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风卷残云荡缅北
作品名称:明史三记之滇西风云 作者:云林禅心 发布时间:2013-07-21 20:36:14 字数:3189
岳曩乌拼死突围不成,部众四散瓦解,明军乘势掩杀,卫营大多被杀,唯剩岳曩乌一人。
李国春挺枪立马大喝道:“逆贼还不速下马受降?”声若洪钟,威风凛凛,身傍一群刘挺红粉巾帼怒目而视。
岳曩乌见进退无路,今日一战,才知这明军是名不虚传,怪不得莽应里的大军被打得丢盔卸甲,此时自己更惨,除了投降而外,别无他途。长叹一口气,下马投降刘挺。
刘挺命人缚帮押送回勐卯,降者竟有数千人之众,余者皆四下溃散,或被明军杀死,数万叛军不一日尽被明军打得失去了战斗力,缴获马匹千余、战象十余头,军械物资不计其数。
且说缅将散夺战乘象跑得快,引百余人逃入南坎(南坎系掸语地名,即“金江”之意。它位于瑞丽江南岸,与中国瑞丽市弄岛乡隔江相望,是缅甸北部的重镇和门户。因古人称瑞丽江为大金沙江,故而得名。但在清光绪23年(1897年),清政府在英国的压力下,被迫将南坎永久租借给英国。根据该年中英两国签署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英国承认南坎为中国之地,但由中国永久租予英国管辖,租价若干俟後再议。後议定英国每年付租银一千卢比给中国。据记载,英国付租直到缅甸独立,後由缅甸付给,中国中共中央上台后才中断。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第二条称鉴于中国和缅甸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盂卯三角地(南坎指定区)所保持的“永租权关系”,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中国方面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85平方英里)移交给缅甸,成为缅甸联邦领土的一部份。中国主动放弃南坎主权,从此南坎属于缅甸。当然,此是后话。)李朝也引军追至,在曼坎佛塔(1044年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率军北征时,曾在曼坎安营扎寨。1140年阿龙锡督卫队赴掸邦巡察,他为了颂扬先帝的丰功伟业,首建曼坎佛塔。)追上散夺,一场恶战下来,散夺只引十余人逃脱。
李朝见散夺逃脱,追也难追,散夺乘的又是战象,马步军很难靠近,因此才让其走脱。
麓川江一战过后,消灭了各土司叛乱中的最大一枝叛军,除孟链、八莫一带的土司叛军外,基本平定了西线的叛乱,麓川江之战明军大获全胜,三十岁的刘挺威震滇西,风光无限。
刘挺大胜后,令李朝、杜斌引兵三千进驻南坎地区,欲继续向缅北推进,以策应邓子龙的姚军攻取木邦地区。自己则引大军回陇川,做好迎战思斗的准备,并在陇川发檄文书告示,宣布陇川岳凤父子已正式投降,并号召八莫、蛮莫及孟链各部反叛的土司归降。
到1584年春,刘、邓两军已挺进到缅北的中缅边境一带,莽应里的东吁王朝内部顿时一片恐慌,各邦城、属地开始逐步脱离东吁的统治,欲重新回到明朝的怀抱。
莽应里自然不甘心东吁的各个土司势力投入明朝,在命其子恩斗进军陇川的同时,又和儿子莽应时四下拉拢招抚各部土司,向各土司赐缅书、缅碗、缅银、缅伞、缅服、蟒牙、衣甲、刀枪、鞍马等衣物,并加强对各部土司的控制,向各部土司派出官员兵卒,防止各部土司内附明朝,又征集大军准备阻击明军。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几部曾参与莽应里入寇姚关的土司此时也开始派人和明军接触,表示愿意脫离东吁莽应里的控制,向明朝靠拢,莽应里的势力又进-步被消弱。
刘挺见此时形势大好,遂将大军分三路,在迎击思斗的同时,乘势向缅北推进。令李朝、杜斌引兵三千由南坎向东面进击,李国春领兵三千向南攻击,自己则亲率大军向八蛮挺进迎击思斗,三路大军同时向缅军攻击。
思斗引缅军欲从八莫向陇川攻击,那料刘挺数日便将岳曩乌及散夺的数万大军扫平,兵锋势不可挡。实在没有信心和刘挺决战,只得威逼各部土司一起出兵。
思斗见进攻陇川已失去战机,只得将大军驻扎八莫、蛮莫地区,以图坚守,阻挡刘挺的明军。
巡西土司(孟养)思义,孟密土司思混,蛮莫,八莫,等部土司皆不愿隨思斗再战,可在思斗的威逼之下不得不勉强起兵凑数。
八莫(今华侨称它为“新街”,缅甸北部城镇,现属克钦邦,缅北军事要地。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东岸及其支流太平江汇口附近,地当水陆要冲。距中国边境很近,在中缅公路通车以前,一直是中缅两国陆路交通和贸易的重镇。向东可到我国云南的腾冲,南通是我国的畹町,自古为滇缅间的大道。也是伊洛瓦底江向北航运的终点。水路南通曼德勒,北抵密支那、孟拱、边迈;公路北经密支那可达片马和孙布拉蚌。)是缅北重镇,地虽不大,但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刘挺进军神速,又命把总高国春分兵五百围困蛮莫,在孟链城外山坡多置旌旗,使蛮莫土司以为明军大军围城,不敢驰援八莫的思斗,引大军迅速向八莫的思斗发起攻击。
思斗虽是莽应里之子,然而却无莽应里的雄材大略,加上明军声威大震,那里守得住八莫?虽缅军人数众多,却不堪一击。不过二日功夫,思斗缅军大败而逃去。
据史载,思斗缅军虽众,却和明军-触即溃散。明军迅速推进,刘挺率众围孟养、孟密。
刘挺打垮思斗,命众军围住各部土司,命令献出缅王发给的印篆;交回被俘的居民;若不降者,大军进剿。
蛮莫土司思顺引兵与高国春战,被高国春大败之,无奈只得投降,又劝招巡西土司思义、孟密土司思混,众土司无奈之下,只得斩杀缅兵将吏、献战象、马匹并莽应里发给的印信之物,尽向刘挺投降。
与此同时,李朝、杜斌也围住孟链,孟链土司抵挡不住,只得杀缅使,交出印信,向明军投降,至此,除木邦外滇西大片被缅战领的土地己被明军收回。
“夷缅畏蜓,望风内附者踵至。”可见刘挺在滇西缅北的声威。刘挺见各部土司既平定归附,遂将大军移驻新店之瑞享山,扎下大营,命名威远营,意为威名远扬。
邓子龙也自耿马之役后,挥师攻击进入木邦地区,大军所到之处,各大小土司望风而降,明军兵不血刃收复大片地区,并向阿瓦城逼近。只待拿下木邦罕凤这支最大的土司武装,便可向缅甸副都阿瓦城进军。
木邦,(在云南龙陵县南边外潞江之西,其地东至耿马、孟定、孟连,与车里连界,北至遮放、芒市,西北至猛卯、南坎,西近缅甸,旧名孟都,一名孟邦,相传为蜀汉时木鹿王苗裔,元时内附,立木邦路军民总管府,明置木邦军民宣慰司,清乾隆间缅甸攻破木邦,以威协之,岁供差发,光绪二十年,薛福成与英订约,将木邦画归中国,嗣中国以江洪地之孟阿一部与法,英人逐索回木邦以为赔偿。此是后话)其地辖范围最大,历来土司自治,犹以罕氏为首,其势力最大(治所在今缅甸兴威)。
罕凤逃回木邦后,重整兵马,坚守不出,又秘派人向莽应里求援,可此时的莽应里那有援军可派?思斗战败逃回,孟链土司降了大明,李国春率明军从南坎进攻,明大军所到之处,纷纷投降,加这莽应里此时和叔父猛别的茅盾加巨,欲让其子莽应时接替猛别守阿瓦城,而猛别则坚决不让莽应时进入阿瓦城。
邓子龙率大军进至兴威,四面围定,告众将曰:“木邦历来地处极边,多为瓦族,掸族居住,若强攻,势必造成伤亡,木邦连年战火,民不聊生,为免百姓再遭兵火,还应以攻心为上也!不知诸将有何良策?”
杨英哲道:“木邦历来地处极边,我大明山高路远,管理起来极是不便,又各族杂居,唯有沿袭蜀汉诸葛亮怀柔之策为上也!”杨英哲指的是三国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其臣服之事。
邓子龙等诸人也同意以怀柔为主,若是以兵攻伐,木邦之民族别甚众,各族别之间互相差异极大,不便于明朝管理统治,而罕氏一族世镇木邦,较有威望。
邓子龙见众意既定,遂提笔修书一封,欲劝降罕凤。只是这下书之人还未得确定。告众将道:“谁人可前进兴威给罕凤下书?这蛮夷之人,前去下书很险。”
杨英磊站起道:“属下愿进城下书!”众将皆言愿去。
邓子龙道:“需得有一人代表明臣,邓勇为裨将,可去,英磊武勇过人,可随邓勇前往,以防不测。再有一人罕娇挺适合,可-同前去!”罕娇虽是岳凤之女,可母亲是缅甸王室的公主,因此去劝降罕凤较为合适。也为表明对木邦土司的尊重。
勐过自三尖山之役后,随明军征战,尚未有机会建功,见此时明营前往罕凤处劝降,遂道:“我曾与罕凤有一面之交,我愿前去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