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戏说鳌拜>第四十回 康熙朝廷放弃台湾 施琅力争为民请命

第四十回 康熙朝廷放弃台湾 施琅力争为民请命

作品名称:戏说鳌拜      作者:浪漫诗剑侠      发布时间:2012-12-05 00:21:58      字数:3956

  
  话说二等侯爷阳子奉旨出行,带着护卫林兴珠和洪朝,跟着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下海坐上旗舰,一直驶到台湾,在安平府上岸。
  一路上,阳子,施琅,林兴珠,洪朝等相处得也很和谐,林兴珠指点江山,洪朝海阔天空,施琅也神采奕奕,阳子很开心,对于他们所讲的故事,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话说阳子到了台湾,施琅待他真是诚恳热情,带他参观台湾美景,给他讲述台湾风情,林兴珠和洪朝也带着阳子参观妈祖庙,郑成功庙,带他去看村庄百姓,台湾军营,游览日月潭,请他宣扬康熙皇帝盛德巍巍,安抚台湾军民,的确做了不少工作。
  施琅也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大张筵席,招待阳子侯爷,还给他准备了台湾十名当地美女伺候他,把个阳子伺候的骨软筋麻,魂灵飞天,美死了,觉得施琅真的是个大好人,天下少有。
  却说郑成功横行海外,清朝政府绝对不允许大明政权继续存在,因此,必须剿灭,等施琅打下了台湾,朝廷便开始讨论台湾问题。
  康熙皇帝打台湾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汉人政权的一个稳定的据点。至于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之类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
  话说这日施琅正在和阳子几个在将军府里喝酒,京城圣旨到了,施琅赶紧出门排香案接旨。
  施琅接旨回来,脸色大变,神色不宁,样子觉得奇怪,问道:“将军,怎么回事?怎么变脸失色的?莫非还真的有人在陷害将军,皇上不信任将军了?”
  施琅道:“这倒不是,上谕令卑职筹备放弃守台湾事宜,要将全台军民人等尽数迁往内地,不允许留下一家一口。卑职询问使臣,却是朝廷廷议,很多大臣谏言,台湾孤悬海外,易生盗贼,朝廷控制不易,若派大军驻守,又浪费粮饷,因此,决定不要了。”
  阳子道:“这个台湾岛土地肥沃,百姓富庶,简直就像个世外桃源,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地方?若舍弃,外国洋鬼子必来侵占,这个地方可比北京城大多了,寸土寸金呀!怎么可以放弃?”
  施琅心里也不好受,道:“是呀!若洋鬼子侵占,势必会影响福建地方安宁,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台湾是不可以放弃的。”
  阳子道:“莫非朝中有人和将军为难,怀疑将军真的要做大明台湾靖海王?上奏了皇上,皇上疑心,无奈才作此决定?”
  施琅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侯爷,这个卑职到不担心,只是这台湾军民百姓数十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数十年,全部搬迁到内地,教他们怎么过日子?假若强制勒令搬迁,必然生变,却怎么处理?还有,满清官兵若撤离,洋鬼子必来强占,我们中国人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千里沃野,白白拱手让给外国人,我等心里怎么能甘心?万万不可的。”
  阳子道:“将军有何办法?”
  施琅道:“为今之计,请侯爷给卑职想出一个办法,台湾决不可弃,放弃就是千古罪人。”
  阳子沉吟片刻,道:“将军不要着急,我看这事,并非没有办法,也不是不可挽回,将军为民请命,而皇上却也睿智聪明,也很体恤老百姓,不是个昏君。你现在就回一趟京城,我教你怎么做,首先,给朝廷文武百官每人送一份厚礼,请他们帮忙陈奏,然后你写一份折子呈给皇上,说明不可以放弃台湾的理由,皇上雄才大略,一定会收回诏命,重新安排,却不是好?”
  施琅道:“此计大妙,不过,这钱,礼物怎么办?”
  阳子道:“我的好大哥呢!台湾这么富庶,只要说皇上下令内迁,岛上人心惶惶自不必说,然后大哥收取请命费,这笔礼钱你就用不了,台湾也保住了,却不是一份天大的功德?”
  施琅叹息一声,道:“只能如此了。”
  不等施琅传出皇上要放弃台湾的消息,圣旨命令台湾军民全部要内迁的消息已经传遍台湾岛,施琅按照阳子的主意大征请命费,你还别说,很快就征收到一百万两银子,百姓居民官兵,没有愿意离开台湾岛的,他们对施琅的京城请命表示理解和支持,施琅大喜。
  当下,施琅决定动身去京城为民请命,他对阳子道:“我要走了,台湾的文武百官就由侯爷暂时统带,皇上对侯爷那是没说的,绝对信任,侯爷坐镇台湾,朝中大臣谁也没有半句闲话。”
  阳子嘱咐一番,并交代他送礼的诀窍,那个官员可以多送,那个官员不妨少送,施琅感激不尽当晚就开船离开台湾,直奔京城。
  阳子却也是个见财不发是傻瓜,做官就为金和银的贪官,谎称自己拿出了很多金银交给了施琅去请命以留住台湾,要台湾百姓军民偿还,随后搜刮到一百多万两银子,却都是心甘情愿掏出来的。
  话说施琅来到京城,按照阳子的指点,给文武百官送礼,花费了大量的金银,求他们上言,保住台湾,不要放弃,也不要搬迁台湾的百姓。文武百官听闻施琅所讲,的确有理,大都愿意帮助施琅进言,施琅这才松了一口气。
  随后,施琅写了一份奏折也呈给了康熙皇上,折子是这么写的:
  康熙皇上万岁容禀:
  太子少保、靖海将军、靖海侯、兼管福建水师提督事务、臣施琅谨题。
  为恭陈台湾弃留之利害、祈睿裁事:窃照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
  查明季设水澎标于金门所,出汛至澎湖而止,水道亦有七更余遥。
  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然其时中国之民潜至、生聚于其间者,已不下万人。郑芝龙为海寇时,以为巢穴。及崇祯元年,郑芝龙就抚,将此地税与红毛为互市之所。红毛遂联络土番,招纳内地人民,成一海外之国,渐作边患。
  至顺治十八年,为海逆郑成功所攻破,盘踞其地,纠集亡命,挟诱土番,荼毒海疆,窥伺南北,侵犯江、浙。传及其孙克塽,六十余年,无时不仰廑宸衷。
  臣奉旨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薄,耕桑并耦,鱼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树,遍处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兹则木棉盛出,经织不乏。且舟帆四达,丝缕踵至,饬禁虽严,终难杜绝。实肥饶之区,险阻之域。
  逆孽乃一旦凛天威,怀圣德,纳士归命;此诚天以未辟之方舆,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岂人力所能致?夫地方既入版图,土番、人民,均属赤子。善后之计,尤宜周详。
  此地若弃为荒陬,复置度外,则今台湾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农工商贾,各遂其生,一行徙弃,安土重迁,失业流离,殊费经营,实非长策。况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使渡载不尽,苟且塞责,则该地之深山穷谷,窜伏潜匿者,实繁有徒,和同土番,从而啸聚,假以内地之逃军闪民,急则走险,纠党为祟,造船制器,剽掠滨海;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固昭然较著者。甚至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一为红毛所有,则彼性狡黠,所到之处,善能鼓惑人心。重以夹板船只,精壮坚大,从来乃海外所不敌。未有土地可以托足,尚无伎俩;若以此既得数千里之膏腴复付依泊,必合党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至时复动师远征,两涉大洋,波涛不测,恐未易再建成效。
  如仅守澎湖,而弃台湾,则澎湖孤悬汪洋之中,土地单薄,界于台湾,远隔金厦,岂不受制于彼而能一朝居哉?是守台湾则所以固澎湖。台湾、澎湖,一守兼之。沿边水师,汛防严密,各相犄角,声气关通,应援易及,可以宁息。况昔日郑逆所以得负抗逋诛者,以台湾为老窠,以澎湖为门户,四通八达,游移肆虐,任其所之。
  我之舟师,往来有阻。今地方既为我得,在在官兵,星罗棋布,风期顺利,片帆可至,虽有奸萌,不敢复发。臣业与部臣苏拜、抚臣金鋐等会议之中。部臣、抚臣未履其地,去留未敢进决;臣阅历周详,不敢遽议轻弃者也。
  伏思皇上建极以来,仁风遐扬,宜声远播,四海宾贡,万国咸宁;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莫不臣服。以斯方拓之土,奚难设守,以为东南数省之藩篱?且海氛既靖,内地溢设之官兵,尽可陆续汰减,以之分防台湾、澎湖两处。台湾设总兵一员、水师副将一员、陆师参将二员,兵八千名;澎湖设水师副将一员,兵二千名。通共计兵一万名,足以固守。又无添兵增饷之费。其防守总兵、副、参、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转升内地,无致久任,永为成例。在我皇上优爵重禄,推心置腹,大小将弁,谁不勉励竭忠?
  然当此地方初辟,该地正赋、杂饷,殊宜蠲豁。见在一万之兵食,权行全给。三年后开征,可以佐需。抑亦寓兵于农,亦能济用,可以减省,无庸尽资内地之转输也。
  盖筹天下之形势,必求万全。台湾一地,虽属多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勿谓被中耕种,犹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即为不毛荒壤,必藉内地挽运,亦断断乎其不可弃。惟去留之际,利害攸系,恐有知而不言。如我朝兵力,比于前代,何等强盛,当时封疆大臣,无经国远猷,矢志图贼,狃于目前苟安为计,划迁五省边地以避寇患,致贼势愈炽而民生颠沛。往事不臧,祸延及今,重遗朝廷宵旰之忧。臣仰荷洪恩,天高地厚,行年六十有余,衰老浮生,频虑报称末由。熟审该地形势,而不敢不言。盖臣今日知而不言,至于后来,万或滋蔓难图,窃恐皇上责臣以缄默之罪,又焉所自逭?故当此地方削平,定计去留,莫敢担承,臣思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会议之际,臣虽谆谆极道,难尽其词。在部臣、抚臣等耳目未经,又不能尽悉其概,是以臣于会议具疏之外,不避冒渎,以其利害自行详细披陈。但事关朝廷封疆重大,弃留出自干断外,台湾地图一张,附马塘递进御览。缘系条议台湾去留事宜,贴黄难尽,伏乞皇上睿鉴施行(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康熙本英明之君,读完感慨颇深,觉得施琅所言,句句属实,不可以不考虑实情,看来内迁之想,的确不可,遂召集文武百官重新议定台湾弃守问题,没想到文武百官尽皆改口,称中华领土神圣不可侵犯,都愿意皇上收回成命,保留台湾为中华土地,不再放弃,康熙皇帝也就同意了,按照施琅提议,设立台湾府,归福建管理,派兵驻守。
  一个月后,施琅回到台湾陪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品大员索额图,皇上有旨,撤销台湾内迁旨意,侯爷阳子回京述职。
  台湾居民这一个月来日夜担惊受怕,生怕皇上坚持放弃台湾,大家都说,皇上那是金口,说过的话是不会反悔的,施琅一上岸,宣读皇上圣旨,很多文武官员和百姓都听见了,都忍不住大声欢呼,山呼万岁,随后,大街小巷好消息传开,鞭炮齐鸣,跟过节一样热闹。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