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冲天大将军黄巢
作品名称:冲天大将军黄巢 作者:浪漫诗剑侠 发布时间:2013-02-08 23:55:26 字数:4722
古风诗曰: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少小即有冲天志,长大自然不同凡。
文成武就人中骄,命运坎坷恨苍天。
殷实家底曾苦读,屡次科举落第终。
朝廷腐败一腔怒,咬牙恶向胆边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关东大旱万民苦,官吏还要催缴租。
百姓难活四方乱,走投无路恨泪流。
曹州黄巢敢造反,发出檄文敢承头。
斥责官府官吏贪,推翻建立菊花楼。
起事意欲建新朝,天下百姓不痛苦。
秀才造反乃黄巢,濒临绝境志气高。
朝廷腐败我带兵,不惧藩镇动枪刀。
唐朝末期朝政乱,宦官奸臣在掌权。
藩镇割据万民苦,社会动荡见黑暗。
官府腐朽已透顶,骄奢淫欲史无前。
蝗虫吃尽绿色物,天灾人祸加水患
颗粒无收怎么活?大唐懿宗十四年。
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濮州盐贩王仙芝,带领饥民起长垣。
斥责唐朝最腐败,濮州曹州连攻陷。
四方百姓齐响应,数月义军达数万。
黄巢响应起曹州,避实就虚且转战。
仙芝战死黄巢继,号称冲天大将军。
纵横中原无人敌,转战南北到福建。
拿下东都洛阳城,攻陷帝都进长安。
藩镇自保不敢碰,帝都称帝换新天。
牡丹已死菊花开,满城金黄香弥漫。
义军成功变疯狂,烧杀抢光乱乾坤。
黄巢称帝脑子昏,醉卧皇宫日日春。
士兵凶横若强盗,处处越货掠金银。
争抢美女且享受,长安混乱皆强人。
王师征剿百姓迎,黄巢下令屠万民。
滥杀无辜心胸狭,不思进取龙榻笑。
缺乏政策安黎庶,官军围困只会跑。
神州大地处处家,习惯流寇不怕剿。
黄巢血洗老百姓,沙陀牙兵协攻城。
一战即溃农民军,弃城进山奔山东。
临行大火烧长安,一炬成灰帝都红。
包围陈州近一年,人肉军粮做供应。
前无古人乃黄巢,后无来者最血腥。
百姓净尽给吃光,赤地千里乌鸦鸣。
中原十州受毒害,义军虎狼留恶行。
黄巢杀人八百万,病饿战死数不清。
走投无路奔山东,从此消失无影踪。
冲天大将侥幸逃,离开泰山虎狼谷。
叹息人生如梦幻,落日血染江水流。
来到洛阳欲遁世,出家宁波雪窦寺。
潜心修习我佛法,法名翠微做禅师。
光头白须已年老,不堪回首风云日。
独倚栏杆望春桥,冷眼旁观无人知。
大唐江山早易主,五代十国岁月逝。
大齐香阵金菊黄,昙花一现一首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史料整理: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濮州(治所在今河南范县)私盐贩王仙芝与尚君长兄弟聚众数千人,于长垣(今属河南)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次年六月,王仙芝等攻陷了濮州、曹州(今山东曹县),并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军。这时,黄巢与族兄弟子侄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在曹州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也争先加入起义军,数月之间,起义群众就达到了数万之多。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转战于黄河、淮河流域,屡败官军,连克州县,声势日大。唐王朝见镇压无望,遂采取政治诱降的手段。在起义军攻到蕲州(今湖北蕲春)城下之时,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职来引诱王仙芝。王仙芝一度为之动摇,黄巢大怒,斥责他说:“当初大家公立誓言打天下,现在你却要独自出去做官,对得起五千多个兄弟吗?”在黄巢等人的坚决反对下,唐朝的诱降活动最终失败。但起义军内部也出现了裂痕,怒不可遏的黄巢在出拳把王仙芝打得头破血流之后,自率二千人马北上,与王仙芝分道扬镳。随后,王仙芝战死黄梅(今属湖北)。众将乃公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初步建立了农民军政权机构。期间,起义军纵横中原、转战南北,在广州,攻杀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在扬州,击败淮南节度使高骈,吓得他谎称中风,躲进城中不敢应战。起义军顺利渡过江淮,向沿途官军发出檄文说:“你们各守各自地界,不要触犯义军锋芒。我们要进击洛阳,直取长安,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人之事!”诸藩镇只顾自保,哪敢违抗?起义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领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投降。起义军乘胜西进,直扑潼关。唐朝上下慌作一团,吓得唐僖宗只能每日以泪洗面。
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取东都洛阳后,旋即攻取陕州(今河南陕县)、虢州(今河南灵宝),向戍守潼关的唐军发出檄文,要其不要抗拒义军。起义军巧妙地从一条官军忘记设防的小道进入关内,里外夹攻,迅速占领潼关。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所率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
随后,黄巢大军兵不血刃,进入长安。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并迎接黄巢入城。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黄巢坐着金色肩舆,在众将的簇拥下,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城中。尚让抚慰市民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不会像李唐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尽管安居乐业吧!”
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起义军历时六年的流动作战,终于迎来了这场反唐农民战争的全盛阶段。黄巢也终于实现了自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
黄巢起义军虽然顺利地夺取了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建立了农民政权,但却没有出台什么改革措施,稳定人心。在沿途要地如洛阳等处均未派兵驻守,更未能及时追歼唐室残余,歼灭关中溃散的禁军,却忙于分官封爵,享受富贵。这就给了唐军以喘息的机会。所以唐僖宗得以从容地组织力量,进而组织反扑,使起义军由胜利走向失败。
中和二年(882年)四月,唐朝宰相、充诸道行营都统王铎统率大小十多路官军,四面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由于久困、封锁,起义军缺粮,形势日趋不利。是年九月,署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义军,举州降唐。唐朝又召来了沙陀族的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4万骑兵进攻长安。15万起义军在梁田陂(今陕西华县西)大败,损兵数万。黄巢见起义军节节败退,粮食也将吃光,只好撤出长安。
次年,起义军猛将孟楷攻破蔡州(今河南汝南),却被袭杀于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为报义军孟楷被害之仇,誓拔陈州。坚城之下,连攻近300天不克,起义军实力受到极大消耗。中和四年二月,李克用率沙陀兵5万,南渡黄河驰援陈州。在藩镇武装及沙陀兵联合攻击下,黄巢被迫解陈州之围北撤。在中牟(今属河南)北又遭沙陀军袭击,大败。尚杰、葛从周等降唐。黄巢率义军北渡汴水(今河南汴渠),东奔兖州(今属山东)。六月中旬,黄巢为叛将尚杰追及,再败。唐末农民起义自此彻底失败。
这场农民起义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弥足珍贵,总结起来,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在于:第一,起义军虽然打出了“平均”的旗号,但却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实现这一口号。第二,起义军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流寇主义”思想。他们曾经长期采取单纯的流动战术,常以招降纳叛的手段去扩大军力,并热衷于城市的物质财富,不重视根据地和地方政权的建设,故当唐军围攻长安时,起义军兵粮来源断绝,致使自己处于被动困境。第三,起义军占领长安后,农民领袖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黄巢忙于做皇帝,未能及时消灭唐朝残余势力,致使唐军得以重新集结,迅速反扑。第四,黄巢起义后期,军事盲动主义表现得十分严重。长安失守后,黄巢率军转战河南,这时他本应避实击虚以保存实力,而他却放弃了以往常用的游击战术,长期屯兵于陈州坚城之下,与唐军作大规模地硬拼消耗的阵地战,结果屡战失利,丧尽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第五,起义军的内部分裂与将领的动摇投敌,尤其是在起义军处于困境中,大将朱温的叛变造成极大损失。
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占据帝都长安以后,大杀皇族和朝廷高官,而且下令掘盗帝王陵墓,像秦陵、茂陵、乾陵三座都被掘盗,涉秦、汉、唐三代,座座显赫。秦陵是秦始皇的陵墓,茂陵是汉武大帝的陵墓,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陵主都是不可一世的历史风流人物。能对三朝帝王陵下铲,盗取宝物,谁人可比?也就是这个黄巢了。秦、汉、唐三代帝王陵均位于关中平原上,而且相距不是太远,这也为黄巢盗陵提供了便利。所以,历代关中农民起义军揭竿后,都会将破坏帝王陵,作为向封建统治者宣战的一个重拳,以泄愤恨。黄巢所领导的农民军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们。
黄巢是一个儒生,出身于一个靠贩运私盐暴利发财的富裕家庭,殷实的家底使得黄巢自小就有条件苦读儒经以求晋身官场,却屡次科举均以落第告终。黄巢陡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离开长安时扔下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可谓杀气腾腾。
黄巢回家做了几天私盐贩子。而唐代规定只准国营企业经营盐,黄巢没有经营盐的许可证,结果他们的盐巴被查封没收了。适逢关东大旱,官吏还要催缴租税、差役,百姓走投无路便聚集黄巢周围,于是发出檄文,斥责唐朝吏贪赋重,赏罚不平。目的是在于推翻唐朝暴政,建立一个能够减轻农民痛苦,推行轻徭薄赋的新王朝。
黄巢起事造反,横行神州南北,在长安称帝后,他的士兵则如同明火执杖的强盗一般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争抢美女,殴打平民,到处扰民。黄巢不能阻止。几个月后,出现粮荒,长安城里一片混乱。小股唐军乘乱攻城,黄巢十分虚弱,立刻带了少数随从逃出城。唐军进城之后,受到长安百姓的欢迎。黄巢到了城外定下神来,才发现入城唐军人数很少,随即反攻入城。重入长安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一事恨之入骨,居然下令屠城。将城中男丁杀戮殆尽,谓之“洗城”,血洗长安城。后来唐借沙陀兵协助攻城,一万多沙陀兵与黄巢十余万人对阵,黄巢一战即溃,只好弃城逃跑。883年4月,黄巢逃出长安之时,下令纵火。长安便一炬成灰。
黄巢在失败前在河南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模。其骇人听闻的程度,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黄巢拉起的队伍,在行军作战中病死、饿死、战死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万人以上。他带进长安的几十万人,大部分是饿死的。后来,黄巢弃城逃跑到山东狼虎谷时,只剩下残兵几千人,且丢盔卸甲,疲惫无比。
纵观这位农民领袖大规模“吃人不吐骨头”行径,其野蛮,残酷,恐怖,骇人听闻。历代农民铤而走险,反抗残酷暴政统治者,起义军首领,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数。但是,像黄巢以人肉为粮糗的恶行,绝非一般意义的战场上的较量,而是人性灭绝的屠杀。黄巢起兵还引发了拥兵割据的藩镇遍布全国,此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山东莱芜市圣井乡祥沟村有一棵名为“将军树”的古槐,传说就是这棵树下曾留下黄巢的足迹。根据新、旧《唐书》记载,公元884年,唐朝政府确信黄巢已经死于狼虎谷。于是,大唐官员们在他的身死之处建了一块石刻,标明这位造反者的葬身之地,以警醒世人。然而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很多书籍中却另有说法。他们相信黄巢没有死于狼虎谷,而是逃脱之后死于他处。清代学者聂剑光所著的《泰山道里记》有这样的记载:“黄巢死于泰山……九顶山南有大冢,俗称黄巢墓。”经专家考证,这里就是《泰山道里记》所记载的黄巢墓。此地与狼虎谷相距几十公里,如果真的是黄巢尸骨的埋葬地,那么则证明黄巢真的没有死于狼虎谷,也许这个地方还根本没有黄巢的尸骨,不过是缪传或者官府在骗人罢了。
黄巢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推动了各地的农民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对后世的农民战争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