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从破旧棚户到温馨家园01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4-24 11:18:24 字数:3039
在澄澈如洗的蓝天白云之下,十里坪煤矿矿山往昔破败杂乱的景象已然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高楼。新与旧的强烈反差,让这排高楼在矿山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宛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诉说着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矿山的轮廓在阳光的勾勒下清晰可见,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这崭新的高楼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
矿山深处,曾经低矮破旧的房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墙体斑驳,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像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屋内昏暗潮湿,狭小的空间被杂乱的家具和生活杂物塞得满满当当。每逢下雨天,雨水顺着破旧的屋顶缝隙滴答落下,地面上摆满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居民们在屋内小心翼翼地穿梭,生怕碰倒了什么。屋外的道路狭窄且泥泞,一脚踩下去,鞋子就会陷入深深的泥坑中,出行极为不便。周围的环境更是脏乱不堪,垃圾随意堆放,蚊蝇乱飞,与如今的景象截然不同。夏日的夜晚,闷热的空气里弥漫着腐臭的气味,居民们难以入睡,只能无奈地忍受着这恶劣的居住环境。
2012年4月23日,对于十里坪煤矿的矿工唐伟山来说,是一个足以改变生活轨迹的重要日子。这一天,阳光格外明媚,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唐伟山早早地来到了十里坪煤矿棚户办,他站在门口,双手不停地在衣服上擦拭着,眼神中满是紧张与期待。当他从棚户办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把崭新的房门钥匙时,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
这把钥匙,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就像是一把神奇的密码,开启了他全新的生活篇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一家人居住在低矮破旧的房屋里,门锁锈迹斑斑,每次开门都要费好大一番力气,有时甚至要用脚踹上几脚才能打开。
而如今,这把新钥匙标志着金鼎矿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十里坪煤矿狮子山安置房职工入住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唐伟山看着手中的钥匙,脑海中浮现出未来一家人在新家里的幸福场景,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金鼎矿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十里坪煤矿狮子山安置房项目,总投资达2500多万元,这一笔巨额资金,承载着党和政府以及企业对改善职工生活的决心与期望。建设规模超过18000平方米,9栋现代化住宅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每栋楼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不仅坚固耐用,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合理,保证了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可安置住户600多户。
回想起曾经,这里的居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房屋没有完善的水电设施,经常停水停电,居民们只能依靠水桶储水,用蜡烛照明。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居民们出行只能穿着高筒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通讯信号也时有时无,想要打个电话常常要跑到高处寻找信号。而如今,现代化的设施让居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今,居民们可以随时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便会涌出;按下开关,房间里便会灯火通明;掏出手机,就能与远方的亲朋好友畅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将棚户区改造列为规划编制的重中之重。从棚户区范围的改造红线划定开始,就组织了专业的测绘团队,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规划。
工作人员深入到每一户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力求做到改造方案最符合居民的利益。在内部道路的铺设上,选用了高质量的沥青和水泥,确保道路平整、坚固。道路两旁还规划了人行道和绿化带,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出行环境。管网的布局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设计,确保水电、燃气、通讯等管道安全、合理地分布在地下,避免了后期维修和改造的麻烦。绿化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打造了多个休闲广场和花园,让居民们在闲暇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整个改造工程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在技术层面实施有效管理,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力求让每一分改造资金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做到了合理优化,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随着该项目的圆满完工,十里坪煤矿矿区的275户居民彻底告别了居住多年的低矮破旧房屋,迎来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曾经“屋外下雨屋内滴,灰尘泥土屋里堆”的窘迫场景,与如今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感慨万千。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新居里,宽敞的客厅摆放着崭新的家具,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地上,孩子们在房间里欢快地奔跑玩耍,大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十里坪煤矿始建于三线建设时期,当时秉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致使矿区生活设施存在极大欠账,其中职工住房问题尤为突出。
建矿初期,职工们修建的大多是干打垒的土房。后来条件稍有改善,便建起了一些仅三层高的“筒子楼”。随着矿区大量推行农转非政策,即煤矿职工家住农村的家属及子女可迁至矿区,但企业并无资金为这些迁来的职工家属建房,只能让职工自行解决住房问题。只有确保有住房,才能办理农转非户口关系。
于是,当时实行了自建公助的办法:一方面,单位给予农转非家庭一部分建房资金,不足部分由职工自行承担;另一方面,单位提供一部分房屋建筑材料,不够的需职工自己购买。一时间,畔海山上兴起了一座座农转非房屋。条件好的家庭,修建的是灰沙砖墙体、水泥瓦屋顶的房屋;条件差的,则是干打垒墙体、油毛毡屋顶的房子。各式各样的房屋在畔海山上错落分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农转非,农转非,又偷沙子又偷灰”“农转非,农转亏,修了一个土堆堆”,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职工们建房的艰难与无奈。
后来,国家煤炭工业部长王森浩视察矿区后,积极向中央反映煤矿职工棚户区改造问题,这一提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后决定对全国棚户区进行改造。
随着中央文件精神的传达,金鼎煤业集团公司及各个矿相继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旨在彻底改善棚户区职工的居住环境。十里坪煤矿依据集团公司的指示,从全矿各单位挑选出精兵强将,也成立了十里坪煤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
在十里坪煤矿的发展进程中,职工居住条件的改善始终是绕不开的重要议题,它不仅直接关联着职工的生活幸福指数,更是企业稳定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支撑。为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十里坪煤矿经过深思熟虑与长期筹备,组建了以矿长李建文和矿党委书记米向东挂帅的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一场关乎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形象重塑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2009年2月5日,十里坪煤矿召开了成立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大会,全矿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矿党委书记米向东宣布,成立十里坪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矿长,党委书记担任。矿级各位副职为副组长。基层各单位主要领导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十里坪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十里坪煤矿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主任由矿生活矿长担任,供应科党支部书记苟兵、矿退管科党总支书记谷泓喜、党委工作部副部长袁耀光担任副主任。
领导小组堪称精英荟萃,实力强劲。矿长李建文在煤矿管理领域历经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形势,总能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迅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矿党委书记米向东同样展现出卓越的领导风范与强烈的人文关怀,过往工作中,始终将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赢得了广大职工的衷心拥护与坚定支持。两人携手担任组长,从战略高度全面统筹规划改造工作,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科学分析与精准研判的基础之上,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