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心音】榆钱谣(小说连载)>【心音】榆钱谣(小说连载)第十九章

【心音】榆钱谣(小说连载)第十九章

作品名称:【心音】榆钱谣(小说连载)      作者:山丹丹      发布时间:2013-05-22 16:59:09      字数:6082

  
  八十二
  意外中,冯小川的案子真想大白,冯小川无罪释放。
  冯小川风尘仆仆跑回家里却没有酸枣。父亲告诉他,酸枣自从他进局子后就一直在外打工没有回家,具体在哪里他也不知道。
  冯小川又赶往枣林庄。丈母娘告诉他,酸枣在榆城王亚平大夫的同学家里当保姆。
  冯小川又搭班车赶往榆城,他找到王亚平,王亚平告诉了他林梦雨家的具体位置以及门牌号。
  冯小川叩开林梦雨家的门时,他并没有看见酸枣,却看见客厅里摆着林母的遗体。冯小川以为自己走错了,退出去,又走进来,他看见满脸泪痕的林梦雨问道:“请问,你是林梦雨吗?”
  “是,你是?”林梦雨抬起满是泪痕的脸答道。
  “我是冯小川,酸枣的丈夫,她呢?”
  “她走了,抱着孩子走了,一个小时前的事情。哦!你不是在监狱吗?怎么出狱了?”
  “怎么抱着孩子走了,谁的孩子?”冯小川把林梦雨的领口一把拽住,厉声地问道。
  “老弟,我给你说,家门不幸啊!酸枣说需要一笔钱救你出狱,我母亲却为了瘫痪在床无法生育的媳妇想找个替身为她生一个亲孙子以传香火,就这样他们两个一个卖身救夫,一个借腹生子,就把我牵连了进去。老弟我给你说酸枣是个痴情的姑娘,她那样都是为了救你,然而孩子生下后,她舍不得给我们留下,要抱着孩子等你回来团圆。为此我母亲想尽了办法,想要挽留住她,谁知她只要孩子,就毅然抱着孩子走了。我母亲急火攻心,经受不住失去孙子的打击,就一命归天了。老弟你就原谅酸枣,她走到这一步当初全是为了你。我想她可能会回他们娘家去吧!要不她还能去何处呢?”林梦雨伤心极了,事已如此,他也不想瞒着小川了。
  冯小川惊呆了,他拽林梦梦雨的手松开了。旋即,他抬起手对着林梦雨的脸“啪、啪”两巴掌下去,林梦雨向后倒退了两步又站稳了。
  “你!”林梦雨看着冯小川愤怒的样子,欲言又止。他尴尬极了,他真不知怎么解决此事。他被冯小川两巴掌下去眼冒金星,两脸更是火辣辣地疼。他被冯小川的阵势震慑住了,他无话了。现在他从心里已把这个家和自己的命全都交给冯小川了,只要冯小川愿意、高兴,他想怎么就怎么,自己是不可能阻拦了。
  “你还算人吗?酸枣可是我的老婆啊!你这是害她还是帮她?你比流氓更流氓,你!”冯小川怀着沉重的心情对着林梦雨低吼完摔门而走。
  林梦雨就站在原地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枣林庄崖畔上的酸枣依然是一串一串的惹人喜爱,而枣林庄所有的枣树上已经没有了一颗枣子,只剩下一些泛黄的枣叶还在秋风中顽强地摇曳着。
  酸枣仰头看看那些让人流口水的酸枣,又看看自己怀抱里的孩子,不知怎么泪水竟然簌簌而下。她已经不敢想怎样去救小川了。她只在心里祈祷着小川能早点回家,出现在她的面前。
  就在酸枣心里默默祈祷的时候,冯小川已经赶在了她身后不远处了。小川看着前面抱着孩子举步维艰的酸枣感到一种痛彻心肺的悲哀。他禁不住放开喉咙吼道:“酸枣,你这不是在救我,而是在杀我啊!”
  酸枣听到声音转身却看见小川表情痛苦、满脸失望地站在她的前面。酸枣呆了,怎么小川看见她非但不高兴反而痛苦呢!他怎么能说出那样的话呢!酸枣哭着疑惑道:“小川哥,这些全是因为我想救你,怎么我会杀你呢?”
  “酸枣,你怎么这么傻啊!我要的是以前的你,一个姑娘的你,你说你和别人生了个孩子带回来,我怎能接受呢?你怎不替我想想啊!酸枣,你前脚刚走,林家的老太太后脚也就走了。她眼见着自己的亲孙子让你抱走,她不甘心啊!酸枣,你现在就回林家去,你让老太太的亲孙子为他的奶奶送行吧!你嫁给林梦雨吧!你和他孩子都生了,名正言顺啊!酸枣,我的话说完了,我不要再见到你,你好自为之吧!”冯小川站在土路上咆哮完一转身就走了。
  冯小川沿着酸枣畔下的土路走了,一直向前走了,没有回头。
  酸枣泪流满面地送走冯小川,然后转身朝着冯小川相反的方向沿着酸枣畔下的土路毅然地走去,慢慢地消失在一片枣林里。
  
  庄翠微躲在松树后面,她在看着林梦雨出殡母亲的送殡队伍。从装束上看,除了殡仪馆的人之外,就只有林梦雨一个亲人了。庄翠微泪眼模糊着。她想哭,想为林梦雨的母亲和妻子哭上几声,但是她又不能让自己哭出声来,所以她就任泪水默默流淌。
  她担心悲伤中的林梦雨怎样才能走回家去?她要等林梦雨走的时候偷偷地跟在后面护送他回家,所以她就静静地流着泪水在等待着。
  殡仪馆的人全部撤走之后,大漠松柏林墓地的两堆新坟前就只跪着林梦雨一人了。他泪流满面地哽咽着。他不再嚎哭了。他把所有的烧纸都点完后,从包里拿出一沓厚厚的手稿又开始点燃起来。
  他一章一章地点燃着手稿,火苗燃烧着……火苗把金黄色的沙子映成红彤彤的一片。
  大漠上空回响着如诉如泣的歌声——
  
  榆钱谣,榆钱梦,榆叶飘飘一场风
  纵酒情,低歌吟,四合院里清辉冷
  人间欢乐随风飘
  岁月沧桑催人老
  都说那春夏秋冬风光好
  却不知风霜雨雪随时到
  寒窗苦读十五年
  笔耕半生终遗憾
  到头来梦破情难圆
  梦破情难圆
  
  榆钱谣,榆钱梦,榆叶飘飘一场风
  纵酒情,低歌吟,四合院里清辉冷
  情意绵绵终飘渺
  喜怒哀乐成曲调
  都说那欢歌曼舞心情好
  却不知悲欢离合随时到
  寒窗苦读十五年
  笔耕半生终遗憾
  到头来梦破情难圆
  梦破情难圆
  
  (完)
  
  看小说不再是消遣
  
  ——《榆钱谣》读后随想

  自生柳

  当下,文字是不值钱的,但玩文字却是十分辛苦的。曾经,写文字的人是深受全社会尊敬的,而把文字玩得百般花样的作家更是多少人崇拜的偶像。如今,他们已成为默默的奉献者,头上虽有花环,却不再光芒四射了。然而,仍孜孜不倦耕耘者,则是文学的真正骄子,值得人们钦佩。
  我是一名极普通的语文教师,如同许多老师一样,习惯于照本宣讲、欣赏文学作品,却不会写作,更无论创作。而我更差劲的是连书也不爱读,特别不爱读小说,只在三十年前喜欢了一段改革初期的伤痕文学,后来就不再看了。但近来又开始有兴趣读小说了,那全是因为女作家刘小玲。
  刘小玲,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且与我素不相识。在子洲的《陕北文化》上看到了她的文章,印象较好;通过网络知道是子洲的,顿生乡情;阅读她的第一本作品集《大漠流韵》,感觉是个才女;因为拜见书法家艾克奇先生,才有了第一次见面。这个仅有初中学历且经营小商店的女子,竟然在涉足文学不久后便大跨步地前进,从散文到小说,从单篇到结集,由短篇而中篇而长篇,快步走来,跨越发展,堪称奇迹。
  也因为老乡,我便有幸较早拜读了小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榆钱谣》;更因为职业,小玲让我把她的小说按学生作文来修改。作为一个教师,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推辞的,可是,修改对我来说,实在是个难题。我虽然做了三十几年的教师,但因出身草根,没有专业,教语文完全是乡村学校“没牛使驴”的无奈之举,对文学的喜欢则如多数人一样,仅仅为了消遣和热闹,根本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何谈修改呢?
  当然,拜读以后,就不仅仅是消遣和热闹了。
  小说是什么?理论上的定义是: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而作家们对小说有着自己的认识,如贾平凹说:“小说是什么?小说是一种说话,说一段故事,我们作过许许多多的努力——世上已经有那么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样从他们身边走过,依然再走——其实都是在企图着新的说法。”。(《白夜·后记》)这种“小说是一种说话”的经验之谈,值得初学小说者认真思索。高建群在《榆钱谣》的序文“文学是一口强人吃的饭”里写道:“当打开刘小玲的这本书,当读了一段以后,我明白了,世俗的法则也许并不适合于她。”由此可知,小说家有自己的独特性,而刘小玲本来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她的小说自然有她的特色。但是,基于本人长期教书的习惯和能力,无法对其进行研究,更不可能概括出她的特色来,只能以一个不读书的教书人的角度来说说自己作为先读者的一点粗浅感受。
  小说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四十年间一个西部新型中等城市的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遗腹子的坎坷人生以及他与几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作品所反映的这段历史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也是熟悉的,因而感受比较深刻。小说主人公林梦雨在那个人们习以为常也乐在其中的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中出生,他的生命自然而然携带上不应有的沉重包袱。侥幸的是林梦雨经过改革春风的洗礼,开明社会的净化,禳除了命运的刑克,新生成时代的宠儿,凭着知识和能力闯开了自己的一片蓝天。正当事业辉煌时,爱情也来钟情这位“先天不足”的年轻人。他娶到了一位心高气傲、才貌双全高居榆城明星首席的电视台女主播白雪小姐,真可谓春风得意,鸾凤和鸣。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憧憬未来、陶醉爱情时,命运又驱使他在事业、爱情、家庭之间挣扎。无情的现实迫使他在夹缝中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当下富人“家外有家”的“家内有家”的奇特婚姻家庭之路,折射出社会的局部变态与人性的无奈畸形。作者以其敏锐的智慧和独特的视角,审视时代,剖析人生,用小说体裁书写了一群在既动荡不安,又充满机遇,人人都命运难卜的转型时期的小城年轻人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再现了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世界,其深度和广度,简直是大家手笔,不禁令人啧啧称叹。
  小说主人公林梦雨“出身”的命运压抑着个性的释放,执着的追求激发着才华的挥洒,善美的心灵鼓励着理想境界的提升。他从命运孤儿到时代宠儿,从爱情的幸运者到情感的流浪者,从母亲的希望之星到家庭的痛苦之源,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和命运多舛的人生轨迹,塑造出一个新时期年轻知识分子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艺术形象。
  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庄翠微,我以为刻画得最为成功,其形象最为丰满,性格最为复杂。高中学业不成功却成功的走进官宦人家,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自然带上世俗的色彩。然而婚姻的失败和人生的重新选择,突显出社会的变化与人生命运的关系。从世俗的驱使下灵魂的扭曲、挣扎,到无情现实多次撞击后的心灵矫正、回归,证明了人性善美的真谛。对于林梦雨来说,庄翠微在家庭中地位虽不及白雪,但显然,她是自己生命中更重要的一个女人。庄翠微,这个具有深重、浓艳色彩的诗意名字,也足见作者对其的倾心。无疑,作者对其刻画颇费了心血和笔墨,读者如果用心揣摩剖析其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自会有诸多思考和感悟。
  作为长篇小说,人物虽不多,但个个有血有肉,鲜活感人,形象逼真,有立体感。他们的行为举止都是可信的,塑造是成功的。酸枣的纯真固执,冯小川的憨厚老实,林母的保守迂腐,白雪的心高气傲,韩六的粗野强悍,韩金奎机智霸道,陈国庆的奸诈豪强,都得到很好的完成。
  我最欣赏和佩服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和描写。在林母、林梦雨、白雪、酸枣四人组成的貌似和谐却暗藏玄机的“畸形”家庭中,林母不顾一切,只盼早日弄孙、延续香火的急切。白雪在赔尽才貌的凄惨命运中,为守护爱情和家庭付出一个女人所有尊严,忍受不尽的无奈与委屈。同样,酸枣也为了爱情和家庭,暗自吞咽着一个女人贞而不洁的苦楚。林梦雨,一个冠冕堂皇的文人才子,身负事业、孝道、爱情、家庭、情义、世俗等等多重压力而艰难的应付和周旋。如此四个人同居一室,其言行举止,处事分寸,对常人而言,实在是难乎其难。然而,作者却用她的妙笔写得自然,描得奇绝,真可谓神来之笔,不得不令人叫绝。
  此外,用七言诗开头,呈凝重色彩,以信天游结尾,诉沧桑人生。其情深沉,其韵悠长,也可见作者的功力不凡,令我十分欣赏和赞叹。
  读了刘小玲的小说,我不再把看小说当做一种消遣,只图红火热闹了。《榆钱谣》以作者本人身边发生的也是我们同样熟悉的一些人和事为素材,构成这么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长篇小说,让人身临其境,极易产生心灵的共鸣。读之手不释卷,掩卷思绪万千。小说中人物的奋斗追求、荣升降沉、甚至突然的变故和死亡,等等,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它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社会变迁、人生浮沉,懂得生活多味、生命多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衣食无忧却不觉十分幸福,而小说的多维元素无疑让我们增加均衡的营养,滋补精神的虚弱,提升情趣,陶冶情操,追寻高雅生活,从而能够健康快乐充实地活着。
  引用高建群先生的话“这是一个被打发到世界上来的艺术家,受苦受难是她的宿命。在这个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她的宿命。除了文学,大约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这个在榆林城中开一个小杂货店的女孩子高兴。”因而,刘小玲在源源不断的为人们捧出“地方小吃”时,又奉献这一桌长篇大餐。我们有幸享用,不得不说声感谢,感谢上苍的恩赐,感谢时代的赠予,感谢小玲的慷慨。为了感谢,我愿在小说出版后,静心细读,潜心研究,做她忠实的读者,给她积极的支持和永久的关注,为这位土生土长的陕北女作家成为文坛陕军主力而呐喊助威,并祝愿山丹丹香飘天下,誉满神州。
  
  (本文作者署名为网名,因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校长皆中学语文老师,习惯低调做人。)
  
  
  后记
  
  写长篇小说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早就有的梦想。故事里的素材,是十多年来的耳闻目睹。小说里的故事,在我脑子里酝酿了整整一年。早早想写,但迟迟不敢动笔,生怕抖落开了坚持不下去收不了场,还留人笑谈,毕竟这是我初次尝试写长篇。
  整整一年,每到晚上头枕在枕头上,满脑子里都是小说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人物的命运在折腾着我无法入睡,于是失眠就时常陪伴着我。
  2010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店门关了之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受至极,于是乘着家人熟睡偷偷起床打开电脑。在电脑的文档里敲下了“榆钱谣分章梗概”一行字。结果是一宿没睡,我的分章梗概写出来了,当时是二十章,文档字数统计更让我吃了一惊——8888个字。多么吉利的数字啊!本来我已经酸涩的眼睛上下眼皮开始打架,可一看到这个数字后,竟然眼亮神清起来。虽然这个数字在第二天晚上修改后没被保留下来,但这足以让我信心百倍了。于是在持久的冲动下,五个月之后,我的《榆钱谣》初稿就出来了。整个故事没有写够二十章,写了十八章就完稿了。字数二十多万。后来五易其稿,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为何要五易其稿呢?因我听一位前辈讲过,说已经发表的小说,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又会看出很多不理想之处。其实这和人们常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是一个道理。所以我遵循了这样的原则,校正修改完一次之后,停一段时间,然后再做校正修改,这样就拉了一年半的时间。我想让我的文字尽量地完美,想让我的故事尽量地能吸引住读者。
  虽然说小说是由我亲自五易其稿,但这期间有两位老师却为我出了很大的力。一位是榆林文学老前辈何志刚老师,他曾在小说初稿完稿之后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就像老师修改学生作文一样,给我指出了许多别字、错字以及标点符号的不当之处。另一位是我的老乡,子洲的一位比我年长的乔述祖校长,他也是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并且还给我提出了两处中肯的修改建议。我很感谢这两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看我的小说并给予我许多帮助与支持。
  最让我高兴的是省作协副主席高建群老师看了我的小说后也给予了我很大的肯定,并挤时间为我写了序文,这更是对我的鼓励与心灵安慰。
  因本人无公职且经济拮据,很多单位和个人曾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高建群老师说:“文学是一口强人吃的饭,要足够强的人来吃。”我想,我会成为足够强的人,虽然《榆钱谣》是我的首部长篇小说。
  我会沿着文学这条崎岖的路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二零一一年古历九月十三日于静雅居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