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大明历险记>靖难之役 第二十章 从夹河到藳城

靖难之役 第二十章 从夹河到藳城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8-02 09:11:30      字数:4863

  次年是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春节刚过,朱棣又与姚广孝商议出兵。姚广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北平是一座孤城,军民人口太少,固守城池是坐以待毙!我们只有拼尽全力向南进攻,擒贼擒王,占领金陵,才能完成靖难大业!王爷不宜久等,应尽快整兵再战!”
  朱棣连连首肯:“军师所言甚合我意,咱不等了,这就出师!”
  二月初九日,朱棣在王府广场集合部队,祭奠阵亡将士,誓师出征。祭台上摆满了香酒、鲜花、果品、米饭馒头及煮熟的猪头、牛羊肉等祭品,朱棣一身戎装,焚香祭拜,并含泪宣读祭文。
  “自靖难起事,倏忽两载。我十万燕地健儿,披坚执锐,鏖战疆场;捐躯殒命者数以万计,大将张玉,亦在其中。悼我忠勇烈士,悲痛之至!今我三军将士,整装待发,继续烈士未竞之大业,冀我烈士在天之灵,保佑成功!香酒祭肉已备,伏维尚飨!”
  朱棣读完,又舀了几碗香酒,洒沥在地上,以飨英魂。随后脱下战袍,点燃焚烧。熊熊的火光之中、众将士群情激奋,振臂高呼:“靖平国难,匡扶大明!”
  二月十六日,朱棣兵锋直指保定。万户、李愿的火炮部队,唐赛儿的白莲教将士都随大部队行动。
  其时盛庸领兵二十万驻德州,吴杰、平安率部驻扎在真定。朱棣决定趁南军两军分隔,先破盛庸一部。盛庸得知燕军卷土重来,亦率部从山东进入河北,寻找燕军主力决战。
  三月二十日,南北两军在夹河(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附近,漳河支流)相遇,分别驻扎在距离对方四十里的地方。
  三月二十二日,燕军进兵夹河。盛庸仗着人多,布下坚阵,和东昌一样,在阵中摆下火枪和强弓硬弩。谁料燕军吃一堑长一智,万户、李愿指挥火炮部队瞄准这边,发炮一阵猛轰,把南军的火枪毒弩炸了个稀巴烂。
  朱棣趁机命朱能、张信、真脱罕木儿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兵攻击南军左翼,派大将谭渊和唐赛儿攻打右翼。南军大将庄得率部苦战,会合盛庸的中军,打退了朱能、张信,又将谭渊和唐赛儿包围在阵中,庄得一刀将谭渊斩于马下,唐赛儿左砍右刺,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
  天色渐晚,朱棣命朱高煦和丁胜趁暮色向南军后方猛攻,朱高煦突入南军阵中,挺戟一搠,将庄得刺于马下,为谭渊报了仇。但南军人多,盛庸指挥得当,仍旧稳住了阵脚,夜幕降临,双方罢兵。
  当夜,朱棣与邱福率领百余人在盛庸营地附近露宿,侦察敌情。三月二十三日清晨,朱棣等人被南军包围,邱福率部死战,保护朱棣。幸好朱高煦、真脱罕木儿和唐赛儿率军杀到,前来接应,朱棣等人才脱离了虎口。
  朱棣回到大营,鼓励众将士:“两军狭路相逢,勇者胜!如今我军没有退路,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能击败盛庸,直取金陵!”
  众将士击鼓鸣金,吹呼雷动。朱棣随即指挥燕军向南军阵地发起攻击,盛庸麾军坚守。朱能、邱福进攻左翼,朱高煦、丁胜进攻右翼,朱棣与真脱罕木儿、张信冲击盛庸中军;万户、李愿率火炮部队也绕到南军侧翼,发炮轰击。唐赛儿带领白莲教将士随行,保护他们免遭南军冲击。
  燕军勇猛冲锋,南军拼死抵挡,苦战半日,互有杀伤。这时,夹河两岸突然卷起了一阵狂风,尘埃蔽天,刮向南军阵地。燕军在顺风一边,借助风势,进攻更加凌厉。南军被沙砾击面、风沙迷目,战斗力大大减弱;朱棣骑着“银褐”战马,挥剑大呼,麾军猛扑过来,喊杀震天。南军全面溃败,死伤数万人后,盛庸下令撤退,回守德州。吴杰、平安率领援军正在赶往夹河,途中探知盛庸战败,大为震恐,不敢贪功冒进,复又退回了真定。
  金陵皇城,建文帝朱允炆闻报夹河兵败,闷闷不乐。当日便带着方意、万扉、姚广娣三个美人上朝,召集各位大臣,商议对策。
  齐泰说:“盛庸骄兵失策,丧师误国,应撤职严办。皇上宜另选良将,与燕军再战!”
  黄子澄说:“我军久战疲惫,兵力不足,应择期休整,招募新兵,训练壮士,再广集勤王之师,与燕军决战!”
  允炆身后的方意突然说:“打又打不过,还打什么打?不如议和罢!”
  齐泰斥道:“我们在讨论国家大事,你一个妇道人家插什么嘴!”
  方孝孺说:“夹河一战,燕军占了上风,我军处于守势,是该议和了。但这个议和呢,是个缓兵之计,主要是让燕王止兵停战,为我军补充兵源、南下勤王赢得时间。”
  朱允炆颔首道:“此计甚妙。既要议和,就得将齐爱卿和黄爱卿革职罢官,逐出金陵,以取悦朱棣,展现诚意!齐爱卿,黄爱卿,你们俩有没有意见?”
  齐泰、黄子澄连忙跪下磕头,心惊肉跳,身上冷汗直淋。
  齐泰说:“臣昏聩无能,罪该万死,任凭皇上处置!”
  黄子澄说:“臣不明事理,失策误国,万死不足以赎罪!但凭皇上发落!”
  朱允炆说:“两位爱卿多虑了!朕只是让你俩回乡闲居,朝廷俸禄照领不误!每人再另赐黄金五百两,暗地里替朕招募一些士兵!”
  齐泰、黄子澄忙磕头如掏蒜,口中大呼:“谢皇上隆恩!”
  散朝后,二人连夜收拾细软,打包装车;次日一早就带着家眷,载着朱允炆赐与的黄金回家乡去了。
  建文帝遂派遣使者来到燕军大营,向朱棣传话:“朕已经将齐泰、黄子澄贬斥罢官,逐出京城;愿叔王就此息兵止战,咱们南北议和!”
  朱棣回话:“要议和可以,请允炆贤侄先把盛庸、吴杰、平安的几十万大军撤到长江以南,咱们以长江为界,各坐半壁江山!”
  朱允炆当然不干了,便急招方孝孺入宫,与他商议怎么办。
  方孝孺说:“燕王出兵已久,夏天一到,北方就是雨季,大雨滂沱,燕兵行军不便,疲于奔命。皇上宜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进攻永平,真定诸将渡芦沟桥直掏北平!燕王必回军救援,我军紧随其后,趁彼懈怠,进兵合围,可一鼓荡平!”
  朱允炆大喜,诏令执行。可还没等辽东官军出动,燕王便已进军真定。因攻城不易,朱棣决定诱敌出战。命邱福、丁胜率军四处搜刮粮食,又故意让老百姓向吴杰、平安透露此事。吴杰、平安一合计,决定出城袭击燕军。
  闰三月初九,南北两军会战于藳城。南军排列成长方形,严阵以待;火器弓弩列于前排。万户、李愿指挥火炮部队最先开炮,南军也发炮还击。双方对轰一阵,各有死伤。
  火炮射击停止后,朱棣遣朱能、张信、真脱罕木儿率精锐骑兵攻击南军东北角,以求破阵。又命朱高煦、丁胜进攻西北角,邱福、庞来兴进攻南军中军。唐赛儿率宾鸿、董彦皋等白莲教将士绕至南军后方袭扰,策应正面燕军。
  燕将庞来兴在冲锋中因马失前蹄,受伤被擒。但他施展神力,反手攫取敌刀,力斩数人后,夺马逃回。战斗中箭似飞蝗,火枪迭发,朱棣的帅字旗被箭矢射得七洞八穿,像个刺猬一样。双方苦战一日,不分胜负。
  次日天明,两军再战。攻守态势仍如昨日。平原风多,两军交战时突然又刮起了一阵狂风,风势猛烈,飞沙走石,声如雷鸣。巧的是,这次燕军又在上风头,南军仍在下风头,风沙扑面,眼睛都睁不开;燕军借助风势,勇猛冲杀,南军阻挡不住,全面溃败。燕军如潮水一般四面围攻,舍命冲杀,斩首六万余级。吴杰、平安带领剩余人马逃回真定,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藁城之战,燕军大获全胜。朱棣派人将射成刺猬状的帅字旗送回北平,令世子朱高炽把它当作靖难的证物,妥善保存,用来警示世人。
  燕军又集会庆祝胜利,杀猪烹牛,犒劳将士。会上朱棣慷慨陈词:“从白沟河、夹河到藳城,我军三次得大风相助,终获胜利,此乃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为也!神风助我乃是天意,众将士当顺应天意,随我南下金陵,奋勇杀敌,击败官军,完成靖难大业!”
  燕军将士无比感奋,皆振臂高呼:“南下金陵,官军必败!靖难必胜!”
  借着藁城大捷的余威,燕王进军顺德、广平、大名,所向披靡,其余郡县均望风而降。燕军不日占领河北全境,兵威大振。
  
  江南暮春时节,诗云:“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乡村美景堪夸,金陵城中也是风和日丽,姹紫嫣红。翰林大学士方孝孺到皇宫文渊阁读书的次数渐多,每次来自然都有姚广娣陪伴,两人如夫妻一般唱和吟诵,其乐融融。
  情到深处,难免有肌肤之亲。这日,方孝孺和姚广娣在文渊阁小憩室的卧榻上赤身相吻,缱绻缠绵;神疲力乏后仍相拥而眠,窃窃私语。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书僮在门外大喊:“大人,皇上去永寿宫了,宣您即刻进见!”
  方孝孺和姚广娣急忙穿衣起床,匆匆赶往永寿宫。朱允炆正背着手焦躁踱步,方意和万扉站在旁边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朱允炆看见方孝孺就像见到救星一样,上前握住他的手道:“方爱卿,燕军占领河北,兵锋正健,方意姐姐建议朕与燕王真心议和,罢兵息战,你看怎么样?”
  方孝孺说:“万万不可!皇上。燕王生性狡诈,反复无常,您把勤王的军队撤了,再召集起来需要时间;倘若燕王趁机举兵南下,长驱直入,则金陵危矣!请皇上三思!”
  朱允炆搓着手道:“打,这都打了两三年了,燕军越打越强!官军屡战屡败,不是对手啊!”
  方孝孺说:“皇上勿忧,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军虽连吃败仗,但仍占优势。只要您痛下决心,与燕王誓不两立,厉兵秣马,激励三军,则我军士气必振,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朱允炆豁然开朗,以拳击掌道:“好,就依方爱卿所言,咱与燕军接着打,直至擒杀燕王,收复燕地为止!”
  方意叹息道:“允炆,就你这么一个决定,又不知有多少士兵人头落地,多少百姓妻离子散!”
  方孝孺瞪了她一眼,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燕王兴兵抢夺皇位,就是犯上作难,大逆不道,罪该万死!人人得而诛之!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朱允炆两手一摊:“此言甚是,方意姐姐,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方孝孺又道:“皇上,臣还有一计,可使燕王父子兄弟相互猜忌,乱其军心!”
  “方爱卿请讲。”
  “皇上可修书一封,寄给留守北平的燕世子朱高炽,封他为燕王,许以金银财帛美女,令他父子相疑,兄弟阋墙!”
  朱允炆大喜:“你这是反间计啊!好好好,离间朱棣父子,正合朕意!方爱卿,这封诏书你就替朕草拟了罢!今晚回去写,明日上朝交稿!”
  次日上朝,方孝孺呈上草稿,朱允炆亲笔誊写一遍,加盖皇帝玉玺,令锦衣卫千户张安带人赍书,快马加鞭,直奔北平;又放出风声,故意叫燕王知道。
  朱棣在河北前线得知这个消息,心中甚是疑虑。倘使世子朱高炽贪图富贵,与朱允炆结盟,对河北的部队来个前后夹击,那他朱棣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朱棣又问身边的次子朱高煦:“你觉得你大哥会不会出卖我们父子,单独与建文小儿媾和?甚至联合建文进攻我们?”
  朱高煦早就觉得自己在外面带兵打仗,劳苦功高,燕世子该他当才是。听老子这么一说,心头一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赶紧撺掇父亲废黜朱高炽,换立自己!
  “父王,大哥觊觎王位已久,此次建文分封于他,他十有八九会顺水推舟,敬谢不敏!”朱高煦立进谗言,“倘若他从北平发兵,断我后路,南军再从正面进攻,则我十数万大军危矣!”
  朱棣心头惊颤,犹疑地说:“你大哥尚不至于此!就算他欲投靠建文,发兵袭我,姚广孝也不会让他这么做啊!”
  “父王你糊涂啊,姚广孝一个和尚,手无缚鸡之力,大哥对付他还不容易吗?”朱高煦添油加醋地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哥生性狡诈,居心叵测,不可不防啊!”
  几句话说得朱棣心里没了底。他正考虑要不要派真脱罕木儿率蒙古骑兵回师北平,擒杀朱高炽的当儿,帐外亲兵禀报,燕世子派人求见!
  朱棣和朱高煦走出营帐,见一队燕军骑兵押着三个人来到面前。骑兵队长向朱棣行礼:“王爷,世子命我等夤夜起程,押送金陵锦衣卫张安等三人到军前,交由您处置!”
  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双手递给朱棣:“这是建文帝让张安捎给世子的书信,世子未曾拆封,请王爷过目!”
  朱棣接过书信,见信封上火漆蜡原封未动,心中甚安。拆开书信看了一遍,勃然大怒,将书信扯得粉碎,愤愤地骂道:“建文小儿卑鄙无耻,竟敢离间我们父子!若非高炽懂事,连夜将书信与送信人送交本王处置,险些儿令我军火拼,伤我爱子!”
  朱高煦见自己的谗言没起到作用,失望之余,也不禁佩服大哥精明圆滑,棋高一着。
  朱棣抽出佩剑,架在张安脖子上,喝问:“张千户,本王给你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受死,你自己选!”
  张安自然怕死,双膝跪倒说:“张安愿降!”
  他的两个随从也跟着跪倒,表示投降。燕军从此又多了三员将士。
  朱棣又亲自写了封信,让骑兵队长带回北平交给朱高炽,称赞他忠于父亲,高风亮节,大义凛然,加以勉励劝慰。高炽见信,自然欢喜。
  方孝孺得知是这样一个结果,不禁嗒然气丧,色如死灰。他的反间妙计被朱棣父子识破,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化为泡影。朱允炆也很失望,但他器重爱惜方孝孺,并没有说他什么。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