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戏说鳌拜>第十八回 庄廷鑨修撰明史 目盲人扬名身后

第十八回 庄廷鑨修撰明史 目盲人扬名身后

作品名称:戏说鳌拜      作者:浪漫诗剑侠      发布时间:2012-11-26 20:37:51      字数:3062

  第十八回 庄廷鑨修撰明史 目盲人扬名身后
  话说鳌拜利用圈换土地沉重的打击了以正白旗为首的反对势力,借助于小皇帝玄烨之手除掉了代表正白旗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他的势力急剧增长,在朝廷里飞扬跋扈,不言而喻。至于鳌拜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赵匡胤都可以让手底下的将官强逼而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而鳌拜手下将官心腹势力目下朝野处处皆是,就连皇宫侍卫也都是他的人,由他亲自控制掌握,在朝中权势熏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说他对满清帝国忠心耿耿,但是只怕所有的人并非他这般忠心,谁不想升官发财?谁不愿美名千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因此,鳌拜对于满清政府来说,应该还是具有威胁性的。目下王公大臣却也无人敢与之抗衡,任由他把持朝政,虽说康熙皇帝已经亲政,很多大事的解决策略办法,还是要和鳌拜、大臣们廷议解决,而廷议的灵魂就是这位鳌拜太师大人。
  瞎诌一个例子说明一下鳌拜在朝廷中的威望。
  皇上在大殿道:“各位爱卿,今天朕在北山猎到大活鹿一只,想分给八旗旗主大家享用,请大家拿出分配方案来,不可偏私,绝对要公平,要大家心服口服才行。”
  一个王爷开口道:“鳌太师,您是六部之首,辅政大臣,请先说说您的分配方案大家听听。”
  鳌拜上前,慨然道:“皇上乃一国之君,身体健康才可以治理天下,万寿无疆,是我等微臣之愿望。臣建议皇上享用鹿茸和鹿血,鹿之心肝等物。鹿皮挺珍贵的,可以给我们万岁爷做一条漂亮的椅垫靠背,软绵绵的坐着也挺舒服,这也是我们为臣的一番忠君爱国心意。至于八旗旗主,大家都是冲锋陷阵的英雄,可以大胆享用鹿肉,万岁爷一定不会说什么,大家商量怎么分肉就是了。”
  新任正白旗旗主拉呱厄尔为了报答鳌拜推荐知遇之恩,马上上前道:“我朝军功为上,奖罚分明,平均分配,有失公道。我建议,鹿脯肉和两条后腿分给军功显赫的镶黄旗旗主鳌拜太师,剩下的鹿肉,砍成若干小块,好坏搭配,平均分给其他旗主,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没想到这个分配方案刚一出来,其他七旗旗主均没有意见,异口同声:“附议。”
  由此可见鳌拜在朝中的威势了,除了皇上,已经无人敢与他对抗甚至有异议。多亏他忠心耿耿,效忠大清皇朝,若有异心,想推翻满清皇帝,自己做皇帝,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若探囊取物一般。皇太极,顺治福临两位皇帝,真的是眼里有水,没有看错这位鳌拜大人,他真的是满清帝王家的保护神。
  西湖名人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嘉兴名人诗曰: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沙。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驾啼满城绿。
  
  湖州名人诗曰:
  湖州溪水穿城郭,傍水人家起楼阁。
  春风垂柳绿轩窗,细雨飞花湿帘幕。
  
  四月五月南风来,当门处处芰荷开。
  吴姬画舫小于斛,荡桨出城沿月回。
  
  菰蒲浪深迷白纻,有时隔花闻笑语。
  鲤鱼风起燕飞斜,菱歌声入鸳鸯渚。
  话说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处于太湖之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鱼米丝绸,是人间天堂,古今有名的地方。现在依然是最美好的地方,令人心神向往。
  这里物华天宝,地杰人灵,文人才子,风流辈出,当地文笔著名,古今出过无数的名人。湖州之笔,徽州之墨,宣城之纸,肇庆端砚,文房四宝,天下驰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话说湖州府有一富户姓庄,书香门第,耕读传家。富户主人名叫庄允城,生有数子,长子名叫庄廷鑨,自幼爱好诗书,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在江南,交游甚广,结交的都是江南名士,到了顺治年间,因读书用功,忽然目盲。庄允城爱子心切,遍寻名医为他医治,却一直未能治愈,自然郁郁寡欢,唉声叹气。
  话说有一天,庄家来了一个人,自称姓朱,乃大明朱相国的后人。随身携带祖父一部书稿,意欲在庄家抵押,求借数百两银子。
  庄允城本大户人家,仗义疏财,素来慷慨。朱相国本是他敬仰的人,他的后人生活艰难,前来借贷,自然义不容辞,当下允诺,却也不要他的文稿抵押。谁知这个姓朱的少年银子到手,却声称要出门远游,这部祖先的遗稿放在身边颇不方便,亦怕遗失,对不起先祖,要寄存在庄家。庄允城一听,却也有理,就答应替他保管这部遗稿,等他回来奉还。谁知姓朱的少年留下遗稿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杳无音讯。
  却说庄廷鑨目瞎在家,庄允城爱子心切,不愿意儿子烦恼,没事了便请家里文人清客给儿子读书解闷,也读这部朱家少年寄存在家的这部遗稿。
  这是朱国桢的明史遗稿,他的明史文稿,大都刊行,流传于世。这次他孙子带来的却是最后的篇章列传,并未出世,不为人知。这一天,庄廷鑨听清客读了几篇很感兴趣,趣味盎然,觉得写得的确不错,忽然想到太史公司马迁《报任安书》里有言: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也都是以后成名的。我庄廷鑨今日目瞎,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也写一本史书流传世间,也是一桩美事。
  庄家有钱,大富之家,要想办事,确实容易。庄廷鑨既然有了这个想法,父亲庄允城肯定支持,当下请了几个文人学士来家,将朱家这部明史遗稿从头到尾念给他听,庄廷鑨认为何处当增加内容,何处可以删减,口述出来,由宾客笔录。
  庄廷鑨治学严谨,目下目盲,无法博览群书,深怕写成惹人笑话。这部明史若编撰出来,谬误甚多,不但难享美名,还会给世人笑话讥讽,当下又花了很多银子,请来很多江南名流,通士鸿儒,再加修订,务求尽善尽美。
  庄家所请之人都是品德高尚之辈,很难用金钱收买。但是,太湖之滨,文士甚多,受到庄家邀请的,一来同情敬佩庄廷鑨,怜其目盲,感其诚意;二来修撰明史乃是一件美事,目下满清占领了中华大地,文人学士鸿儒都怀念明朝,修撰明史,却也心里情愿,自不必多言。庄家邀请,这些满腹经纶之人都不推辞,大都来庄家做客,住上十天半月,究其正误,提笔润色,甚至撰写文章添加内容,因此,这部明史里面有很多大手笔之作,也是瞎子文人庄廷鑨在别人的遗稿基础之上的心血集成,最是难得。
  这部书在庄廷鑨的精心编撰努力下终于完稿,他怀里抱着《明史辑略》文稿,微笑安然去世。
  话说庄允城的儿子去世,他非常伤心,儿子修撰成这么一部明史,岂愿埋没?因此,打算刊印。明清刊印书籍比较艰难,却是雕版印刷,很麻烦,费时费力又费钱。好在庄家有钱,拨出几间大屋子雇人雕版,准备刊印,让世人也知道庄家有这么一位文人,写了一部史书。几年以后,这本名叫《明史辑略》的史书还真的刊印成功了,作者就是庄廷鑨,前来帮助的明史学者鸿儒等,一共有将近二十人都名列其上。因为此书是根据朱相国遗稿增加删减而成,明朝的相国名头太大,不便提及,含糊其辞曰:根据“朱氏原稿”编撰修订。
  《明史辑略》出版以后,文字华美,这可是大家手笔。明史故事叙述详明,文字画瞻雅致,很快获得士林赞誉。庄家意在扬名,书价又很便宜,原稿涉及满清入关行径故事,修撰之人却也聪明,将很多不利语言事迹尽皆删除,未留有不利把柄。然而,怀念明朝,书中对明朝赞扬的文字却也在所难免。因大明已经灭亡,读书人思念故国,故而书一出世,非常畅销。由是,瞎子庄廷鑨名噪江南,庄允城虽然有丧子之痛,眼见儿子成名于身后,老人心里却也是一种最大的安慰。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