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煤海岁月中的爱情传奇03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4-21 11:31:50 字数:3488
从企业的运营成本来看,退管科工作效率的提升间接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过去,因为处理离退休人员事务效率低下,常常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重复劳动,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退管科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避免了许多潜在的矛盾和损失。同时,良好的劳动纪律和工作流程使得各项工作更加顺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
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方面,退管科对离退休人员的优质服务彰显了企业的人文关怀。这不仅在矿区内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社会上也为企业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形象。当地政府和其他企业对十里坪煤矿的认可度大幅提高,在一些政策支持和合作项目上,十里坪煤矿都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看到九九重阳节即将来临,谷泓喜决定在全矿离退休人员中举办一场运动会,以此凝聚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为矿区的安全生产与稳定贡献力量。为确保运动会能够圆满成功,他们在运动项目的设置、场地的布置以及人员的组织等方面都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精心策划了短跑托球、乒乓球投篮、套圈、门球、网球、轮椅车比赛以及老干部竞走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在运动会开始前半个月,工作人员便在全矿的各个角落张贴通知,广泛动员大家踊跃报名。谷泓喜还专程向分管退管科的矿工会主席郑晓伟进行了详细汇报,并诚挚邀请他在运动会当天为离退休人员致辞。郑晓伟爽快地答应了这一请求。
时光匆匆,转眼间便到了九九重阳节,十里坪矿离退休人员运动会在灯光球场盛大开幕。矿工会主席郑晓伟亲临开幕式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各位离退休职工及家属们,你们好!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十里坪矿的大功臣,为矿山的发展和稳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此,我谨代表十里坪煤矿的党政工,向你们致以最衷心的问候和最诚挚的感谢!”话音刚落,现场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紧接着,郑晓伟高声宣布:“我宣布,十里坪煤矿离退休职工运动会现在正式开始!”在激昂嘹亮的运动员进行曲中,1000多名离退休职工精神抖擞,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有序步入会场。他们曾经在十里坪煤矿的建设征程中披荆斩棘,立下了赫赫战功,是矿山发展当之无愧的重要推动者。
投篮现场,原二采区工会主席王星汉凭借精湛的投球技术,瞬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只见他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连续投进三个篮球。王星汉年轻时,堪称运动场上的璀璨明星,多次代表十里坪煤矿参加局里以及兄弟单位组织的篮球比赛,为十里坪煤矿赢得了无数荣誉。他来自东北阜新矿务局海天露天矿,自年轻时便对运动满怀热忱,凭借出色的球技,不仅入选了十里坪煤矿篮球队,后来还担任了队长。
投完篮球后,王星汉满怀感激地对谷泓喜说道:“谷书记,咱们这离退休职工运动会已经好几年没举办了。今年您刚到退管科,就把这项活动重新办起来了,我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您可真是我们离退休人员的贴心人呐!听说要办运动会,我激动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就盼着这一天呢。今天又和老伙计们聚在一起,大家都特别开心!”
在离退休老干部竞走的队伍中,10名离退休老干部和副矿级以上的退休干部精神矍铄,步伐矫健。他们一边愉快地说笑,一边亲切地聊天,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队伍里有个被大家称为“李大炮”的人,以往总是爱抱怨、发牢骚,可这次却感慨万千:“我以后再也不乱发牢骚了。矿里对我们这么关心,我还有啥不知足的呢?”
轮椅车比赛现场同样气氛热烈,10名因井下负伤而落下残疾的老工人坐在轮椅上,蓄势待发。随着发令员清脆的枪响,参赛队员们瞬间迸发力量,个个奋勇争先。
比赛场上,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这些老工人曾经是煤海深处的无畏闯将,如今在运动场上依旧斗志昂扬,风采不减当年。其中,老关在比赛中格外拼命,他咬紧牙关,奋力向前,最终率先冲过终点,荣获轮椅车比赛项目的第一名。
在颁奖环节,矿工会主席郑晓伟亲自为关志彪颁发奖品。接过奖品的那一刻,关志彪的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夺眶而出。二十多年前,在金鼎矿务局三楼会议室的领奖台上,金鼎山煤炭指挥部老书记亓伟为他颁奖的情景,如电影般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
老关,全名关志彪,曾经是金鼎矿务局十里坪煤矿一位声名远扬的采煤工人。在金鼎山煤矿指挥部的岁月里,关志彪堪称煤海之中的中流砥柱,是人人称赞的杰出干将。他所带领的班组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成功打破金鼎山煤矿班产原煤的生产记录,辉煌的成绩如同一座座闪耀的丰碑,引得十里坪煤矿以及金鼎山煤炭指挥部的赞誉和表彰纷至沓来。
金鼎山煤炭指挥部的老书记亓伟,对关志彪的卓越表现极为赏识,多次亲自接见他,言语之间满是肯定与鼓励,关志彪也因此成为了众多工友学习的楷模。
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一次惊心动魄的生产事故中陡然转向。那是一个充满危险与挑战的时刻,在采煤作业现场,危险如潜藏的暗流悄然逼近。关志彪敏锐地察觉到了工友所处的险境,没有丝毫犹豫,他如同一道闪电般迅速冲上前去,拼尽全力将工友推到安全地带。
但就在那一瞬间,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无情地砸向了他。尽管关志彪被紧急送往医院全力抢救,最终挽回了宝贵的生命,可他却永远地失去了双腿,曾经矫健的身姿只能成为记忆,人生也从此被改写。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毛主席高瞻远瞩,发出“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全国上下热血沸腾,无数有志青年响应号召,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大西北,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建设事业中。
在四川南充那宁静而秀美的小山村,一条白浪溪潺潺流淌,穿村而过。溪水悠悠,承载着关志彪年少的时光与梦想。远处山峦连绵,与错落的屋舍、广袤的田野共同勾勒出一幅质朴的田园景致。这便是关志彪的家乡,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18岁那年,关志彪告别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应征入伍,投身绿色军营。三年的军旅生涯,锤炼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也让他收获了成长与荣耀。复员返乡后,他本在家乡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却因一则招工启事,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关志彪奔赴金江,成为十里坪煤矿的一名采煤工人,一头扎进了热火朝天的煤海建设中。
彼时的金鼎山煤炭指挥部工地,条件艰苦,简陋的工棚、粗糙的饮食和高危的作业环境,都未能阻挡关志彪的热情。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在采煤一线崭露头角,带领班组屡创佳绩,成为煤海中的耀眼之星。
而在另一个角落,赵玉芬同样踏上了三线建设的征程。一次偶然的相亲,让这对初中同学再度重逢。看着眼前身着蓝色有机玻璃纽扣迪卡衣服、梳着五号头,依旧光彩照人的赵玉芬,关志彪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命运的红线悄然将他们牵系在一起,一段在煤海岁月中生根发芽的爱情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关志彪出生在四川南充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一条名叫白浪溪的小河,恰似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曲折地从村子中央横穿而过。
平日里,白浪溪温柔婉约,溪水宽度不过两三米,清澈的水流潺潺流淌,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岁月的歌谣。但到了夏天,暴雨如注,白浪溪便如同被唤醒的猛兽,水位迅速上涨,河面宽度能拓宽至六七米。而当洪水泛滥时,它更是变得汹涌澎湃,河面宽度可达十几甚至二十多米,浑浊的浪涛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两岸肥沃的田地瞬间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就连河上那座承载着村民们无数回忆的小石桥,也在洪水的肆虐下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片滔滔洪流。
每当此时,村民们若要前往河对岸,就不得不踏上漫长而艰辛的路程,绕上十多公里的蜿蜒山路,才能从白浪溪下游的赵家河大桥通行。
关家湾小山村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处处洋溢着宁静而迷人的气息。错落有致的房屋,或古朴典雅,或简洁质朴,静静地坐落在广袤的田野与清澈的小河之间,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
远处,连绵起伏的小山如巨龙蜿蜒,山上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四季更迭,景色各异。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夏天,郁郁葱葱的树木为人们撑起一片清凉的绿荫;秋天,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散发着丰收的喜悦;冬天,皑皑白雪覆盖着整个村庄,宛如童话世界。
初中毕业时,年仅18岁的关志彪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军旅生活的憧憬,毅然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在部队的三年时光,犹如一场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磨砺。新兵训练时,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许多人疲惫不堪,但关志彪却始终咬牙坚持。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长跑训练,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还是寒风凛冽中的负重行军,刺骨的寒风如刀割般吹在他的脸上,他都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训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