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生命册>【江南】生命册(第四章)(1)

【江南】生命册(第四章)(1)

作品名称:生命册      作者:李佩甫      发布时间:2013-06-23 12:37:11      字数:4679

  我要说,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你信么?
  我的家乡无梁,就是那个昔日里芦花飞雪的村子,是曾经给首都北京献过礼的。我坦白地告诉你,献的是一块红薯。
  这不是一般的红薯,这是“红薯王”。
  一九五八年国庆那天,颖平县颖河公社无梁村给北京献了一块长约一米零二、重达一百九十八斤的红薯,号称“红薯王”!这块红薯本可以在地里再长些日子,再长些日子也许就超过二百斤了。可上边等不及了,急等着给“十一”献礼呢。于是就早早地派了一辆大卡车,连周围的土一块铲起,固定在一个特制的大木条箱里(还希望它长)装在车上,由省、地、县三级干部陪着,十字披红,大锣大镲地敲着送到北京去了。那时候老姑父还没当上支书呢,他仅是陪着送到了县里。
  如果你能从网上查到五十年前(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的旧报纸,就会发现,那一天全国的各家报纸都有报道,称这是个“伟大的奇迹”云云……报纸上登的重量是一百九十九点九斤!
  这块“红薯王”先是经过了隆重的献礼仪式,而后装在一个特制的玻璃柜里,摆在了农展馆七号展厅最醒目的位置,作为国庆献礼成果让世人观摩。“红薯王”经过千万人瞻仰后,又经过上边一层层的批示,就此成了一个专家们研究的课题。当年就调集一批国家级的农业专家,成立了一个代号为“5811”的课题组,进行专门的研究,准备向全国推广。如果能够推广的话,中国人就再也不愁吃饭的问题了。
  后来,专家们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切片研究,测出这株红薯的含糖量每百克为二十七点八;维生素含量高达为二十三点六;纤维素为三点一二;另含有钙、铁、硒、磷、钾若干,还是一红瓤,自然是优良品种。就此,专家们又专门到无梁东坡的那块红薯地里进行了实地考察,终于发现了这株红薯生长的秘密:这块地曾经有一口井。经考证,这口井是梁五方的爷爷的爷爷在地里种瓜时打的。那是口有一百二十年历史的老井。井在很多年前就被淤住了,这株罕见的红薯就长在昔日的井口里……当时,专家的结论是:可推广深翻土地。
  如果按现在的说法,结论应是:没有复制性。
  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些,就是说,哪怕是一株红薯,生命的轨迹也是可以改变的。
  现在,我要给你说一说树了。
  我说过,在无梁,没有一片树叶是干净的。那是风的缘故。
  平原上的风并不烈,只是一个字:透。我还说过,在无梁,风有一雅称:名曰“西伯利亚”。当“西伯利亚”穿过崇山峻岭,经过了艰难险阻到达平原的时候,它一定是十分地惊讶: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呢?一马平川,任尔驰骋?
  风到了这种时候,是不是也觉得有些累了,该歇歇了?它就像是从远方射出的一粒子弹,初时烈,距离越远质量越重,那些有质量的细小尘埃就此飘落在了平原的树上。在这里,风对树的侵害是无声的,它很少有刮倒树的时候。但它常年一次又一次地去侵袭、抚摸你的半边脸,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在平原的乡村,能给人以庇护的,除了房屋,就是树了。树的种类很多,数起来最原始的怕至少也有二十几种,以榆、桑、槐、糠、桐、椿、柳、柿、桃、杏为主要树种。这里一马平川,雨水丰沛,四季分明,按说应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可坦白地说,这里不长栋梁之材。
  在平原,树与风的搏斗是长年的、持久的,也是命对命的,就像是一对老冤家。如果你尝树的汁液,你就会发现,那是苦涩的。若是果树,或是汁液偏甜一些的树,如果不打药,那肯定是要被虫蚀的。平原上的树有一个最可怕的、也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共性,那就是离开土地之后变形。
  比如柳树,此地最易生长的就是柳树了。此树生长周期短,取一枝干,插下即活。春开芽儿如豆苞,风来叶长,一天一个样。但柳树作为迎风之物,柳枝绵软,柳叶细长,见风起舞,遇势即弯。此树虽极富弹胜,但木质飘松,无筋无骨,加力即折,最易变形。
  比如榆树,生长周期慢,皮糙质密,木质也还算坚实。春来时开绿色的、一串一串的钱币状小花,中间一籽,俗称“榆钱儿”。花后树叶就老相了,绿也老油。这是平原上的看家树,遇上灾年,“榆钱儿”可以吃,榆叶也可以吃,到了万般无奈时,连榆树皮都被人剥光吃了。榆树的皮这样一代一代地被人剥吃,它的生命记忆本身就是残缺的。这样的树种,因含水分多,离开土地后,也是最易变形的。
  比如槐树,此树的生长周期一般在十五年以上,周期稍长,木质自然坚硬。这种树似还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枝上长有一棱一棱的尖刺,树的汁液沥黄苦如药。此树春天里开一嘟噜一嘟噜的瓣穗状白色小花,俗称槐花。槐树汁苦花甜,农家常在花开时采它蒸着吃。生吃也可,甜甜的。花开后长扇状小圆叶,一枝枝呈扇状铺展伸开去。但是,此树离开土地后也易变形,伐后二天,就弯得不成样子了。
  比如糠树,生长周期较短,树形直,挺拔壮美,长羽状复叶,枝叶也呈扇状伸展,十个月后结实为蛋形黄色小果,俗称“楠子”。旧时“糠子”在农家可以洗衣用。糠树在乡间的匠人眼里有“糠半干”之称,因它含水分少,油质多。但挺拔是外在的,因其木质绵软,材直而无胆,伐后也易变形,只能在烈火烤熏后做板材之用。
  比如椿树,分红椿、白椿,又俗称香椿、臭椿。臭椿味尤其重,十分难闻;香椿味正,可做拌食凉菜的调料之用……乡下人取“春”之意,常用它做床,以催生繁衍之大事。虽木质细腻,木色鲜亮,但材质飘软、脆,也易变形。
  比如枣树,开星碎小白花,果多为笨枣,个大却木而不甜……枣树的棵身疙疙瘩瘩,丑扭无形,木质虽坚硬耐磨,但长势极缓,还是歪长,难为大料,只能做擀面杖之类的小器物,也最易变形。
  很奇怪是吧?
  在平原的乡村,关于树木,还出现了两个词,两个专门判断植物生长状态的词:一个是“聋”,一个是“瓦损”。“聋”是敲出来的一种声音,是凭声音来判断树在生长中的缺失,懂行的匠人在树干上敲一敲,就知道这棵树是否“聋”了;“瓦损”是一种拟物化的比喻。房上的瓦是半圆弧形的,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的圆形,若是年轮散了,那就是“瓦损”了。“瓦损”是用眼来看的,好匠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树是否“瓦损”了。这是匠人对平原上树木生命质量的一种判定方法。
  当然,也有不变形的,极少,比如松柏。在平原,松、柏是离死亡最近的植物。由于生长周期长,它们一般都栽种在坟莹里,成了一种对死亡的永恒的守护。即如是松柏,在平原风的长年吹拂下,纵是不变形,树身也会皮开肉绽,皱裂成肉丝状。平原上有句话叫:春风裂石头。这又是一种温和造就的惨烈。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无梁有一个最识树的人,那是九爷。听人说,那时候,九爷是村里的匠人头。泥、木两做,他是魁首。每每走在路上,他手里举一个长杆的铜烟袋,身后跟着十几个徒弟,是很受人尊重的。
  在无梁,凡是伐树、买树的人,无论是桐树、杨树、槐树、椿树、榆树、柳树或是枣树、揪树、谏树、桑树、梨树,都要让九爷看一看。九爷懂得树的语言。九爷站在树前,眯着眼朝上望去,而后再慢慢地往下看,就像是打量一个女人……而后用他手里的铜烟杆轻轻地敲一敲,一敲定乾坤。九爷常说的一句话是:树跟人一样。
  据说,早些年九爷曾给人看过一棵一搂粗的树,那是棵大树。九爷站在树前看了,点上烟袋锅,吸了几口,而后说:不说吧。买树的说:老九,你不能这样。卖树的也说:老九,你不能这样。九爷说:非让我说?那我就说。买树的说:说,你说。卖树的说:老九,有啥你说。别吞吞吐吐的。九爷这时才说:这树“聋”了,“瓦损”了。买树的说:啥意思?卖树的也说:老九,你咋这样说?九爷说:这树是棵好树。就是,十二年前,遇上了旱灾,水分供不上,有两年的年轮散了。卖树的急了,说:不会吧?你咋看出来的?九爷说:抬起头,你往上看。桐树都是大叶,这儿、那儿,各有两枝,是一蓬蔓生小叶,这就是聋了。卖树的说:那不是老鹊窝么?我不信。出。现在就出。聋了算我的!
  后来,树伐倒后,众人凑上去一圈圈数了年轮,果然在第二十六、二十七处看到了年轮的缺失……众人服了。
  虽然九爷是无梁最好的匠人,九爷又最懂树的语言,可九爷却一生无建树。从他的话里你就可以看出,九爷好脾气,九爷太温和了,九爷不愿得罪人。一个最好的匠人,最后竟败在了他的徒弟手里,这是九爷最懊丧的事情。
  你知道什么是“南唐北梁”么?
  这叫“旧碑”。是平原乡间口口相传的一种声誉,传播的范围大约有二三十平方公里,传播的时间也很短,就几年的光景,此后就没人再提了。想你也不会知道。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南唐北梁”有一段时间是叫得很响的。南唐,指的是南各庄的唐大胡子。北梁,指的就是无梁村的梁五方了。那时候,两人都曾是平原上叫得响的匠人。可两人的年龄却相差了三十岁。
  那好像是一九六三年,镇政府盖一大会堂,同时调集了两班匠人。一班是由南各庄的唐大胡子带队,他手下有几十个徒弟呢。另一班由无梁村的九爷带队,九爷也有一班徒弟,而梁五方则是九爷的徒弟。
  两班匠人同时参与建大会堂,相互间自然有一些不大服气的地方。那时,南各庄的唐大胡子正当盛年,他自然亲自坐镇北边的“屋山”,由两个大徒弟给他打下手;而南边的“屋山”本该由九爷坐镇,可九爷年岁大了,腿有些发软,若是不上,就给人比下去了;若是上了架子板,又怕手脚不灵便……正在他迟疑的当儿,五方说:九爷,我上吧?九爷看了看他,梁五方虽然只有十八岁,却是他手下最聪明的徒弟。九爷点了点头,只说了两个字:小心
  那时候十八岁的梁五方血气方刚、气冲牛斗,居然敢与南各庄的师辈唐大胡子对阵。据传,唐大胡子最初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对九爷说:老九,你裤档烂了?九爷笑笑,不语。而后两人各把一个房山头,一层层垒上去,等上梁的时候,居然一砖不差!
  要知道,唐大胡子是带了两个徒弟打下手的,梁五方就一个人……坐在下边的九爷悄悄地用墨线吊了吊,一颗心放在肚里了。
  唐大胡子脾气太坏,见对方只是一个小青年,居然也能打一平手,脸上挂不住了,嘴里骂骂咧咧的,一句一“旧”,把两个大徒弟骂得狗血喷头……这边对阵的梁五方虽说一声不吭,可一砖一灰一刀一缝绝不落后,气得唐大胡子把瓦刀都摔了!
  待大会堂封顶时,唐大胡子这边首先起脊,塑的是一条龙。唐大胡子是塑龙的高手,一块砖就能砍出活生生的龙嘴来;梁五方这边本该也是一条龙,那就是“二龙戏珠”了。可梁五方塑的偏偏不是龙,五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约也有心与唐大胡子叫阵,他灵机一动,竟塑一麒麟。这终于让唐大胡子抓住理了,唐大胡子喝道:下去!你懂不懂规矩?民!
  可是,下边的徒弟们嚷嚷起来了,北边的人说:龙就是龙,这能胡来么?狗球不懂!南边的人说:麒麟,就麒麟,凭啥不让塑麒麟,咋?“龙脊”,是一理;“麒麟脊”,也是一理。于是,两支施工队伍各不相让,差点打起来。
  九爷是无梁这边领班的,九爷也觉得不合适,这不合规矩。可没等九爷开口,有人说话了。据说,说话的这人姓乔,是县里的一个副书记,还是个戴眼镜的文化人,他刚好下来检查工作。乔书记在视察工地时伸手一指,说:晦,一边是龙,一边是麒麟,有点意思,啊?老曹,你知道么,这叫不对称美,很有特点么。
  公社书记见乔书记这么说,也就跟着说:龙麒麟,就龙麒麟。于是,公社书记一锤定音,公社大礼堂此后就被人称作“龙麒麟”了。
  唐大胡子到底是见过些世面的,他从房上下来后,径直走到梁五方面前,说:孩子乖,你越师了。而后,冷冷地看了九爷一眼,饭都没吃.带着人走了。
  待唐大胡子领人走后,九爷脸上挂不住了,蹲在那儿,一声不吭,只闷闷地吸烟。
  五方却浑然不觉。他大获全胜,心里自然高兴,傲造造的,不觉尾巴就翘起来了。他先是在徒弟间走来走去,说话高腔大调的:南各庄的,唐大胡子,球啊?而后,他走到九爷面前,对九爷说:师傅,我做的活还行吧?
  不料,九爷鼻子里哼了一声,把烟一掐,说:嗯,你已越师了。从今往后,我就不再提你师傅了。
  梁五方还草草谦虚了一句,说:师傅还是师傅。
  九爷说:不。从今往后,不是了。你自立门户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