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汉王朝(一)>第三章:底细

第三章:底细

作品名称:大汉王朝(一)      作者:冯占宇      发布时间:2013-06-16 19:30:03      字数:9462

  第三章
  底细(1)
  神秘的来历
  大汉政府人事档案第0001号:
  姓名:刘邦
  籍贯:江苏沛县丰乡阳里
  父亲:刘执嘉(亦称太公)
  母亲:王含始(素称刘媪)
  配偶:吕雉等
  学历:私塾肄业
  主要履历: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35年,东溜西窜,游手好闲
  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09年,泗上亭长,啸众起义
  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自封沛公,归附项梁
  被楚怀王封武安候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率军入关,受封汉王
  与楚争霸,最终获胜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担任汉朝皇帝
  最喜欢的歌曲:大风歌
  最喜欢的颜色:红粉
  最浪漫的经历:与戚夫人楚歌楚舞
  最崇拜的偶像:秦始皇
  最坚强的时候:抛妻弃子
  最脆弱的时候:被老乡反叛
  座右铭:脸皮厚,吃个够!
  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觉得有些无奈,又要落入俗套,但说到刘帮同志又难以绕开,尽管我非常不情愿落入这样的俗套!
  怪哉!翻开整部中国历史,凡有名有为的君主,或其体貌特征大多有异于常人之处;或在出生时,伴有奇特的自然景观。
  譬如:舜帝重瞳(两个瞳孔,亦称重华);项羽重瞳(力能拨山的勇士);南唐后主李煜重瞳(词工独步天下);赵匡胤、朱元璋出生时,皆室内红光冲天;就连吴越王钱鏐,在出生的前前后后,他老爹也常远见大蜥蜴盘踞在房子上!光焰煜煜,近看就无影无踪了。
  刘邦出生有何异常呢?玄之又玄!史家白皮书做了如下记载:
  时间:约公元前257年——256年
  地点:刘家不远的大河边
  起因:刘媪外出办事
  经过:刘媪步行得有些累了,坐在河边休息,过了一会便有些犯困,似睡非睡时,发生了神异的事情,一金甲神人从天而降,站在了刘媪身旁!刘媪没有见过这阵式,人一下子吓晕了过去。
  后来太公寻找到了老伴,把刘媪扶回了家。
  事后刘媪如是说:当时,我迷迷糊糊的,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后来觉得身体特别疲倦,其他的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我可能是做了一个梦!
  而太公则如是说:老伴外出这么长时间不回来,我挺惦记的,外面又阴沉沉的,要下雨,我就带着雨衣去找她,找到河边的时候,看见河边有个人,像是老太婆,但当时电闪雷鸣,云雾环绕老伴,我不敢断定是不是她,天空的景象也很吓人的,乌云翻滚,隐隐约约,似乎看见了蛟龙的鳞甲,像是在老伴身上盘旋。这条龙是否有流氓行为,没有看清楚。好在天马上就晴了,我才敢上前,把老伴扶回家。究竟发生了什么,搞不太清楚,到底是老太婆的奇遇,还是艳遇?我有些拿不准!
  导致结果:刘媪怀孕了,产下刘邦。
  历史影响:刘邦以后,龙,这个华夏古老的图腾,成为历代帝王的专用符号。
  刘媪怀孕十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怀孕前不同寻常的经历,使刘家坚信,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所以给他起名为“刘邦”,字“季”!
  古人兄弟排行,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四为季。还有一种与季节相同的排序方式,老大为孟,老二为仲,老三为季。
  刘邦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老三刘邦为“季”,看来,刘家是综合了这两种排行的方式。后来,刘邦又有了个弟弟,起名刘交。
  刘家一直对刘邦期以厚望,还把他送到私塾,去读了几年的书!
  也就在刘邦出生的同一天,同一个时辰,一个村的卢家也生下一个儿子,起名卢绾。卢绾的父亲和刘邦的父亲关系很不错。
  因为出生的时辰的巧合,两家觉得这两个孩子很有缘,在出生时就互送礼品,互致庆贺。这俩孩子又同时上学,邻里们又送酒肉,以表示对俩个孩子的祝福!
  卢绾后来成为刘邦的亲密战友,及刘氏集团领导班子成员。
  底细(2)
  刘家是中等资产人家,收入也不是很多,最多维持个温饱,能让刘邦去读读书,已经很够意思了!从刘媪怀孕前的迹象来看,搞不清刘媪是奇遇还是艳遇,太公有理由不供养刘邦。但他毕竟还姓刘!太公仁厚,并还寄予期望,培养起来也格外用心!
  可是渐渐的,随着刘邦的长大,刘家的人失望了,这个刘邦长到二十好几了,还一事无成,整天就知道喝酒、东游西荡,什么事都干,就是不干正经事!
  而且没有什么文明礼貌的概念!经常的出口不逊,爱骂人。(这个坏毛病一直伴着刘邦同志,到老也没有改掉)
  综合刘邦的种种行为迹象,我们可以认定,此人明显地具有流氓的一般特征!
  想给他娶个媳妇都成了奢望,女孩家一听说介绍给刘邦,都摇头,没人愿意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刘邦也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整天优哉游哉,想玩就玩,想喝就喝……
  太公给刘邦定了性:无赖!
  刘邦还干了些什么呢?从后来刘邦的战斗生涯来分析,这个时候他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行为之外,还学习了些武术。
  尽管史书上没有刘邦练武术的记载,但我们从区域风俗上分析:当时的苏北地区,应该是尚武的,不要说在县里当干部的曹参、夏侯婴等人,就是从事杀狗职业的樊哙、做兼职吹鼓手的周勃、贩卖布匹的灌婴等人,都练成了出众的武艺,攻击搏杀,骑马射箭等,样样拿得起来放得下。
  受大环境影响,刘邦实在闲得身上难受,肯定也付出了一定的时间,来学习武术。如果刘邦没练过这些东西,一遇到战斗的场面就举着剑瞎比划,恐怕早就丧命刀枪之下,不可能挺到最后取得成功。早就革命未成身先死了!
  曾经受伤
  刘邦的种种不良行为,他的大嫂,也就是刘伯的媳妇,很看不惯,小叔子一米八九的大个子,应该是多出色的劳动力呀!就这么整天在家里游手好闲的,光花不挣,真是让人恼火!
  太公也看出了大嫂有情绪,于是就分了家,让老大老二分门另过了。
  刘邦经常受到父亲的责骂,不敢回家时,就去卢绾家避几天难。
  虽然自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刘邦同志还挺讲究,经常请朋友们吃饭,没钱就趁家里没人时拿,其实是偷!
  有时实在偷不到钱,还要请客,怎么办呢?刘邦有办法,带朋友去大嫂家(后来刘邦的大哥去世了),让大嫂代为招待客人,惹得大嫂这个气呀!十次有九次推托,说家里没什么可以招待客人的,刘邦没心没肺的,竟然感觉不到大嫂是讨厌他!
  这一天,大嫂刚做好饭,就听到院子里一阵喧哗声:不好!这刘邦又带狐朋狗友来蹭饭了!
  大嫂子灵光忽现,想出一个比较有策略的方法:赶快走进厨房,用铁勺子使劲地刮锅底。
  刘邦的朋友们听到刺耳的刮锅底声,自然判断锅里没啥了,都懊丧来晚了,扫兴地作鸟兽散。
  刘邦溜达到厨房,掀开锅盖一看,哇靠!还有大半锅羹汤呢!
  至此,刘邦才知道大嫂多嫌他!
  可能是片刻自尊复苏,也可能是自知理亏,刘邦同志并没有跟大嫂争论,而是从此再也不来了!
  这事对刘邦同志的感情伤害很深,刺伤了刘邦同志那时还纯真的心灵!
  几十年过后,刘邦同志取得了政权,还对此事念念不忘,许多堂兄堂弟都封王封侯了,唯独大哥家的亲侄子,什么封赏也没有!后来还是在太公的催促下,刘邦才很不情愿地封大哥家的侄子刘信为“羹颉侯”!
  底细(3)
  羹颉,一般来说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锅里还有羹,用勺子刮;另一种说法是“颉”通“竭”就是羹没有了的意思。但无论做什么样的理解,都透着调侃嘲弄的本意。
  刻骨铭心的记忆啊!
  封完之后,刘邦还说了一句不愿给予封爵的原因:“刘信他妈,也太没有大嫂的样了”!
  刘老三啊刘老三!你不想想:总带朋友去寡妇嫂子家蹭吃蹭喝,合适吗?况且大嫂的日子过得也并不富裕!
  在家里拿也拿不到钱,去别人家吃蹭儿又容易受伤!怎么办呢?朋友得招待,酒还得喝呀!
  这难不倒刘邦同志,去酒馆,打白条!
  而且,专去女老板经营的酒馆里打白条!
  酒馆债务人
  刘邦邻居家有两个酒馆,是女同志开的,一个老板叫王媪,另一个女老板叫武妇。
  其实“王媪”和“武妇”,都不是什么正式的名字,就是姓王的老太太,和姓武的老年妇女。就如同王氏和武氏一样,不过,她们的年龄应该都不算大,这只是一种通俗的称呼。
  这两名女老板却是很情愿地成了刘邦常年的债权人。
  刘邦之所以去这两家打白条,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点:这两家酒馆离刘邦家比较近,所谓贼偷方便,因为是近邻,两位老板抹不开面子拒绝刘邦打白条。
  第二点:异性相吸引,两位女老板那时候都很年轻,做生意要外向张扬,能说会道的,刘邦同志喜欢看她们,在跟她们的接触中,刘邦同志能感受到异性带来的温暖,体会到女性的美好!
  第三点:是刘邦同志流氓作风、品性中的阴暗面所决定的,欺软怕硬,如果到男性老板那里去打白条,人家不给你面子,你也只能干瞪眼。说急了,动起手来人家也不怵你!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起见,刘邦常年来这两位女老板的酒馆来赊账。
  请朋友喝酒,要来赊账;不请朋友,自己想独酌一小下,也来赊账!
  这两位女老板之所以准许刘邦打白条,据推测,是基于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点:因为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你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呢,怎么也得看看刘太公的面子呀!
  第二点:她们喜欢这个活力四射的男青年!刘邦在一方,虽有无赖的“美名”,但却也能装酷,玩潇洒,加上能谈吐不俗(当时看来,就是吹吹乎乎的,不着边际),所以,刘邦,这个青年流氓,还是挺有女人缘的!
  第三点:因为在刘邦身上,她们曾受到过重度的惊吓!那么,这两位女老板究竟目睹了什么情景,使她们受到了惊吓呢?
  原来,刘邦同志经常以酒馆为家,多喝几杯之后,就趴在桌子上,睡上一觉。可一到夜色降临,武妇和王媪,都有过惊人的发现:在这个酒醉酣睡的流氓头上,出现了金龙护体,并伴有五彩祥云。一个平凡的妇道人家,见了这种情形,神经肯定受刺激!
  这第三点原因,你信吗?
  第四点:刘邦来的次数多了,两位女老板惊异的总结:只要刘邦在酒馆里喝酒,她们的生意就会特别的好,收入要比较一般时候多出好几倍来。
  这分明就是一个大贵的贵人啊!
  吃惊之余,这两位女老板也坚信:刘邦不是凡人,肯定会有不同常人的未来!
  别人眼里的流氓无赖,在两位女老板这里,却得到了格外的尊重。
  每到年关结账的时候,这两位老板都会对刘邦说:今年的酒钱就不要结了,算是姐姐请客了,明年请继续光临啊!
  哈哈!还有这样的好事,在刘邦同志的字典里,绝对没有“客气”两个字。既然如此,我吃定你们了!
  官吏画像
  虽然刘邦同志没有什么好的行为,不过,他性格比较好,不拘小节,对人也比较和善,对朋友更是一流。并且交的比较宽,跟县里的豪吏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有着不错的交情。
  底细(4)
  官吏画像
  说到豪吏,多说几句。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往今来,有代表性的几种官吏:
  首先,我们给豪吏画像:豪吏们双手叉腰,神采飞扬,顾盼自得,给人的感觉就是“特仗义”!朋友众多,交的宽,维的广;上到高层领导,下至平头百姓,都能给个面子,可以左右一方的政治走势。遇事会慷慨地拍胸脯“哥们,这事包我身上了”。结果大多能令人满意,时常能创造政界奇迹。
  狡吏画像:此辈无论是出现在书本里,还是出现在银幕舞台上,形象大多獐头鼠目,兔耳猴腮,但是他们必然有强健的智力,能够赢得上级的信任和宠爱,得以上下其手,而在人格,或者说人性上,存在难心弥补的缺陷。在关键的工作操作中,从不正大光明,而是搞旁门左道,是歪风邪气的作甬者。但是他们缺乏胆量,面对刚正无私,就会缩首缩尾。得志也好,失意也好,狡吏最终难成气候。
  酷吏画像:一双鹰眼,左盼右顾,专门寻人不是,而且望风捕影,一旦抓住你的小辫,哈哈!小样,够你受的,不管你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先扒你一层,或者几层皮!较为杰出的代表是汉代的郅都、张汤,还有唐代的周兴、来俊臣(就是演绎“请君入瓮”的那二位)
  污吏画像:污吏往往与贪官同行,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前面往往是贪官两个字,贪官可升华为污吏,污吏兼有贪官的特色,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置职业操守于不顾,使百姓深受其苦,污吏做小了,当时传颂的是骂名,污吏做大了,留下的是千古骂名!作为一名污吏,会经常寝食难安:随时都有被国家机器专政的可能!
  循吏画像:照章办事的模范,工作中缺乏灵活性,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此辈大多表情严肃,一脸庄重,在工作中会一丝不苟地按流程操作,将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
  庸吏画像:是所谓的空心大老倌,胸中没有什么城府,脑袋空空如也,对工作从来不上心,或是缺乏方法,或是缺乏能力,只有混饭吃的本事!但是庸吏也有他生存的条件:或具有上乘的学问、或具有相当的资历、或具有高尚的人品等等。总之,庸吏有他生存下去的理由!无论是何朝何代,庸吏在政府部门占的比例都比较大,所以在发生下岗、分流等政策调整时,庸吏会首当其冲。
  干吏画像:干吏大多头脑清晰,而且活跃,办起公来,张弛有度,能够充分把握火候,把工作完成得干净利落。始皇时的“嫪毐私通太后案”,得以快速侦破,就是因为嬴政同志派出了精明的干吏!
  廉吏画像:饱读圣贤之书,心怀济世安民之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整天深思熟虑,行的正,走得端,是所谓其身正,令行禁止,能带动一大批人,也能感动生前身后的一大批人,如果身负廉吏的品质,再兼有干吏的作风,即可留千古美名(如后世的狄青天,包青天,海青天等等)。
  从古至今,中外的政界舞台,基本都是这几类官吏,在你方唱罢我登场!
  基层干部
  随着日月的流逝,刘邦也二十好几的人了,他自己虽然抱着对前途无所谓,混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也不去想着什么挣钱养家之类的事,但他的朋友们却在为他着急!
  在县里当干部的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一研究:刘邦是咱们朋友,整天这么吊儿郎当的,咱们面子上也过不去。得给他安排个工作干干!
  于是,几个人先是对刘邦进行了一番的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政府部门的办公事务。
  在培训的过程中,几位培训师对刘邦同志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刘老三不光干坏事无师自通,表现超群。学起知识来,也有很不错的悟性,接受能力特别的强!
  那些办公的流程、制度,刘邦学习起来,掌握得特别轻松。
  一有机会,萧何等人,便给刘邦安排了一个职务:泗上亭长,负责地方方圆十里的行政、司法事务。
  就这样,刘邦做了秦王朝的基层干部,并且手下还有两名助理,来协助刘邦的工作。一名负责外勤,也就是抓小偷、打击抢劫等治安事件;另一名负责内勤事务。
  此后,刘邦和萧何的关系更为亲密了,还有曹参、夏侯婴,每次相聚,都要喝个痛快,直喝得手舞足蹈、拍肩搭背、衣冠不整。
  底细(5)
  萧何也是丰乡阳里人,跟刘邦是纯老乡,加之是好朋友,所以对刘邦格外照顾,即使刘邦同志工作上出现了什么纰漏,萧何也会出面,给扛下来!刘邦的基层干部做得舒心、安心。
  有什么好的差使,萧何还会照顾刘邦,一次去咸阳出差的机会,萧何就安排了刘邦同志:送服徭役的民工去咸阳劳动。
  刘邦要出远门,县衙的工作人员都来送行,按一般习惯,大家都要送刘邦点礼金,穷家富路,人之常情。
  别人都送给刘邦三百钱,这在当时,是标准的人情来往,唯独萧何,送给刘邦五百钱!
  我们可以理解,萧何是刘邦的老乡,并且一手安排了刘邦同志的工作,所以格外关照。
  另外,能想象得到,萧何在县政府的很有地位,根据当时情况推测,扮演的应该是第三、四把手的角色,收入是很丰厚的,多拿二百钱,搁在萧何同志身上,实在是毛毛雨!
  但萧何同志不会预想到:也就是他多送的二百钱,日后对他在刘氏政权的服务生涯,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邦同志来到咸阳,办完公事之后,就在咸阳的街头闲逛,对于京城的繁华富丽,感慨不已,凑巧又有幸一睹当时健在的秦始皇巡视京都,一见那威武、气派,更是增添了满腔的羡慕,不由得一声感叹:大丈夫就应该这样!
  咸阳之行的见闻,开阔了刘邦的眼界,在刘邦同志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成为了他走上革命道路、武装夺取政权的动力!
  闲散时光
  几年的时间又过去,刘邦同志依旧做着他的基层干部,这时的刘邦已经三十大几了,虽然他有着乡村干部的身份,但还是没能娶妻成家。个人问题,并没有因为他身份的改变而得到扭转!
  刘邦是个身体各方面功能,都很正常的同志,并没有什么肾上腺发育不良,或者萎缩等疾病。在对异性的渴望这方面,也跟常人一样,甚至更为多愁善感。
  单身问题虽然一时解决不了,但刘邦同志的生活内容,还是很丰富多彩的,在寻找感情寄托这个问题上,刘邦同志毫不含糊,毅然决然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行动:逛妓院!
  妓院,一般的认识是,它是社会的毒瘤;也有这样的观点:它可以降低某些方面的犯罪率!
  这些认识和观点,社会学家、伦理学家还会继续阐述和争论下去……
  近年来,似乎总有一个名词往耳朵里灌:妓院文化。我觉得,这个名词不应该出现!
  刘邦同志做乡村干部,政府要给发一些工资,这些工资,刘邦同志除了喝酒以外,还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在妓院进行消费。
  不去管别人怎么看,社会评价是否江河日下,刘邦同志不在乎这些。
  逛自己的妓院,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
  底细(6)
  酒喝烦了,妓院逛腻了,时光如何消磨呢!
  刘邦闲不住,自主进行了一项设计研发,并且亲自操笔绘图,经过再三推敲,反复论证,刘邦同志的这项发明图纸,终于出炉了:是一种冠,就是头上戴的!
  至于制作冠的材料,刘邦同志也胸有成竹了,用金属成本太高,再说也不容易弄到;用草木太儿戏了,也不耐用。
  刘邦聪明:就用竹皮制作了!可以随地取材,还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但刘邦同志不会做!
  不会动手,但刘邦同志会动口:“你们来做”!刘邦吩咐他的两名下属。
  “老大,我们也不会做啊”!两名助理很为难!
  “真他妈废物!你们不能做,难道要我这个亭长亲手做吗”?刘流氓很不满意。
  两位助理马上向亭长汇报:我们是废物,怨我们没有做帽子的手艺,但有人擅长这项手艺,薛地(山东滕州地区)有人能做。
  去薛地做帽子,是属于对外事务,于是刘邦派出了外勤助理。
  在大约过了十多天,出差的助理回来了,而且完成了工作任务,把成果报给了刘亭长,刘亭长一看,很是满意:这种帽子,高七寸,宽三寸,帽顶平滑。
  这项发明,被后世称为:鹊尾冠,亦称“刘氏冠”。
  此后,刘邦同志就得意地戴上了鹊尾冠,摇头晃脑地招摇过市。
  汉朝建立后,这种冠也就成为公卿大臣的官帽,没有干部的身份,还别想戴这种令人头上生辉的帽子呢!
  桃花运来
  萧何来到刘邦这里,告诉他一个消息:从单父(音善斧,现山东单县)来了一位吕公,就在这儿安居了。我们得去他家喝酒!但是,酒不能白喝,我们得带着礼金去。
  吕公从单父来到沛县,是躲避仇人,全家都搬过来了!
  虽然吕公来的有些狼狈,但在沛县却受到了礼遇,这是因为:沛县的县令是他的朋友。
  那时官场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规则:领导的亲属或朋友来了,如果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领导就要摆酒请客,请属下们来跟亲朋认识一下,交个朋友,。这是虚晃一枪,真实的意思,就是要下属们出份子,来捐献资助亲朋。
  这个规则沿续了几千年,后来形成了一个生动的名词:打秋风。
  吕公的这次“打秋风”活动,可以说打得前无古人,后面的来者还没出现!不但有大量的现金收入,更让后世“打秋风”者望尘莫及的是,为女儿找到了未来最尊贵的配偶。
  领导给了拍马的机会,还犹豫什么!不但自己要拍,还不能让朋友落下。
  萧何告诉刘邦:机会难得!这是给县令留下好印象的好时机,不要错过!
  刘邦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来:既然是县令的朋友,那是贵客,我一定赴宴,还要送一份重礼。
  话说得是响当当的,但在刘邦脸上露出一丝让人难以察觉的坏笑。
  在吕公摆酒请客那天,刘邦来到吕家,昂首阔步,神采奕奕。
  萧何正在帮着收礼品、礼金,招待客人,看到刘邦来了,知道这家伙不会带什么重礼,想跟他开个玩笑,于是临时定了礼金不满千钱,在屋外台阶下坐着吃饭。
  刘邦一点也不含糊,马上在名贴上写道:泗上亭长,刘邦,礼金一万钱!
  《史记·卷八》: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其实刘邦同志一文钱也没带,这就是猛人的胆量和脸皮啊!不怕难堪,不怕尴尬。
  吕公一见,礼金一万钱!当时血压上升,心动加速。立即对刘邦热情相待,并且请坐了首位,于是,刘邦充当了第一嘉宾!
  刘邦对此坦然接受,连吃带喝,谈笑风生。拿不出礼金,刘邦同志是不在乎的,吃饱喝足,哈哈,我就一走了之了!
  底细(7)
  吕公却在仔细打量上刘邦了,越看越觉得这刘亭长不是等闲人物!刘邦长得的确不同寻常:后背浑圆、两胸外张、高鼻梁子、圆下巴子、细长脖子、潇潇洒洒的胡子。
  如果刘邦知道吕公很欣赏他的外貌,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挽起左裤管,您老见识一下:我腿上还有七十二颗痦子!
  酒宴散后,大家都告辞离开吕家,吕公冲刘邦一使眼色,于是刘邦坐着没动:跟我要礼钱,就是没有!爱咋咋地!
  但是让刘邦意外的是,吕公没有提什么礼钱,而是跟刘邦聊起了家常:你家都有什么人啊?父母多大年纪了?弟兄姐妹几个?你成家了吗?等等。
  在确认刘邦还是光棍一根时,吕公把话引到了正题:把我的女儿嫁给你吧,希望你不要嫌弃!
  什么什么?我没听错吧?有人肯把女儿嫁给我?刘邦抻了抻耳朵,有些发愣地看着吕公,毕竟刚才喝了不少的酒。
  但刘邦同志马上反应过来了!没什么客气,马上给吕公磕头,改口叫了岳父,并立即定下了成婚的时间!
  这时,我们就能看出:刘邦同志很善于把握时机,好事临头,绝不错过。
  没过多久,壮年的刘邦迎娶他美丽的新娘:吕雉。(所谓的“雉”就是野鸡的意思,现在应该没人敢叫这个字。当时的“野鸡”还没有现在的代表范围这么广。)
  在刘邦建立政权后,吕雉理所当然地成为皇后,成为王朝星河中一颗夺目的明星!
  春风又起
  在刘邦跟吕雉成婚的一段时光时里,两人相亲相爱,生活得很甜美幸福,刘邦似乎也感受到生活很美好。
  可是,没过几个月,刘邦同志又躁动起来了:在外面跟朋友们胡吃海喝;以工作为名四处闲逛,当然主要的场所还是妓院。
  而且刘邦同志还有了新的举措:养二奶。
  原来,有位姓曹的女子,与刘邦浪漫邂逅,互生好感,在偷偷摸摸来往了一段时间之后,刘邦同志的热情又在消退。
  但这时却发生了让刘邦欲罢不能的事由:曹女意外怀孕了!比吕雉怀孕还要早几个月。
  曹女也是个眼光非凡的女性,别人眼里的流氓无赖,她却要追随终生。不肯堕胎,也不肯另嫁!
  刘邦同志没办法,只能任凭曹女生下儿子,不过刘邦同志还是挺负责的,曹女和儿子的生活费用,刘邦一力承担。
  在这件事上,刘邦同志既没有死不认账,也没有要求做什么DNA鉴定;更没有没玩什么失踪。比起现代的有些男性来,更爷们一些!
  曹女顶着社会舆论的压力,一直生活在娘家,她生的儿子刘肥(估计从小就特别胖),后来被刘邦封为齐王,成为汉家诸侯国的国君。
  在当时,别人都知道:刘邦在外面养着二奶和私生子,只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人就是吕雉。
  吕雉在婚后的几年里,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女儿大,儿子小。刘邦家里有几亩地,为了工作也好,因为胡混也好,反正刘老三不怎么在家里待,而刘家也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地主,可以雇些人来给干活,所以,农田里的活只能由吕雉来完成!
  一天,吕雉正带着儿子女儿在田间锄草,有一位老人从这经过,说口渴了,跟吕雉要了碗水喝。
  老人一边喝水一边盯着吕雉看,吕雉倒没多想,一个老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坏坏主意吧!
  吕雉倒没怎么样,可老人端碗的手却抖了起来……而且越来抖的越厉害!
  “夫人,我精通相术(相面的本领),很准的,也看过很多人,但是您的相貌是最为尊贵的”老人的态度非常的诚恳。
  老人又抚摸着刘邦的儿子刘盈(日后的汉惠帝)的头说:“夫人您的尊贵,是因为您生了这个儿子,因为他,您将无比荣耀”,老人又仔细看了刘邦的女儿(日后的鲁元公主),说道:“这个女孩儿也是贵相”。
  说完,老人放下碗,继续赶路去了。
  正赶上刘邦从单位回家,路过这里(刘邦同志是不会主动来田里劳动的),吕雉也很兴奋,就把刚才老人相面的事,跟刘邦叙述了一遍。
  “老头走了多长时间了?”刘邦也精神起来了。
  吕雉告诉他,没走多长时间!
  刘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溜烟地追了下去!
  还真让他给追上了!
  老人一见刘邦,眼前一亮,“我刚才看到的妇女和儿童,一定是你的家属吧?”老人接着说:“您家属的尊贵,都是你的原故,你就是源泉,一切因你而引发”!
  “如果真是这样,老人家,我以后一定重重地谢你”!刘邦显然激动起来了!
  “这没什么”!老人飘然而去,扔下了高兴得直发呆的刘老三!
  在刘邦做了皇帝后,还真的想过要寻找这位预言准确的老人,可让刘邦同志沮丧的是:当时只顾发愣了,没来得及问老人的姓名、家庭住址。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