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西原村名的传说>【木马)西原村名的传说(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木马)西原村名的传说(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作品名称:西原村名的传说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3-07-09 07:05:18      字数:4108

二十、西原村大力士吉毛的传说
日食斗米
吉毛,是韩城西原吉户七门的人,住在天园寺旁边的西南角,即现在的西原小学操场。吉毛 一生下来 ,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村内人说道:这娃生得体大膀宽,是个神童,把他父顶跑 了,一老换了一少。吉毛的母亲守寡,把吉毛抚养大,母子相依为命。
吉毛的母亲爱打牌。一天,他母亲和好面搓成条,切了三箅子玉米面馍,搭在笼内蒸,因为 烧的是煤片,所以不用添柴。馍一上笼,他母亲就到寺门口打牌。吉毛也跟上去看。吉毛的 母亲打了牌,竟忘了其他任何事情。她正喜形于色,等着碰九万牌而糊的当儿,吉毛便缠着 说:“妈!我饿了!快下蒸馍吧!”
吉毛母亲听儿子一喊,想起了家内还蒸着馍呢!早都蒸熟了呢!说道:“我这娃犯下饿罪了 ,才吃了饭,就喊饿!毛儿,你听妈说,妈没空。你回去把馍给咱下了,妈黑了回家再吃。 ”
吉毛听妈妈一说,赶紧跑回家去,下了一笼馍。他趁热一个一个地吃着,一个一个地吃着… …
天黑了,牌场散了,吉毛的母亲回到了家。她揭开了笼盖,一箅子是空的;她又取下一个箅 子和笼圈,中间的一箅子又是空的;她再卸下一个箅子圈,惊呆了:底箅子还是空的。
她跑出屋,喊在巷内玩耍的吉毛:“毛儿!你把馍放到哪儿去了,找不见!”
吉毛吐着舌头,断断续续地回答:“妈,你……不要再寻了……我已尝……尝完了!”
吉毛的母亲知道儿子饭量大,经常吃个半肚。这年过腊八节,他母亲先一夜就将小米一斗倒 在杀猪锅内,添了两桶水,又放了些豆子和红枣,煮熬开了。腊月初八天刚亮,小米腊八饭 做好了。她把儿子从被窝里摇醒,心宽地说:“毛儿儿,妈把腊八饭煮好了,香得太,快起 来吃。今个把你管饱,看你还能吃了一斗米不成?”
吉毛一听妈说腊八饭做好了,一轱辘爬起来,端起大老碗,一口气吃了二六一十二碗。中午 ,他又吃了二五一十碗。晚上,他又吃了八碗。吃最后一碗,他还吃得挺快,好象没吃够似 的。这一天,加上他妈吃的三碗,一斗小米以及豆子、红枣煮的腊八饭,没剩一点,全吃完 了。
腊月初九,吉毛的母亲在牌场内对人们说:“我毛儿真能吃,原来吃一笼馍还不算,昨天竟 吃了一斗米的腊八饭,你们看劲大不劲大!”
这一下,吉毛“日食斗米”的事长上了翅膀,满天飞。一些富户,一听说吉毛力大无穷,都 想雇他干活;可又一听他“日食斗米”,饭量太大,不受聘用。
担炭拔杨
吉毛由于食量问题,给富人打短工不行,只得靠卖炭过活。
第一次担炭,没有空具,吉毛在邻居家借笼,小了他不要,不值得跑回回。最后,好说歹说 ,借了富家两个盛草的大台笼。家内有个水担,吉毛瞧了瞧,太短太小,不能用。左寻右寻 ,从墙角寻出他妈织布浆线子用的浆线子杆,他放在手内一掂,两头粗细一样,光亮发明。
吉毛用浆线子杆挑着一对大台笼,行三十里路,快如风。到上峪口沟内,装了饱饱两台笼黑 炭,闪出了沟。担到上峪口村北,浆线子杆坏了,两个台笼落了地。他没法子,一只手提一 台笼,两只手提两台笼煤,大步流星地从村北提到村南。
突然,吉毛把头一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老碗粗的白杨树,他笑了:“这一下有扁担啦!” 他自言自语之后,走到杨树跟前,两只手从东南西北摇了四摇,把树根摇活了。然后,使出 全身力气,象鲁智深那样,将白杨树拔了起来!拔下了这棵白杨树,吉毛用手把树枝和树梢 歪(搬)掉,做成了又一个担,将两台笼炭担回了家。
抱驴让路
吉毛担炭时,将浆线子杆担坏了,他母亲知道她心爱之物被损坏,气得数说了吉毛一顿,不 让他再担炭。
有一天晚上,吉毛靠好了富户一头毛驴,第二天天灰灰就吆着毛驴驮炭去了。走呀走,走到 上峪口村南的窄胡同路中间,突听前边驮铃响,吉毛吆着毛驴再往前走了一会,就和驮炭的 骡子相遇了。胡同路窄,路两旁是枣棘丛生的土硷畔,前不能前,退不能退。
吆骡子的脚户,占着他是实驮子,便气壮地说:“小伙子,快把你的驴抱过,我要赶路!”
吉毛一想,空驮子要给实驮子让路,这是没有成文的古规。他二话没说,腰一蹴,便将毛驴连空驮子抱起来,放在了土硷上。
吆骡脚户将骡子赶过去后,吐着舌头惊讶地回头观望:只见吉毛又从土硷上将毛驴连驮 子抱下了路,扬鞭而去。
不料,在吉毛从山坳的煤窑上将驮子装好往回返的时候,正好又走到上峪口村南的窄胡同中间,与刚才碰见的那个吆骡子的脚户又相遇了。毛驴是实驮子,骡子现在成了空驮子,胡同路窄,还是前不能前,退不能退。这回,该吉毛发话了:“把你的骡子抱过,我也要赶路哩 !”
吆骡脚户望骡生畏,心想原不该气壮地对待这个小伙子,真是冤家路窄,偏偏又在此胡同相遇。脚户又想,要是碰上其他人,早都使上地头蛇的威风来了,偏偏又遇上这个能抱动驴的 大力士,打不过人家呀!
弱夫多求饶。吆骡子的脚户装出可怜的样子,对吉毛央求说:“小伙哥,你看我这老夫身单力薄,那骡子高大体重,怎能抱动,还请小哥帮忙!”
吉毛见脚户请求回话,并不计较,二话没说,走上前来,腰一蹴,将脚户的骡子连驮子抱将 起来,放在了土硷上。脚户看得惊呆了,站着没动,竟忘记了帮手。
吉毛将骡子放到土硷上以后,下土硷将自家的毛驴赶过一段路,又返回将土硷上的 骡子连驮子抱下路,吆骡子的脚户惊喜万状,连忙问道:“小伙哥,请问尊姓大名?家住哪 村?”
“小子姓吉名毛,西原村人。”吉毛边走边回答。
脚户一听此人就是“日食斗米”的吉毛,更加惊喜,立即产生怜悯留恋之心。他追上几步, 拉住吉毛的手说:“老夫有眼不识泰山!不知小伙哥就是‘日食斗米’的大力士。如果小哥 愿意的话,请参加我们的脚户队,专搞卖炭生意,我们这儿骡马成群,不愁小哥没有钱花! ”
吉毛留步了。他听了老脚户这个请求,笑了。心想,我家贫如洗,卖炭没有牲口,如何养得 老母亲,不如答应了他。便说:“老兄!冤家变亲家,好,好,让我回家告诉母亲一声,明 天就来赶脚!”
老脚户喜得合不拢嘴,拉住吉毛的大手,再三摇着,千叮咛万叮咛:“一言为定!明天一定 来!老夫在这儿专候、专候!”
从此,吉毛参加了北乡的卖炭脚户队,天天奔波在煤路上。
提瓮取暖
一天,吉毛到河东去了一趟,跨过龙门返回时,天黑了。是冬天,又刮刺骨的西北风,他空 空一身,衣服单薄,觉得浑身发冷。
路过龙门村的瓷器窑时,吉毛趁着月光,看见窑场摆着刚烧出来的几十套瓮盆,灵机一动, 顺手提了两套瓮就走。
这两套瓮,也有五百斤重,一套是三件,两个小瓮装在一个大瓮内,一只手提一套,一双手 提两套瓮。
吉毛正提走时,被要账回瓷器窑的张娃徒弟瞧见了。这个徒弟,身小力薄,不敢过问这个“ 大力士”。张娃急忙跑进屋内,对卫掌柜的说:“掌柜,有人把咱两套瓮提走了!”
“谁?你怎么不挡住?”卫掌柜立即停了算账,惊问道。
张娃忙说:“好象是西原的吉毛,他在脚户队我见过,他力大无穷……。”
卫掌柜立即叫张娃牵了马,搭上鞍,自己骑着朝南撵去。紧赶慢赶,一路上不见吉毛的影子 。赶到西原村北,月光下发现放瓮的印迹,原来吉毛在此解过小手。
卫掌柜寻到吉毛的家,进了烂门,就看见院子内蹲着两套瓮。
吉毛出屋迎见卫掌柜,问知来意之后,笑着说:“掌柜的,我从禹门口(龙门)过来,冷得 很,就提了两套瓮取暖,走路出力,就不觉冻了。这样吧,你拿去卖了吧!”
卫掌柜得知吉毛拿瓮的原因后,并不怪他,只羡慕吉毛的“神力”了。他对吉毛说:“大力 士,你别误会,我不是为要瓮的,而是跑来想见你一面,真是名不虚传,这两套瓮就留作你 用吧!”
修庙留像
宋仁宗时,韩城井溢村的房寅显灵,说他住“韩城槐柏相抱处”。因为房寅在仁宗当太子时 救过皇后、太子的命,仁宗一梦见房寅,便派宰相王钦若到韩城察得房寅墓地在西庄镇西边 ,下旨在西庄镇(现西庄乡政府驻地)为房寅法王建庙。
修庙招工的榜告一贴,韩城北原的小伙子纷纷报名参加。吉毛为了糊口,也报名参加了建庙 工程。初到时,他干些泥水活,还不怎么被人注意。
一天,吉毛参加了伐树运树的行列。大伙儿在西庄北边七、八里的贾村,伐倒了一棵能作庙 内通梁的大杨树。在运的时候,发生了问题,牛拉车在九郎坡(西庄北边坡)下陷入泥泞, 上不去坡。吉毛从后边找着大斧来到跟前,将斧子一撂,他一个人掮住大头,一声大喊,后 边的人跟着一轰而上,很快运到了工地。
到了上大梁的时候,其他二十多人拉一边绳,吉毛一个人独拉一绳,将大梁安好。建献殿时 ,立大石柱,众人使足劲,总是立不端。大伙都鼓动吉毛:“大力士,保险能立正。”在众 人的簇拥下,患病的吉毛独顶一面,一声大喊,连立四柱,大庙的架子告成。
宋仁宗天圣三年,即公元1025年,吉毛终因劳累过度,病上加病,第二年就病逝了。
后来,西庄八社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大力士,特在法王庙西小院进门靠东的墙洞上,给他塑了 像。这个泥塑像,身穿红袍,显得雄壮高大。从此,“西原吉大力士”的塑像被后世人们当 “神”来敬仰,他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起来。吉毛的墓,在西原村东南,原来有碑,大 书其名。
(吉春根据吉诚忠、吉鸿章口述整理。其中《抱驴让路》《提瓮取暖》二则故事登载于《百花》杂志)

二十一、西原村邹老八灭匪
  邹姓是本村古时一个大家族,该族中有个叫邹安的人,排行老八,练就一身好武艺,村里人叫他邹老八。
  窝藏在黄龙山上的土匪,时常窜到村里抢劫,使村民不得安生。邹老八决心灭匪,经过周密计划,召集村里10多名青壮年和自己亲兄弟,奔赴冶户川侯家庄后山上扎寨修堡,打死打伤土匪100人,把柳沟、马蹄掌一带土匪消灭干净了,得到了冶户川民众的支持和拥护,称邹老八为“贡爷”,当地人把此地叫“八郎沟”,把筑的寨子叫“八郎寨”。
  后来邹老八兄弟把家搬到八郎沟居住,因此地水质不好,易得甲状腺病,而迁居宜川集义。民国时,每年清晨节宜川集义镇邹姓派代表来西原上坟祭祖。

二十二、西原村一女没有嫁妆陪座山
  驴底脑山古时属西原,为什么后来变成东贾村呢?提起还有一段婚嫁趣事哩!
  相传本村吉某人生有一女,自幼许配给东贾村程某儿子。儿大当婚,女大当嫁,程某择好日子,通知吉某完婚。只因吉某做生意赔了钱,无力为女儿购置嫁妆。吉某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体一天天消瘦。女儿看出父亲的心思,就提议把驴底脑山那几亩地陪嫁就行了,一是咱家种不过来,二是我来回收种能常照看双亲。吉某觉得女儿在理,便将地契装到红油漆匣子内陪嫁了。程某人一见地契,喜出望外,高兴地说这比任何嫁妆都强。
  1951年土改评产时程家后代翻出了地契,后昝村公社在驴底脑山办了个林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