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明军会师瓦城
作品名称:明史三记之滇西风云 作者:云林禅心 发布时间:2013-07-29 20:50:15 字数:2984
杜巧云见大军向西进攻,心里也有些失落,本来说好要回乡的,早在木邦就暗下决心,离开杨英哲,可是这从木邦过来,经历了生死劫难,迟迟下不了离去的决心,独坐窗前的伤神,叹道:“这一路来,虽艰险重重,然终久有惊无险,保得你平安,对段姐姐也算有交代……”她暗自叹息,却不知段雅心已悄然而至。
段雅心这时已显得不是那么小气了,毕竟杨英哲和杜巧云经历了生死的磨难,这种感情她能理解,只要人平安就好。见杜巧云取笑,也回道:“这那是跟我交待呀,怕是你自己舍不得吧?”这话说出来,连自己都觉得害羞,满脸通红。
“姐姐说笑喽,我可把人安全交给你,得回家了,过两日就回施甸,你好好照顾他吧。”杜巧云反应也快,知道段雅对杨英哲的这份心意,自己终久还得走,该走得走,该留则留。
“巧云姑娘先不用忙着回去,你看他伤得这么重,你留下来,等他伤好了再走也不迟,你医学多少懂点,有你照顾一下,这伤怕是好得快些。”这话虽说得好听,可心里却也不太好受。
杜巧云知道杨英哲其实并无什么大碍,只要静养几天,就会好起来的,只是自己就此时离去,也着实有些舍不下,犹豫的点点头道:“姐姐,留下来是不是不太合适?”
“先留下来再说,没什么合不合适,也算是缘份吧。”
杜巧云轻轻点点头,算是留下来了,暂时不回施甸。
杨英哲躺在床上,浑身痛得难受,本来受了不少外伤,又在下面阴暗潮湿的崖下困了几天,身体差得很,见段雅心挽留杜巧云,多少还是有几分得意,在他心中,这世上最幸福的人就是此时的自己了。
勐过等人也要赶回木邦了,来和杨英哲等人告别,如果没有杨英哲等人从南定河经过,自己也不会投到邓子龙将军麾下,效命沙场,给族人带来安宁的生活,和这几人最熟,所以有些伤别的凄然。但是人生有聚就必有散,这是规律谁也逃避不了,再不忍也要离别。
众人人送勐过、思英到威远大营外,各自拱手作别,飞马扬尘而去。
话说刘挺携岳凤父子及大小将校拨寨起程,浩浩荡荡向缅甸副都阿瓦城进军,邓子龙也率大军杀向阿瓦,二人在战场上配合得极好,这也是明军连战连胜的原因之一,使得莽应里不能首尾兼顾。
阿瓦,(即今缅甸中部的曼德勒市,是缅甸第二大城市,距西太平洋约四百公里)也被称为瓦城,在缅甸语中是“宝石”的意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缅甸的历史中曾多次成为王朝的首都。阿瓦的北面是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东面是伊洛瓦底的支流米坦格河,南面和西面人工开凿了运河连接上述两条天然河流。这些河道环绕四周,使得阿瓦成为水中之岛,易守难攻。
公元1284年,蒲甘王朝为元朝忽必烈所灭,缅甸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之后四方群雄并起,征战不休。孟族在南部建立起勃固王朝,禅族在北部建立了阿瓦王朝,于1364年定都阿瓦。公元1386年,两个王朝间爆发战争,历史上称为四十年战争,国力因此消耗殆尽。公元1555年,阿瓦王朝被东吁王朝所灭,阿瓦的地位就一落千丈,直到1635年,东吁王朝他隆王将国都从勃固重新迁回到阿瓦。东吁王朝在1752年覆灭,随后兴起的贡榜王朝统一缅甸全境后在1783年将首都迁往更靠近曼德勒的阿玛拉普拉。1823年阿瓦再次取代阿玛拉普拉成为首都,1838年的大地震彻底结束了阿瓦作为首都的历史。
但是1284年的蒙古铁骑却没有攻下阿瓦城。
刘、邓两部明军分路攻击,沿路各族土司头人莫有敢抵抗者,或投降,也有不少东吁官吏逃散而去,刘挺从北面伊洛瓦底江渡江而下,邓子龙从东面的流米坦格河渡河,夹击阿瓦城的缅军。
四月,明军两部打到阿瓦城下,真打得各路缅军望风而逃,刘、邓二将将騰、姚两军分开,四面将阿瓦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休整军马,欲向阿瓦城进攻。
猛别是莽应龙之子,封地在阿瓦,号阿瓦侯。也就是莽应里的叔父,尽管表面上服从莽应里,但实则与莽应里不和,茅盾重重,莽应里也早想用儿子莽应时取代猛别,却无奈这叔父猛别势大,难有机会收拾。
猛别也是晓勇善战,在莽应里的几个叔父中是势力比较大的,其次是良渊王,至于阿瓦,猛勺等势力要相对弱些,也知道这侄子总找机会想弄掉自己,因此处处提防,以免被莽应里给收拾了,自攻打姚关败退后,就死守阿瓦城不出,以防莽应时偷袭。
这下,刘、邓两路明军兵临城下,围住阿瓦城,可把猛别急了个团团转,这死守城池肯定不行,当时进攻姚关当对付个刘挺都对付不了,再加个“战神”邓子龙,那就更吃不消了。
猛别知道自己的阿瓦城虽易守难攻,但是无力抗衡明军,万一和明军死拼了,让侄儿莽应里坐收渔人之利,那可得不尝失了。
猛别思前想后,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如何保存自己的阿瓦城,只得召一帮文武将官来商议对策,一帮人是议论纷纷左右无计,主张抵抗也有,主张弃城的也有,更有甚者还提出和明军议和,以使和平解决,许多莽应里任命的官吏,逃跑了不少。
猛別的儿子猛文则主张阿瓦城之军民共同迎战刘,邓的明军。年轻人血气方刚,便劝猛别道:“明军远来,久不利战,况难奈瘴气炎热,若死守不出,只待明军来攻,以逸待劳而战,敌必自退。”这猛文自恃兵马多,又不曾和刘,邓较量过,不知死活,不愿降。
猛别见众人议论纷纷,并无计策,见儿子猛文心高气傲,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抗衡明军,遂对众将道:“前时数十万大军,连夺缅北滇西数十州县,内有罕虔,岳凤等内应,尚不能敌刘、邓数万人马,今我阿瓦城数万人马如何能挡此虎狼之师?不若投降明军,方可保存阿瓦城军民不为兵刀所祸,若无异议,当下降书到刘、邓营中,从而保住阿瓦。”
众官员见猛别欲降,皆附愿请降于明。众人皆道:“刘,邓两军远来,必不持久,投降不过是象征性的,等明军回后,依旧会形成阿瓦现有局面。”
猛别遂传众人,备下马匹、大象,一并纳上金牌、符印、缅银等物,命使到刘、邓军中通报投降事宜。并供应腾,姚两军之粮。
邓子龙引兵进入滇西近年余,在缅北滇西极有威望,猛别的降书也下给邓子龙,邓子龙遂命人请来刘挺,共议纳降,然而刘挺为人自恃勇力,言语间多少有些不恭,二人也各不服气,也为后来的兵乱埋下了祸根,这是后話。
四月中,猛别率大小官员开阿瓦城门,向刘、邓两路明军投降,表示愿归附大明,脱离莽应里的东吁王朝,此时东吁内部各阶层纷纷震动,人心惶惶,都担心明军的兵锋再南下。
刘挺、邓子龙命大军扎在阿瓦城处,出榜安民,稳定阿瓦城中军民,并承诺数日内即班师回国。
此时的莽应里得到猛别投降明军的消息,极为震怒,调集了东吁各路大军,准备进攻阿瓦的猛别,但因刘、邓大军尚未班师回而不敢轻动。
恰巧东吁王朝的各族民众起义几乎没有间隙,穷兵黩武的莽应里使得生产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国内的局势得不到应有的稳定,下缅甸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莽应里的能力远不及乃父莽应龙,国内已到了极不稳定状态。此时的莽应里仍不醒悟,-面令儿子莽应时做好攻打阿瓦城的准备,又令良渊王对国内各族民众起义进行残酷镇压。
而事实上,1584年初,莽应里曾命令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的王子帕那莱(即后来的纳黎萱大帝)率部队协助他攻打北缅各部,平定叛乱,并想乘机杀害帕那莱。帕那莱事先获悉这一阴谋,迟迟不肯引大军前来,反而是趁明军南下之际,开始在缅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掠夺,这无疑是给莽应里和他的东吁王朝后院放了一把火。
由于帕那莱的大肆搜刮掠夺,下缅甸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特别是人口的掠夺,使得下缅甸几乎成了无人区,大批人口和财富被帕那莱带回了暹罗。
猛别的投降以及叔伯卑谬侯、东吁侯的各自暗怀野心,使莽应里的东吁顿时风雨飘摇,而莽应里却依然幻想着出兵滇西,与明朝军队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