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李元芳之身世>12.李如珪之死

12.李如珪之死

作品名称:李元芳之身世      作者:蓝色光影      发布时间:2025-03-04 11:50:07      字数:6536

  12.李如珪之死
  
  此时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正屯兵黄河西岸,随时准备渡河攻取长安。闻听李密带着瓦岗军的众好汉和近一万人马前来投奔,大喜,立即接见了李密及手下瓦岗军主要将领,并下令犒赏李密及瓦岗军众将士,对李密及其部属都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隋大业14年(公元618年)5月底,李如珪、秦琼等原瓦岗将领跟随秦王李世民的大军经过一番苦战,击败了宇文化及的骁果军主力,攻下了长安,宇文化及带领残部一路向东狼狈逃窜……
  一个月后,秦王李世民的父亲“唐国公”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年号为“武德”,史称唐高祖,开启了大唐帝国的时代。
  有功之臣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李渊的长子李建成被册立为太子;次子秦王李世民因战功卓著被册封为“天策上将”,执掌朝廷兵权;李密被封为“邢国公”;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主要将领被封为正二品“辅国大将军”;26岁的李如珪被封为从二品“镇国大将军”;刘三也被封为五品“游击将军”,仍然跟随李如珪左右。
  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瓦岗军旧将,大多已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心腹爱将,秦琼、尉迟恭成为秦王的左膀右臂,时刻跟随秦王左右。秦王手下本来就兵多将广,这下又执掌了大唐的兵权,齐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如鲠在喉,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们明白:秦王对他们的威胁太大了,必须要尽快想办法应对,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否则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难保,更不用说将来登基继成大位了。
  七月初五这天晚上,月亮早早地爬上了树梢,李如珪的将军府里里外外高挂大红灯笼,大红“囍”字贴满府邸。一晚上是灯火通明,高朋满座,门庭若市。众宾客猜拳行令,开怀畅饮,整个将军府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原来,明天是李如珪成婚的大喜之日,今晚包括“邢国公”李密在内许多原瓦岗军将领,以及其他众多达官贵人都提前赶来庆贺。李如珪在府里大摆宴席,好酒好菜倾情招待自不在话下。
  第二天一早,艳阳高照,李如珪的将军府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李如珪身穿新郎官的服饰,骑着一匹纯黑的高头大马,兴高采烈地领着刘三等一般人,带着丰厚的聘礼,鼓瑟齐鸣,浩浩荡荡地赶往秦王府迎亲去了。
  街道两旁的百姓竞相观看,热闹非凡。
  李如珪怎会去秦王府迎亲?这是咋回事?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素来爱才的秦王早就闻听李如珪之前在瓦岗军时献妙计大败隋军,杀死隋军“常胜将军”张须陀以及智取兴洛仓的传奇经历,对智勇双全的李如珪颇为赏识。后来李如珪随李密归顺自己后,又随自己南征北战,忠勇有加,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如今见李如珪还未娶亲,于是特意将秦王府里的一柳姓侍女赐予李如珪做妻子,并为他们确定了良辰节日。
  闻听此消息,众将领是羡慕得直流口水,嫉妒李如珪那小子艳福不浅,更是羡慕李如珪得到秦王的恩宠。
  这位柳氏,是去年秦王在山西征战时收留的落难女子,父母均已死于战乱。此女子虽不是名门之后,但也出身大户人家,自幼读过不少诗书,颇有些见识。年方十八,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生得眉清目秀,颇有些姿色。她心灵手巧,举手投足之间甚为得体,很得秦王妃的喜爱,后来就一直留在秦王府中做一名侍女,专门伺候秦王妃。
  李如珪和柳氏结合,真可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娶了柳氏后,一向忠厚善良的李如珪,很懂得怜香惜玉,对柳氏体贴有加,这让失去亲人的柳氏心里倍感温暖。柳氏也对忠厚善良、英气逼人、满腹韬略的李如珪很是敬重,夫妻俩相敬如宾,甚为恩爱。
  李如珪的将军府第紧邻朱雀大街,虽然和李密的“邢国公府”相隔只有一条街,相距不过500步,可是李如珪和李密之间的来往却少之又少。除了一些紧要公事,不得不去见李密,李如珪从不踏入“邢国公府”半步。除了朝廷公事,李如珪基本上都是待在府里,深居简出,陪着他的妻子。他哪儿也不想去,就连和他关系十分要好的秦琼、程咬金等人,现在都少有聚在一起。
  也许几年前李密除掉翟让的事在他心里留下的阴影还未消散,让他彻底认清了李密虚伪、残忍的面目,认识到了世道的险恶,人心的奸诈,官场上权力斗争的险恶。加上多年的征战,他内心早已对战争、对官场、对仕途厌倦了,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为了达到打击秦王,削弱秦王的势力,最终夺其兵权,消除威胁的目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可谓是煞费苦心,几乎天天和手下谋士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十月底。
  这天傍晚时分,齐王李元吉急匆匆地赶往太子府,说是去赴宴。宴席上,兄弟俩把酒言欢,酒过三巡,兄弟俩屏退左右。
  齐王把脑袋凑到李建成的耳边,半眯着微醉的双眼,颇为神秘地对李建成说道:“大哥,我有一计。我认为秦王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手下如狼似虎的军队。秦王军队中作战能力最强的还是以前投奔他的瓦岗军,最能打仗的也是原来的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如珪等瓦岗旧将,只要搞掉原瓦岗军的几个主要将领,就等于斩断了秦王的左膀右臂,他的势力就会大为削弱。现在秦王不是率军去河西征战了嘛,朝中大多是我们的人,这正是实施我们计划的天赐良机……”
  太子李建成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李元吉继续说道:“我觉得就先从李密下手。此人是原瓦岗军首领,一向心高气傲,断不会久居人下的,他之所以投奔秦王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他原有的一些旧部现在都还盘踞在河南各地,还未归顺我大唐。这次秦王远征河西,他没有随同前往,而是受命留守京城,我看这正是我们的机会。明日早朝我就禀明父皇,恳请父皇下旨,派李密去河南招抚他的旧部。等他一出发,我就暗中派人四处放出风声说他心怀二心,不甘心久居人下,就是想利用这次皇上派他去河南的机会,联合河南的旧部谋反,自立为王,分取大唐的半壁江山。然后我就再请父皇另颁旨让他速回朝复命,当面对质。李密这人疑心病很重,他担心回来会被问罪的,也许就不敢回朝。如果他不回朝廷,那就是公然抗旨!就坐实了谋反的罪名,是死罪!如果回朝,那谋反的罪名也不是那么容易洗脱的!这样一来,无论李密是否回朝,都逃不过我们的手心,到时候他都难逃一死。李密一死,就相当于断掉了秦王的一条臂膀;再者,李密毕竟是秦王的属下,李密一出事,那秦王也难脱干系。我就趁机让父皇逼秦王交出兵权,让秦王将他手里的军队裁撤干净,让他自证清白。这样一来,秦王失势,我们就高枕无忧了!你看这一石二鸟之计如何?”
  李元吉说完,得意洋洋地看着他的大哥李建成。
  李建成听了,哈哈大笑。双手一拍,大喊一声:“妙!真乃妙计,贤弟简直是当代‘诸葛’!放心,以后只要我成就了大业,绝不会亏待你这位贤弟的倾心相助!我们兄弟俩共享荣华富贵!来,干一杯!”说完,两人相视一笑,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到太极殿参见唐高祖李渊,商讨国事。
  齐王李元吉果然按预先策划好的,奏请他的父皇派李密去河南一带招抚其旧部,以减少战端,为国分忧。
  在太子的鼓动下,文武百官纷纷附和。高祖皇帝也觉得齐王的奏请很有道理,于是立刻下旨:邢国公李密听旨,三日后动身前往河南黎阳(今河南浚县),招抚那里的瓦岗旧部,以助我大唐尽快平定那里的割据局面,一统江山,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
  三日后,李密带着几个心腹,特意叫上李如珪一同前往。
  为何李密偏偏还要带上李如珪同行呢?
  原来李密此行是动了一番心思的。因为秦琼、罗成等瓦岗军“五虎上将”,现都不在长安。他们十月初就跟随秦王李世民远征河西地区和凉州,去攻打自称“大凉王”的李轨占据的河西地区和自称“西秦王”薛举占据的凉州。打通大唐与西域的通道,以便重启丝绸之路,稳固大唐的西部边防。
  李如珪之所以还留在长安,完全是因为秦王仁厚、体恤部下,念李如珪刚刚新婚不久,就不忍让他随同出征,是对他的特别恩典。
  李密觉得:李如珪曾经是自己的部下,虽算不上自己的心腹,但李如珪一向为人忠厚老实,很重情义,比较容易驾驭;加上李如珪武艺高强,有他在,一路上的安全会更加有保障,去收服那些旧部又多了一成胜算。再者,李如珪现在是秦王颇为欣赏的爱将,最近又娶了秦王妃身边的侍女。秦王对他恩宠有加,有他同行,相当于多了一层保护伞。
  随李密去河南,李如珪虽有万般不情愿,但也不好推脱,毕竟李密手握圣旨。他只好交代自己的副将刘三留下来照顾好自己已经怀孕三个月的妻子柳氏。
  不知怎么回事,自得知自己的丈夫要和“邢国公”李密前往千里之外的河南黎阳,柳氏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几天翻来覆去总是难以入睡。
  到了出发那天,一大早,柳氏将丈夫送到府邸门口,眼含泪光,对李如珪千嘱咐万叮咛,很是不舍。她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情意绵绵对丈夫说道:“如珪,办完事早点回来,肚子里的孩子还等着你回来取名字呢!”
  李如珪深情地看了妻子一眼,郑重地说了一声:“夫人放心,我很快会回来的!我走了,刘三会替我照顾好你的,夫人保重!”说完返身骑上战马,回头望了一眼妻子,就随李密出发了。柳氏望着丈夫渐渐远去的背影,倚在大门口久久不愿回头……
  大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11月1日,李密带着几个心腹部将和李如珪以及护卫军士50多人,一路骑马向东疾行,向离长安一千余里的河南黎阳进发。
  虽然天气已经比较寒冷,但一路上还算顺利。五日后,他们出了东面的潼关,进入了河南境内。
  这天傍晚时分,他们一行人到达了河南的稠桑驿。
  这里距黄河渡口不过四五十里,处于南来北往、东去西来的交通要道上。这是方圆百里最大的镇甸,有三百多户人家。在这个集镇上有大大小小十几家客栈,其中有一家名为“客商之家”的客栈,是这方圆百里最有名的馆驿。有楼上楼下三层,有大大小小档次不等的房间七八十间,能同时住下两三百人。
  这里的老板早年走南闯北,对各地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都颇有了解。所以,来到这里,东西南北的主要菜品都能提供,可以基本满足各地客商、不同宗教习俗的不同口味。
  虽然是战乱时节,老板惨淡经营,但老板对每一位客人,无论男女长幼、高低贵贱,都非常热情、周到。在这里住店,客商们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正因为这家客店的口碑不错,来往的客商宁愿多付点钱,也愿意到这家客栈来投宿。
  随着大唐王朝的建立,时局也逐渐稳定,来来往往的客商也渐渐多了起来,这里的生意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华。每天晚上,这里是灯火通明,一楼、二楼的大厅里是人头攒动、(三楼全是单间、套间的上房,没有设置大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在酒桌上猜拳行令、开怀畅饮,好不快活。
  李密一行人慕名来到了这家客栈。老板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贵客,满脸笑容地迎出来,热情招呼,将李密一行人迎入客栈。
  李密和李如珪等几位军官住在三楼几个上房,其余50余人分住一、二楼的十多个房间。
  李密在三楼客房的一间上房刚刚安顿好,正要去二楼他们预定好的雅间用餐。这时,手下一名将官来报告说,高祖皇帝派的钦差到了,要李密楼下去接旨。
  李密立刻整了整衣装,迅疾到楼下跪下接旨。钦差手持圣旨,一脸严肃地高声宣读:“邢国公李密听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密不必再前往黎阳,即刻启程回京,另有任用,不得有误!钦此!”
  李密三呼“万岁”,叩头谢恩,然后双手接过圣旨。
  送走了钦差后,回到房间的李密一脸疑惑:这是何意?皇上不是命我去黎阳招抚瓦岗旧部吗?这才走了大半路程,怎么又让我回去了?难道是皇上改了主意另有他图?还是听信了什么传言,对我起了疑心,怕我到了黎阳招抚了旧部后在河南拥兵自重、自立为王不成?这如何是好?
  他满腹疑虑,于是召来几个心腹和李如珪一起来商量,想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作定夺。
  几个心腹一致认为:此事很蹊跷,千万不能回朝廷,回去必有凶险!一定是皇上听信了某些人的谗言,对主公您起疑心了。怕主公您这一去河南等于就是放虎归山,后悔派您出来招抚旧部了,所以您回去后必会被问罪。秦王现在还远在河西地区,现在朝中上下大部分都是太子和齐王那边的人,没人愿为您在皇上面前说情,一回朝廷就只有束手待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此机会前往黎阳,联合以前的瓦岗旧部反了他娘的!省得到时候死得冤枉,太不值!
  李如珪闻言大惊失色,连忙大喊一声:“主公万万不可听从他们几位的话!我觉得,如果不回去,那就是抗旨,反而坐实了您谋反的罪名,正中了朝中某些人的圈套,还会留下不忠的千古骂名。我以为还是晚饭后尽早动身,速回朝廷复命为好。只要问心无愧,就算皇上听到了一些不利于您的传言,最终也会澄清真相,还主公一个清白的!再说,秦王回京后也绝不会坐视不理的!请主公三思!”
  李密的那几个心腹抢过话头说:“主公!不要听李如珪的!等秦王回京城?黄花菜都凉了!人头早落地了!说不定到时候秦王也会受到牵连,皇上同样不会信任秦王!还指望秦王说情?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主公!李如珪这是在害您!自古以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例子还少吗?这不明摆着当今皇上要铲除威胁,是要对您下手了!这要是一回去,那就是别人案板上的肉,只有任人宰割罢了!请主公速做决断!”
  李如珪还想再说什么,李密摆摆手,长叹了一口气,对李如珪说道:“你暂且不要说了,我现在心乱如麻,容我好好想想,你先回房间吧,等晚饭后再作定夺。”
  李如珪只好悻悻地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随后,在几个心腹的轮番劝说下,犹豫不决的李密最终被说动了,他决定不回朝廷,去黎阳招抚旧部和朝廷对抗。
  他觉得自己曾是堂堂瓦岗军首领,也曾统率过几十万人马,那是何等的威风!被人拥戴、参拜的感觉是何等的惬意!如今虽然被封为了“邢国公”,却并无实权,巨大的失落感实在让他感到有些憋屈;自己对大唐忠心耿耿,而今却备受猜疑,实在令人心寒,他决定豁出去了!他知道李如珪一向忠贞不二,断不会跟着他一起叛唐的,还会阻止他的行动。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武艺高强的李如珪解决掉,除掉绊脚石,于是一条毒计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
  晚饭开始了。在二楼的一间雅间,几只大蜡烛将房间照得透亮。房间中央的一张大圆桌上,已摆满了客栈有名的各色招牌菜和一壶好酒——名满天下的山西杏花村酒。
  李密端坐在上首,李如珪和他相对而坐,李密的几个心腹部将分左右坐在他们两人之间。
  李密举起酒杯笑眯眯地假意对李如珪说:“如珪兄弟,我考虑再三,你说得对!当今皇上和秦王对咱们不薄,咱们不能对朝廷有二心,一会儿吃完晚饭后咱们就连夜出发,早点返回长安向皇上复命。咱们兄弟痛痛快快地喝几杯,我就看得起你这样的忠义之士。来!咱们干了这一杯。”说完,一仰脖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如珪见李密如此一说,刚才还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又见李密喝酒又是如此爽快,于是,一向忠厚善良的他赶紧端起酒杯应承,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那几个李密的心腹也笑眯眯地应承道:“谢主公,干!”说完,一仰脖子,将杯中喝干。
  李密的几个心腹部将今晚显得特别兴奋、异常热情,轮番给李如珪劝酒,不一会儿,两壶酒已空空如已,李如珪也有了几分醉意。
  李密厉声对一心腹部将说:“快去再拿些好酒来!今天就让我和如珪兄弟喝个痛快!一醉方休!”那部将立刻会意,应承了一声,转身迅疾出了房间。
  不到一泡尿的功夫,那部将手持两壶杏花村酒满脸堆笑地进到房间,高声喊道:“酒来了!”然后神秘地朝李密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部将立刻给李密的酒杯斟满酒,然后趁李如珪没注意,将另一壶中的酒斟入了李如珪的酒杯。
  李密又向李如珪举起了酒杯,笑容满面地说道:“如珪兄弟,痛快,来!喝!”
  李如珪丝毫没有起疑心,也爽快地举起了桌上的酒杯,李密的几个心腹也同时端起了酒杯,几个人一仰脖子,各自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突然,“啪!”一声脆响,李如珪手中的酒杯滑落在地板上,摔得粉碎。李如珪身子一歪,往后栽倒在地上,口鼻流血,双眼圆睁,已经说不出话来。在死去的一瞬间他才明白:自己还是太大意了!对李密这种彻彻底底毒如蛇蝎的小人根本就不能心怀幻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一切是李密那伙早就计划好的。李密让部将出去拿酒的时候,那部将就将从店老板那里拿到的两瓶酒先拿回房间,然后在房间里往其中一壶酒里悄悄倒入早已准备好的剧毒药物“断肠散”;而李如珪却毫无防备。一代名将就此冤死在李密这样阴险歹毒的小人手中,着实令人叹息!
  李密的心腹部将立刻叫来楼下护卫的军士,说是李如珪将军不胜酒力,突发疾病,不幸身亡,让他们把李如珪的尸体弄到馆驿后边的树林里掩埋了。
  第二天一早,李密就带着他的几个心腹和那50多个护卫军士,前往襄城(今河南汝州)投奔他瓦岗时的旧将张善相去了……
  (奸邪之人终归不会有好下场。第二年初,李密中了唐军大将盛彦师的埋伏,被诛杀。李如珪在泉下总算得到一丝安慰。此乃后话。)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