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见智见勇闯难关 (10)
作品名称:三江逐浪人 作者:林朴 发布时间:2025-02-22 08:37:40 字数:3085
“倒杨”之战开始之前,鲜英派专人前来,请罗亨礼率部参加“倒杨”,被罗亨礼拒绝了。他要来人转告鲜英:“杨子惠宽待我于前,我不能在这时候朝他背后捅刀子!”鲜英将这话告诉了刘湘,刘湘笑了笑说:“罗伟看重一个义字,那就成全他吧!”
杨森出川后,刘湘重掌四川军政大权,收编了杨部多个师旅,实力大增,不少人认为川中大局已定,罗团这下该公开投到刘湘麾下了。然而时间过去了许久,仍然不见动静,不免十分诧异。罗团一些营连长也按捺不住,在团部会议上径直发出疑问。
李先凡笑着说:“团长,看来大家都着急了,该把话挑明了哟!”
罗亨礼也笑了笑,向部属们做出说明:“‘倒杨’之战我们拒绝参加,为的是一个‘义’字;眼下不去傍热灶门,避的是一个‘嫌’字。既然我们在‘倒杨’中没有出力,就没必要凑拢去,就算分得一杯羹,吃起也不自在。为了让弟兄们过去之后能够昂得起脑壳说得起话,我们必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有人担心地问:“还有这个机会么?”
罗亨礼回答:“有!而且不会太久的。”
还有人请他再说详细一些,他故作神秘地一笑:“我也只是揣测而已,岂可妄下断言,还望各位包涵!”
民国十五年(1926)元旦那天,罗亨礼对来团部参加新年晚宴的李先凡、车耀先和几位营长说:“杨森贸然发起“统一”之战,得罪了川中各路诸侯,垮杆是注定了的,但他经得起大起大落,未必就彻底失败;刘湘、袁祖铭一川一黔利益难调,终将兵戈相向。因此,我们目前仍应把自强放在首位,等待时机。”大家都表示赞同。
时局的发展变化果然就是这样——
杨森被迫解除兵权“出川游历”到达汉口后,恰逢吴佩孚正在那里组织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十四省讨贼联军”,吴以总司令名义委任他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司令,拨给粮饷军械,嘱他收集旧部重整旗鼓,他也积极活动,伺机重返四川。
刘、袁这边呢?因为刘湘没兑现“倒杨”之前给钱给枪的承诺,袁祖铭心生怨恨,暗中派人联络邓锡侯、田颂尧等“保定系”势力和在汉口的杨森,意在结成反刘湘的三角同盟。同时发密电给吴佩孚,表达依附诚意,请求支持,并希望吴让他当上川滇黔巡阅使,从而实现称雄西南的野心。
经过一番策划与准备后,袁祖铭调集黔军开赴重庆。
这时候,刘湘因回乡扫墓还在大邑县安仁镇家中,闻讯后立即前往成都,打算赶回重庆,却因驻隆昌一带的是杨森旧部,怕途中遭到暗算,无奈之下,只得滞留成都。
驻扎重庆一带的潘文华、鲜英、李雅才、蓝文彬等师群龙无首,见黔军咄咄逼人,不得不分别后撤,重庆城以及附近的江北、巴县、永川、长寿、涪陵等地便落入黔军手中。鲜英的第十师是杨森部何金鳌师改编过来的,在袁祖铭策动下,何金鳌于一月二十九日率旧部哗变。危急中,鲜英带着残存的几个连向蓝文彬师靠拢,然后一道冲出通远门,且战且走退至资阳县境。潘文华、李雅才等师先是退往垫江、丰都、忠州,后在袁军挤压下退至梁山、万县、夔府一带。刘湘的兵力原本就有限,现在又被分隔于上下川东无法集结,形势极为不利。
重庆方面发生突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刘福那里。由于罗亨礼早有交代:凡成都重庆以及简阳县城的重要情况,务必及时上达!因此刘福不敢拖延,立即赶到团部报告。
听完刘福的汇报已经是后半夜了,罗亨礼匆匆同车耀先商议后,立即叫陈刚带一个班的警卫沿大道向资阳方向巡行,还特意嘱附:“不是喊你们去当巡逻兵哈!是要你们一路往前,去迎候从重庆退下来的鲜英鲜师长哟!”
“是!”陈刚立正回答,但随即表示有些不解,“团长,刚才没听到刘福哥说鲜师长要来嘛。”
罗亨礼一愣,笑了:“我猜他十有八九要来!”接着补上一句,“如果路途中没碰到,就改扮成行商径直去资阳城里找他!”
黎明时分,提前赶回来的军士报告说,他们一行在资简两县交界处遇到鲜师长了!罗亨礼马上让勤务兵准备茶水,又叫他去伙房传话,多准备几份早餐。
约莫一个时辰后,满身风尘面带倦容的鲜英和几名随从在陈刚带领下,走进团部临时借住的大院。罗亨礼闻讯后快步跨出厅堂迎接,两人手拉手眼对眼相互看了一阵。
“特生兄,我料到你会来找我的!”罗亨礼说。
“仪三老弟,我也谙起你肯定在等我来!”鲜英回答。
说毕,两人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起来。
当晚,罗亨礼摆下一桌丰盛的酒宴为鲜英接风,把李先凡、车耀先和几位营长都请来了——李先凡因肺疾和哮喘严重卧病家中,是闻讯后抱病前来的。酒过三巡,谈起当前局势和该如何应对,实际上将酒席变成了一场决策会议。大家一致同意罗亨礼的意见:归并入刘湘部的时机已经到来。先将队伍升格为独立旅,下辖两个团和一个特务营,再择机参加对黔军的作战。
同罗亨礼并排坐在上席的鲜英,耳闻目睹他们做出这个决定,高兴异常,已经喝得面红耳赤的他,还是不停地举杯敬酒陪酒,发红发亮的眼里闪着泪花:“仪三老弟,你这是一着妙棋呀!对甫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肯定会感念你们的;从你们这边讲,彰显了胆识和魄力,让人佩服;还有——也给我这背时倒灶的老哥长脸了!”说到这里,他恨恨地骂道,“狗日的何金鳌那龟儿子,见杨森要垮了,托人来求我,赌咒发誓说愿意归顺甘当马前卒,我才向甫澄求情,保留他十师番号还让他当了副师长。没想到才几个月他就叛投到袁祖铭那边,把老子戏耍了一场,还落下个难听的名声!”
罗亨礼已经知道他那个难听的名声——“鲜九连”,是别人给取的绰号,讥笑他堂堂师长手下只剩几个连了,便安慰他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都晓得何金鳌同杨春芳一样,有个朝秦暮楚的臭毛病,你接管他们没多久,这事怪不到你。不过,我看他这回投向袁祖铭也是权宜之计,不会长久的。”
“你是说……”鲜英有些诧异,凝神想了想,问,“你是说他还会回杨子惠那边去?”
罗亨礼点头说:“是的。杨子惠虽说有些刚愎自用,对下属也比较严苛,但并非薄情寡义之人,他那些部属还是服他的。”
“哦……”鲜英望着罗亨礼,似乎从对方眼神中读出了什么东西,但没有说出来。
两天后,在鲜英带领下,罗亨礼和车耀先走进刘湘建在成都惜字宫南街的公馆。
公馆坐落于密集的民居之中,不临街,由一条十余米的通道与大街连接。卫兵们都熟悉“鲜长官”,刚一照面就含笑行礼直接放行。走完通道,进入一个很大的院落,左侧是一个独立的四合院,右侧几栋小屋,看样子是附属建筑,供警卫和随从杂役们住的。
因为昨天已收到鲜英的快信,适才又得到通报,刘湘便在幕僚、高参张斯可陪同下,来到四合院门口迎候。
刘湘亲自出迎,出乎罗亨礼意料。他急忙快步上前,刚要开口问好,刘湘已经发声:“仪三兄,一别经年,恨不相见,今天总算把你迎来了啰!”
罗亨礼忙停步立正敬礼,回答道:“多谢甫公抬爱,您军务政务那么繁忙,还记得起罗某这个‘白伙食’,实在令人感动。”
刘湘哈哈笑起来,说:“哪个相信——当年尹大都督的亲随参谋、堂堂陆大高材生、能文能武有胆有识的沙场宿将,会是个‘白伙食’?你也太自谦了吧!别的不说,单看你不为锦上添花、甘愿雪中送炭这一点,其他人就难以企及,也令甫澄大为感佩了!”见他身后立着一个面容清癯目光清亮的军官,抬手指了指,“这位是……”
车耀先行了一个军礼,应声答道:“属下车耀先,忝任罗旅参谋长!”接着补上一句,“大邑人氏,家住灌口场。”
“嗬!好呀好呀,我们是同一方水土的近邻乡亲哩!早就听过你的大名,如今同锅造食,更是亲上加亲啰!”刘湘高声笑起来。
罗亨礼又与张斯可互致了问候。张斯可也是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属于年龄比较大的那一拨,罗亨礼同他来往不多,但听鲜英说过,他当年对班上年纪最小的刘湘十分关照,由此结下深厚感情。刘湘当了川军第一师师长后,就邀请他入幕辅佐自己,他尽心竭力替刘湘出谋划策、延揽人才,王陵基、鲜英、乔毅夫等十多个速成师生就是由他牵线搭桥来到刘湘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