这并不是他在虞国时智力有缺陷,到了秦国变聪明了。而是在于国家领导是否采用他的建议!”韩信要打破李左车的害羞心理:“如果陈馀听了您的话,成为俘虏的,可能就是我韩信,也就没有机会跟您亲近了!”
  看到韩信如此诚恳,还直白地消除了自己的尴尬,李左车真的被打动了:“我听说,狂人的话,圣贤也可以选择。”
  也就是说,狂妄或者狂傲,严重一点,精神状态长期亢奋的人,所说的话,可能也有正确的。我虽然是战俘,言论也不一定是错的,左车同志的态度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
  “也许我的想法不值得采用,但是,我会说出我的真实意思来。”李左车同志就目前韩信的整个形势,进行了细致而透彻的分析:“您先是平魏国,然后灭代国,在不到一个早晨的时间,就打垮了二十万赵军,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胜利的符号!名声远扬,天下人都知道了您!吓得农民们连地都不种了,他们怕兵祸来临,生命难以保全。有好吃的就吃,有好衣服就穿,就在混吃等死了!这些,都是您的优势所在!”
  李左车接着说:“但是,您现不但兵力少,而且士兵又很疲劳,去攻打燕国坚固的城防,恐怕会被拖住,长时间的消耗,后勤补给也会成问题,士兵们的锐气会消磨掉。要是连国力比较弱的燕国都不能摆平,那齐国肯定会陈兵边境,拒绝投降,天下的局势,就很难明朗了,真的造成这种局面,也就会陷于战略上的劣势!”
  汉家宫阙(131)——如此这般
  李左车的分析还在进行中:“我觉得对燕国和齐国动武,是不恰当的,您是善于用兵打仗的将领,应该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手的短处;而不应该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对手的长处。”
  “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我应该怎么办呢?”韩总司令显得有些惆怅……
  “我觉得应该这样:目前,不要对燕国和齐国采取军事行动,先稳定赵国的社会秩序,抚慰阵亡将士的家属,建立群众基础,以保证后勤供给;再摆出要打燕国的架势,但只是摆出架势,实际上要做的是: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去燕国,把汉军的优势跟燕国一一摆出来,燕国一害怕,肯定会投降。这样一来,齐国就好办了,也可以进行招降。”
  左车同志的想法连绵不绝:
  “在这种强势之下,齐国有再高明的能人,也不会有好的办法来对抗!用兵打仗这种事,本来就是应该先虚张声势,迷惑对方,然后再采取行动。您觉得我说的可取吗?”
  最后,在谦逊中,左车同志的长篇演讲结束了!
  “你说的太好了!”韩信同志对李左车的建议,给予了百分之百的肯定。
  在这次交流中,李左车为我们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传世名言。
  如果翻一下左车同志的家谱,对他的非凡见地,我们就不会有什么意外或者感叹了,他的爷爷是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其他三位分别是廉颇、白起、王翦)之一,赵国的武安君。只要说一下李牧指挥的两场战役,就知道他有多么响亮的名声了:一次是对秦作战,歼敌十万;一次是对匈奴作战,歼敌十万。在他生前,秦国灭赵国的脚步被阻止。此外,左车的爷爷还有很好的道德修养和口碑,深受当时的和后世人们的爱戴。后来,他被赵国的国君赵迁逼迫自杀。
  司马迁同志可能是出于愤怒,还有对李牧的同情,在评价赵迁时说:这是个缺德的东西。并且,还揭发了赵迁老娘的出身:她是个婊子。以此,来佐证赵迁缺德是有根源的。
  李牧虽然远去,但是李家忠君、爱国、保民的家风传承了下来,他的孙子左车同志,满怀抱国的热情,又来为赵国服务。现在,姓赵的赵国不在了,左车留在大汉的阵营。
  我觉得,韩信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谋略家,对于下一步行动,也不可能没有考虑,并且,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方案,肯定逃不过韩信同志大脑的扫描。他可是个把兵法吃透了的主儿。
  李左车同志的分析和建议,最终影响了韩信的行动计划,这次咨询,他从李左车这里获得的,应该是理论上的支持。
  虽然韩总司令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砍瓜切菜般地扫平了三个诸侯国,但这个时候,他自身的条件并不乐观:远离大本营(荥阳刘邦那里)作战,支援基本指望不上;驻军所在地,寒来暑往兵祸频繁,物资匮乏,吃饭的问题让人头疼;士兵战斗力不强,大多是新入伍的战士,亟需训练。
  韩信派出使者,来到燕国,告诉燕王兼辽东王臧涂:我们韩总司令的智勇,可能你也知道了,你投降吧,投降就不打你了。不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臧涂很听劝,马上表示:愿意投降。三个月灭了三个诸侯,谁看了不肝颤啊!
  汉家宫阙(132)——策反工作
  看到北线的局势基本稳定,韩信向刘邦进行了工作汇报,并请求封张耳为赵王。不久,刘邦回复了韩信的请求,封张耳为赵王,又给韩信任命了一份兼职——做赵国的丞相。
  张耳同志成为了北线战役的最大获益者,他取得了赵国领土的占有权。
  遵照刘邦同志的指示,韩信和张耳继续做赵国的巩固工作。项羽曾多次派出袭击部队,渡过黄河,出其不意地跑到赵国,来找韩信的麻烦。面对项羽找麻烦的行为,韩信既不恼怒烦躁,也不上火牙疼,而是调遣兵力,跟张耳相互配合,机动灵活地打击项部的入侵。
  韩信和张耳,一边做抗战工作,一边做对赵国城市有效占领的工作,在运动中,赵国的情况渐渐稳定了下来。
  那位在汦水俘虏了陈馀的张苍同志,被任命为代国的丞相(代王的岗位暂缺),派到了北边,以巩固北部边防。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还有已经投降的燕国。
  两年多以后,燕王臧涂还真的闹起了独立,并派兵进攻刘邦,但结果可想而知:自食恶果。
  真搞不清楚这位燕王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刘邦跟项羽闹得不可开交,兵力也比较分散,韩信一吓唬,他就投降。在刘邦摆平项羽,天下大局已定时,他倒跳了起来,可能是他觉得自己行了,国力增强了,其实是不知己也不知彼。也就难逃灭亡的厄运!
  这个时候的诸侯们,大多随着刘邦、项羽形势的优劣转变,而灵活地改变立场,今天站在刘邦的队伍里,明天又站在项羽的队伍里。大家挣一份家业都不容易,谁都怕惹来灾祸,心情可以理解。
  为了保证荥阳防线的安全,韩信不断调动部队,去支援荥阳的刘邦同志。
  公元前204年十二月,九江王英布来了,刘邦美梦成真。通讯员随何也一起回来了,来刘邦这儿入伙的英布,没有带来大队人马,并且是从小路上,偷偷摸摸,心惊胆战地跑过来的。
  英布的人马被打散了,也差不多了,而且连老窝都被端了!
  这都是随何策反成功的连带反应!
  随何同志来到英布那里,开始,英布在回避,等了半天,也没有得到接见,对于随何的来意,英布心知肚明。是否跟项羽决裂?他的内心在徘徊。
  等候三天了,随何有些急了,毕竟军情紧急,他抓住了个机会,跟英布的太宰(相当于总理)进行了沟通:“英布大王之所以不接见我,一定是因为怕项羽对他产生怀疑,没关系的!如果我的见解正确,就会为你们带来利益;如果我说的没道理,那就把我们使团二十个人,拉到广场上,随便把脑袋剁下来,以表明英布大王对项羽的忠心不二。这样,就不会被猜疑了!”
  随何快言快语,说得斩钉截铁。
  随何的话,很快传到了英布那里,他也很快受到了接见。其实,也就是因为在支援打齐国的问题上,项羽和英布之间出现了裂痕,才让刘邦看到有机可乘,而此时的英布,态度在摇摆不定,正在彷徨之中挣扎。不然随何不会得到接见,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直接拉到广场上剁了!
  见到英布后,随何先是表达了敬佩和尊重的情感,然后再提出疑问:“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您跟楚国走得那么近呢?”
  汉家宫阙(133)——走出影子
  随何之所以问了句废话,只是为了挑起话题。英布跟项羽当然走得近,两个人的革命友谊,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的。在过去的每场战斗中,英布几乎都给项羽打前阵,冲在最前面,包括屠杀降兵这种残忍的事!
  英布回答随何的很坦率:“我拿他当老大,我以下属的身份服从他的命令!”
  “都是一样的诸侯,您却要去服从他的命令,一定是觉得项羽很强大,他可以罩着您!”看似随何是在为英布作分析,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挑唆成分阶段。
  随何的话,的确触动了英布内心深处的不愉快。自己也是一路诸侯,可项羽总对自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英布不可能没有一点情绪。这次,驳项老大的面子,没有亲自去支援,也许是为了享受生活,也许就是不满的流露。
  话匣子打开后,随何就收不住了:“但是,在项羽攻打齐国时,您应该集结全部的军队去支援,仍旧做项羽的先锋官;在齐国,项羽的作战进行得很辛苦,而您只派了四千人去支援;彭城战役,您也应该带兵来帮助项羽,可是,您一个人也没派出,在家里坐山观虎斗。作为项羽的下属,应该是这个态度吗?”
  英布不会听不出随何的潜台词:项羽在那边打得死去活来的,你却在这边背着手看热闹!项羽将来恐怕要修理你!
  还不算完,随何接着对刘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目前,虽然项羽在军事上占有强势,但是,杀害义帝的愚蠢行为,使他丧失了道义上的优势!我的老大刘邦,已经在荥阳一带建立了牢固的防御体系,项羽突破不了,他后勤供给很快会瘫痪,吃饭都会成问题;如果他回师撤退,就会遭到我军的背后打击!”
  英布同志在沉默,心里却摇摆得愈发严重。
  随何同志虽然有些口干舌燥,但兴致却越来越高,因为他坚信:自己的思想工作肯定会奏效的!
  “没有三把神砂,不敢倒反西歧”,敢接下策反英布这个活儿,随何肯定是心里有把握的。在过去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普通的通讯员,随何并没有彰显过他的嘴上功夫,今天,终于有了他一显口才的机会,一个可以成就一生的机会,一个可以左右大局的机会。随何要抓住这个机会!
  “如果项羽真的打败了我们,那天下的诸侯就会受到楚军威胁,他们会群起而攻之,所以,项羽胜了他的前途也并不乐观,我个人很困惑,您为什么把自己绑在项羽的战车上呢!这让我难以理解!”随何终于说出了真正的意图:“我们汉王郑重邀请你入伙,只要你能在这边声明脱离项羽,把他的兵力拖住几个月,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汉王的。”
  “汉王胜利后,一定会重重地谢您的!”随何抛出诱饵:“淮南这块土地面积也不小啊,将来也是你的地盘了!”
  “我说完了,您考虑一下吧!”唾沫几乎耗干,但是随何依然神采奕奕。
  让随何有些意外,英布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当场就做出了决定:“就这样吧,我尊重你的意见,以后我就做汉王的下级了!”
  随何笑了,他得逞了!
  汉家宫阙(134)——代价很大
  虽然英布对入伙的事,做了口头承诺,但随何同志还有工作要做。只有把这件事变成不可逆转的事实,自己才算功德圆满。
  这个时候,项羽的使者也在英布这里,正催命似的要求英布出兵呢!就在使者再次催命的时候,随何大摇大摆地闯了进来,并且坐在了使者的上首(更靠近英布的位置),毫不客气地对使者说:“好奇怪啊!英布同志已经加入我们汉国的队伍了,楚国凭什么要他出兵!”
  对于随何的举动,英布一脸的惊讶,要彻底的背叛老上级、老战友,英布内心还是有些矛盾。
  随何要打消英布最后的顾虑,也就是切断他的退路,让他死心塌地跟刘邦走,我们必须承认:随何同志这手玩的够绝的,这也是一种果断的策略!
  项羽的使者也够果断的,站起来就跑。他知道,他的人身安全已经没有保证了!
  随何同志不想让使者跑掉,英布同志也不同意使者活着回去,于是,使者被抓了回来,脑袋成了英布入伙的见面礼。
  接着,英布向楚地进军,对项羽宣战。
  在随何舍死忘生的挑拨下,昔日的铁血组合,彻底决裂!
  对于英布,项羽一直都是很看重的,欣赏他作战时的英勇,也很珍惜从前并肩战斗时结下的友谊,所以,尽管英布最近不太听话,项羽也并没打算跟他动武,只是在尽力争取,希望英布还能像从前那样,支持自己。
  现在,英布叛变了,项羽心凉了,理所当然地愤怒了,马上派出能打的悍将龙且(音驹)、项声,去攻打反叛分子英布。
  项羽同志知道,打英布是攻坚战,所以他在考虑人选时,自然就想到龙且(音驹)。这位龙且同志,也是项羽手下的一流猛将,冲锋陷阵,一点也不含糊。过去,有英布在项羽面前,所以,史书上对龙且的介绍不多,但是,在曾经的战斗中,龙且的确有出色的表现。
  开始的时候,龙且的打击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英布及其所部的勇猛,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项羽深知这一点,他能理解龙且压力,所以不断派兵来支援龙且。
  刘邦同志争取英布的目的达到了,打击英布,分散了项羽相当数量的兵力,向西进攻荥阳的兵力难以形成优势。
  在楚军强大兵势的猛啃下,英布顶不住了,想带兵来刘邦这儿,又怕目标太大,把楚军招来,所以扔下了部队,跟随何跑到了荥阳。
  英布跑了,项伯带兵进驻九江,在项羽的指示下,不但收编了英布的部队,还一个不留地杀了英布的家属。
  没能惩处到英布,他的家人顺理成章地成了项羽的出气筒,惨遭灭门。项羽和英布由战友变成对手,又由对手升华为仇敌。
  刘邦在接见英布时,似乎非常地漫不经心,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地不尊重。当英布给他鞠躬作揖时,他正坐在床上洗脚。
  当初,郦食其老先生去见刘邦时,刘邦在洗脚,那纯属偶然。今天,英布来见刘邦,他摆出洗脚的阵式,却有明显的故意。
  对于一路历尽千辛万苦,颠沛流离来投诚的英布同志,刘邦没有一点热情的表示,也没有对洗脚的服务人员叫停,只是漫无边际地扯了几句,连一句慰问的话都没有,哼哼啊啊地应付了一会,就结束了会见。
  汉家宫阙(135)——驭人有术
  从刘邦的卧室里出来,英布就想做一件事:自杀。这时,英布同志真有死的心思了。自己九死一生地来投诚,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赤裸裸的怠慢,其实就是侮辱。
  怎么说自己也是个王爷,现在虽然被打得惨点,可凭自己的工作能力,将来还能贡献力量。刘邦简直拿自己当奴才一样,这么的轻视!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对战友和群众!
  在英布拔出佩剑,要抹脖子时,随何劝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安排好的宾馆里。
  在下榻的宾馆里,英布惊异地发现,无论是给自己站岗的卫队、宾馆的装修布置,还是饮食器皿、桌椅床榻,在规格和档次上,跟刘邦用的没有什么区别。
  渐渐地,英布的心情在阴转多云,张良和陈平等人,专门来看望英布同志,摆下酒宴,给英布接风洗尘。他们劝说英布:汉王对你是很看重的,他刚才有点喝高了,你别介意。又安排女性服务人员,来照顾英布所有的起居事务。
  由此,英布同志的心情云淡风轻了,放下了包袱,轻装上阵。他在今后的刘、项争霸赛中,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对待英布的问题,刘邦同志肯定费了不少的脑细胞,他知道,英布是难以驾驭的一代枭雄,如果不挫掉他的锐气,以后会很难管教;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打击,那样,英布就是不造反,也得自裁。他是个很要面子的主儿。
  你来了,我欢迎;没有你也没关系,我不在意你;只有好好干工作,我才会优待你。在接待的过程中,刘邦无声地向英布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不久,英布派工作人员潜回安徽,寻找到了一些溃散的士卒,也就剩下了几千人。跟随刘邦一起来到成皋(河南荥阳西北部的汜水镇)驻守,等待开战的时机。
  刘邦的兵力主要都部署在荥阳、成皋一带。说到成皋,可能会有点陌生,但要说出它的别名,大家可能就觉得耳熟了,它另外一个名子叫虎牢关,是一座非常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七百多年前,大旅行家周穆王把抓来的猛虎,当宠物关在这里,供闲暇时观赏,虎牢关因此而得名。
  成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重量性,南边是中岳嵩山,北面是黄河,险要天成,成皋与荥阳之间是通往洛阳、函谷关的要道。这里,上演过许许多多的战斗故事:汉朝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位,曾经在这里跟吕布打群架;唐代的李世民、宋代的岳飞都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的足迹。
  刘邦这边等战机,可是项羽这里不等,英布虽说没被抓住或打死,但毕竟把这块绊脚石搬掉了,项羽把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了荥阳战场。
  项羽把攻击的重点,放在了甬道上,也就是后勤补给线。刘邦的部队靠甬道来运输粮食,在项羽的强攻猛打下,甬道多次被切断,致使军粮难以维持,发生了粮荒,把刘邦搞得很烦。
  在惊恐中郁闷的刘邦,叫来了郦食其老先生,希望他能有好的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
  汉家宫阙(136)——一票否决
  对于目前的局势,郦先生显然是动了脑筋,并且有了应对的策略。在又一番讲古之后(这是他的习惯性行为),才说到今天要面对的问题,郦先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还是应该把秦王朝之前,六国诸侯的后人推出来,不论他们现在从事什么工作,都给他们国君的饭碗。让他们在感动中来帮助我们,心甘情愿做我们的小弟。这样,汉国就会成为诸侯霸主,项羽也就会撤兵了。
  听完郦生的建议,刘邦没有做什么太多的考虑,这时,他也实在没什么好主意了!
  “你的想法不错!”刘邦褒奖了头脑灵活的郦老先生,然后下达命令:铸造六国国君的大印,备用。
  接着,刘邦一边吃饭,一边与郦生做进一步探讨,就在这时,张良进来了。
  “子房来的正好,有位客人,给我设计了一个方案,来削弱项羽的势力,你听听怎么样?”刘邦还是觉得要征求一下张良的意见,比较稳妥。
  虽说自己认同了郦生的建议,可还是对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有点吃不准。这一点,从刘邦的介绍里,就可以看出来,他没告诉张良:这个方案的设计师是郦生。怕遭到张良的否定,或者抨击,坐在旁边的老先生面子被卷;如果张良再主张把设计师砍了,食其同志就更无地自容了!
  听完这个即将出笼的方案后,张良真急了:这是谁出的馊主意,要是执行这个方案,您的事业就毁了!
  “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呢?”刘邦问。
  张良借用了刘邦正在用着的筷子,比划了八次,从典故切入,以八个反问的方式,否定了这个方案。
  最后,张良同志告诉刘邦,这个蹩脚的方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1、各国来这里求发展的人才,都要回到他们原来的国家,造成我们这里人才短缺;
  2、被树立起来的六国,并不能为我们所用,他们一定会屈服于强大的项羽集团,来跟我们作对;
  张良的分析,把刘邦吓出了一身冷汗。并且,神经受到强烈的刺激,正要咽下去的饭都吐了出来,随口就骂了起来:“笨蛋小破书呆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好事!”
  这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肯定会疼的!
  刘邦马上再次下达命令:铸造六国国君印的工作停下来,没铸的不要铸了,铸好的和正在铸的回炉销毁、熔化。
  郦老先生的尴尬可想而知了!
  此后,郦老先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复推敲,最后也觉得,张良同志的见解有些道理。
  公元前204年四月,项羽带队围住了荥阳,此时,刘邦正在荥阳城里。形势愈发不妙,刘邦愈发惶恐。
  幸好,张良同志一直在做稳定、安抚工作,并卖力地鼓舞兵将们的士气:同志们,我们不缺粮食,很快就会运来;请相信,最终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等等。
  刘邦有些无奈,派出使者,要跟项羽和谈,打算以荥阳做边界,把荥阳以东的地盘让给项羽,荥阳以西归自己所有。项羽也想走和平之路,但是,范增劝说项羽:“刘邦就快完了,得打下去!”项羽被说服了,要彻底地革刘邦的命。
  汉家宫阙(137)——阴谋当道
  刘邦同志心情很差,跟身边的美男陈平叹气:天下的局面搞的这么乱糟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陈平回答说:“我也在考虑这些事情!”望着愁眉紧锁的领导,陈平汇报了思考的心得:坚固的堡垒要从内部攻破。
  首先,陈平同志就刘邦和项羽的本质,进行了比较:项羽对人尊重,有礼貌,爱护将领,层次较高,有修养的人,喜欢跟着他。可是他却比较吝啬,有功的人很难得到封赏(这一点,韩信曾经提到过),所以他留不住人才;现在您呢,经常是态度傲慢,又在礼仪上存在欠缺,正经人不愿意跟您一起发展,但是你能舍得封赏手下人,只有那些奸狡之徒,没骨气的、见利忘义的无耻之辈愿意跟您混。如果你跟项羽能互相取长补短,具有双方的优点,安定天下的大局,不是一件难事!
  这些话虽然有些刺耳,但是基本上是客观的,刘邦听得很认真。对于陈平这些直截了当的批评,或者说是贬损,刘邦同志倒是没怎么在意。
  陈平在继续:您习惯随意侮辱、谩骂别人,这样是不能吸引高雅人才的。但是,项羽集团的团结也不是牢不可破的,那里正直、有工作能力的就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那么几个人。
  “如果您给我拿几万斤黄金,做活动经费,就可以把他们的关系搞乱,让他们互相猜疑、防范,甚至起内讧,自相残杀,我们就可以趁机打败项羽!”陈平的阴谋确实很阴。
  阴谋得到了刘邦的支持,对于花钱办事,刘邦是很看得开的,也能舍得,给陈平支出四万斤黄金(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我也没搞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巨款),作为活动经费。随便陈平怎么花,既不用记明细,也不用汇报,更没有使用情况的监督,这正是陈平所希望的。
  有了财力做后盾,陈平活动得特别猖獗,派出大量间谍人员,拿金钱铺路,混到楚军中间,跟军官、士兵们拉关系、套近乎,然后混淆是非、散布流言,把挑拨离间工作干得热火朝天。
  后来,项羽甚至听到了这样的消息:钟离眛等人觉得,自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却得不到封王的待遇,于是急了,要跟刘邦联合,打倒项羽,把楚国的土地瓜分了。
  项羽有些坐不住了,派出个他认为头脑机灵的属下,去荥阳刘邦那里,想套一下,到底是什么情况。
  在陈平的导演下,使者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刘邦吩咐准备下丰盛酒菜,由陈平作陪,款待使者。
  宴会还没开始时,刘邦向使者询问:范增老将军身体好吧?我们都很挂念他!
  “我是项羽同志派来的,不是范增同志的下属!”使者反应不那么太机灵,实话实说了。
  “是这样啊,我还以为你是范老将军派来的呢!”刘邦脸上洋溢的热情,“唰”的一下不见了,随即站了起来,走了!
  不是范增派来的,待遇马上遭到了打折处理:诱人垂涎的酒菜被撤掉,陪酒的领导也没影了。等了好久,使者饿得快打晃了,饭菜才重新上来。但却难以下咽,全是剩菜剩饭、标准的残羹冷炙。
  使者回去后,马上把出使的过程做了如实、详细的汇报。于是,范增老同志也被项羽列入了怀疑对象。
  陈平同志布置的阴谋,又一次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项羽和范增之间,出现了裂痕!
  汉家宫阙(138)——失去臂膀
  以项羽的个性,立即就要把范增叫来问问,到底有没有跟刘邦暗中勾搭,但被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劝住了:没有真凭实据,闹翻了脸就不好了。
  其实陈平玩的这个伎俩,也不是太高明,不过愚弄项羽已经绰绰有余了。
  项羽虽然没有公开跟范增撕破脸皮,但却不断地夺范增的权,重要的事情也不跟他商量了,高层会议也不通知他参加了,他的建议也得不到重视了。
  一切迹象都已表明:范增老同志被抛弃了!
  开始,范增同志对于自己被晾起来,也感到有些不解。后来,项羽公然流露出了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很明显。范增要求项羽马上出兵,去攻打荥阳。“你什么意思?难道是希望我快点失败吗?”项羽却把狐疑的目光投向了他。
  面对此情此景,范增知道,自己再待下去没什么意思了,于是向霸王打了辞职报告。
  项羽一点挽留、惋惜的意思都没有,马上同意了范增的辞职。
  “以后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范增最后把这句话甩给了项羽。
  楚国的历阳侯范增,踏上了回乡的路……。
  范增同志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建功立业、争强好胜的心理,比年轻人还要强烈。就这样灰头土脸地下了岗,老先生委屈、憋气、不服。
  走到半路,范增病了,可能是内火太盛,后背长了毒疮。人在旅途,难以得到很好的治疗,病情越来越重,在还没有到达彭城时,范老先生非常不情愿的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了。享年七十三岁。
  项羽集团失去了智囊,这是相当大的损失。
  范增走后,项羽猛攻荥阳,刘邦扛不住了,城池随时有被攻破的危险,于是他想到了弃城而逃。但是,这时逃跑的难度挺大的,荥阳城被项羽围住了!
  就在刘邦为如何逃跑一筹莫展的时候,将军纪信提出一个可以让刘邦脱身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要是执行起来,纪信将军却会生死难料。
  当时,刘邦有没有坚决或虚假的否决,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刘邦最终执行了这个方案,并且,陈平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得这个方案更不人性化了!
  逃跑方案很快得到了实施:
  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荥阳城的东门打开了,从城里涌出了大量的兵卒,楚军扑了上来!等他们举起刀枪时,却又下不了手了,原来,这些穿着军装的,都是女人。
  楚军一阵茫然……
  这个环节,就是陈平对方案补充的内容:让两千名女性打头阵,以此来干扰对方的视线,让楚军意乱情迷。
  至于这两千名妇女的来历,我想,她们都应该是来自社会底层,自己的命运捏在别人手里,所以,才会被善于开发思路的陈平派上用场,被投放到阵地的前沿。她们体验到的,将是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战争,无论男人女人,都难以走开!
  这时,陈平的“女子先遣队”跟楚兵绞在了一起,荥阳城下的阵地已经乱得一塌糊涂。
  汉家宫阙(139)——胜利大逃亡
  就在“女子先遣队”的惨叫声和尖叫声此起彼伏的时候,汉王刘邦的仪仗队,从城里出来了,中间是汉王的座车,里面坐着的人,一身王爷服饰,貌似汉王刘邦。
  汉军打起了白旗,向楚军喊话:我们没有粮食了,举手投降!楚军一下子轰动了:刘邦投降了,我们胜利了!可以回家了!
  “胜利”的喜讯一下传开了,其它三面围城的部队,都跑到东城来了!楚军兴奋了,在一阵阵“万岁”的欢呼声中,项羽来了!
  项羽虽说思考力不强,但是眼力不弱,马上发现了问题,车里坐着的不是刘邦,是个赝品。
  不错,车里坐的确实不是刘邦,而是纪信!这就是由纪信提出来的,逃跑方案的精华部分:因为跟刘邦相貌有些相似,纪信提出自己代替刘邦,出来混淆视听,掩护刘邦逃跑。
  纪信对老刘,可真够意思了,这个代替的危险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很快,纪信被抓了起来,带到了项羽面前。
  “刘邦在哪里?”项羽又气着了,眼睛瞪得更圆了!
  “汉王已经走了,离开荥阳了。”纪信很平静地回答,他并没有一点害怕的表情,从提出这个方案那一刻起,纪信就已抱定了杀身取仁的信念。
  信念可以支撑人的精神,达到一种无畏的境界。
  纪信没有撒谎,刘邦的确逃离了荥阳,这是逃跑方案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在楚军都跑到城东门,观看所谓的刘邦投降时,货真价实的刘邦,从西门跑了出来,带着张良、陈平等随行人员,纵马向西狂奔,一直跑到了安全地带——关中(陕西)。
  怒火窜得老高的项羽,用火烧死了纪信,在加紧攻打荥阳的同时,夺取了成皋。
  因为是有计划的逃跑,所以,刘邦没怎么慌乱,临行前,命令御史大夫周苛和枞公(生平情况不详,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提到,就是出现在守卫荥阳人员的名单里)、韩王信等人把守城池,还有那位连家人都被罚没充公了的魏王魏豹。
  在这种情况下守城,其实跟留在这里等死,没什么区别了。革命嘛,总要有人去牺牲!
  第一个迎来牺牲的是魏豹,不过,他不是牺牲在战场,而是死在周苛和枞公手里。
  就在刘邦逃逸后不久,死死守城的周苛和枞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问题:魏豹曾经有叛变行为,这人反复无常,还向霸王抛过媚眼儿,实在不可靠,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制造险情,不如杀了算了!
  周苛和枞公决定,预先排除险情,拆除魏豹这颗疑似炸弹。说干就干,周苛和枞公找了个机会,杀死了魏豹。
  可怜的魏国国君,国破了,家散了,命也没了!
  刘邦回到关中后,马上征集了一些部队,心情迫切地,要杀回荥阳,找项羽的晦气。
  荥阳逃跑让刘邦既丢面子,又丢名声,那两千名妇女,虽然是在陈平的主持下,给推出去的,但自己怎么也脱不了干系,它将成为刘邦军旅生涯的一个污点。
  汉家宫阙(140)——再度狼狈
  刘邦回击荥阳的行动,在即将付诸实施时,却被属下辕生(职务不详)给劝住了。
  辕生向刘邦提出了战略性的建议:我们不向荥阳挺进了,我们从武关出去,把兵力驻扎在宛(河南南阳)、叶(河南叶县),把大营修牢固了,项羽来攻打,我们不搭理,拖住他就可以。这样,就能使我方在荥阳一带的兵力压力减轻,得到休整。等韩信同志把赵国至燕国到齐国的战线摆开时,我们再开进荥阳。那时,项羽将遭到我军的多方打击,胜利将为期不远!
  刘邦觉得辕生的建议可行,予以采纳。大军向宛、叶地进发,一边前行,一边与英布收集人马。
  在刘邦驻军宛、叶的时候,北方战线的韩信同志,与张耳一道,率部开赴到修武(河南获嘉西),陈兵黄河北岸,准备策应南岸荥阳一线的军事行动。
  听到刘邦在宛城出现的消息,项羽马上放弃了攻打荥阳的行动,奔着刘邦就杀过来了。刘邦坚决执行既定方针:固守防御工事,不跟项羽纠缠
  就在项羽为整天没仗打不爽的时候,更让他不爽的消息传来:彭越同志在他的后方闹得厉害,不但抢占城市,还切断补给线,再不去管管,问题将会很严重。
  项羽接到的情报很准确,在刘邦的鼓舞下,彭越在梁地(山东、河南交界地带)攻占了十多座城市,并且在下邳(江苏睢宁北),跟楚军的薛公、项声打得不可开交。
  本来,项羽并没太瞧得起彭越,没想到,他会折腾出这么大动静来,真得管管了。于是,项羽撇开刘邦,命令手下部将纵公(人名)守卫成皋,他本人率部奔向梁地,找彭越算帐去了。
  项羽走了,机会来了,刘邦立刻带人马杀到了成皋,把纵公打得大败,抢回了成皋。
  只要看到有机可乘,刘邦就不想错过,而且不计后果。
  这次,刘邦将要为自己见缝插针的行为付出代价,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项羽就打败了彭越,抢回了被强占的城市,并迅速地扑了回来。
  从项羽军事行动的耗时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项羽行军速度之快;解决战斗时间之短;楚军作战能力之强。
  项羽又对荥阳发起了攻势,成皋在荥阳的西北部,项羽从东部回师,先到了荥阳,顺手就打了起来。
  周苛和枞公没坚持多久,就坚持不住了,荥阳城终于被项羽拿了下来,周苛、枞公也迎来了选择牺牲还是生存的时刻。
  项羽对周苛比较看重,觉得他是个人才,所以对他还有几分客气,希望他能为自己服务,并且开出了条件:来我这工作,让你做上将军(总司令),封地三万户。
  对于一向舍不得封赏部下的项羽来说,这次开出的已经是天价了,但是,周苛却一点兴趣也没表现出来,反倒问项羽:“你怎么不投降我们老大刘邦?现在被你抓住了,随便你怎么处理。但是,我坚信,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周苛太不给面子,项羽火了,下令煮死了周苛,又杀了枞公。荥阳守将与城共亡!
  汉家宫阙(141)——行窃
  大自然赐给了我们水、火等宝贵的资源,其本意,我想一定是为了造福,让我们生活在光明和温暖中,方便我们的生活,促进我们的生产。上天有好生之德,绝不是为助长杀戮摧毁而赐与!
  项羽同志却经常拿水火来杀人、泄愤,不是用火烧,就是开水煮,完全辜负了大自然的美意。
  刘氏集团的高管王陵,老母亲没照顾好,落在了项羽手里,老太太为了让儿子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地为刘邦服务,自杀了,还是没被项羽放过,把老太太的尸体又煮了一通!
  从他杀人的方式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残忍?残暴?恶毒?还有内心的脆弱?
  荥阳距离成皋不到二十公里,拿下荥阳后,项羽挥师,逼近成皋。
  如果刘邦同志知道,短期的占领之后,又将陷入被包围的困境,还会那么火烧火燎地来抢地盘吗?但不管怎么说,在运动中,项羽的有生力量在被刘邦一点点的消磨掉,这才正刘邦同志所追求的吧!
  这回,刘邦同志没做守住成皋的奢望,他知道,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没有第二个纪信替自己去送死了,即使有,项羽也不一定上当了!刘邦同志采取了一个习惯的、自觉的、主动的应对措施:逃跑。
  在楚军还没有对成皋形成合围之前,刘邦打开了北城门,并挑选了优秀的驾车能手:资深驾驶员夏侯婴同志,两人乘一辆车,向北逃逸而去。
  再跑回关中吗?不可能了,关中能穿军装的,基本全被刘邦带出来了,剩下的男性绝大多数是六十周岁以上的,和十五周岁以下的。六十多的不要说拿刀枪去拼命,就是行军都跟不上队;最有希望的是少年,可是,让他们入伍,还得等上两三年。刘邦不想等,形势也不允许他等下去,他要拿到现成的部队。
  在得到领导已经从北城夺门而逃的信息后,汉军的将领们都待不住了,纷纷跑出北门,踏着刘邦狂奔的足迹,勇跃地投入了逃跑马拉松大赛。
  成皋再度被项羽占领。
  刘邦和他的战友夏侯婴同志,仓皇地渡过了黄河,奔向修武——韩信的驻军所在地。天黑时,他们到达了目的地,但是,没有直接去找韩信,而找了个地方,先休息去了。
  修武在成皋的东北方,距离不超过二百华里,跑到那里费不多长时间。
  第二天清晨,在韩信的大营门口,出现了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东张西望了一阵子,又凑在一起嘀咕了一会儿,然后跟门卫说,我们是汉王刘邦派来的使者,有事要见韩总司令。
  虽然这两个人脸上不太卫生,造得有些模糊不清,但从着装上看,这两个人是汉军阵营的,而且自称是最高领导派来的,卫兵不敢得罪,也没敢详细询问,就放了进去。
  进了大营后,这两位直奔韩信的营房,此时,韩总司令还没起床,酣睡依旧,可能是前段时间的战事紧、军务多,韩总司令太累了!在韩信的鼾声中,两个人取走了韩信床头放着的将军大印,挂在腰上,然后,走出韩信的卧室,擂响了聚将鼓,在召集会议的营房里,等侯将领们。
  听到集合的鼓声,将领们迅速有序地来到了会议室,他们惊讶的发现,中间主位上坐的不是韩总司令,而是汉王刘邦。
  是的,这两位混进大营,取走将印,召集将领开会的,是刘邦和夏侯婴。
  从刘邦这种不太光明的做法中,我们的感受:刘邦同志太老道了!在如此不体面的状态下,事业如此低潮,去韩信那里发号施令、接管军队,刘邦同志心里没底,韩信会不会拒绝;会不会大喝一声:哪里来的骗子,拖出去砍了。这些,都是不好说的,韩信虽说是自己的部下,可毕竟要到人家地盘上去讨生活。世道太乱,人心难测啊!还是多考虑考虑,才有把握。
  汉家宫阙(142)——夺军
  没有等韩总司令到来,刘邦就对人事进行了重新分工,重新布置了工作任务,调整的中心就是:大部队要跟自己行动。
  韩信赶到的时候,刘邦这儿已经忙活完了。
  刘邦面带微笑地看着韩信,心里极为得意。
  韩总司令,你有可能委屈,有可能不理解。但是,没关系,眼前的客观事实你必须要面对,那就是:将印在我手里,你的部队,本王接管了!你怎么办?我替你想好了,你可以白手起家!
  “穷则生盗”,不光是小老百姓,汉王刘邦亦如此!我想,韩信心里多少会对他有点理解。
  最后,刘邦又给韩信和张耳分配了工作任务:韩信同志,执行原计划,向齐国运动,在运动中征集兵卒;张耳同志,先回赵国,尽最大的可能收集士兵,进行兵力扩充,以备不时之须。
  按常理推测,韩信此时的心情一定糟透了,打赵国之前,刘邦就调走了他的精锐部队,那个时候,好赖还给他留了一点,现在,全盘接管了。苦干五十年,又回到了解放前。
  还有,领导来了,把大将印符都拿走了,而自己还在沉沉大睡,这让领导以后怎么看自己呀!
  刘邦同志倒是很“关心”地安慰了几句:韩总局司令,要早睡,更要早起,这样才能有个好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哪!
  韩信同志咬紧牙,不屈不挠地向齐国方向去了,辉煌还将再次眷顾韩总司令,因为他一直在努力。
  公元前204年八月,刘邦率领从韩信那抢夺过来的部队,来到黄河北岸。刘邦同志又阔气了,精神也随之亢奋起来了。韩信在几个月时间里,队伍由打井陉时的两三万人,壮大到十几万。
  对于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刘邦同志觉得既心安,也理得:我的部队,虽然不一定是韩信的部队;但韩信的部队,就是我的部队。
  头昂得老高的刘邦同志,下达命令,慰劳犒赏将士们,吃好喝好玩好,跟将士们建立感情是很重要的,刘邦深知这一点,如果只给士兵们卖命的机会,没有什么实惠,那以后的仗就不好打了,主帅和士兵没有这个基础,那么,队伍的凝聚力就无从谈起了!
  刘邦同志虽然精神亢奋,但还没发晕,早早地就派出了先头部队,开拔到巩县(河南巩义县)一带,增强那里的防御力量。果然,项羽在拿下成皋后,就打算打到刘邦的老巢去,他要抄刘邦的老家——关中(陕西)。
  在刘部的死力阻击下,项羽西进的计划流产了!
  就在刘邦比比划划要渡过黄河,去抢荥阳和成皋时,郎中(参谋之类的岗位)郑忠向刘邦献计:我们现在去跟项羽硬磕,取胜的把握不大,应该深挖战壕,高筑营墙,不和项羽正面拼,继续拖下去,我们才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刘邦接受了郑忠的建议,他也感觉到了,中原之战,已经打成了一场拉锯战,刘邦准备不温不火地拉下去。
  自己在这边拖可以,但在项羽后方捣乱的彭越不能拖,彭越同志工作很积极,在东阿(山东东阿)痛扁楚将薛公。于大汉的事业低靡期,又创佳绩。
  为了让彭越的捣蛋动静大一点,刘邦派自己的堂兄弟刘贾,和发小卢绾,带两万步兵,几百名骑兵,渡过白马津(黄河古渡口,位于河南滑县东北),堂而皇之地进入了项羽的后方基地,协同彭越同志开展游击工作。
  汉家宫阙(143)——疲惫的奔忙
  刘贾、卢绾的到来,使彭越又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三位同志,一拥而上,在梁地(河南、山东交界的部分地区)一通肆虐,在燕县西边袭击打垮了楚军;并且到处纵火,焚烧楚军的粮食、辎重等军需物资;进而又去攻抢城市,把项羽的后方搞得满目疮痍。
  项羽同志火气相当大了!,肝火直窜,恨得咬牙切齿。为了后方的稳定,霸王项羽,不得不再回来打击彭越。
  上一把,只有彭越一个人,被项羽打得招架不住,这次,多了刘贾和卢绾,他们想跟项羽角一下力。
  还是不行,刘氏集团的三名将领,合伙也没干过项羽,被打得只有跑的份儿,攻下的城市也都还给了楚军,然后,人也跑没影了!
  荥阳一线的形势,一直使项羽放心不下,怕那里出什么意外,如果再寻找彭越等人进行殴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项羽不敢耽误下去,赶忙回师荥阳前线。
  项羽的担心那是有道理的,而且他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刘邦趁他不在,又拿下了成皋,虎牢关又回到了刘邦手里。
  虽说从韩信手里接管军队时,刘邦同志的手段有几分讨厌,但是,这对于稳定正面战场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积极的。
  荥阳、成皋两次失魂落魄的出逃经历,让刘邦对占据城池有了新的认识:进驻的下一个程序就是被围困,被围困的下一个程序就是逃命。
  刘邦不想把自己再搞狼狈了,所以,他不在城里住了,只把成皋里项羽留下的金银财宝装进了腰包,然后在荥阳东北的西广武驻扎下来,依据险峻的地形,安下大营,准备在这里继续跟项羽拉锯……并恢复来往敖仓搬粮食的运输线,吃饭的问题不用发愁了。
  项羽折腾回来后,既没去荥阳,也没去打成皋,而是响应刘邦的拉锯的号召,直接奔着广武山就来了,在东广武扎下大营。
  这座广武山,在荥阳以东北约十公里处,东西南面各有一个突起的山头,东面的叫东广武,西面的叫西广武。中间的山谷,流淌着一条不宽不窄的河,由荥阳向北注入黄河,这就是广武涧,它是贾鲁河的一段。相信这段河流的另一个名字,大家都熟悉,它叫“鸿沟”。
  刘邦、项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近邻,相距也就几百米,鸡犬相闻,朝夕欲置近邻于死地而称霸天下。
  鸿沟,一下子成了阴阳两界的分水岭,你在这边,可以安然无恙;过去的话,就十有八九会被对方弄死。广武的对决,开创了“鸿沟”一词广泛使用的新纪元,并被引用到象棋棋盘上,即楚河、汉界的原始版本,至今,“鸿沟”依然是不可逾越的专利代名词,并将一直沿续下去。
  楚、汉两家邻居,就这样在极不友好的状态下,疲惫而又顽强地耗上了!
  不能痛痛快快地拼杀,项羽比较烦恼,从后方传来了让他更烦恼的消息:彭越的游击队又在梁地出现了,神出鬼没地、不间断地进行重复动作,纵火烧东西,抢军粮,得不了手还是烧,破坏道路和桥梁,总之,是尽一切能力捣乱。
  在彭越不厌其烦地破坏下,项羽的军粮供应紧张起来!
  心情极度恶化的项羽,决定给刘邦点颜色看看。
  汉家宫阙(144)——我不在乎
  自己的心情不好,项羽想把刘邦的心情也搞糟了。更准确一点说,项羽要把悲痛送给刘邦。
  在跟刘邦交战时,项羽在阵前,支上了一个特别制作的案板,就是做饭时用的,在上面切菜剁肉的案板。之所以说是特别制作的,是因为这个案板个头高,而且使用面积大,在上面搞任何操作,都应该是比较顺手的。
  但是,刘邦发现,站在案板旁边的,不是厨子,而是刽子手。接下来的一幕让刘邦似乎有点紧张:他看到了分别四、五年的老父亲。老爷子被抬得很高,直接放在了高大的案板上。
  “刘邦,我命令你马上投降,如果违令,就把你老爹剁了,煮了吃!”项羽指着案板上的刘太公,语气非常强硬,坚决。
  短暂的情绪波动之后,刘邦看上去依旧平静,仿佛案板上放着的人跟自己无关似的。
  多年的流氓滚刀肉经历,给刘邦应对这种意外、突发场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屈服投降,下跪求饶,那就不是刘邦了。
  下面,刘邦说出了那段经典的台词,那段让世人抓住骂他不孝、批评他没人性把柄的台词:当初我们一起在怀王手下战斗,相约做哥们,作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真的要吃你父亲,别吝啬,也分给我一碗肉汤尝尝!
  如果投降了,想要翻盘恐怕难度就大了。很有可能会重现关中封王时被宰割的情景,再说,骨头软了,怎么在弟兄们面前抬起头来!如果面子丢了,以后就没法混了!
  从这段看似无懒、混帐的台词,我们可以看了其中蕴含的流氓智慧,他想让项羽觉得,自己不太重视老爷子的生死,杀不杀没什么意思而罢手。这样,能把太公生存下来的几率,争取到百分之五十。
  但是,项羽听到刘邦的回复后,非常的生气,要把太公存活的几率下调为零。
  就在太公命悬一线的时候,刘邦的准亲家项伯说话了,他劝住了项羽:我们未必就失败,不能让对手看出我们心灵的脆弱,再说了,刘邦要成就大事业,他是不会在意老爹的死活的,杀了刘太公,对他也不会有什么触动,反而会让天下人指责我们。
  项伯说的有道理,跟人家儿打仗,杀人家当老百姓的父亲,而且还要煮了当粮食,这种行为到任何时候,都不值得提倡。但项伯同志的出发点在哪里呢?肯定或多或少地站在了刘邦未来亲家角度。
  刘邦敢把话说得那么轻松而绝情,是不是也因为有项伯在呢?他不会想不到,亲家嘛!是亲三分向。
  杀爹煮肉的闹剧刚刚开演就草草收场了!项羽的悲伤没能送出。
  项羽对刘邦说:就因为咱俩的原因,战争不断,老百姓吃透了苦,现在我们单挑一把,决定谁胜谁败,死了活该,你看怎么样?”
  “我不跟你比体力,咱们还是玩智力吧!”刘邦微笑着拒绝了项羽比武的邀请。因为对个人单打比赛的结果,两个人心里都有数,基本上就是这样:刘邦在项羽面前,过不了两招,就会理所当然地倒在血泊中,横尸马前。
  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刘邦对自己的智力还是有信心的。
  发出这个刘邦根本不可能应战的挑战,只能说明项羽同志童真未泯。
  在任何情况下,刘邦都把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当然拒绝上这个不高明的套,项羽派出武艺高强的勇士,狂妄且高傲地向汉军阵营挑战。
  为了避免伤亡,刘邦没有派人来应战,只派出了一名狙击手。这位狙击手当然不是射击的高手,而是射箭高手,狙击手是北方少数民族楼烦人,以他的族名代替了名字。楼烦射箭的命中率百分之百,而且一出手都在十环以上,也就是说,被他瞄上了,不死也得被射成植物人。
  汉家宫阙(145)——吓得不轻
  那几位出来挑战的勇士,并没像预期的那样,迎接到来应战送死的人,然后杀人扬威,他们等来的是楼烦射来的一支支冷箭,勇士们无一幸免,全部遇难。
  项羽又一次愤怒了,他纵马跑到了阵地前沿。要摆平射杀他属下的狙击手。
  看到楚军里有人跑出来,楼狙击手程序化地搭弓、瞄准,就在他要松手放箭时,一件让楼狙击手失魂丧胆的事情发生了:他与一个人的目光相遇了!
  对方的目光十分的有神,十分的凌厉,十分的凶狠。不错,这就是霸王项羽的目光。这是两道足以让人哆嗦的目光!
  项羽在投向楼烦可怕目光的同时,一声大吼,也可以说是一声咆哮,楼狙击手顿感刺激强烈,头皮发麻,四脚冰冷,条件反射般地扔下了赖以吃饭的家伙——弓、箭,转身跑回了大营。
  无论怎么再下命令,怎么做思想工作,楼狙击手都不出来了,刚才的一幕够他做一生的噩梦了,也可能给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影响了他的狙击事业,因为,从此以后,我们再没有再看到楼烦的名字出现。
  就在楚汉两军相持对抗的时候,一个身影离开了刘邦的营垒,这个人就是说客郦食其老先生。
  最近一段时间,郦老先生有些点儿背,先是劝降魏豹未遂,去的时候,刘邦还跟他许愿:工作有成效的话,把魏国的一万户赏给你!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最后工作没有落实;后来,又献计册立六国后裔,此方案被张良批得体无完肤。
  如果再没什么建树,恐怕就真的成了老板眼里的废物了!于是,他想在齐国这里做点文章,来挽回工作不利给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郦生向刘邦表示:齐国疆域辽阔,地势险要,就是打的话,一个月两个月也打不下来,还是我去齐国,做齐王田广的思想工作,让他成为我们的属国。刘邦同意他的请求。
  郦老先生又一次满怀豪情地,踏上了游说之路,这次,他将冲上说客生涯的最高峰。同时,他也将为游说事业,奉献出并不年轻的生命。
  老先生一路辛苦,见到了齐王田广,和丞相田横。老先生这次改变引古之后说今的程序,而是从民心向背谈起,再切入思想工作的主题:您知道天下的老百姓都希望谁做领导吗?
  田广说:“我不知道,请你说一说吧。”
  “如果您了解天下老百姓的心愿,您的齐国就会安然无恙;如果您对这点不清楚,那齐国恐怕就有危险了!”卖关子,吓唬人,是郦老先生的一贯做法。
  “那么,现在到底谁得民心呢?”田广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任何一阶级,想要取得政权,坐稳天下,都要注重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份量,那个时代也不例外。
  “民心肯定是归向我们老大刘邦啊!”郦老先生兴奋起来了,一脸的自信与骄傲。
  从追随沛公刘邦那时起,郦生肯定就坚定了这样的信念:跟着刘老板,前途将一片灿烂,未来会无比美好。倾平生所学,尽余年之力,建功立业,然后封妻荫子,名垂青史,让子孙后代都幸福。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