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漫话宋史>漫话宋史(十一)(重新组阁)

漫话宋史(十一)(重新组阁)

作品名称:漫话宋史      作者:王世热      发布时间:2013-06-29 17:28:38      字数:3247

  在赵匡胤之前,宰相面见皇帝,皇帝是要赐座的,然后几个人面对面地讨论国家大事。谈完了事,宰相要喝了茶后再行告退,很有点“坐而论道”的意味。但是,当时宋朝的宰相是范质、王浦和魏仁甫,他们三人都是前朝后周的大臣,没有拥戴之功,又没有什么私人交情,他们对赵匡胤还是有些忌惮的,不仅不敢以老臣自居,而且连心都是战粟的,哪里还有心情和赵匡胤“坐而论道”!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是写在公文上向赵匡胤汇报的,赵匡胤想好了解决的方法就直接颁下圣旨叫人拿给他们看,然后,他们签个字就行了。
  范质还故意对赵匡胤说:“这样做比较妥当,我们想说的和该说的都能够在折子上说得明白,而且也不会有什么遗漏。”听了这样的话,赵匡胤也落得高兴。折子多了,赵匡胤往往要看到很晚才睡,也根本没有时间和宰相们“坐而论道”,结果,就连赐茶的礼节都慢慢废了。
  范质在宰相的位置上兢兢业业,被当时的百姓称为“贤相”。但是,他知道自己终究是前朝的老臣,自己最好的结局就是激流勇退。于是,三个宰相一齐向赵匡胤提出了辞呈。第一次赵匡胤没有答应,他们又提了第二次。这一次,赵匡胤顺水推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在他们离任之前为他们加封了太子太傅一类的虚职,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当时,赵普还只是门下侍郎和集贤院大学士,有一天,他到资福殿向赵匡胤汇报工作。没有了宰相辅政的赵匡胤非常的忙,就连签字的苦差事都得自己亲自去做。当时他的办公桌上就有一大堆的文件要签,他对赵普说:“让我签完这些文件再说好吗?”
  赵普说:“这都是有关部门应做的事,不该是帝王做的。”
  听了赵普的话,赵匡胤停下手中的笔,想想,觉得很有道理,如果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处理,一个国家得有多少事呢,还不累死!于是,他找到翰林学士,让他们给自己出出主意。
  陶谷说:“自古以来,辅相的位置就没空过,只有在唐代宗太和年间有几天没有宰相,但是当时也有左仆射令狐楚一些人奉行制书签发文件。我看现在的尚书就可以担当此任。”
  窦仪却说:“陶谷所说的不是太平年代的例子,不足为据,我看,皇帝的弟弟开封尹就是最好的宰相人选。”于是,赵匡胤任命赵光义为改卜安陵使、兼辖五使公事,也就相当于宰相。
  其实,在此之前,赵匡胤就想把范质几个老臣换下来让自己的心腹担居要职,也就是让赵普做宰相,但当时赵普业绩不突出,资历又比较浅,是没有办法和范质他们相比的,如果硬要把他们换下来的话,怕有人不服,从而影响朝庭的稳定,所以也就一直拖着。现在范质三个宰相都已经请老了,赵匡胤虽不好让赵普直接做宰相,但还是想给他加加担子。于是,给了他一个监修国史的兼职,坐的是相位的第二把交椅。
  可是,赵匡胤又对赵普有些不放心,想给他找几个副手,以此来分散权力,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他召见翰林学士陶谷,问他:“比丞相小一级的是什么官?”
  陶谷说:“唐代的时候有参知机务和参知政事,它们都是比丞相小一级的官职。”过了几天,赵匡胤就颁下圣旨,让薛居正和吕余庆并为参知政事,另外给他们相当于宰相一半的工资。他们不直接参与宰相事务,只是参政议政,但也有在文件后面签字的权利和责任。如此以来,宰相的权力就不会过于集中从而导致皇权旁落。
  王溥从宰相位上退下来以来,也劝他的父亲王祚退休。王祚不太愿意,王溥一有机会就旧事重提,讲一大堆的道理。没有办法,王祚只有向皇帝上书表示自己要退休的意思,行文拖泥带水,还一直认为朝庭不会准许。可是,事出意料,没多久,赵匡胤做出了反应,给了他一个虚职。
  事已至此,王祚也无可奈何,却对王溥是一肚子的气。他痛骂王溥说:“我精力还好得很,你这小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让我退休,安的是什么心!”他越骂越来气,居然随手拿起一根棍子就要揍王溥,还好被边上的人劝住了,不然有王溥好受的。
  听说范质生病,赵匡胤多次到他家里去看望,担心他不顾身体依然劳累,还特意嘱咐范质的老婆要多加照顾。
  皇帝来了,总得要拿出合适的排场来招待吧,一些高档的酒杯茶杯饭碗总是要的,总不能让皇帝用普通人家用的东西。可是范质家里没有这样高档的器皿,没有办法,范质的老婆只有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家里的情况向赵匡胤汇报,免得失礼。
  听了范夫人的话,赵匡胤颇为意外,赶紧让有关部门给他们送了一些器皿过来。
  赵匡胤走到范质的床前,对他说:“你贵为宰相,怎么能这么苦自己呢?”
  范质说:“我在中书省的时候,没有什么私交,能够在一起喝喝酒的也都是以前的亲戚,哪里用得到那些高档器皿呢!自己觉得随便,所以没有置办,并不是没有财力。”
  范质的性子比较急,以清廉耿介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有谁有哪件事做的不好,他是要当面指出来的。他曾经对同僚说:“人要能用鼻子吸三斗醋,才可以做宰相。”做宰相,没有过人的才华是不行的,经不起诱惑刺激也是不行的。
  五代以后,许多宰相都从各个方镇那里索取财物,以饱私囊,范质却一改这股恶风,保持了自己的清廉。他不仅生活俭朴,还经常把自己的工资拿出一部分来抚恤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
  范质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他把儿子范旻叫到床前,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不要向朝庭请封谥号,也不要刻什么墓碑,一切从简。”范旻是知道父亲的为人的,只有含泪答应。
  范质死后,赵匡胤颇为悲痛,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听说,范质除了所住的房子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资产,是一个真宰相啊!”
  新的领导班子建好了,赵匡胤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整顿朝纲,大量选拔人才,规范官员的升迁。他把这个重任交给翰林大学士陶谷。大学士费尽心思,不负所托,终于写出了一个规范低级官员升迁的蓝本,非常详细。
  要想当官,考试当然是少不了的,成绩优秀的,才能授予官职,直接进入国家的公务员队伍。成绩一般的,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可以依据所谓的常选制度,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迁。
  考试成绩比较差的人只能先在防御团练里做个军事推官或者军事判官,属于军队里的文官,相当于现在的政委。工作期限是三年,三年满了,再到留守两府做节度推官或者军事推官,官阶上了一个等级。又是三年的工作期限,三年后才可以进入掌书记,或者做团练防御判官。
  这个层次的工作期限是两年,有了这个工作经历后,就可以进入留守、两府、节度做观察判官,工作期限是一年。一年后,基本上就脱离了武官的行列,而进入文官的阵营了,可以做各个州府的少尹,大概相当于二把手的地位。再过一年,他的名字就会被送到中书省,会被委以更大的官职。
  每一年都要对官员进行考核,考核不过关的,给予降级处分,成绩突出的,则给予嘉奖。如果考满后还需要另外调人的,就让在任的人员虚增一年考加第四次考试,但是有一条,曾经被贬的人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当干部的人也不可能人人都优秀,是不是那些不优秀的人就永远没有升迁的可能呢?也不是。针对这样的人,政府也是有考虑的,他们的两任可以抵作一任,然后,政府会考虑让他们接替那些被罢免的官员。但如果连续三年都没有在考核中合格,还是享受不到这个特殊待遇的。如果家里的老父老母死了,要回家奔丧,就视为罢官。所以说,想在官场混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自己争气,还得要父母争气。
  其实,说的再多,简单概括起来,也就是一句话:能者上,庸者下。优秀的人自然升迁的要快些,那些在任上什么成绩也没有的人,就慢慢地磨吧,只有要足够的耐心,总有一天会云开日散的,顶多是做的官要小一些而已。
  不管怎么说,从此以后,大宋朝的官员晋升也算是有法可依,有序可循,该升的升,该降的降,有才之人总会有正当的晋升机会。当然,再好的法则也要有人去执行,执行才是根本。
  上述所有的考核和选拔都是有关部门的官员进行的,他们是否能够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公正和正确呢?这是赵匡胤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些官员徇私,或者,他们也有失偏颇,只知论资排辈,那国家不是要失去许多可用之才吗?
  所以,赵匡胤又规定,吏部应对那些不能按时提拔的人进行登记并上报到中书门,赵匡胤本人会抽取其中一部分亲自考核,以避免真正有才华的人被无辜埋没。
  有了这样的双层保险,应该说,英雄豪杰尽入赵氏麾下。在宋朝,中国大地人才辈出绝不是偶然的。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却高瞻远瞩,不拘一格降人才,实属可贵。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