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杜鹏程年谱、三、杜鹏程与吉春、后记、委托书、赵熙张文彬序
作品名称:西原村名的传说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3-08-01 06:01:30 字数:17421
二、杜鹏程年谱
1921年 一岁
古历3月28日,杜鹏程(杜宏禧)生于陕西省韩城市夏阳乡苏村一户贫农家里。
1923年 三岁
其父杜保成去世。
1930年 十岁
进基督教办的孤儿院,入教会学校读书,“圣经”背诵得熟快。
1932年 十二岁
进明伦堂小学读书。
1935年 十五岁
在西庄学校为工友,半工半读。
1937年 十七岁
在韩城少年书报社当送报工。
1938年 十八岁
六月,上延安,入八路军随营学校读书。又被选送到鲁迅师范学校学习。
1939年 十九岁
在延川县杨家圪台、白家圪台教书。剧本《反击》在陕北农村演出。
1940年 二十岁
在农村当教师,剧本《抗战》演出。
1941年 二十一岁
剧本《打击敌人》演出。冬,进延安大学学习。
1942年 二十二岁
在延安大学学习。秧歌剧《劳动者》演出。
1943年 二十三岁
在延安大学学习。秧歌剧《劳动者》演出。
1944年 二十四岁
年底,延安大学毕业。陕甘宁边区被服厂。创作《劳动模范李凤莲》长篇报告。
1945年 二十五岁
秧歌剧《上前方》等演出。7月8日,《解放日报》刊登通讯《被服厂成立备荒义仓 工人踊跃存粮》。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 二十六岁
4月15日,《解放日报》刊登通讯《追赶运动——为和平建设而努力工作》。9月11日,《解放日报》刊登《消极指责还是积极帮助》通讯。
1947年 二十七岁
春,调《边区群众报》当记者。3月,以新华社野战分社记者身份,在西北战场采访。参加解放故乡韩城战斗。8月7日,《战士通讯》刊登散文《毛主席的警卫员——烈士许柏令同志》。9月1日,《晋绥日报》刊登散文《平凡的故事——西北人民解放军生活片断》。10月1日,《边区群众报》刊登通讯《打坦克》。
1948年 二十八岁
在西北战场随军采访。到晋西南作战。2月22日,《晋绥日报》刊登散文《我们的亲人——行军途中散记》、通讯《小卫生员贵才》。《群众文艺》二期刊登《头等铁骨头王补厚》通讯(与他人合作)。3月1日,《边区群众报》刊登通讯《杜立海和他的连队》。4月1日,《晋绥日报》刊登人物速写《王老虎》,《群众日报》刊登通讯《炸开钢骨水泥的碉堡》。5月10日,《晋绥日报》发表《公团长》散文。6月15日,《群众日报》发表《焦坪镇处处冤尸》。7月1日,《群众文艺》刊登剧本《宿营》。7月5日,《群众日报》发表《温广生智勇双全》通讯。7月18日,《群众日报》发表《踏遍秦陇三千里 冰雪星月运伤员》通讯。7月20日,《群众日报》发表《迅速总攻分割围歼》通讯。9月11日,《晋绥日报》刊登《壶梯山我军英勇杀敌——前线记者杜鹏程同志向彭副总司令反映前线见闻》通讯。10月25日,《晋绥日报》刊登《无畏战士陈朝光》通讯。11月1日,《群众日报》发表通讯《跳出老一套的圈子》。11月,《边区群众报》发表通讯《练兵》。11月18日,《群众日报》发表通讯《政策进城》。11月20日,《晋绥日报》发表通讯《姚天海探亲》。11月,《群众文艺》刊登《英雄范绍通》报告文学。12月20日,《群众日报》发表《攻击之前》。此年,《烈士传》刊登《悼念参谋长李坎同志》、《悲忿交集念培枢》。
参加二次解放故乡韩城战斗。
1949年 二十九岁
在西北战场随军采访。1月8日,《战斗报》发表《卅分钟消灭一个团》通讯。2月29日,《群众日报》发表《王震将军谈英雄》。3月22日,《群众日报》发表《干到底——战卫部指战员的呼声》通讯。3月,完成五幕大型歌剧《劳动人民子弟》,多次在部队演出。5月7日,《群众日报》刊登《警戒线上》散文。5月30日,《群众日报》刊登《战士诗人赵长五》人物速写。6月17日,《战斗报》发表《投考场》通讯。6月18日,《群众日报》发表《太白山侧》散文。7月15日,《人民军队报》发表《稳如泰山寸步不移》通讯。7月6日,《群众日报》发表《巡行在阵地上》散文。7月15日,《人民军队报》发表通讯《在战壕中谈论着华北兄弟部队》。8月2日,《群众日报》发表《郝丙义赶队》通讯。8月29日,《群众日报》发表通讯《捉俘虏》。《战斗报》发表通讯《陕甘宁子弟兵霍维春》。
在进军新疆途中的宝鸡原上,与随军的西北农学院附中女学生张文彬定婚。12月24日,至新疆迪化结婚。开始创作《保卫延安》。
9月11日,《群众日报》发表特写《洮河上的奇迹》。10月16日,《战斗报》发表《孩子们的信》,发表通讯《向祖国的边疆进军》。12月20日,《新疆日报》刊登通讯《欢呼在帕米尔高原之下》。
1950年 三十岁
在新疆工作,任新华社记者,创作《保卫延安》。
1月,新华西北出版社出版《宿营》剧本。2月18日,新华社新闻稿《春节在喀什噶尔》。11月3日,新华社新闻稿《访一个帕米尔高原下的农村》。
1951年 三十一岁
在新疆工作,任新华社记者。创作《保卫延安》。
3月24日,回乡探望重病的母亲,午夜步行至家时,其母已瞌然长逝。
9月3日,新华社新闻稿《哈萨克的猎手》。
1952年 三十二岁
在新疆工作,任新华社特派记者。创作《保卫延安》。
3月,新华社新闻稿《一幅毛主席绣像》散文。3月27日,新华社新闻稿《祖国边疆的一座古城——喀什噶尔》。10月23日,新华社新闻稿《繁盛的喀什巴扎》。12月17日,新华社新闻稿《帕哈太克里乡三喜临门》通讯。
1953年 三十三岁
在新疆工作,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创作《保卫延安》。
11月31日,新华社新闻稿《戈壁滩上的新城——阿图什》通讯。2月28日,新华社新闻稿《维吾尔族音乐家卡思木》特写。
夏初,在北京修改《保卫延安》,年底定稿。
1954年 三十四岁
《解放军文艺》1月号刊登《沙家店》长篇片断。《人民文学》2号刊登长篇片断《长城线上——周大勇和他的连队》。《解放军文艺》2月号刊登长篇片断《蟠龙镇》。
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冯雪峰评论,在描写人民战争方面,“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的,这还是第一部”。
9月26日,《群众日报》发表散文《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6月,调陕西作协当专业作家。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55年 三十五岁
在陕西作协工作。全国政协委员。《文艺报》1、2合期刊登书评《读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3月,通俗读物出版社单行本《夜袭粮店》。《解放军文艺》6月号刊登《潜水兵》散文。
1956年 三十六岁
1月,《保卫延安》再版。
深入广西黎湛铁路、宝成铁路工地,兼任工程处党委副书记、宣传部副部长。
《延河》4月号刊登散文《时代在召唤》。《延河》5月号刊登小说《记一位年轻的朋友》。6月,《宝成铁路工地散记》一书中刊登散文《在秦岭工地》、《嘉陵江畔》。《旅行家》7月号刊登《工地随笔》散文。7月30日,《陕西日报》发表《宝成铁路散记》。
1957年 三十七岁
在宝成铁路、三门峡、陇海复线等地深入生活。
1月7日,《西安晚报》发表散文《致一位年轻的朋友》。《宝成铁路通讯特写集》一书刊登散文《不灭的光辉》。6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散文《大学门前的风波》。8月9日,《文汇报》发表散文《战斗生活怎样检验我的心灵》。
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由《延河》8月号刊出。
10月1日,《陕西日报》发表散文《心灵宣言》。《延河》11月号刊登创作谈《学习苏联文学点滴回忆》。11月4日,《西安晚报》发表《来一次真正的决裂》。
1958年 三十八岁
在陕西作协工作。1月,《人民日报》发表散文《英雄的事业》。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小说《铁路工地的深夜》。《人民文学》1月号刊登《感想与感受----略谈“写真实”》。2月,《西安晚报》发表散文《春天带给我的欢乐》。《延河》2月号刊登小说《夜走灵官峡》。2月12日,《陕西日报》发表《在路灯下记述我的激情之一、之二》。《人民文学》2月号刊登《一个平常的女人》小说。
4月27日,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开始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访问。5月,女儿杜稚生。
4月,《西安晚报》发表《从莫斯科寄出的信》。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文学月报》5月号刊登小说《延安人》。《延河》5月号刊登《第一天》小说。《西安晚报》发表散文《绿色的海洋》。《思想战线》5期刊登通讯《国外旅行散记二则》。6月5日,《西安晚报》发表《莫斯科的夜晚》散文。6月16日,《羊城晚报》发表创作谈《在和平的日子里后记》。6月18日,《西安晚报》发表散文《初到华沙》。6月19日,《西安晚报》发表《华沙生活片断》散文。8月6日,《西安晚报》 表《伟大的文件》。《人民文学》8月号刊登杂文《用铁拳头对付野兽》。9月6日,《西安晚报》发表散文《海利娜》。9月8日,《西安晚报》发表杂文《打击侵略者》。《延河》10月号刊登散文《访童布罗夫斯卡》。11月6日,《陕西日报》发表散文《我看见了列宁》。11月23日,《西安晚报》发表散文《美丽的扎克班》。11月,《保卫延安》三版。12月,《在和平的日子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1959年 三十九岁
在陕西作协工作。到榆林、北京等地。
《文艺报》3期刊登评论《读<风雪之夜>》。3月31日,《陕西日报》发表剧评《略谈话剧<保卫延安>》。5月4日,《西安晚报》发表《天安门》散文。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怀念远方的朋友》。《解放军文艺》6月号刊登评论《英雄的抒情诗----谈<飘动的篝火>》。《思想战线》7月号刊登《从写工人谈起》。7月,《西安晚报》发表散文《我爱波罗的海》。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散文《回忆在波兰度过的日子》。《人民文学》7月号刊登小说《严峻而光辉的里程》。《安徽文学》14期刊登散文《一代青年的伟大典型》。9月,《西安晚报》发表散文《伏契克的故乡》。《工人文艺》8月号刊登《培养工人中的业余作者》。9月,东风文艺出版社再版《在和平的日子里》。
1960年 四十岁
《延河》2月号刊登小说《飞跃》。《红旗手》2月号刊登《日记摘录》。2月24日,《陕西日报》发表《努力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4月30日,《陕西日报》发表散文《列车上的声音》。《人民文学》4月号刊登《飞跃》。
7月22日至8月13日,在北京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全国作协理事。
《人民文学》8月号刊登小说《潮海新歌》。8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与王汶石同作的《新英雄人物鼓舞着我们》。《人民文学》8月号刊登小说《年轻的工程师》。
8月,作者出版社出版《速写集》。
在陕西作协工作,11月在咸阳。
1961年 四十一岁
在陕西作协工作。
《解放军文艺》3月号刊登小说《难忘的摩天岭》。《延河》4、5期合刊《关于情节》创作谈。5月31日,《陕西日报》发表《谈人物特写》。
1962年 四十二岁
在陕西作协工作。
4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年轻的朋友》。
1963年 四十三岁
在陕西作协工作。夏,与郭小川在北戴河海滨。
《延河》4月号刊登散文《海与焰火》。《延河》7月号刊登报告文学《英雄的三年》。《延河》9月号刊登创作谈《动笔之前》。
8月,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平常的女人》。
9月3日,文化部通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保卫延安》(杜鹏程著)应立即停售和停止借阅。”
下半年,到陕南农村参加“社教”。
1964年 四十四岁
1月,儿子杜微生。
《延河》2月号刊登诗歌《致巴拿马》。
文化部补充通知:《保卫延安》一书,就地销毁,不必封存。
1965年 四十五岁
在陕西作协工作。
从60年起至此年完成60万字的长篇《太平年月》初稿。
1966年至1976年 四十六岁到五十六岁
被剥夺创作权达10年之久而闲居,但仍坚持写作。期间,1972年7月回到了故乡。1975年8月回故乡帮助修改《车行万里》剧本。
1977年 五十七岁
重返文坛。
《人民文学》9月号刊登《难忘的关怀》散文。《延河》10、11月合刊中篇小说《历史的脚步声》。《延河》12月号刊登创作谈《漫谈深入群众》。12月,《陕西日报》发表杂文《历史的惩罚》。
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光辉的里程》。
1978年 五十八岁
在陕西作协工作。
《辽宁文艺》5月号刊登创作谈《从作品诗意谈起》。8月16日,《西安晚报》发表《敢于坚持真理》。
1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重印《在和平的日子里》。
1979年 五十九岁
彻底平反。在陕西作协工作。
1月15日,《陕西日报》发表《‘保卫延安’平反会上的发言》。《延河》3月号刊登《新的起点》。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保卫延安〉的写作及其它——重印后记》。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兰陵江波涛》序言。
4月,重印《保卫延安》。
10月31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被选为文联委员。同时,参加全国作协代表大会,被选为作协理事。
《延河》11月号刊登散文《回忆冯雪峰》。
1980年 六十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对外友协副会长,陕西人大常委。
《社会科学战线》1期刊登《漫谈生活和创作》。《艺丛》1月号刊登《文学生涯点滴》散文。《鸭绿江》3月号刊登《岁暮投书》。《延河》8月号刊登《敬致读者——为朝鲜文译本〈保卫延安〉重印而写》。
4月1日至17日,参加巴金为代表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6月,在大荔县雷北。
1981年 六十一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5月,与王汶石、王丕祥、张沼清应邀到故乡讲文学。7月,参加“青岛笔会”。
《新叶》1月号刊登散文《古城遐想》。《青海湖》3月号刊登《谈短篇小说创作》。4月16日,《陕西日报》发表《悼念茅盾大师》。《延河》6月号刊登散文《知识分子的伟大典型》。《银幕与观众》7月号刊登《略谈电影创作》。《陕西青年》7月号刊登《我这一支笔》。《支部生活》7月号刊登杂谈《思想改造》。《文艺报》7期刊登《女友集》评论。《文学报》9月1日发表《也谈思想感情》。11月4日,《新疆日报》发表《抒人民之情——谈安静的〈将军的故事〉序言》。
1982年 六十二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5月,回延安。7月,至湖南开会。9月,进北京参加“十二大”。
1月12日,《文汇报》发表散文《信念的力量》。《教学通讯》2期刊登《略谈〈夜走灵官峡〉的写作》。《当代》2期刊登《致友人书》序言。《延安报通讯》2期刊登《怎样当好新闻记者》。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剧评《〈巍巍昆仑〉赞》。3月21日,《陕西日报》发表散文《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延河》3月号刊登《和青年朋友谈心》。《夜读》3期刊登《我从事文学的准备》。《昆仑》3期登散文《人生片断》。4月4日,《西安晚报》发表书评《赞正气篇》。4月25日,《书讯》发表散文《锅台上的创作》。5月9日,《陕西日报》发表书序《更上一层楼》。《人民文学》5月号刊登散文《我的文学导师》。5月20日,《文学报》发表散文《延安沉思》。5月27日,《光明日报》发表《门外谈诗》序言。6月18日,《陕西日报》发表散文《悼念田炜同志》。《教学通讯》7月号刊登《敬致教师同志》。《延河》8月号刊登《我与文学》。9月19日,《陕西日报》发表散文《鲜红的代表证》。《陕西戏剧》10期刊登《评歌剧〈帕丽扎特〉》。10月26日,《文学报》发表散文《为理想而唱歌》。《人民戏剧》12月号刊登《震撼人心的歌剧〈帕丽扎特〉》序言。
1983年 六十三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延河》1月号刊登《给京夫作品讨论会一封信》。《昆仑》1月号刊登散文《我的第二故乡——记延安撤退并怀诗人闻捷》。《语言教学之友》1期刊登《要多读多写》。
3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杜鹏程散文特写选》。
4月25日,《西安晚报》发表《向严肃的艺术家致敬》。《延河》9月号刊登《神坛村凭吊》散文。10月31日,《陕西日报》发表书评《谈〈农民教育在雷北〉》。
1984年 六十四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8月下旬,与胡采等60多名作家到韩城矿务局深入生活。
《小说评论》1月号刊登《致潘旭澜——书信十一封》。《新闻知识》2期刊登《头版头条——初写新闻稿》。3月25日,《陕西日报》发表《宝贵的思想感情——读〈矿工诗选〉序言》
4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评论专集《我与文学》。
《文苑》5期刊登散文《致丁玲创作会议》。《长安》号刊登《我的心愿——〈杜鹏程小说选〉前言》。9月23日,《新疆日报》发表《边疆军营一瞥》散文。
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杜鹏程小说选》。
《延河》10月号刊登散文《追念柯仲平》。10月3日,《陕西日报》发表散文《地层深处的诗篇》。10月18日,《文学报》发表散文《读鲁迅先生的书》。10月22日,《新疆日报》发表《我的心声——〈绿洲之恋〉序》。
10月,《保卫延安》选入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
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保卫延安》。
1985年 六十五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西工大校刊通讯》刊登《让我们共同学习》。《延河》3月号刊登散文《彭总的画像》。8月22日,《文学报》发表《记一位老作家——田景福和他的小说》序。8月22日,《山西日报》发表随感《我来学习》。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我的第一本书》。9月,发表《青年文学工作者会上讲话》。11月28日,《文学报》发表与赵俊贤合作的评论《新诗民族化的锐意追求——致王致远的〈长歌行〉》。
1986年 六十六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5月,与马萧萧、张文彬、李天芳等作家回故乡作文学创作报告。
1月2日,《光明日报》发表《创作的广阔天地》。1月12日,《教师报》发表散文《话说成渝》。《陕西教育》1月号刊登《我的致敬信》。1月25日,《韩城市志资料》刊登《忆韩城少年书报社》。《小说评论》5月号刊登《古城寄语——致莫伸》。6月27日,《陕西日报》发表短评《一本有特色的刊物——读〈社会科学评论〉创刊号》。《陕西出版通讯》刊登《出书散记》。2月22日,《文学报》发表诗序《用诗来丰富文学园地》。《太行山》2月号刊登杂记《我的两本书》。3月26日,《西安晚报》发表散文《痛悼丁玲》。4月12日,《陕西日报》发表剧评《清新的艺术花朵》。6月10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35周年专刊《灵魂铸造者》前言。10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采访到写作》前言。《西工大校刊通讯》10月号刊登《让我们共同学习》。10月,写《延大记述回忆》。10月27日,写《敬致杨秀山将军》。
1987年 六十七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陕西出版通讯》1月号刊登《作家王路》前言。《革命英烈》1月号刊登《写在前面的话》。《渭南师专学刊》2月号刊登讲话《谈生活与文学》。3月16日,《陕西日报》发表序《洋溢着朴素与自然的美——〈华山传说〉》。《延安文艺研究》4月号刊登《关于“讲话”的两封信》。《韩城文史资料》5月进《李秉衡教师》。6月29日,《陕西日报》发表书序《读〈司马迁的传说〉》。《韩城文史资料》刊回忆《解放韩城》。7月9日,《西安晚报》发表《历代咏司马迁诗选注》序。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杜鹏程致段国超》书信。陕西人民出版社8月出版《答文学青年问》序。10月1日,《今晚报》发表书评《欣读〈我在中国〉》。12月,中央电台播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当代文学电视课问答》。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新文学大系》选入《在和平的日子里》、《答中学生问》。
1988年 六十八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延川文史资料》1月刊登《我的教师经历》。写《我的小传》。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与他人合作的《挚爱在心头——〈深沉的爱〉》序。为陕西广播电台送而写《龙年杂感》。5月23日,《西安晚报》发表书评《遥寄艾克思》。6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欣读〈226个弹孔〉序》。《陕西师大学报》增刊《聊表敬意》。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书评《读〈中国现代杂文史〉》。山东《企业家》9月号刊登书评《为改革家擂鼓助阵》。1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治学名言录〉序》。12月,《陕西教育》刊登散文《别了左嘉猷》。1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三秦近代名人评传〉序》。《西安晚报》发表《也谈杂文》。
1989年 六十九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共产党人》2期刊登散文《彭总的马迹》。2月20日,《榆林报》发表《〈在这块土地上〉序》。《渭南教育》4月刊登散文《悼念赵惠民老师》。6月,《陕西日报》发表《〈丁玲译传〉序》。
7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杜鹏程文集》刊登《王震将军生活片断》。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踏月吹箫〉序》。8月,《韩城文史资料》9期刊《致韩城文史资料信》。10月10日,《陕西日报》发表《故乡的学报》评论。7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杜鹏程散文集》。《西安晚报》发表诗评《推荐一本诗集》。11月20日,《陕西日报》发表《回顾与前瞻》。3月16日,《西安晚报》发表《文彩斐然——别具一格》诗评。《西安晚报》发表《忆南泥湾、红叶、雪》评论。
1990年 七十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唐都学刊》4月号刊登与段国超合作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序。《延河》5月号刊登与段国超合作的《读〈大地杂咏〉序》。
《延河》5月号刊登《〈金水桥〉赞》书评。7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散文《传说及其它》。6月,《韩城市志》刊登《韩城市志序言》。7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军需生产史》收入《延安工厂回忆》。11月29日,《西安晚报》发表《〈趣味诗话〉序》。
1991年 七十一岁
任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魔幻巷道〉序言》。〈东方〉1月号刊登《彭大将军会见记》。1月8日,《文汇报》发表《致潘旭澜》。《延河》3月号刊登《〈模糊语言与艺术境界〉序》。《延河》3月号刊登《他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中流》4月号刊登《一位外国女作家的巨著——〈延安采访记〉》书评。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常用写作词语类编辞典》序。《人民文学》6月号刊登散文《最初的记忆》。6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希望在这里闪烁》序言。7月18日,《甘南报》发表《在夏河的日子里》。《延河》7月号刊登《漫谈文艺的路》。《延河》7月号刊登与段国超合作的《悼熊宇忠同志》。8月11日,签写《吉春〈司马迁演义〉序》。8月31日,《文艺报》发表《严肃认真的表现生活——关于长篇小说〈女儿河〉的通信》。《火花》8月号刊登《〈保卫延安〉创作的一些情况》。
10月27日,因病逝世。10月31日至11月2日,西安召开全国杜鹏程作品研讨会。
《人事月刊》10期刊登《人事工作随想》。《延河》11月号刊登《为重播〈保卫延安〉而写》。12月7日,《文汇报》发表《我的希望——作品研讨会发言》。
1992年 逝世后一年
《陕西教育》1月号刊登《欣读摇篮》书序。《小说评论》1月号刊登与段国超合作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的虚构的统——历史小说〈腥秋〉》。
10月27日,杜鹏程骨灰安葬在故乡韩城象山之颠。
……
三、杜鹏程与吉春
杜鹏程与吉春的几次谈话
1982年5月24日上午在西安建国路71号作协杜鹏程工作室:
吉春:杜老师,《司马迁演义》您看了吧,请提斧正意见。
杜鹏程:《演义》我看了,有意思,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证明您下了功夫,比原来的《传记》要生动,文字也简练,司马迁太伟大了!您写了两万字,太单薄了。再搞长一点,能出书,字数再增加一倍,或者写十万字也可以。要把《演义》写成既是演义,又是历史知识性的读物。这就需要在正文之后搞个注释,一万多字注释也好。比如:司马迁的死因,根据是什么,翻了哪些书,都怎么说的;杨敞是华阴人,是个四平八稳的人,后来当了宰相,要注明;司马迁的妻子,姓名,芝川人,要注明是自己拟的名字,合理塑造的,旧社会女人没名字,韩城习惯孩子小小定婚;司马迁女儿聪明、美丽、很能干,她丈夫杨敞在大司农登门言废帝时不表态,而她申明大义,立即支持废立之举。《史记》能流传后世,她起作用,让儿子杨恽(念“云”)保存《史记》、宣布《史记》。班固的《汉书》中录有《报长安书》草稿,能不是女儿保存提供的吗?刊布《史记》,司马迁女儿是后台,对杨恽教育的结果。她对父亲司马迁著书,受罪的情况和内因最清楚,司马迁妻子也最清楚。也可以说,没有司马迁的女儿、外孙,就没有《史记》问世,那就泯灭了!司马迁女儿应多写一些。外孙杨恽,也是个才华出众的人物,我读过他的文章,象李白那样豪爽,他对祖父司马迁很崇敬,听母亲讲的,冒死上书皇帝要求公布《史记》,了不起,当时是汉朝。司马迁小时候的故事,要注明是自己合理想象的。咱们韩城,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把风情、地理、历史等多介绍一点。司马迁太伟大了!不光中国,外国都极重视司马迁的东西,咱们没有的资料人家也可能有。史实一定要可靠。那些是自己的推断,还有高门、堡安等地的方位,东南西北,要写清,这既是演义,又是考证,使《演义》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注明己见有好处,相信后世文物会证实的。《孙子兵法》不是证实了吗?
吉春:杜老师,您讲得很中肯很细,我一定下功夫将《演义》写好,再呈您审阅。
出门时,杜鹏程说:《韩城文艺》每期我都读完了。让高健局长把每年的合订到一块,十本八本也行,保存资料。樊仰山写王杰,故乡人要写得有分寸。
吉春:我一定转达您的意思。请您保重身体。
1982年9月24日晚8时许在西安作协后楼1单元2层杜鹏程住室:
杜鹏程:《演义》修改稿我看了,10万5千字,您准备怎么处理?
吉春:如果可以拿出去,就请杜老师推荐。
杜鹏程:您可以将《演义》交给陕西人民出版社办的《绿原》刊物。您写个信,信上说明:《绿原》是陕西大型刊物,此稿较长,希望采用;《演义》初稿、修改稿均叫我看过两次。这样简单地写,再不多说什么。他们会找我的。您可以到省图书馆、师大、西工大的复印馆联系一下,将此稿复印一下,留下底稿。印一张1角5分至2角,印得很快,您站在那儿一会儿就复印好了,我的短篇东西就是拿去复印的,自己掏点钱。
吉春:好,我联系一下。不行,我拿回去抄写一下寄出(请杜看《陕西农民报》两篇短文:《千秋太史公》、《吉鸿昌老家在韩城》)。
杜鹏程详阅报纸后说:郭老给司马迁的题诗写得好,很有气魄。“学殖空前富”一句,把两种解释都写上就好了。
吉春:原稿上写着,发表时删掉了后一种解释。
杜鹏程:吉鸿昌是韩城您们西原村人,这我小时候就听说过。吉鸿昌率铁军到韩城,在您们吉户老祖祠内吃席讲话,说“我听我爷说,我家在韩城县北三十里的西原村,光绪三年才搬到河南扶沟的。”当时,我们几个小孩在祠堂外边玩,好奇地听着。
吉春:我就是根据您上次这样讲的,回去了解的。还有吉鸿昌给老祖祠捐洋一千元,写“同气连枝”匾,给象山中学赠送一套“万有文库”丛书等。
杜鹏程:您掌握的史料不少。
吉春:请老师千万保重身体。
杜鹏程:最近身体一直血压高,240以上,在北京参加十二大时,还请了三天病假。
吉春:您休息,我走了。
杜鹏程:好,《演义》就那么办。阿池她妈(指小女孩的母亲,即杜的姐杜竹英)明天要回去,我谈谈事情。
杜送吉到楼台口,握手告别。
1982年12月10日晚8时半在杜鹏程住处:
杜鹏程:《演义》交《绿原》了,让他们审阅后再说。《彭总雪夜过黄河》您写得清晰精练。彭总夫人来了一次西安,让她将稿子带北京去了。她说收集彭总历史片断。您的大儿子多大了?
吉春:他叫向阳,16岁了,来西安配眼镜。
杜鹏程:我的孩子也是配镜。儿子在象中上学吧。
吉向阳:杜伯伯,我学习一般,在下峪口矿子弟学校。
杜鹏程:要好好学习。
临别时,杜主动与向阳握手,再次说“好好学习”。
1988年3月11日上午在翠花路107号院杜鹏程住所(老干楼3单元3层21号):
敲门,一女孩开门,杜从书房出迎,握手。
吉春:我刚从省委办公厅贾喜学处来,听您打电话要换房子。
杜鹏程:对,我想搬房子,离《延河》、作协近一点。您们矿工报登我回忆韩城解放的文章细一些。
吉春:《演义》您看了吧?
杜鹏程:喜学送来的,我看了,这回象通俗小说,有知识性、趣味性。我看,比过去的传说故事更真实、更生动。过去学习好,不叫“尖子”。
吉春:请老师为《演义》写个序吧?
杜鹏程:完全可以。只是现在手颤一点。您记一下,我说个提纲,您先划个草稿,再让我修定。第一段写《演义》改好了,有知识性、趣味性。第二段写您的名字由我起的,是个学者、作者、司马迁研究专家。第三段,写学者的成果,我在日本访问时,人家就说您的《司马迁生地浅谈》等论文比清代王国维还研究得细;第四段写作家成果,发表的诗、小说、故事,应提《白楼梦》;第五段可写“忘年交”,是72年“7.1”刚过吧,您到苏村看望我和文彬,送给我一首小诗,很有胆识。我永远记着诗的后四句:“名书万代传,小人乱批判。延安宝塔固,蜀道已通天!”这是在口诛笔伐《保卫延安》时写的啊!对我以极大的安慰!序的最后回到《演义》修改过程,不要急,您慢慢地想,以我的名义写,先将出版单位落实,再动手写序。
吉春:对,对。感谢您厚为学生作序。
杜鹏程:咱们是老交情了,不用客气。
吉春:徐谦夫说一家电视台要拍司马迁连续剧,要我的《演义》看,是真的吗?
杜鹏程:有此事。王致远退了,另一个新领导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的编辑找我,仅叫我当顾问。
吉春:梁军部长说过,让我给华山影视公司写剧本。
杜鹏程:我听说过。华影解散了。
吉春:《绿原》上发表过丁树荣、王吾增的《司马迁》电影脚本。
杜鹏程:噢?几时发表的?
吉春:80年1期或2期,省出版社的马敬元老师让我看过。
杜鹏程:写得怎样?
吉春:可以,感人。他们把隋清娱“侍妾”当夫人写。我考虑司马迁十九岁前还在咱们故乡耕读的,《司马迁年谱新编》将由三秦出版社出。
杜鹏程:您的论据是什么?
吉春:有三、四点:一个极重要的论据是司马迁自己在《报任安书》中讲“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正好说明司马千“年长”(青年)时不在城市而在乡村;二是司马迁见郭解的时间,正是司马迁十九岁时,郭解将军将家室安置在夏阳,咱县郭庄一带有这个传说;三是司马迁问故孔安国的时间;四是当时夏阳已有书院,可以培育出“十岁诵古文”的英才来。
杜鹏程:噢,对。古人也有疏忽的地方。您要细研深钻,《年谱新编》出来送我一本。
吉春:一定请您斧正。请您休息,我把《演义》带回去了。
杜鹏程取了一封信说:好,请您将这封信交到楼下门房,是《陕西工人报》副刊叶广岑叫我题的词。
吉春接信后说:请老师保重身体。
1991年8月11日上午在雍村14楼3层5室杜鹏程家:
吉春敲门,杜稚开门,坐客房,等杜老穿好衣服出迎,手颤脚颤。
吉春:杜老,市上要出“名城名县”书,让我写“古今名人”和“煤电工业”两章,有您的传记,你看怎么写好?
杜鹏程:我早就答应您收集我的传记材料。如果是简介性的,我认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一书比较详细(起身到书房找书,找到两本杂志)。一本是《人民文学》第6期的《最初的记忆》,写我小时候在母亲背上“逃贼”的,另一本是《延河》上《漫谈文艺的路》,您可作为参考。写我倒可以,但一定要写师哲,他留苏,当马列编译局长,毛泽东的翻译秘书。您可向师的女儿师秋朗发信了解。
吉春(接了两本刊物,从包内取出《司马迁与太史祠》一书和《司马迁演义》序草稿交杜老):杜老,《司马迁与太史祠》一书赠给您斧正;《演义》序请您过目。
杜鹏程先翻看《司马迁与太史祠》一书:这本书好,文图并茂,您和兴海下了功夫。
吉春:日本爱媛大学滕田胜久先生来韩城,专门与我交谈,也认为这本书“文图并茂”。他还指着书上的图问了挟荔宫、真骨坟、冶铁遗址、夏阳城等方位。
杜鹏程又仔细看了《序》草稿:这儿加“经过八九年努力”,《序》下不要名字,我在最后签个名(吉春用圆珠笔改过后,杜老用吉的笔到书房签了名)。《演义》这个序完全符合我的意思(杜老又在作协信纸上主动为吉春题词:“艰苦努力,在学术上取得更大成绩。敬赠吉春同志,杜鹏程,一九九一年、八、十一”)。
吉春:杜老,感谢您为拙作写序又题词!只是这“敬赠”太高,我是您的学生、晚辈,写“示”就行。
杜鹏程:您也出了两本书,而且很快受到国内外学者教授的肯定和赞誉,咱们是同志(又取出两本杂志)。您把这两本回去交给“司马迁大学”陈、李校长。
吉春:(接杂志)好,我一定交给他们,请您保重身体。
杜老握手告别。
杜鹏程与吉春交往简记
1972年7月2日 吉春在韩城县府客房拜见杜鹏程。7月3日吉春骑车到苏村再见杜鹏程、张文彬,给杜小诗《寄语杜作家》并《公社论》书稿。
1973-1975年 交往不少,无日记可查。
1976年5月4日 杜鹏程给吉春回信,谈稿件。
1978-1980年,交往不少,无日记可查。
1981年3月11日 吉春到《延河》,见杜老。5月13日吉春将《买肉》等小说寄杜老。5月18日吉春在韩城听杜老访日报告。6月26日吉春在省作协见杜老,让看《考古与文物》文章《司马迁祠和墓》。8月5日吉春领向阳、安阳二儿到作协拜望杜老,见张文彬。
1982年5月 24日 吉春到杜鹏程家,杜谈《司马迁演义》修改意见。
1982年9月24日晚 吉春在作协后楼一单二层杜房见杜老。12月10日晚吉春领向阳儿见杜老,谈《司马迁演义》交《绿原》。
1983年5月29日 吉春到《延河》征求杜鹏程、雷乐长对《白楼梦》第一部草稿意见。
1984年2月19日 吉春在作协见杜老。7月29日吉春到苏村、北苏村了解杜老、杜姐事迹。8月20日杜鹏程等省文联作家来韩城矿区深入生活,吉春在局招3楼6号见杜老和杜微(豆豆),给《人文杂志》3期文章《司马迁生地浅探》。8月23日听杜鹏程讲话。8月24日杜鹏程谈“生地”。
1985年7月5日 吉春到作协见杜老,给胡耀邦总书记来韩照片。
1986年5月7日 吉春在韩城市听杜鹏程文学报告。5月8日听张文彬文学报告,与杜老等合影。
1987年8月10日 吉春给杜老写信。8月12日杜鹏程给吉春复信谈《元帅的故事》用彭总《雪夜过黄河》一文。
1988年3月11日 吉春到107号院见杜老,杜谈《司马迁演义》,答应作《序》。5月9日吉春领韩城参加《史记》会几人到杜老家拜望。5月11日早吉春领妻雷英、儿向阳、女会琴见杜,杜老让吉春全家坐省文联派的小车回韩,杜老却乘火车与全国史记会议专家教授到韩参观。8月11日吉春到杜老处见杜老、张文彬。杜老问安阳高考。
1989年5月6日 杜鹏程给吉春写信,言“期待拜读”《司马迁年谱新编》一书。6月4日吉春将《司马迁年谱新编》交省委办公厅贾喜学转杜老斧正。
1991年8月11日上午 吉春到西安雍村拜望杜鹏程老师,又谈韩城市准备出“名城”书让写“古今名人”。杜老讲了应将师哲列入名人,又谈他的传较全的事迹被印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赠《司马迁与太史祠》一书,并让杜老审定《司马迁演义》的《序》言,杜老看了《祠》书上多幅照片,认为好。又看了《演义》序,指正了几处文字,至书房签了名字、日期。为吉春题词:“艰苦努力,在学术上取得更大成绩。”谈话两个多小时,临别让吉春给韩城司马迁大学捎两本杂志。这次会面,竟成永别!
杜鹏程为《司马迁演义》序
《司马迁演义》这本历史小说,五易其稿,终于改好了。我以为,它比过去的一些传说故事更符合历史事实,更细腻、系统、生动,因而更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这是我的“忘年交”吉春同志的又一部力作,实在是应当庆贺的!
吉春,我是很熟悉的。他本名叫吉春盛,是我们故乡韩城西原村人。吉春这个笔名,是我为他简化的。他现在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学者和作家了。
说他是学者,司马迁研究专家,是因为他已出版了《司马迁年谱新编》,三秦出版社1989年4月出的;又与徐兴海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出了《司马迁与太史祠》一书,还在《人文杂志》、《陕西日报》、《文物天地》等报刊上发表过不少论文和史话。我在日本访问时,日本有的学者就看到吉春的论文,认为他在司马迁生平研究方面,比王国维还深入细致。《史记通论》一书中,将他考证的“司马迁十九岁前是在夏阳龙门故乡耕读”这一观点作了肯定。《史记研究史略》书中四处评赞他的《司马迁年谱新编》,并把“吉春”列为中年一辈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佼佼者,认为“是本时期取得成绩最多的几位学者之一”。
说他是作家,又因为他发表了不少小说、诗歌和故事。我见到的就有:《老年报》上的《老子认输》啦,《韩城矿工报》上的《最后一夜残杀》啦,《百花》上的《大力士吉毛的传说》,《彭德怀元帅的故事》中《雪夜过黄河》啦,《全国短诗大展赛作品集》内的《写在鲁迅墓前》、《怀念张学良将军诗词集》收录的《骊山怀旧》诗二首啦,等等。我还看过他写的长篇小说《白楼梦》草稿和一百余首诗稿。
吉春同志比我年轻二十二岁,是我的“忘年交”。记得在1972年“七一”后的第二天,他从县府骑车来苏村看望我和张文彬,交给我一首小诗,其中四句我记忆很深:“名书万代传,小人乱批判。延安宝塔固,蜀道已通天!”在当时那“口诛笔伐”《保卫延安》的年月,他有如此胆识是很可贵的,给我们以极大的安慰。1982年5月,我看完他写的《司马迁演义》第一稿后,就对吉在说“司马迁太伟大了!《演义》是一口气读完的。写了几万字,单薄了,再写长一些,起码超过10万字,要把《演义》写成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历史小说。”这次,我们整整交谈了三个小时。经过八九年的努力,我的期望终于实现了:将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司马迁,的确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人格高尚的光彩夺目的伟人!
杜鹏程
一九九一、八、十一
于西安雍村
吉春同志:
信收到。
大作《司马迁年谱新编》很快就问世。这是重要事情,我期待拜读。
拍电视剧事,也是事实。胡仲斯是铁路局领导干部之一,曾和我在建设工地一道工作过;他也从事文学创作,有著作问世。他到我家谈到有人热心筹资拍摄司马迁的电视片。
要拍电视片,首先是剧本问题。我把韩城有关这方面的人才和状况,仔细介绍。此事,我们大家应尽力促成。
顺颂
安好
杜鹏程
一九八九、五、六
寄语杜作家①
吉 春
闻君故乡还,
县府邀相见。②
谈话逗众笑,
热气满房间。
名书万代传,③
小人乱批判。
延安宝塔固,
蜀道已通天!
注:①杜作家,即杜鹏程。1972年7月2日夜作者将此诗写成,3日交给杜收藏。
②县府,即韩城县政府机关。
③名书,指《保卫延安》、《在和平的日子里》。
后 记
喜剧主笔姚泽芊先生曾对我说:“荣枯生死,乃万物之常序。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死能在活着的人们心中唤起某些忆念,那么,他的一生也可以算作是不太遗憾了吧。”
杜鹏程恩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著作,他的为人,他对故乡的爱,他的英雄事迹,不时地让人们回忆和谈论着。
这本《杜鹏程传奇》被作为韩城市“两会一节”指定出版物,由陕西旅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作为杜老的学生,曾答应为他写传的诺言终于实现了,我去了悲哀,变成了笑容,因为它可以安慰杜老的在天之灵!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赵熙和张文彬老师为此书作序,韩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市文体委韦文锋、党尚仁、梁林森等同志为本书组织出版奔忙,杜老的女儿杜稚、女婿杨兆瑞细心查核事实,侄儿杜天海、外甥女李能各热心介绍杜的轶事,在此一并致谢!
吉 春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五日于龙门书屋
委托书
对于吉春同志所著《杜鹏程传奇》一书的校样稿的“杜鹏程年谱”部分,我与丈夫杨兆瑞进行了仔细的核对,情况属实。由于对父辈经历了解的局限性,我们只能说,其余部分情况基本属实。我父亲生前与吉春同志有多年交往,曾委托吉春同志收集他的传记素材,并给他提供了有关材料。因此,我们同意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吉春同志所著的《杜鹏程传奇》。对吉春同志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真诚的感谢。
委托人:杜 稚
杨兆瑞
一九九三年八月九日
黄河水流长(代序)
赵熙
我同吉春相识,大约是经了叶桂棠老部长的相荐。叶老热心文艺工作,常来文联联系作家、画家来韩城煤矿辅导,我也来过多次。见到矿工报社的吉春,热情淳厚,对民间、民俗文学十分酷爱,写过不少有关司马迁和杜老的著述,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杜老病逝,文坛巨星陨落,悲凄痛切,在安葬杜老骨灰于家乡韩城象山之颠,我随文彬同志来过两次。见到吉春,谈及杜老一生,为人为文及对乡土作者关怀扶帮,平易教诲之情,感人至深。他谈到自己多年搜寻了遗散于民间关于杜老的传说故事,整理成文,并要出版,我便觉欣慰。因为,杜老一生谨严质朴,最不喜浮艳。生前很少有过多少记载他生平轶事的。然而,作为一位由贫苦农民的儿子,走向革命,又成为当代著名的文学巨匠,以宏篇史诗《保卫延安》震撼于世的杜老,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青年一代,他的一生经遇和处人接物及其走过的道路,都是珍贵的财富。自然,由故乡作家的朴实文学记载,更有其乡土气息和亲切感。吉春的这种努力和热忱,是很有意义的。
我以对杜老的深切钦敬和怀念,借吉春《杜鹏程传奇》出版之机,写下几句平易的话语——象山幽草劲,黄河水流长。杜老,你和你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不朽文字,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一九九三年七月三日西安北屋
青山埋忠骨神州留雄风
——在杜鹏程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代序)
张文彬
今天是杜鹏程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和我的孩子能来到丈夫的故乡,参加韩城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杜鹏程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心情很不平静。
在韩城这块不平凡的土地上,留下了先祖大禹治水的足迹;诞生了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这里有座苏山,是韩塬子孙为纪念汉朝使节苏武而得名的。在这块土地上每走一步,都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这块土地历史悠久、文化源流很长,而且有着她自己的个性和风骨——这一切,都使我想起丈夫的人格、作品和他的一生。
杜鹏程出生在韩城夏阳乡苏村。当他一落地,等着他的就是饥饿和贫穷。他读过私塾、进过教会孤儿院、教会学校;还当过学徒、校工,十三岁就挑起了生活重担,生活贫困而艰辛。幸运的是自幼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感受韩塬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气质。我们谈到他的作品时,就会感到一种风骨。他的作品就象雄壮的交响乐、带着他强烈的激情和热血,颂扬我们民族的愿望、民族的正气以及站起来的民族的自强、自尊。他的作品也是热烈而深沉的抒情曲。他满腔热情地书写着人民的命运、人民的苦乐与悲喜。人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的风骨和韩塬文化潜在的关系,正是这块不平常的土地,给他最大的恩赐。
一九四九年,我们在进军途中订婚的当日,部队驻扎在宝鸡塬上一个村庄。我俩在田野上散步。他走着、走着,指着脚下的土地对我说:“这块土地就是周塬,我们在这里订婚很有意义。”他告诉我:在童年时,他在母亲的怀抱中就听了很多韩城的传说、神话,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从此,他心中就有了一位巨人的形象。他常常幻想有一天面前会出现一位巨人,所以他赤着脚跑啊、找啊。跑到黄河滩去寻找巨人的脚印。他想有了这样一个巨人,母亲和乡亲们的生活就会彻底变个样。于是,黄河滩留下了他小小的脚印……他一生是如此痴迷,如此热情,为着民族巨人的诞生,为着巨人屹立在世界之林,献出了他毕生的心血和生命。
杜鹏程赤手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今又两袖清风、空手而去。唯有对这块土地情深义重、难于忘怀。现在我们用故乡的黄土掩埋他的骨灰,有着很深的意义,也是他的心愿,了却了他生前的遗愿。他从故乡起步,如今又回到故乡——我想他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得到莫大的欣慰。
韩城这块不平常的土地,应该出更多的人才。杜鹏程生前说过:后辈人应比前人更好、更杰出。因为他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起步的。
愿韩城这块沃土,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物。
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七日
(作者系杜鹏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