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大明历险记>靖难之役 第二章 云多暗,王多乱

靖难之役 第二章 云多暗,王多乱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7-09 11:38:14      字数:4794

  入夜,大地陷入了沉寂与黑暗。距雾灵山不远的北平城内,灯火荧荧,宛如微暗夜空中的几点淡星。
  多数百姓劳累了一天,都已进入了梦乡。而大明北平布政使张昺宅内却灯光摇曳,喧嚷哭叫,吵作一团。布政使夫人杨氏正怒气冲冲地指挥几个家奴责打一名粗蠢的婢女。
  这名婢女在一条长凳上,几个男仆轮流用皮鞭抽她。皮鞭炒肉的声音清脆响亮,在苍紫的夜空中余音袅袅。
  张昺吃完晚饭洗澡,是这个丫环烧的洗澡水。张昺刚踏进澡盆,就被烫得跳了出来。他一迭连声喊打,杨氏心疼老爷,立即叫来男仆,将这名丫环拉到院子里,打得鬼哭狼嚎。
  最近张昺心里莫名烦躁,总感觉胸闷、气不顺,对下人也没个好脸色。
  张昺原是朝廷的工部侍郞,在都城金陵过得好好的,建文皇帝起了削藩之意后,非得让他来北平监视燕王朱棣。
  谁不知道燕王镇守朔漠边关,兵强马壮,太祖在世时,最受器重,是势力最强的皇子。因皇太子朱标早逝,太祖驾崩时,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是建文皇帝。朱棣一肚子不快活,对新皇帝都是爱搭不睬的,现在你跑到他的地盘上去监视他,岂不是进狼窝入虎口吗?
  张昺上任后,也到燕王府拜见过几次。朱棣仗着自己是亲王,又是北平的军事长官,根本没把他这个行政长官放在眼里,别说送厚礼巴结他了,就连饭也没请他吃过一回。只是淡淡地说:“张大人此来只须照管北平城内的钱粮治安,至于边关军务、兵马调度,就不劳大人操心了。”
  张昺唯唯。他也从没想过要插手北平的军务,现在他手下就只有谢贵和张信两个都指挥,统领军士、捕快两千余人,欲与数万燕军对抗,岂非以卵击石?
  而张信又曾是燕王旧部,还不知道是否与自己一条心!
  燕王的骄蹇傲慢与威风凛凛令张昺又恨又怕,又想着建文皇帝交给他的任务,是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燕军的动向,时时都有与他发生冲突的危险,他的心情哪里好得起来?
  张昺躺在澡盆里,听着那个丫环的哭喊哀叫,心里更加烦闷;他胡乱洗了两下,站起来擦干身上的水渍。正待穿衣时,才发现他放在澡盆边的衣服不见了。
  难道是他忘了带洗澡的衣服?不对呀,自己明明是带了衣服来的!没有吗?
  莫非是杨氏来过,将他的衣服拿走了?
  张昺光着身子大喊:“夫人,夫人,我的衣服呢?”
  杨氏闻声跑来,莫名其妙地说:“老爷,我没拿你的衣服啊!”
  大院里丫环的哭叫声突然停止了,那几个打人的男仆倒失惊打怪地喊了起来:“哎哟,烫死我了!又没打雷,哪来的闪电啊?”
  “没来由啊!又没下雨,我咋被雷劈啦?”
  杨氏慌忙过去。张昺光着屁股,只得站在原地。
  院子里打人的几个男仆执鞭的右手都遭到了几道不明闪电的袭击,手腕被烧得乌漆抹黑的,在那里跳着脚喊疼。手里的皮鞭自然是掉在地上了,他们也不敢捡起来。
  杨氏心惊肉跳,以为是他们打丫环干了神怒,老天爷出手阻止他们;就命丫环起来,回自己房里歇息养伤。
  张昺又在澡房里大叫:“夫人,你倒是快去给我拿衣服啊!”
  杨氏急忙赶去卧室,打开衣柜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她和张昺两人的衣服竟然不翼而飞了。
  “不好啦,快来人啦!家里进贼啦!我和老爷的衣服全都不见了!”杨氏失魂落魄地叫嚷起来。另一间卧室的一双儿女顿时吓得大哭起来。
  张昺听了,连忙找了块破布,裹在身上跑了出来。院子里,男仆们也顾不上手疼了,点燃一个火把,开始屋里屋外找贼。整个府宅内乱成了一锅粥。
  折腾了半宿,啥也没发现,倒闹了个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人人一头雾水。张昺在厢房里找了一套旧衣服穿了,命仆人散去,他和杨氏安顿好一双儿女,自回卧室安歇。
  想着今晚府里发生的怪事,两口子满腹惊疑、心神不定,躺在床上东猜西问、疑神疑鬼,一夜无眠。
  在布政使府宅内偷衣服的正是无敌、无畏。他俩悄无声息地从雾灵山飞来,隐藏在院子里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上。趁张昺洗澡和杨氏发威的当儿,无畏蹑手蹑脚地潜入澡房和卧室,偷走了他们两口子的衣服。
  又见那几个男仆仍在鞭打那个可怜的丫环,心生气愤,就用手指发出激光束,击落了他们手中的皮鞭,吓得这几个家伙再也不敢下手了。
  等到院子里火把亮起来的时候,无敌、无畏早已飞离大树,悬浮在半空中。深更半夜,月黑风高,地上的明人根本看不见他们。
  下面在闹哄哄地抓贼,无敌和无畏相视一笑,“嗖、嗖”两声,高飞远扬,回雾灵山交差去了。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老家是安徽凤阳的,他打下天下后,把帝都定在离老家最近的金陵古城,也就是后来的南京。
  金陵是六朝古都,哪六朝?三国时的东吴,之后的东晋,南北朝时南朝的宋、梁、齐、陈。那可是吴侬软语、莺歌缭绕的好地方,既有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又有刘禹锡的“乌衣巷口夕阳斜”。
  凤凰台自然在凤凰山上,凤凰山就在金陵城边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翔集于此,官府乃筑高台,山和台即由此得名。
  乌衣巷在金陵城外东南,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金陵旧城在长江东南面,距钟山较远,朱元璋登基后,命刘伯温在钟山之南筑建皇宫,在旧城以东白下门外二里许,筑建皇城。新城环绕钟山五十余里,规整雄壮,尽据山川之胜。
  刘伯温是朱元璋最倚重的谋臣,他指挥数万工匠大兴土木、建筑皇宫,宫殿的选址规划及施工图虽由他设计,但最终拍板的仍是朱元璋。
  皇宫正殿名为奉天殿,是皇帝临朝的地方。奉天殿的后面,又是两座宏伟大殿,叫华盖殿和谨身殿,是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这两大殿的两边都是一带长廊,直通奉天殿,左名文楼,右名武楼。
  三大殿的后面就是后宫了,正门叫作乾清门,进了乾清门就是坤宁宫,是皇后住的地方。坤宁宫两边分建着六宫,左边是仁寿宫、景福宫、仁和宫,右边是万春宫、长春宫、永寿宫。
  六宫后面是御花园,内建金水桥、太华池,飘香亭、安乐亭、鱼亭、鹿亭、鹤亭。
  奉天殿的门外,也建了两座大殿,左面的叫文华殿,是皇太子读书的地方;右面的叫武英殿,是皇帝沐浴斋戒的地方。两旁有两重门,左边的叫左顺门,右边的叫右顺门。从这里出去是正门一所,那便是午门了。皇宫的另外三个门,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和玄武门。
  四门之外便是皇城,围着厚厚的城墙,建有端门、长安门、承天门、庆瑞门等城门。皇宫内外,共有房屋1638间。
  大明建文元年六月的一天,皇帝朱允炆退朝后仍是满腹心事、闷闷不乐,他在华盖殿文楼的长廊中缓缓踱步,后面两个小太监远远的跟着他。
  朱永炆是一个年轻的皇帝,今年才二十二岁,长身玉立、面如敷粉,唇红齿白,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端正的小鲜肉一枚。他穿着赭黄色的龙袍,头戴金纱帽,脚蹬朝云靴,却也威风凛凛,不怒自威。
  爷爷朱元璋驾鹤西去的那一天,朱允炆就知道自己是天下之主了,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威胁,便是大明的藩王,他的那些手握重兵的叔父们。而对他威胁最大的,自然是兵马强盛、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
  朱允炆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曾问过东宫伴读黄子澄:“诸叔藩王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如生变端,该如何处置?”
  黄子澄进士出身,殿试探花。是皇太子朱标的好朋友,太子死后,又辅佐太孙允炆。他说:“诸藩王仅有护兵,只能自守,倘若叛乱,朝廷大军顷刻即至,如大石压螃蟹一般,谁能抵挡?汉朝的七王之乱,闹得多凶啊,最后还不是被朝廷平息了。所以说,诸藩王的这点兵力,不足为虑。”
  朱允炆深以为然,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任命黄子澄为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与兵部尚书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削藩。
  齐泰也是进士出身,应天(金陵)乡试解元。朱元璋临终时,命他辅佐皇太孙。三人密议时,齐泰说:“云多暗,王多乱!皇上要吸取西晋八王之乱的教训,赶紧削藩!诸藩王中燕王最强,先削了燕王,其他诸王可不讨而服。”
  黄子澄说:“齐尚书错了,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候,就做了很多坏事,削之有名。现在想要问罪,应该先从这五王开始。尤其周王又是燕王的母弟,削周既是剪除了燕王的手足,又是杀鸡儆猴,警告燕王不得轻举妄动,何乐而不为?”
  朱允炆采纳了黄子澄的意见,命大将军李景隆率御林军出巡,路过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的封地时,出其不意,将他们擒获,除湘王朱柏自焚宫室,投火身亡外,其他四人都已押解进京,禁锢在狱中。
  此后不久,朱允炆就接到北平布政使张昺的密报,说燕王朱棣正在偷偷地招募壮士、打造军械、操练兵马,意图不轨,望皇上早做防范。
  今天上朝,又有大臣参奏,说燕王日夜练兵,心怀不臣,恐有异谋,望皇上早日削夺他的藩封,以绝后患。
  话音未落,就有几个大臣站出来反对削燕。说燕王是皇上的骨肉至亲,肯定不会造反。而且燕王镇守边关有功,皇上若夺去他的藩封,那也太不仁义、太伤感情了!
  主张削燕和反对削燕的大臣在朝堂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作一团,朱允炆听得心烦意乱、左右不适,便喝令退朝,独自来到华盖殿店清静清静。
  踱了一会,朱允炆对身后的小太监说:“传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速来华盖殿进见。”
  一个小太监飞也似的去了。朱允炆走进华盖殿,坐等三人。
  最先进殿的是翰林大学士方孝孺,这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高个子,身材直端,步履沉稳;白面微须,双目炯炯有神。
  方孝孺是朝廷的文学博士,文采沛然,名满天下,世称“小韩愈”。朱允炆喜欢读书,每当有疑难之处,就召见方孝孺,让他讲解。国家重大的政事也都要向他询问。
  方孝孺向朱允炆行了叩拜之礼,正待坐下,黄子澄和齐泰二人也气喘吁吁地跑进殿来,君臣四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开始议事。
  朱允炆忧心忡忡地说:“朕的叔父,燕王朱棣正在北平招募士兵、打造军械、购买马匹,反叛之心昭然若揭,朕削燕之意已决,卿等有何良策?”
  黄子澄说:“惟今之计,不如先发制人。皇上即刻简派六师,讨伐燕王!”
  黄子澄是一个年近五十的老者,身材瘦削,留着一撮山羊胡子。
  齐泰连连摇头:“不可,不可。我们才削了周、齐、湘、代、岷诸王,已打草惊蛇,燕王早有准备。况且燕王善于用兵,北方的军士又十分悍勇,我们骤然兴师问罪,不能轻易取胜,反致天下惊扰,百姓怨望,这不是上上策。”
  齐泰三十多岁,国字脸,身材壮硕;知兵书,懂谋略,历任礼部主事、兵部主事、兵部左侍郞、兵部尚书,是个年轻有为的朝中重臣。
  朱允炆问:“齐尚书,那依你之见呢?”
  齐泰说:“如今北方边境有强虏窥视,我们以防边为名,调派兵将戍守开平卫,让燕王也听从调令,把燕王府的护兵全都调到塞外,来个釜底抽薪,削去他的羽翼,就能慢慢地削平他了。”
  朱允炆缓缓点头,觉得此计可行。
  方孝孺开言道:“此计甚妙。就怕燕王不肯服从调度。我也有一计,管保燕王听从皇上调遣。”
  朱允炆转脸看他:“方学士有何妙计?快快请讲。”
  方孝孺说:“太祖皇帝的忌日就要到了,皇上下旨让燕王派他的三个世子来京祭奠太祖爷爷,他若不派,皇上你即刻兴兵;他若派了,皇上就留住他的三个儿子作为人质,再下旨调动他的兵马。燕王爱子心切,必然听从调遣。”
  朱允炆紧锁的双眉顿时舒展开来,喜笑颜开地说:“好,好,这个计策好。朕明日就下旨。”
  黄子澄向方孝孺竖起了大拇指:“老方,你这招够狠,饶他燕王奸似鬼,也要喝你的洗脚水。”
  方孝孺道:“非常之时,只好行非常之策。这个时候,心太软可要坏大事哦。”
  次日上朝,朱允炆便命方孝孺拟诏颁旨:命燕王朱棣,速派世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来京,祭奠驾崩一周年的太祖爷爷。不得有误。
  北平的朱棣接旨后,知道这个侄皇帝居心叵测,可以他目前的军力,实在不足以与朝廷对抗,便不敢不遵旨,只好送他的三个儿子踏上了去金陵的大道。
  三世子不日到京,即被建文皇帝软禁在魏国公徐辉祖的府中。
  徐辉祖是开国大将徐达的儿子,徐达的女儿是燕王妃,朱棣的这三个儿子皆是徐妃所生,徐辉祖是他们的舅舅。
  朱允炆接着下旨:令都督宋忠率兵三万,镇守开平卫,着燕王朱棣派护兵两万随行,燕兵听从宋忠指挥,与朝廷大军一道防御北寇。
  朱棣没料到侄皇帝还有这一手,心中暗暗叫苦,都怪自己疏忽大意、掉以轻心,被这小儿套路了!正犹豫不决时,宋忠率领三万大军已开到北平城外,催他火速派兵。朱棣没法,只得派出王府的两万精兵,跟着宋忠的大军,夤夜朝开平卫进发。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