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一章 寻宝序章 三、宝藏去向

第一章 寻宝序章 三、宝藏去向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4-09 08:24:21      字数:3322

  坐在椅子上的红梅也瞪着浑浊的双眼,紧盯着下面动静,嘴里也是不停地嘟囔着:“虫虫你这个贱人,柳七你这个不知好歹的,还有那个倒霉催的巧娘,你们不是看不上我吗,那你们就睁开眼看看,笑到最后的还是我吧?红梅我今天把你们的桃花院夷为平地了,咯咯、咯咯,可解了我这几十年的胸中闷气了!
  范琼押着桃花院现在的女主人李迎奴来到坑边,范琼恶狠狠地说:“快说!财宝转移到哪儿啦?说清楚了,还能留你一条命,否则,一刀宰了你!”
  李迎奴“呸”的一口浓痰吐到他的脸上,“你先去死吧!给老娘当个垫背的。”她纵身扑向范琼,两个人一起跌入阴森森的黑洞。
  脚下的地面在颤抖,凉气从脚底向上窜,原本凝滞的空气漩成了旋风,有人发觉了危险,拼命地踩着他人向上爬,嘶声地哀求着上面的人,“快拉我上去!求求你们救救我!”顿时,石室里鬼哭狼嚎,你推我搡,你拉我拽,乱作一团。
  石碑伴随着闷雷一样的隆隆声渐渐沉入地下,脚下石板一条条的开裂,四面石壁轰然向中间倾倒,石室里的数十人,连带着在上面边沿处围观的人,都被卷进漆黑的洞穴里。
  听到坑那边乱哄哄嚷成一片,徐秉哲他们以为有了新发现,心中腾起希望的火花,赶紧快步往回走,刚走出几步,耳边天崩地裂一声巨响,眼前扬尘爆起,顿时都吓瘫在地。
  十几天后,金兵像潮水一般的汹涌退去,卷走了所有的财宝、物资、妇女和儿童,留下一座满目疮痍的汴京城。侥幸活下来的人,失去了家园、亲人、财产和活下去的希望,个个都像行尸走肉。
  汴京城繁华不再,一切归于沉寂。但有一样,人们内心中寻找宝藏的希望未泯,而且欲望的火焰越烧越旺,更多的人坚信柳七遗留的宝藏是确有其事,而不是空穴来风。
  他们站在桃花院的废墟上,整天无所事事地寻寻觅觅、东拆西挖。桃花院的池底,东西两栋小楼的夹层墙,两楼之间地面下的地宫,无一不在提醒着贪婪的世人:越是难于到手,越可能是齐天富贵。
  而从地上不时捡到的青铜器的边边角角、名贵瓷器的碎片、残损的字画,又验证着桃花院当年的繁华和转移时的仓促。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人从瓦砾中摸得一粒残损的东珠,喜得他往衣襟上擦了擦,放到嘴边连声咂着。身后恶风骤起,一把铁锨拍在后脑勺上,脑浆迸裂,转眼间东珠不知落到了谁的手里。
  国没了,家没了,但是热衷寻宝的人却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涨。由汴京陷落而掀起的这场寻宝热,像帖老膏药,暂时捂住了平民百姓惨遭荼毒的心头创伤,冲淡了家园被毁,亲人被杀,女人遭金人糟蹋,皇室被金夷连锅端的灭顶之灾的痛苦和屈辱。
  尤其是那些地痞无赖、散兵、新政权下的大小吏员、无良文人,他们更是兴奋、活跃异常。汴京城里从来不缺这号人,只是从来没有这么多,这么猖狂,国家越乱,他们越有用武之地。
  国难当头,最活跃的就属这类人,上可欺辱百官,下可劫掠百姓,权势、地位、财物、女人、房产,过去无法得到的东西,现在都能不择手段地攫取。许多人以此为荣,标榜自己是乱世英雄。
  人们带着各种疑问四处打听,为了不失先机,自己先要编造点消息散播出去,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于是,千奇百怪、想入非非的消息满天飞,种种猜测也随之而来。
  有人说,高丽王子的意外死亡,给柳七留下了庞大的财富,但是柳七却无动于衷,他一诺千金,誓言为朋友守住这份财富。至于财富是怎么来的,干什么用,还有没有王子的后人来寻找,他也不问,也不想,反正他自己绝不动用一丝一毫。
  也有人说,柳七见财起意,谋害了高丽王子,独吞了这笔巨富,这样的无稽之谈立即遭到人们嗤之以鼻。但还是有不少地痞无赖相信,因为他们的脑子里从来只有奸盗邪淫,任何事都能勾联到这几个字上。
  还有人故意说,桃花院根本就没有宝藏,他们这样说,为的是减少寻宝的对手。他们说,柳七晚年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一个死后都要靠妓女凑钱埋葬的人,能有什么钱?
  最后,疑问还是集中在这几个关键问题上:
  到底有没有宝藏?宝藏绝不会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么是哪儿来的?财宝是什么时候转移走的呢,难道三四十年前就能预料到有亡国的危险?神不知鬼不觉,就能把这么大的宝库里的东西转移走,连点响动都没有,怎么做到的?那么,能转移到哪儿呢?
  人们猜测着财宝的走向,宝藏是肯定有的,只是不在汴京了,早就转移了。像高丽王子、柳七这样的精明人,不会将无数人觊觎的财宝,永久藏在桃花院这个弹丸之地。
  围绕财宝转移这个话题,又有人说高丽王子没死,他是诈死埋名,财宝已经随着他转移到华山、洛阳。反对者说,转移到华山、洛阳不太可能,他的财富是用作复国大业的,放在那么远的地方,用起来很不方便。
  人们更想要查找财富的源头,只有找到源头,才能坐实宝藏传闻。听说柳七财富的积累,都是在他掀起竞唱新声的那个年代,还有就是在他临轩放黜后的奉旨填词时期。那个年代,可是柳七的青壮年时期了。
  不少人提出疑问,柳七掀起竞唱新声浪潮时,到现在刚好一百年,难道要追溯到那么远?那岂不是驴年马月了。
  老辈的人立刻说,恐怕这都打不住,因为柳七金榜唱名时被放黜的原因,据说与大宋开国不久之后的那件斧声烛影谜案有关。而那件谜案发生时,他还没有出生。
  一提到那宗大宋第一谜案,又勾起开封人锥心刺骨的痛,许多人发着狠地说,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汴京城怎会遭此靖康之难。
  当然,也有一些有志之士,他们苟全于乱世,灵机一动,将眼光放得更高更远些,正好借着人们热衷寻宝的这股热潮,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他们发誓要弄清这段百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和平繁荣的王朝缘何会是如此无法预料、无法承受的走向和结局。国家究竟毁在哪里,毁在谁的手中,是什么原因酿成了仁人志士心中永久的伤痛?
  在桃花院遭劫那天,院外围观的人群中有两个中年人,两个人都是官衣打扮,其中一人问身边的那个人,他说:“少蕴兄,你怎样看?”
  “依我看,宝藏的事所传不虚,桃花院创立时正是国家昌盛祥和的年代,又是刚刚兴起竞唱新声的时期。我曾在十几年前出使西夏,那个时候已经是在竞唱新声的潮流将近百年之后了,但是一路走下去,不管走到哪里,所见所闻,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那不是说着玩的,桃花院代表的是宋词,代表的是柳词。因此,宋词的起源和辉煌,宝藏的积聚和藏匿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要想找到宝藏,恐怕不是拆毁了桃花院那么简单,你看,今天这么大的阵势,不是什么也没找到吗?这件事情时间久远,仅靠今天这样下笨功夫不行。让我说,必须从宋词源头去找,与单纯的寻宝双管齐下,才能最终理清宝藏积聚、藏匿、转移的确切路径。”
  “那你怎么不出主意帮开封府找?”问话的人叫程俱,字致道,是礼部员外郎。
  “找?交给金人?金人是狼子野心,你就是再交多少赎金,他们能放回二圣?”
  说话这人叫叶梦得,字少蕴,他咬牙切齿地说:“哪怕汴京城就是玉石俱焚,也不能便宜了那些蕃狗。这事急不得,要等风平浪静之后再图结果,倘使找到,一定要献给朝廷做为收复东京之用。”
  程俱问:“宝藏就是有,恐怕也找不到了,如今这个院子翻了个底儿掉,女主人也死了,谁还能找到财宝转移的线索?”
  叶梦得悄声说:“听说院主人被抓时,她趴在一个歌女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
  “什么话?”程俱急切地问。
  “这么危急的关头,能有什么比宝藏更重要的事?总不会只为三瓜两枣和这个破院子吧。”
  程俱失望地说:“要真是交代的藏宝线索,说了也是白说,汴京歌女都被金人一锅端了,那个歌女也跑不了。”
  “也不一定,听说那个歌女被一个叫韩世忠的禁军将领救走了。”尽管两人说的是悄悄话,“韩世忠”这个名字还是被有些人听进耳里。
  程俱似乎又看到了一线希望,赶忙问:“救走了?照你这么说,宝藏的事还真有戏,你分析分析会转移到哪儿?”
  听出问话声音里的急迫劲儿,叶梦得眼中闪过一丝怀疑的目光,见周围还有人支楞着耳朵听着,他小声对程俱说:“将来我一定会刨根问底查到底,找到这笔宝藏非我莫属,眼前还是逃命要紧啊。唉,别说了,赶紧走吧,现在还有最后一个机会逃离汴京,晚了就来不及了。汴京四壁指挥使刘韐在金营中自杀身亡了,金人敬重他是个英雄,允许他的家人在这几天带他的遗体回福建老家,我已得到他家公子的同意,扮作他的家人随行,你快跟我一起走吧!”
  终于,人们的视线逐渐回到百年以前,聚焦到百年前的金陵城,
  聚焦到开封城那个风雪大作、惊悚诡谲、扑朔迷离的暴恐之夜。
  最终,人们的目光转向沿海,投向遥远的南方,凝聚到镇江,凝聚到明州,凝聚到仪征,凝聚到杭州。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