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三十年了,你还好吗?>陶海生

陶海生

作品名称:三十年了,你还好吗?      作者:黄宏宣      发布时间:2025-03-20 16:07:49      字数:6831

  任何时候看到陶海生,你的头脑里都会立刻出现这几个词语,“憨厚可爱,笑容可掬,多管闲事,一本正经,傻了吧唧……”他是我们四年的班长,也是这次聚会的发起人之一。
  聚会的前几天,他早早就来到会场,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他忙忙碌碌的身影,头上的汗珠时不时滑落下来,引得不少粉丝妹妹纷纷上前为他擦汗。餐桌上,一向粗心的班长竟别出心裁地代表全班同学给每位老师和张蓉送上了三十朵鲜活的玫瑰和最真诚的感激。班长几乎是泪流满面地解释:“以前,太不应该了;这次,由他代表班级一次性全部补上。三十年,每年一朵!以后还要延续!”这份迟到又厚重的礼物,一下子把在座的十几位老师和张蓉感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我们的数学老师黄丽,双手捧着鲜花,她挨朵吻个不停,脸上醉美的笑容始终没有停止,坚持说这是她三十年来收到的最厚重的礼物,张蓉更是一刻不停地擦着眼泪。
  如果一切能够重新开始,那该多好!
  陶海生虽是班长,他并不聪明,思考问题还相当偏激,可他绝对最认真,最负责,最有心。他是我们班上最用功的同学,估计也是全校最用心读书的学生。上了大学,当许多人的学习热情大大减少时,他却比高三万人过“独木桥”期间更加努力,看到他的床和书桌,你就会知道什么是“书墙”。图书馆、小树林、夜半的教室、宿舍的走廊、厕所、食堂……时常看见他苦读的镜头,他看的书多,也杂。周六时,很多人都回家了,还有一些人寻找各种理由去聚会,唯有他在学校挑灯夜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读书笔记,分门别类,潇潇洒洒,总是记了一本又一本,什么教学感悟、心灵鸡汤、生活常识、世界地理、文学欣赏、教学案例、名人名言……
  身为我们八八(1)班的班长,他绝对是称职的好班长,陶海生心地善良,为人正气,也心高气傲;他处处想超越别人,处处想在班级树立最好的印象和威信,可时常力不从心;他是全校眼睛最近视的学生,陶海生的眼镜比啤酒瓶底还要厚三成,那两个镜片就像奶奶拉的千层布鞋底,而且经常更换;他长得又黑又胖又壮,两条腿粗而长,身上的肌肉紧得像几块重叠的钢板,那是勇敢、信心和力量的象征;他的头发有些自然卷,却不愿意理发,时常蓬乱无形,有些像公园里偷跑出来的金丝猴,又像潜心拜佛、渐行千里的苦行僧,我们在背后都管他叫“书呆子”和“傻帽三哥”。
  说起班长当年妙趣横生的奇闻趣事,那简直就是五花八门,比比皆是,滔滔不绝,所有的同学都会历历在目,掩面偷乐,他爱模仿影片中的行者佐罗去穿黑色上衣,却时常扣错扣子;他爱戴最廉价的电子手表,他的手表一定会24小时不离手腕,除非洗澡;他爱穿大红色的袜子和大头皮鞋,不过,他的皮鞋都不是真皮,是那种滥竽充数的皮革,袜子多半是腈纶的,时不时还冒着可怕的火星;夏天,他爱戴白色手套和黑色长舌太阳帽;秋天和春天,脖子上整天挂着大红色的领带,鲜艳、厚实却实在有太多太假太虚的俗气,其实,他根本不会系领带,那些又宽又俗的大红领带多半像小学生的红领巾似地随风飘动,班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因为他那些歪歪扭扭的领带当面取笑过他,说他没有审美感,是个彻头彻尾的跳梁小丑。因为他的装扮实在有些像演喜剧的丑星,时间久了,李思金不知从哪儿弄来十几条带拉链的领带;生活委员徐芳学会了理发,经常给全班男生免费理发,这样,大三时,他的穿着才开始显得有模有样,但依然很不入眼,尤其是站在黄殿、李思金、高翔这些讲究人面前,更显得格格不入。
  当年的陶海生虽是班长,却不怎么招人喜欢,还有点让人烦,甚至有一些人相当讨厌他,因为他太能管闲事,因为他不懂得绅士,因为他不知道谦让和拐弯,因为他没有细心去呵护班级的女生,他还有二个让人致命的“杀手锏”,第一是爱抬杠,这点和戴娟婷能有一比,他喜欢看外国的教育书刊,深深领悟国外教育家的育人理念,又爱把外国那些所谓的教育法宝和心灵鸡汤生搬硬套地引用到中国的实际教育上,所以,产生了很多的摩擦和碰撞,对中国的教育,他采取的绝大多数观点都是“破口大骂”“全盘否认”和“一致排除”,而不是接受现实,或者给予积极性的引导和建议。
  我们承认,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有些问题,他的观点有时也绝对正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没有真正了解到中国教育的实际,尤其是科举制度给中国选拔人才带来的影响和五千年来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情思想。再说,中国的教育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优势。
  他抬起杠来,两只眼睛通红,像一头随时准备开战的老水牛,100个教授也不是他的对手。每一次抬杠,班长都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但又在众人的讥笑声中被一次次撵出教室。
  班长的第二个“杀手锏”就是特爱向孙老师打小报告,他满脑子的等级制度和君主制度,时时刻刻把自己的权利无限制地放大,总觉得自己就是领导八八(1)班的第二统帅,常常以“陶副主席”自称,他的手里每天都拿着一个带有铁夹子的长方形小木板,夹子上有他自制的各种表格,他用这些随时可以考量大家的表格去限制我们所有的语言和行动,甚至约束我们的人身自由。陶海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所制定的表格简直就是无所不能,涉及到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采取的全部是扣分制,对我们的限制无所不在,一到月底,我们个个都是负债累累的穷光蛋。
  他简直就是随时能抓住我们缺点的“魔鬼”,如果哪位同学犯了错误,哪怕是开了一句不该开的玩笑,或者说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去做事,他立马在相对应的表格中记录下来,先是扣分,然后急匆匆前去孙老师办公室告状,一五一十地痛述我们的是是非非,好像我们个个都是他和老师眼中的前世仇敌,个个都是不该存在的垃圾。
  时间久了,孙老师对他也烦透了,老师赞成的是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而不是“圈养”式的灌输和无情的打压。
  那时候,全班人对他的这项举动非常鄙视和愤慨,甚至痛恨到了极点,多少次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和他打架,四年间,张三皮和杨家伟至少有30次把他的小木板从四楼的窗口扔到楼下,连脾气一向温顺的查小静、周蓝、邱凤和卢玉兰也和他干过几仗。有一次,查小静一气之下把他的17张表格撕成粉碎,从四楼的窗户飘撒下去,几百张纷纷扬扬的碎片犹如仙女散花,气得他捏紧拳头,怒睁双眼,要和查小静打架,很快就被一群拉偏架的男生架了出去,愤怒中的查小静趁势踹了他好几脚,使得班长的脚肿了几个礼拜。
  更厉害的还有方伟都,他是表格的严重受害者,方伟都喜欢画画,经常在下午丢下公共课独自去外面写生,陶海生三番五次拿此事告状,说他严重的捡轻避重,不务正业。孙老师因为这些事情多次在班上特意说过,老师说的很直接,大学了,需要完完全全放手,不应该再是中学的框架教育和应试教育,也不能圈养学生。老师特别强调,大学,和中小学的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大学,就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就是各种人才辈出的地方,千万不要受学科和专业的限制,自己很欣赏这些有个性和张扬的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坚持不懈,不但没有错误,甚至让人尊重和敬佩!可海生却不能很好地领悟老师的言外之意,依然对方伟都不依不饶,步步相逼,寸步不让。
  方伟都对这些畸形的管教一直憋在心里,大三的第一学期,他搞了个恶作剧,悄悄画了一个大大的、还血淋淋的酷似海生的人头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接用挂号信邮寄给了他的父母。那时候,交通和通讯很不发达,又临近春节,陶海生的爸妈接到信后,吓得一夜没睡,以为儿子得罪了黑社会,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四处筹来的巨款赶到学校,看到儿子完好无损,陶爸的心跳还在加速。
  这件事情,直到毕业后在孙老师的婚礼上,方伟都才酒后吐真言。
  那时候,我们都是年近20岁的大学生,虽然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虽然有时也很贪玩,但毕竟都不是需要严加管教的小孩,我们经历过中考、高考的艰辛和残酷,内心有自己的一盘棋,知道如何去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已经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和现在应该赋予的实际行动。
  海生当初的一切,似乎真的有些多余……不过……
  他是班长,在班上并没有太多的威望,尽管他很努力,可他的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不强,时常把所学的知识给弄杂了,故而,学习成绩并不太好,中文、心理学、教育学、体育没有一样是拔尖的。他从来没有考过第一,甚至没有考过班级前8名,尤其是他的古典文学,学的真不怎么样,时不时把文章、作者、朝代、历史故事张冠李戴,闹出一系列不该有的笑话。班级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服从他的支配,很多的时候,他只是在孤独地唱着独角戏,而且每一曲都唱得很勉强。用我们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受罪的溥仪!”
  不过,现在想来,更多的时候,他的的确确是我们班中很重要、更不可缺少的角色,也正是因为他的严厉“管制”和“打压”,我们才知道“收敛”二字,才使得我们班在全校始终独树一帜,永不言败。如果不是他一次次的告状,如果不是那一张张表格的约束,我们一定疯狂过度,一定没有回头,也许……
  30年过去,现在重新细细品味,海生也有难以计数的可爱之处。他刚正无私,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感情丰富,勤奋努力,理想远大;他没有任何让人指指点点的坏毛病……而且他的口琴吹得棒极了,尤其是他吹的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又见炊烟》更是一绝,悠扬绝妙的琴声总能把我们带到那些情深意切的远方,每次班级活动,他都会在大家热烈又真诚的掌声中为我们献上一曲,每次的曲目绝不雷同,曲曲悠扬,曲曲震撼,曲曲让人心醉神迷。
  在我们眼里,陶海生是个极其复杂的人,人们对他是爱恨交加,恨他的时候,想立刻咬死他;爱他的时候,想紧紧抱住他。尤其是在他吹口琴的时候,大家又不约而同会被他的才华和深情流露所深深陶醉,才真正体会到他的专情和可爱。
  因为我们读的是师范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去做了教师,而且大都是中小学教师,海生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于他在职业上的选择,我们都认为是最正确的,因为他做事认真,为人正派,爱党爱国,坚持信念,责任心强,充满爱心,还因为他爱管人管事,喜欢告状……而这些优点正是当老师所需要的。
  三十年的时间悄然而过,如今,他依然是一位优秀、可爱的中学老师,每天骑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到离他家不远的县实验中学去教学。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三十年过去,他爱打小报告的特性始终没有改变,不过,他现在是跟校长和学生家长打小报告。据说,在学校,他和家长的电话频率始终是最多的,为了孩子,双方时常聊得热火朝天,手机发烫,他的师生关系处理得最为融洽,三十年间,没有一位家长对他进行过投诉,有的只是家长真心的认可和长时间的敬仰!每年的师德问卷调查,他的得分在全县最高,几乎都是毫无悬念的满分,更有一些多情的家长,总会在调查表的背面写上一篇篇真挚的感激和眷恋。我们一定相信,家长的这些表达是真诚的,友善的,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对海生的感情更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儿瑕疵。
  在他的学校,他班级的管理最到位,每次考试,他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超过第二名好多分,深得社会和家长的赞许,他所带班级的家长也最热心,只要学校组织旅游、运动会、大合唱、英语表演、诗词朗诵、课本剧之类的大小活动,从来不需要海生亲自操心,家长们都摩拳擦掌,蜂拥而动,个个献计献策,他的班级总是稳获第一,人送三十年不倒的“常胜将军”。
  多年来,校领导对他的工作更是无可挑剔,百般信赖,学校在所有的例行检查中,唯有陶海生个人和他的班级都是“免检产品”。每年的春节和教师节,家长都扎堆给他家送年货、对联、鲜花、礼品……那些稀奇古怪的年货时常堆满他的房间和办公室,这种现象,谁都知道不妥,可他根本无法拒绝,甚至连教育局局长和县长都亲自登门送过,那是一种信任,一种肯定,一种欣赏,一份情谊,更是一种无言的回馈;每年的教师节,他收到的鲜花和贺卡是最多的,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还千里迢迢跑到学校看望他,和他长夜交谈,和他一醉不起,来不了的甚至委托熟人送礼物。
  还有一样最让人惊喜的,他的学生只要结婚,千篇一律都请他去当证婚人,却没有一个学生收过他的礼金和红包。那天的威风八面,让人羡慕!
  在现在家校关系、医患关系、警民关系,政府与市民的关系,甚至于在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相当紧张的时候,陶海生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和最明亮的镜子,他的典范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的价值!其实,所有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要你真心付出,只要你心中有爱,人家是不会忘记你的。
  年货、礼品、鲜花、贺卡和证婚人,一定是对他的最佳褒奖。
  时间真是个很怪异的东西,她就像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当初八八(1)班的同学都是那么讨厌他,认为他多管闲事,认为他根本不配当我们的班长。现在想来,当初的他在很多地方还真是相当正确,人生的光阴只有一次,在你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很多人为了跨过那座艰难的独木桥,拼命地去学习,没有休息,没有娱乐,没有白昼,把自己当作一台不曾停止运转的机器,可是,当人们艰难地进入大学的校门后,就误认为进了保险箱,大事已定,马上松懈下来,不知不觉中就丧失了努力的信念和斗志,更多的人开始变得平常或者平庸,甚至还有个别人与当初的理想和行动背道而驰,最终会成为社会的淘汰品。
  四年的大学生活,陶海生始终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没有辜负八八(1)班和生活、社会对他的厚望。他的每一天都过得很踏实,为了我们这个班级,他付出过很多,尽管不够完美,尽管不被理解,尽管还遭羞辱,但他无怨无悔。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班长的时候,真的应该全体对他说声“感谢!”
  奇怪的是,在三十年聚会的晚宴上,方伟都、张三皮、杨家伟和袁大海就亲自对班长过去的行为表示了真诚的谢意,为当年的所作所为向陶海生当面道歉,张三皮特意为他买了一条上好的鳄鱼皮带和一架价值不菲的相机,说是用来抵换当初的鲁莽;方伟都在来之前特意给他画了一幅题为《学子同归》的国画;一贯刁钻的马娟娟居然给他买了一个市面上最好的“土豪金”手机;周蓝还给他买了一个时尚的暴龙眼镜;一向小气的袁大海也给他买了一个LV皮包和造型奇特的山地自行车……在那个不眠的晚上,海生似乎是最闪耀的明星,因为他收到的“感谢”和礼物再一次是最多的,这一个个迟来的歉意和拥抱一定是对陶海生最好的安慰和认可。
  现在,细细想来,陶海生的确是一个称职的班长,更是优秀的人民老师。
  因为他骄人的育人成绩,处处深得当地人的厚爱和尊敬,可他终究没有走上政坛。其实,在他毕业的第三年,就当上县实验中学的教导主任,他曾是县里最年轻、最高学府的教导主任,是市里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师德模范标兵,是县里教育战线上最耀眼的旗帜,可他“爱管闲事”的性格没有改变,始终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准去要求其他的同事,而且动不动就跑到校长面前打小报告,弄得自己和周围同事的关系都很紧张,甚至严重搅乱了学校的正常工作,那些懒散的、不求上进的同事三天两头联名想要搞掉他,经常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教育局和县纪委写检举信,没办法,局长不得不把他拿了下来。局长很够意思,亲自掏腰包请他吃了一顿大餐,在饭桌上,局长和校长告诉他,教育需要专家和管理人才,但更需要一流的教书匠,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民教师,但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因为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不能一视同仁的去要求他们,对待不同的同志要用不同的思维定位和工作方法。
  陶海生只是一个有缺点的凡人,但他是一个伟大的凡人,是凡人都有缺点,让他做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一定比做一个管理者更为合适,更能够让他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如今,我们可爱的班长早就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他的爱人叫陈茗,一个很端庄、很漂亮、很通情达理的青海人,她是比我们低二届的师妹,两人相继分配在同一所学校,教育局长对他俩钟爱有加,请出校长和自己的夫人牵线做媒。海生结婚那天,煞是热闹,局长不仅亲自主持婚礼,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还喝得酩酊大醉,一遍遍在舞台上学模特扭动自己的大胖屁股,在婚礼上洋相百出,成为当时最经典的笑话。
  婚后第三年,陈茗就给他生了一对龙凤胎,儿子叫陶陈,女儿叫陈陶,喜得两家人整天的合不拢嘴。现今,陈茗的父母已经退休,他们卖掉了青海所有的家业,举家搬到江苏,一家六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晚上下班回家,海生的老岳母已做好了饭菜,洗好了酒杯,他习惯于陪着老岳父喝上一杯,菜不多,但香甜可口,情很浓,这样的幸福多么让人羡慕!
  还有一件更巧合的事情,如今,陶陈和陈陶已上大学了,而且上的竟然是我们的母校,还和海生同一个系,这是陶海生和陈茗共同的心愿,也是班长三十年来最大的收成。不过,当初,孙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现在,是大学的系主任。说起自己的美满家庭,海生和陈茗始终笑得合不拢嘴,看到他们全家满脸的喜悦,听着他动人的口琴声,我们个个都从内心为可爱的班长高兴。
  时间像流水,总是不等人的,三十年过去,很多事情都在改变,我们对班长的感情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初那些对他不满甚至憎恨他的人,却抢着和他坐在一桌,抢着向他敬酒,抢着向他道歉,抢着和他合影,都在心里默默祝福,“班长,愿你一生幸福!一生平安!”
  这,难道就是三十年后对他的回报?
  想起陶海生的幸福,总是满满的,甜甜的记忆……这种幸福的滋味,真好!真的很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