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小说】生命,疼痛中的微笑
作品名称:生命,疼痛中的微笑 作者:兰陵美酒 发布时间:2009-10-19 13:51:43 字数:6025
<生命,疼痛中的微笑》小说大纲
作者简介:连忠照,男,一九六八年生,自幼即多灾多难,终在一九七八年夏,因患骨髓炎左腿致残,至今未愈,后又因药物中毒而耳聋。世界对于我来说,是无声而痛苦的。只是我还心有不甘,在病中自学文学。曾发表散文诗歌。后因为生活所迫,一直劳碌奔波。二零零七年开始重新拿起笔来。现居于陕西旬邑,专心写作。
联系方式:QQ:895747704
邮箱:lianzhaongzhao@163.com
擅长小说散文。
小说名称:《生命,疼痛中的微笑》(原名《轮椅上的梦》)
(已脱稿,全书三十万字)上传六万多字。
类型:励志,情感
小说卖点:这是当代首部全面反映当今残疾人爱情、婚姻、生活、理想追求的小说。作品展现了纯真的亲情、爱情、和残疾人不屈的精神。作者善于把人物的内心的东西,用最普通的生活故事展现出来。作品用生活化的叙述,亲切细腻的感受,表现出一对残疾人夫妻的坎坷经历,爱情婚姻的波折。作品初稿部分在一些网站选载之后,深受读者热捧,点击率达到四百多万。
故事简介:这是一部感情真挚细腻、反映当代底层的残疾人的生活、爱情、婚姻、理想追求的小说。作者通过李明亮的人生经历,以及十八年的婚姻生活,展现残疾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以及他们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写出了一个曲折委婉的爱情故事,那种互相牵挂却不能生死相依的凄凉之爱,以及催人泪下的亲情……其中的爱情故事,比《山楂树之恋》更纯真感人。
主人公李明亮一出生,似乎就注定了悲剧的人生命运。贫穷、饥饿,导致了他自幼体弱多病。终于在一个酷热的夏天,左腿患了骨髓炎。贫穷年代,温暖的人情,乡亲们凑钱送他住院治疗,无数次检查,医生始终无法确定他的病因,最终大腿化脓,大块的血肉从伤口里流出。医院要求紧急转院治疗。父亲和叔父抬着他来到西安治疗,在那个挂着巨大红十字的医院,医生冷漠地将他们拒之门外。父亲和叔父抬着他,站在西安的街头,凄然泪下。
幸好一个会中医的工人热心地收留了他们,为李明亮免费治疗。李明亮感受了中医药的神奇。仅仅三副药,就控制住了他那打了数不清的抗生素、抗菌素也没能控制住的高烧。夜晚躺在床上,听着城市夜空里火车汽笛的鸣响,李明亮满怀希望,他幻想着病好之后,可以站在城市的街头,看着城市美丽的风景,看着那长长的火车,一路鸣响着驶过……
乐极生悲,李明亮的病腿,由于长期高烧,腿骨已经变得脆弱,一天早晨醒来,他发现腿成了弯的,原来腿骨折了……他们再次来到那家大医院,因为是农民的儿子,就被驱赶出来,父亲和叔父抬着他,站在西安街头,落叶纷纷,秋风萧瑟,他们茫然不知向何处去。最后只好决定回家。在那个回家的班车上,一路上经过的小站,那些叫卖柿子的苍凉的吆喊,更增加了他们满心的悲伤,泪水沾湿了衣衫。
县医院依旧没有任何办法,他们只是开了大堆的抗生素,抗菌素,让他们背回家去治疗。这些抗菌素抗生素不仅没有控制病情,反而让他的骨髓炎再度复发。他高烧四十多度,昏迷不醒,医生束手无策,家里为他请来神婆巫汉,墙上挂上观音菩萨像,奶奶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又一个头。菩萨只是站在烟雾里,不相干地微笑着看着他在垂死里挣扎,医生都摇着手说准备后事吧。可是奶奶舍不得他,奶奶死死抱着他,不肯放手,泪水落了他一脸……
也许是奶奶打动了死神吧?他终于活了下来。但却因为注射青链霉素,卡那霉素之类药过量,而失去全部听力。世界在他面前,变得死一般寂静,为了安慰他,奶奶在冬天,给他掬一捧雪花。春天,给他折一枝梨花,插在药瓶里。看他还希望读书,奶奶就去学校,要来语文课本。从此他喜欢上了读书。奶奶和父亲,就向村人去借。人们也把自己的旧书都拿来给他看。那时他的腿,每天都像有一把斧子砍一样地疼痛。每年父亲和叔父,都怀着一片希望,抬着他到县医院,希望医生能发现什么办法,让他的病好起来。却总是失望。后来,医生为了让他能站起来,给他打上了石膏。虽然他因此能拄着拐杖站起来,却导致他大腿的皮肤全部溃烂,并且变成八个深达及骨的伤口,每次换药,就像撕下皮肉一般疼痛。读书成了唯一能安慰他的事情。
书读多了,他慢慢喜欢上了文学。他渴望像巴金那样,能写出一些美好文字,能给人们的心里,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奶奶去世后,姐姐给他订了语文报,他从这里,看到张海迪的故事,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家里用卖鸡蛋的钱,给他报了《鸭绿江》文学函授,从此,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正式的写作。
很快,他的散文诗歌陆续在《文学之友》上发表,引起众多残疾学友的共鸣。他由此认识南方姑娘瑞云。这个残疾姑娘,脆弱而敏感,对文学充满期望,李明亮慢慢喜欢上了她,他多次写信鼓励她,为了改变她的处境,还为她写了一篇纪实文学《她在寻找那个清纯如水的世界》,发表在《文学之友》上,引起很大反响。而他们,也在函授老师的鼓励下,向彼此袒露了心中的感情。李明亮深知自己贫困的家乡和富裕的南方的生活差别,他多次写信告诉瑞云,叫她不要冲动。可是,这个痴情而浪漫的姑娘,坚定地回答:“哦,只要心相许\我再不要\绝在不要\我们能否\自由地奔跑……”
那年夏天,二十岁的瑞云不顾家乡亲人的阻拦和挽留,孤身一人,来到陕西。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当互相面对时,瑞云觉得梦想的破灭。然而,为了不让李明亮痛苦,她选择留下,给彼此一个相处的机会。
瑞云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充满快乐。李明亮更是把瑞云当孩子一样宠着。瑞云也慢慢喜欢上了李明亮,他们在一起读书,改稿,内心充满温馨甜蜜,他们仿佛一起走进了文学的殿堂。比翼齐飞。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举行了婚礼。
结婚后,生活的残酷,展露出它的本来面目。幸好过年后,县上为她在一个小厂子安排了工作。工作环境虽然艰苦,却让瑞云感到了希望,她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改变生活。李明亮则在家里,写他们共同构思的一部长篇小说。市里有个作家曾说,写好后,他可以帮助出版。这使她们仿佛实现了共同的梦想。
当小说写到一半,十多万字的时候,李明亮拿去让那位作家请给指正,没想人家告诉他,自己是想用李明亮的小说作为素材写一部小说,李明亮感到受了欺骗,他不想让自己的心血成为别人的东西,痛苦使他再也没有心思写下去。这时,瑞云已经怀孕。他就到厂里照顾瑞云。那是一段甜蜜缠绵的日子,生活艰苦,他们却从彼此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温暖。夜里,瑞云会在他的手心和身上写字,来和他交流。
孩子出生后,回到厂里后。夜里,满屋的老鼠爬上他们的被子,彻夜不宁,瑞云在恐惧中度过。房子四面漏风,菜只有吃得胃里难过的凉拌生葱。工资还不够两个人吃饭,孩子的奶粉,只能向人借钱去买。他们并不灰心,寻找着生活的出路。最后发现县城还没有卖书的摊位,李明亮就去书店批发了二十元的书,加上自己的诗集,摆到街上去卖。县城离厂太远,跑来跑去很不方便。他们决定办个书店,为了向县里争取到一间门面房,李明亮在秋雨中跑了一个多月,终于见到领导时,领导看到李明亮被雨水打湿的衣服,淌下一大滩水,深受感动,亲自为他安排门面。
开书店,没有资金,他们每次只能进一点书,生意就很艰难。社会复杂,他们不断受人欺骗坑害。瑞云好心帮助别人,受到的只是伤害。他们依旧想尽办法,努力改变生活。李明亮去西安,寻到进书渠道,为了节省钱,每次去进货,他都在候车室和公园的椅子上过夜,甚至一个春节后,在结冰的广场上坐了一夜。生活的艰辛,他们并未忘记梦想。只要一有空闲,李明亮还是写一些文字,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稿子,自己投出去不见音信,却被别人改换名字之后发表。后来生活的繁忙,他也无暇写作,有了什么感想,只是默默地写在心里。
生活刚有了起色,瑞云妹妹夫妻到来,又在他们这里生孩子,花尽他们的积蓄。中秋节,他们连月饼都买不起,四岁的女儿李梦对瑞云说:“妈妈,咱没有钱,就少买些月饼吧……”这句话让瑞云流下泪水。瑞云决心学习一门技艺改变生活,她去职校学会服装剪裁,制作衣服。然而顾客为了省钱无端的挑剔,让敏感的瑞云承受不了。她毅然去西安打工。她以为在大城市,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学会工厂管理,谁知那个小公司,工人拼命干活,却只有很少的报酬,瑞云干了两个月,连饭钱都不够,只有回家。生活的不如意,不断受到坏人骚扰。瑞云再也无法忍受。她选择离开。李明亮心里虽然痛苦。但一想到,这样瑞云就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幸福。他心里就感到一丝慰藉,他默默祝福瑞云。然而,他得到的信息,却是瑞云找不到出路。他怕瑞云在外边有什么意外,着急上火,加上本来就身体虚弱到极点,许多疾病都缠上他。他的眼睛也看不见了。还好,一个中医用了半个月,治好了他的眼睛。他急忙给瑞云汇去一些钱,让她作为生活费,谁知瑞云已经去了华北。
春天,瑞云收到叔叔转去的信,忽然感到,还是遥远的地方的那个家,和孩子丈夫,才是她的归宿。她再次回家。但是李明亮的病,和已经无法做生意的书店,都让她看不到一点希望。她再次痛苦地选择了离开,和她在华北认识的一个人住到一起。然而,一个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距离,同样让她看不到希望。她深陷矛盾之中。她选择了回家,但回家后又想离婚。在婚姻的纷争中,李明亮的病情恶化,腰以下的部位都不能动了。医生为他挂上吊针,不料意外中,他差点又一次失去生命。当李明亮被抢救过来,瑞云泪水满面,她觉得他的生命那么脆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失去了。她不忍心再离开他。
李明亮在西安治疗后,病情稳定,但因为没有钱,不得不停止治疗。他又拼命地投入小生意中。因为有父母帮忙照看摊位,他可以来往西安,进一些饮料。而瑞云,则去华北进回一批针织布料,开始制作针织服装。生意很红火,瑞云甚至梦想着,发展成一个针织厂。但最后一次,朋友帮忙进回一堆垃圾一样的布料,却完全毁掉瑞云的信心。最后她不得不重新以给人修补衣裤维持生活。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让瑞云知道儿童教育的重要。她冲动地想再要一个孩子,从胎教开始,培养一个好孩子。孩子出奇的聪明。可是由于租住的房子,楼上的一家一天到晚开着机器,轰轰隆隆地制作食品,使得孩子无法安睡,不断生病。无奈,在父母亲友的资助下,他们买了一套旧房,这才让孩子安静下来。
市场管理工作由工商转到地方之后,把房门改成面向大街,他们抓紧时机,根据外来人口增多,本县还没有价格低廉的“话吧”业务的情况,将门面的一半,改成一个“话吧”。这时瑞云每天在家里教育孩子,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李明亮一个人身上。他要每天五点就起床,点火做饭。由于许多人夜里打电话,往往要打到十二点甚至一点。李明亮有时半夜才能回家。回家后还要换药。过度的劳累使他身体日渐虚弱,病腿经常剧烈疼痛,就这样,他每天还要压住病腿止痛,不断地缝补衣服。
瑞云的弟弟不幸患病去世,这使瑞云痛苦中患上抑郁症,常常生活在恐惧里。李明亮不断抚慰着她。之后,一个朋友介绍她参加一种保健品的直销。为了让瑞云走出抑郁,李明亮同意让她去学习,忘却痛苦,走向新生活。学习的过程,老师讲授的市场营销,以及做人故事,给瑞云很大鼓励,使她慢慢忘记了痛苦,她感到学习的快乐。懂得一个人一生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她到西安,北京,各处都去听课。抑郁不治而愈。
县残联让瑞云给县里残疾人的做创业培训报告,瑞云为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些事情很高兴。她免费去全县各乡镇巡回演讲,许多乡镇残疾人闻讯,有的让家里人背着、抬着去听报告,甚至有一个残疾人是自己爬去的,瑞云面对那一双双期望的眼睛,用自己亲身感受,讲出残疾人渴望创业,渴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愿望。许多人当场感动得哭了……
由于他们的小女儿特别聪明,人们都感到惊奇,都说这孩子天生聪明,瑞云告诉他们孩子是教育出来的。瑞云又目睹许多人不会教育孩子,甚至用钢棍殴打孩子的事情。这使她想办一所儿童教育中心,向所有父母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李明亮从心里支持,他觉得,这是他们能够为社会做一个有意义的事情的机会。李明亮专程到西安,寻求媒体支持,一家大报的记者告诉他:只要他能办起来,他们一定支持。在记者介绍下,李明亮到了一家省内有名的大幼儿园,希望他们在师资上给予帮助,这个幼儿园表示愿意支持他们。另一家大报并先期进行了报道,当地有关部门看到后,其中一个干部表示,他们的这种事情,正是国家扶持的。他们会给予支持。
瑞云租了房子,去西安进了一些玩具,教具,游乐设备。但是一切做好之后,当初答应帮助的记者,却不肯再帮忙,据说是因为省里那时没有支持残疾人创业的政策,所以领导不给编发稿子。原先说好的那家幼儿园,因为记者不参与,就不愿帮助他们。他们无法找到幼教老师。加上资金不够,当初说可以支持的有关部门,矢口否认。不愿帮助。已经招收到孩子的幼教中心,面临关门。当初拍电视认识的一个西安阿姨,热心地为他们奔忙寻找老师。但是,许多老师一听是农村的,就不愿帮忙。阿姨只好自己亲自出马……看着阿姨为自己累病,瑞云不忍心连累她,默默关闭了幼教中心。
市场转交后,管理方多次胁迫他们提高房租,因为他们的房租,是县委,县政府与多家单位的联合会议决定的。管理方无法提出涨价。就多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借口创建卫生县城。说他们两个残疾人,在县城的繁华地段,经营缝缝补补的小生意,影响了全县的市容和市场的形象,要他们搬出房子。这种假以政府的名义讲出的污蔑的语言,极大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他们又想起多年前,某些单位,为了逼迫他们缴纳早已被政府免除的什么费用,打伤李明亮母亲的事情。瑞云伤心地把自己的遭遇发到新浪网,很快被网友推荐到新浪首页。得到新浪编辑的支持,并有网友把帖子转发给省市领导,领导又转发县上,县上领导批评了这个单位,他们才不再逼迫。但仍以李明亮和瑞云主动要求提高房租为由,将房租提到县城的最高租价。
县里经过多年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只有市场,像县城的一块疮疤。县上决定对市场进行全面改造。他们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主动搬迁了。李明亮这时病情已经恶化,几乎不能再做什么。他只想安心完成自己的愿望,写出一本有益社会的小说。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使李明亮能够写下去,瑞云选择了外出打工。但不久,她打工的小公司就倒闭了。瑞云再次陷入困境,生活让她感到和李明亮在一起,看不见任何希望。这时她碰上一个男人,他使她感觉到安稳,幸福,不再有漂泊没有着落感觉……
李明亮心里很痛苦,但他觉得,如果她能得到幸福,那他的痛苦也是值得的,他愿意让她得到她的幸福。每个人对生活,对幸福的理解和看法都是不同的,他希望她能够得到她需要的快乐。他没有任何条件地答应了离婚。他只是说:“如果有一天,你在外边过不下去,如果你还需要这个家,我会永远等你……”
离婚后,李明亮没有倒下去,他擦干眼泪,走出痛苦,写起自己的心血文字。他只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给人们心里带来一些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