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再忆“绿水长源”
作品名称:绿水长源 作者:晓鸿影 发布时间:2025-03-26 05:50:01 字数:2900
忆“绿水长源”(再序)
“绿水长源,我们还会见面的……”当这句话落入心际时,我面临一场别离,彼时,以为是与我的引路人、毕业离校的学长告别,而此时忆起,才知道是在时光中慢慢告别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
我是1990年,初中毕业考的小中专。那是小中专炙手可热的年代,需先经校内初试取得报名资格,再经统考冲过独木桥,方能获得一张宝贵的录取通知书,从此,走出“农门”,也成为下几届学生的榜样,那是山乡初中一个很骄傲的存在。而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对于人生中最后的学生时代,自然是特别投入,也特别珍视。中专四年,我写了八本日记,经历的点点滴滴,落入笔下,也落入幽深的岁月。
在中专三年级时,我提起笔,以散文体撰写中专生活回忆录,当时定名《梦的拾零》。那是一九九三年四月六日,是一个难得的春季飘雪的日子,或许,每一片雪花都是在心中酝酿已久的文字,在料峭春寒中出发,奔向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天。看着外面的飞雪,我翻开了一个硬皮日记本,写下第一行字“春季飘雪的日子(代序)”,于是,这个日记本便有了芳华的温度。
听到一句深以为然的话:但凡华美的乐章都是低处起首的。此刻的清浅时光,是在历尽千帆后收获的淡然,最初从美好的校园生活到转入职场的低谷,便开启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的旅程。30年,我如漂泊在一条大河之上,我的生活亦如一部小说。而今,步入职场已三十年,每每沉浸于字里行间,心中浮现的还是那个与文字初遇的少年。最初的心动,让时光的剪影映照在岁月的窗棂,伴月华清朗、沐淡墨幽香,指尖轻触键盘,将所见所思写成满屏风景,生活便在隽婉的笔底旖旎成诗,素淡如水的文字也便由此刻入似水流年。
四年中专生活,用六年的时间记述,然后用年复一年来纪念。这部回忆录,共收录散文76篇,约12万字,于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六日完稿,重新定名《绿水长源》,因为那句“绿水长源,我们还会见面的”是心中最真的期待。我将手稿拿给一位报纸副刊编辑看,他看后说,这虽然是二十几岁年纪写的校园生活,但已过退休年龄的我,依然觉得可读,只是如果出书需要自费,大约两万元左右。那个费用于我而言是个天文数字,而那个手稿,从此就珍藏在我的书柜中,也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不觉间,手稿在书柜中安然地度过了二十多的时光,而我也从“2”字头的青春年华走到了“5”字头的年纪。回顾来路,我与文字相伴演绎出不同的故事,文学终抵不过职场的现实,在生活中渐行渐远,而公文、新闻而交替成为主角,上演在“5+2”“白+黑”的舞台。在岁月的转角处,当一切归于自然,有了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后,文学的种子萌醒,便想起岁月深处的手稿。
打开书柜,目光在书籍中扫过,却没有发现记忆中那个大大的、包着挂历纸的硬皮日记,整个人都紧张起来,我的手稿呢?深吸一口气,再次翻找,目光定格在一个并不是很大的白色“书脊”上,稍作停顿,伸手取出,心情即转为雀跃,我的手稿还在。这个乌龙,只是因为记忆的误差,承载我手稿的硬皮日记本,原没有记忆中那么大。或许,是因为合起这个散文体回忆录后的经历,远远超过那一笔一划记载的时光,它在我走过二十几年再回望后,慢慢变小了。翻开手稿,纸页已经泛黄,还沉积了岁月特有的味道,仿若它也不再年轻……
不再年轻时再回望年轻时代,往事历历在目、清晰依然,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心情也随之溢满了喜怒哀乐,才体会到“回忆也很伤神”,但对自己的青春岁月,又不愿忘却、无法割舍。亲历种种后,再回望当初的自己,也是百感交集,原来,不谙世事的我在那个不知愁滋味的年纪,竟如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因此获得青睐、获得机遇,也因此四处碰壁、黯然神伤,还因此总找不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将自己安放于现实生活,内心深处少了一份踏实、多了一份依赖。这棱角,不仅是外在表现上,与际遇的不断磨合与和解,也是内在品格上,对自己的不断淬火与锻造。
路过的人与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份温暖是真的、那些争吵是真的,包括心底的爱恋与曾经的痛楚,也是真真切切的,但跨越时空再去回忆,心中多了一份感激,也多了一份释然,不由感叹:“原来,那就是青春的样子,青春真好!”其实,很多事已经飘散在记忆中,如果不是那些日记和夹在日记中的“纸条”,很多事已经无法忆起了,还好我的青春有迹可循,还好我笨拙的笔记述了最美芳华,还好走过知命之年整理那段纯真岁月。以此,赴那场青春之约:绿水长源,我们还会见面的!
整理回记录时,伴我走过中专时代的朋友,浮现在我的脑海,毕业后就天各一方,很多已杳无音信,但内心深处,还是想很知道他们现在的状况,于是,在网上搜索他们的名字——我是觉得,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优秀如他们必然会有自己的成就,在网上或许会留有痕迹,果然,网络鉴于我的用心和期待,将一个个惊喜呈现在我的眼前。刘新、金权、薛君、常利都在各自的领域,有一番作为,他们的现在,也有校园时的影子。
所有的路都有没白走,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依然在踏实稳健。我很想顺着网络信息联系他们,但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怯意,亦如当年面对五楼小屋那扇门——我还是当初自己,三十年经历很多,但属于自己的内核,还是最初的样子。顺其自然吧,当我让那段时光落笔成文,也许在某个清晨,我们共同经历的岁月,就呈现在他们的手机屏幕之上,也算我们共赴了“绿水长源”的约定。
“绿水长源,我们还会见面的……”仿佛刻在心底的这句话是对青春时代的自己说的。在2025年春季款款走来的日子,我为《绿水长源》再次作序,才了悟那份“还会见面”的期待中,也包含与自己的年轻时代再次见面。在早已用电脑写作的时代,我需要将它录成电子版并进行补充和完善,也想找一个平台推送出去,纵使不能代替出书,也算没让它蒙尘。
整理手稿时,也用当下的视角看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思考彼时落笔撰写初稿时的心境,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回望时,却有了不同的感触。既看到了身在其中时的“当局者迷”,亦看到饱经沧桑后“顿悟了然”,就是简单的是非对错,也有了新的定义和标签。原来,经历的往事,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哪怕是曾经的伤、曾经的痛,如今再望,也多了一份平和,真实的自己、真实的青春,纵是不完美,也掩不住青春自带的光环。青春真好、年少真好!
纵是再难以割舍,那段岁月已然远去,只能追忆,无法重来。于是,我沉醉在年少的文字中,陪伴年轻的自己。仅以此纪念自己的年轻时代,也送给同样怀念青春岁月的你……
春季飘雪的日子(代序)
已是春天了。
我在铁岭农校度过的第三个春天。
打开这本日记已计划了许久。我想认真地写下我的中专生活,写下已走过的近三年的时光。
今天,是春季中特别的一天,窗外飘着雪,纷纷扬扬的,让人感觉不出春的气氛。说也怪,我很珍视今天——春天很少有飘雪的时候,更何况草已吐绿、花已含苞。我,一个叫严冰的女孩,深爱着春季飘雪的日子。
已是我在农校度过的第三个春天了。
记忆的风筝在飞雪中放飞好远、好远……
飘雪的长空,在我的眼中演绎着日子的滑落与沉淀在岁月中的往事。刹时间,我觉得自己什么也记不起了,眼中,只有窗外的飘雪与已朦胧的远处风景。
已是华灯初上时分,我静静地思索着……
往事悠悠、春雪纷纷、纯情脉脉——
春雪,带给我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