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李元芳之身世>15.挫败吐蕃进攻

15.挫败吐蕃进攻

作品名称:李元芳之身世      作者:蓝色光影      发布时间:2025-04-18 14:48:18      字数:3795

  15.挫败吐蕃进攻
  听了李元芳的一番慷慨陈词,站在孔友德旁边的甘州刺史潘章也不甘落后,拱手对孔有德行了一礼,慷慨激昂地说道:“孔将军,潘某所部500余人甘愿听从孔将军调遣,和吐蕃决一死战,为我战死在甘州的将士们报仇,誓死守卫凉州!”其余将领也纷纷表态:誓与凉州共存亡!
  孔有德将军顿时信心大增,转过头,摆了摆手,微笑着对潘章和众将领赞赏地说道:“孔某不才,承蒙各位同僚的厚爱和鼎力相助!难得潘老弟如此识大体,那就烦劳潘老弟率领手下弟兄专门负责西门城门洞的安全吧。立刻搬运土石用麻袋装上,将西门城门口牢牢堵住,防止吐蕃人偷袭、撞开城门,要确保西门城门不失。”
  潘璋大喊一声:“得令!请孔将军放心,潘某誓与西门共存亡!”然后大步流星地走下城楼去布置西门防务去了。
  孔有德然后严厉地对手下将领说道:“我与诸位既然身为朝廷之臣,领朝廷的俸禄,就要为朝廷和圣上分忧。为朝廷镇守边关是我等分内之事,我意已决,坚守凉州!擅离职守者和临阵退缩者,斩!另外,我立刻派人六百里加急星夜奔赴京城向圣上求援,请求朝廷再速速增派援军驰援凉州。现凉州城里的所有军队,除一部分分别留守刺史府和守卫东门,其余全部调往西门附近。除潘章将军守卫西门城门口的队伍,将其余军队按长枪手、弓箭手、盾牌手、刀斧手统一混合编组,分为四队,分别由赵挺、张猛、李文三位裨将各自统领一个队,都听从李元芳将军的调度、指挥,轮流守卫城墙;一队立刻在西门城墙上作好迎敌准备,二队、三队就近驻扎在城门附近休整,和一队一起分三个班次轮换着守卫城墙;四队作为战时预备队,由崔副将统领,在西门附近的军营待命,随时准备支援西门第一线。城墙上要尽量多准备些滚木、石头之类的东西,作守城之用;我坐镇刺史府,统一协调各部。希望各位竭尽全力,坚守凉州城,打败吐蕃!迎来朝廷的援军,各位快快下去各自作准备吧。”
  李元芳和各部将领依令行事,各自作好迎战吐蕃人的充分准备......
  且说三日后,凉州告急的奏章六百里加急星夜送到了朝廷,代高宗皇帝处理朝政的皇后武则天再次震怒,一向臣服于大唐的吐蕃竟然如此不安分,狼子野心实在可恶,对吐蕃不能一忍再忍了!是时候该彻底解决吐蕃的问题了。
  她和自己一向所倚重的宰相狄仁杰商议一番后,颁下诏书:凉州乃我大唐西部边关重镇,决不容有失!如若失掉凉州,则金城休也,关内危也,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危也!大唐的社稷危也!着六百里加急,令凉州刺史孔有德务必率本部人马死死守住凉州,等待关内调集的各路援军到来再合攻吐蕃,若丢失凉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令即将到达凉州的剑南道两万多援军,火速到达凉州后接管凉州防务,会同凉州刺史孔有德、甘州刺史潘章一起同心协力守住凉州;令守卫金城的一万多人马,除留下少量兵力守卫金城,即刻派出1万人,即刻开拔,驰援凉州,从即日起,限七日内务必赶到凉州,统一听从剑南道益州大都督李大忠的指挥,共同防守凉州。另,六百里加急,召回刚刚率军打败了百济的大将军苏定芳,除留下几万军队在百济善后,立刻带领其余20余万主力大军迅速回师关内,兵发凉州;另速从河北道、河南道再各调1万大军,驰援凉州;再从守卫京城的左、右威卫的10万大军中抽调两万人马驰援凉州;任命苏定芳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并行便宜行事之权,统一节制、调遣以上各路大军,保住凉州,彻底击败吐蕃,收复我大唐河西走廊上被吐蕃占领的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等所有重镇,打通丝绸之路,确保通往波斯的商路畅通,还我大唐西部边关的安定。令左宰相娄师德负责督办以上各路大军的粮草、军械等后勤供给,保我大军无后顾之忧,不得有误!
  看来,这一次我大唐是下定了决心,要好好教训教训狂妄的吐蕃人,要彻底解决吐蕃问题,今后决不能再任由吐蕃在我大唐的西部边疆胡作非为。这是继几年前大唐军队剿灭西突厥主力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是关乎大唐帝国的存亡之战,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还在百济的大将军苏定芳接到朝廷的旨意后,立刻下令收拢在百济的唐朝大军,作好回师关内驰援西部边关凉州的准备。为了争取时间,他命令自己的先锋大将薛仁贵先行动身,立马率两万铁骑作为前锋,立即出发,星夜兼程赶赴凉州,就任洮河道前军大总管,统一指挥先期到达凉州的各支军队,坚守凉州,等待自己亲率大军到来,再与突厥主力决战。
  接到苏定芳大将军的指令后,薛仁贵将军带着自己的长子薛讷和手下的周青、周文、周武、李庆先、姜兴霸等几员猛将,备好干粮和水以及战马的草料,连夜动身,带着已经轻装的精锐骑兵马不停蹄,星夜赶赴凉州。
  就在凉州刺史派人向朝廷求救不久,而吐蕃这边,未时刚过,随着吐蕃战神钦陵的一声令下,在少量抛石机和几千弓箭手的掩护下,一部分步兵扛着云梯往城墙冲来,准备攀上城墙;凶悍的吐蕃骑兵开始排山倒海般冲过壕沟,开始了攻打凉州城。
  一时间,吐蕃人的几架抛石机零星地抛射出要命的石头,往城楼上狠狠砸去;弓箭手在壕沟外密集地往城墙上的凉州守军放箭,箭如飞蝗,密密麻麻往城上的守军飞去。城上的唐军借助城上的城垛纷纷躲避。
  李元芳沉着冷静,指挥盾牌手掩护着隐伏在城垛下的长枪手、弓箭手和其余军士,躲避敌军石头和弓箭的攻击,静待时机杀敌。但还是不时有唐军士兵被吐蕃抛射上来的石头、射上来的流箭所击中,惨叫着倒了下去。
  一部分吐蕃骑兵虽然冲过了城墙外的壕沟,可是,面对高大的凉州城墙,骑兵却毫无用武之地。果然不出李元芳所料,吐蕃军队只有数量不多的一些攻城云梯,至于抛石机等重型攻城装备更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唐军守城的压力顿时减轻不少。
  大部分冲过壕沟的吐蕃骑兵,只好下马,每人手持一头有铁钩的长绳使劲往城墙上抛,待铁钩牢牢勾住了城垛上的砖头,再用手拽住绳索,一个个顺着绳索往城墙上攀爬。
  见到吐蕃人如此不要命,守城的唐军士兵有些慌乱,开始躁动起来,可是见自己的将军神情坚毅、异常冷静,没有将军的任何指令,他们也都不敢轻举妄动,瞬间又安静下来了。
  闻听吐蕃人开始攻城,孔有德在刺史府也待不住了,带着几名侍卫急火火地赶到西门。他冒着吐蕃人的流箭,三步并着两步城楼上,看着李元芳沉着应战,开始还有些着急的他,一下子镇定了下来,端坐在城楼上。他相信自己的眼光:李元芳是个难得的人才,以他的能力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李元芳冷静地看着背着刀、剑的吐蕃军士在少得可怜的抛石机和一部分弓箭手的掩护下抓住绳索,一个个像蚂蚁似的费力地往城墙上攀爬。
  李元芳冷静地等到他们顺着城墙往上爬了一大半距离的时候,觉得时机到了!
  只见他大手一挥,手下将士心领神会。按照事先做好的部署,城上的几百名弓箭手居高临下,以城垛为掩护,将手中的利箭不断射向敌军的后续部队,尽量阻断敌军的后援,以遏制敌军攻城的势头;刀斧手在盾牌手的掩护下冒着敌军纷飞的箭雨和偶尔抛上来的石头,勇敢地不断砍断敌兵勾挂在城垛上的绳索;长枪手也在盾牌手的掩护下严阵以待,双手紧握住长枪,面对敌军登城的方向,随时准备将即将利用云梯和绳索攀上城垛的吐蕃军士来一个“透心凉”,将吐蕃士兵刺下城去......
  面对吐蕃方面不断飞上来的乱箭和抛射上来的石头,李元芳毫无惧色,在城上来回巡视、督战,身先士卒不断斩杀即将攀上城墙的敌军,见哪里危急就冲到哪里,给守城的军士鼓舞斗志、树立信心。他不时瞅准时机,对着城墙下面拈弓搭箭,手中的箭又准又狠地射向敌军大小的头目。不一会儿,就有十几名吐蕃百户长以上的首领被李元芳的利箭射死在城下,守城的唐军纷纷为李元芳叫好,对他的箭法佩服得五体投地。顿时守城的唐军军威大振,士气高涨。
  这时,闻之战况紧急,不待李元芳下令,裨将赵挺就带领二队的人马快速增援上来了。他指挥手下军士冒着箭雨拼命往城下敌军密集的地方狠劲地射箭、砸石头、扔滚木......吐蕃人的又一波进攻又被击退了。
  一时间增援上来的又一拨吐蕃骑兵在壕沟两边纷纷中箭落马,有的倒地而亡,有的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有的惨叫着连人带马跌进壕沟;随着勾挂在城垛上用于攀城的绳索不断被守军砍断,许多坠在绳索上的吐蕃军士如断了线的风筝从半空中惨叫着重重地摔下来,非死即伤。
  凉州城墙下,到处是敌军士兵的和战马的尸体,一些失去了主人的战马漫无目的地嘶鸣着、狂奔着;吐蕃军士密集的地方,被弓箭射中,被石头、滚木砸中而死伤的不计其数。有的脑浆崩裂,有的四肢残缺,遍地是鲜血、遍地是尸体、遍地是哀嚎的伤兵......战况之惨烈实属罕见,令人胆战心惊。
  吐蕃和唐军在凉州的攻防战从申时一直打到太阳落山。由于大量缺乏攻城的云梯和抛石机等重器,吐蕃军队虽然一连发起了四波猛烈的攻势,但还是以失败告终。至始至终,仅有少数几十名吐蕃军士侥幸攀上了城墙垛口,成功登上城墙的甬道。可是,还没有站稳脚跟,就立刻陷入守军的围攻之中,顷刻之间就成为了尸体。
  钦陵见自己的军队伤亡惨重,几波进攻连连受挫,攻城却毫无进展,觉得再这样打下去也毫无胜算,只有徒增伤亡,只好暂且鸣金收兵,再作打算。
  守卫在凉州城墙上的唐军虽然也有伤亡,但相比死伤惨重的吐蕃军队来说,伤亡要小得多,大多都是被流箭和零星抛上来的石头所伤。
  李元芳见吐蕃人开始撤退了,就命裨将张猛率第三队的将士立刻上城,接管防务,将一队、二队的将士换下去休整,将受伤的军士抬下去救治。三队的将士们上来后,立刻将堆积在城门附近原来早就准备好的石头、滚木和大量弓箭等军械物资搬运上城,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击吐蕃人的再次进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