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瓜瓞泪>二 好奇的孩童

二 好奇的孩童

作品名称:瓜瓞泪      作者:田禾      发布时间:2024-11-15 12:31:02      字数:4909

  祖母借住在娘家,但心里有创家立业的想法,却又不能与娘家人明说。若是只有父母和兄弟还好说话,只因为还有个兄弟媳妇管家事,为免得口舌之争,也不能有别的想法。
  常言说“嫁出门的女,泼出去的水”。若还只有一男半女,父母只会更加疼爱。然而,当时祖母之下还有三四个弟妹,父母还照顾不过来呢!要不是孤儿寡母,哪怕是亲闺女回娘家住久了,娘家人也会厌烦。
  所以,祖母只好把创家立业的想法装在心底。不能给娘家增添负担,只能随时随地把儿子带在身边,包括赶场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哪怕落雪结冰都得往街上奔走,做生意赚钱。好不容易看着儿子呀呀地学说话、颤巍巍地学走路。
  随着儿子的成长,到两三岁时,这个儿子越发显出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好动,不时地便跑出门外。有一天,祖母为了赶时间纺棉纱,稍不留神,儿子便跑出门外去了。
  祖母正在聚精会神干活儿,忽然外面传来喊声:“谁家的孩子掉进堰塘里了!”祖母听见急促的喊声,左右瞧儿子不见,大惊!连忙停下纺车,赶紧找儿子,儿子却不在屋内。
  顿时急得连忙往外跑,可一双小脚硬是跑不动。刚才走了一小段路,只见前面院子有人过来了,也是张家同辈的兄弟,抱着满身是水的儿子送了回来……
  祖母伸开双手赶紧接过儿子,一边不停地双泪交流;一边及时地找出干衣服给他换上,又怕他感冒,背着就往街上看医生去。
  不幸中的万幸,要没碰着那位兄弟,后果不堪设想。过了这次,祖母再也不敢大意。上街带在身边怕走失,上山怕虎豹豺狼叼走,带在河边洗衣服怕被水淹,天气凉了怕儿子感冒生病……祖母就是在这惊恐与小心中时时担心着儿子的安危。
  可儿子总也向往着外面的新奇世界。带着他上街时,看见有玩“猴马戏”的,他要去看;听见有八字先生拉胡琴时,他要去听。这便好,祖母就让他坐在八字先生旁边听拉胡琴,免得他东闯西荡跑丢了。托付八字先生照看一眼,自己也可安心地摆摊做生意。
  时间长了,孩子他喜欢上了拉胡琴。见八字先生有空时,就问这问那,先生见他爱打听好问,就趁没生意的空隙给他介绍有关拉胡琴的知识技巧,手把手地教他学拉胡琴。他人小接受能力快,没用多久,他竟然能拉出简单的乐曲来。
  八字先生不仅教会了他几首歌,还让他记简谱。他还真能记,一学便会了,先生给他算命说,这孩子将来还有些逍遥福呢!可惜一生家景太差。给他下结论说道,再差将来也是块做生意的料。
  先生教给他的乐曲有《孟姜女哭长城》《湖南与湖北》《十杯子酒》,《十杯子酒》的歌词是讲三国中的人物(一呀杯子酒,敬给那刘皇叔。孙权议招亲,刘备去东吴……二呀杯子酒,敬给关云长……三呀杯子酒,敬给张翼德……)
  人有了爱好与兴趣,他要是有条件准能成为胡琴演奏家,可他当时想拥有自己的胡琴都办不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这样想着,我一定要有自己的胡琴。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开始总爱向八字先生讨教:这个东西怎么做成的?先生便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只要长大了,有了材料自己就能做成。
  他哪里等得长大?在他五六岁时,他心里想,我一定要自己做胡琴,并要马上行动。他记住了先生的介绍,并对先生的胡琴仔细观察后,无非就是用竹子、马尾、蛇皮等几种材料组成;也知道了用鸡蛋清就可粘贴蛇皮的窍门。那用法是,将蛋清同蛇皮揉搓后粘贴在竹筒上,阴干就牢固了;其余几项也很简单,琴弓、琴弦、马尾、松香,再加五分长的高粱秸一段,就成了胡琴。
  那先生介绍,琴杆须用雪花梨或黄杨木,木质才坚硬;琴筒只能是荆竹的音质最好,其次是毛竹。
  可是,那么大的荆竹哪里去找?做京胡的竹筒,直径要(大人手卡)一箍(20公分,约合六寸)露二的围圆,做二胡的围圆为30公分。为了完成心愿,做琴已成了他的心病。可哪里去找这么大的荆竹?还好,他记得先生说过,若没荆竹有楠竹也行。
  这一晚他差点没睡着觉。他梦见自己遍山去找荆竹,正找不着时,忽见来了个老头,他自称我是篾匠。于是,他便向那篾匠要竹筒做胡琴,并且是荆竹的。那蔑匠说,荆竹没有,若是毛竹倒是不少。果然他又看到漫山遍野的毛竹……
  梦中的篾匠,一语提醒梦中人。忽然机会来了,秋收到了,外公还真就请来篾匠进屋编箩筐、晒席,并买回了碗口粗的楠竹。
  他便讨篾匠开心,问长问短。之后问篾匠道:“您见过毛竹吗?”篾匠笑着逗他玩说道:“我是篾匠,怎么不会见过?毛竹就是楠竹的别称。”
  听罢,原来如此,日思夜想的毛竹就在眼前。于是,便央求篾匠师傅锯下五寸长一段做个东西……
  见他个子不大,年纪这么小还幻想着做胡琴,篾匠师傅笑着逗他玩笑道:“你既会做胡琴,那你先跟我当徒弟,学编箩筐行不?箩筐编成了我便给你锯个竹筒。”
  他信以为真,每天老实地观察着篾匠用刀破竹,拉竹丝,匀竹篾,看了两天,他便开始动手了。
  折腾了好几天,终于编就了三元铜鼎罐那么大个箩筐,然后交给篾匠师傅道:“这样可以给我锯个竹筒吗?”
  篾匠看他小小年纪如此心灵手巧,便夸赞不已,非要让他当徒弟。他却说:“你先兑现了我的胡琴筒筒再说……”
  有了竹筒,其他都好办。可就是马尾不易得了,附近倒是有马,就在下边邻居家养着;可怎么去弄来马尾呢?马爱踢蹶子,小孩子怎敢去向它索取马尾呢!他眼睛一转,只能央求外公去扯马尾了。
  当外公听说他自己要做胡琴,还真是有不做成誓不罢休之意,便说道:“那一定要扯马尾,那叫偷,你得先给我做个脸壳子带上,不然让人家认出来怎么办啊!”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外公当然不负外孙所望,马到成功。他只给放马那家说了几句话,外孙的马尾终于到手了,可还有那蛇皮何处才有?依靠妈妈拿钱去买是万不行的,如果不用买,这得要等机会才行啊!只能等待时机了,等待附近有人打了大蛇才会有蛇皮。
  这老天也不等人,马上就是冬天,足足还要熬到来年清明之后才会有蛇出洞。他望眼欲穿,等啊等啊!直盼到来年的春天,老天像是有意成就他做成胡琴。
  一天,听说下院子老表哥上佛宝山割草,降伏了一条菜花蛇带回来了。这条蛇足有酒杯口粗,有三四斤重。他立刻去守着看老表哥剐下蛇皮,完毕,他便要了蛇皮来,将它晾干了用。
  此时的他高兴极了。终于,经过半年时间的忙碌,已齐备了做胡琴的各种材料。唯一只差工具了,他千方百计要亲手做工具。没有钻子,他就用铁钉做;没有小刀雕刻,他就向妈妈要来纺车上用废的铁钎磨。
  花了好多工夫,他有了自己的刻刀,然后慢慢雕凿,终于制作成了一把像八字先生那样的胡琴。这是他六岁时为自己做的第二件杰作。从此闲来无事便坐在我祖母身旁,认真地拉起他那心爱的胡琴。
  他的琴声与我祖母纺车的声音有节奏地交融在一起,无论在白天黑夜,成了一曲孤独之音伴着与母亲摇动纺车的交响曲。
  他有拉胡琴的兴趣,常陪在娘身边,娘听着他的琴声,忙碌在这样的生活中;年轻的祖母便忘记了心中的苦楚,忘了没有男人的孤独。
  假设没有这琴声,她会老想着那个不争气的男人。每天有儿子陪在身边守着,这便是将来的希望,他是来家的唯一根苗,只有他顺利长大,才能延续来氏脉络。所以在妈妈心中,一定要把他抚养成人,一定要让他学好,別像他老子那样留恋鸦片——走上不归路。
  于是,她对儿子要求严苛,除了允许拉胡琴学音乐,不得与别的孩子一起干不正经的事。常常给他讲,坎子坪祖宗是如何英勇战胜土匪、如何做生意买卖;还给他讲来家兴衰的往事、坎子坪古宅没落的始末。
  他听着母亲讲的故事,产生过许多疑问,难道坎子坪才是自己的老家吗?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寸土无存,片瓦不见?老祖宗究竟怎么回事?难怪别的孩子都有爷爷奶奶,有父亲护着,就自己没有。这许多疑问萦绕在他心头。
  从此,在他心中装着一个梦想:等到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多挣钱,把坎子坪那个老宅赎回来。
  带着这个疑问,他不时地追问母亲:爷爷年轻时究竟怎么不在的,仇家是谁?那父亲又是怎么回事?你应该告诉我,他是不是不要我们娘儿俩?告诉我,我要去把他找回来……
  可我奶奶那时也年轻,她哪里知道自己丈夫不幸的详细遭遇?只好敷衍着说,小孩子打听那么多干啥?等长大了娘就会告诉你。
  父亲的确还小,但他听着母亲这般说,他越是疑问重重。
  我奶奶读书也不多,她不会用谎言来安慰儿子,她只能习惯地用训斥的语言,让我父亲永远心存着疑问。她不懂得心理学,不会让她儿子放下心中的疑问与包袱,不知也不管儿子心中有这么多阴影,老让他感到不安。
  可儿子多么想解开心中的疑问。在一个赶场天的日子,一个与我奶奶相熟、也是坎子坪老家姓来的族人,奶奶问起坎子坪的许多人都还好吗……
  此时,孩子暗想,既然妈不愿告诉祖爷爷和父亲的身世,就自己去打听。这位姓来的是坎子坪老家的,他一定会知道老家的那些岁月流走的故事。于是,就悄悄地跟着他要去老家那地方看看。
  果然,这事被孩子的好奇心牵绊着和他聊上了,他与那位族人由陌生人变成了熟人,便跟着他一路走了;一边走还一边问起坎子坪的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事……
  当奶奶做完生意收摊时,找儿子却无人应声。旁边才有人告诉她:你儿子先前跟着那个姓来的男人去了,他不是你的熟人么?
  听说儿子去了坎子坪,方才想起先前和她讲话的熟人来某,急得连忙收了摊位,背着行李便慌忙地追赶过去。她颤巍巍一双小脚,哪里追得上?直到找到那位姓来的家里,果然看见儿子在他家,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拉着儿子便唰唰地掉下了眼泪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给妈说声就跟别人走了?”
  儿子连忙道:“妈,我就想过来看看我们的老家是个什么样子,看完我就回来了。来伯伯答应送我回去的,所以我才过来玩儿的。”
  我奶奶怕得罪了人家,连忙向那位来家人歉意道:“就怕耽误了你们家活路,所以我才赶过来接他回去……”
  打那以后,我奶奶觉得,让我父亲早点知道来家的兴衰史也有好处。不如现在就送他到亲戚姑婆家里玩几天,让她姑婆讲讲在坎子坪亲身所经历的故事,让他汲取上几辈人的兴亡与教训,将来别学他老子吸鸦片、不干活、不管不顾家的恶习。
  最关键的是要让他把来家的香火好好地传存下去,来家的兴衰存亡就要寄托于他了,只有了解家史,才能有希望让他将来好好成长,也才能成家立业。
  父亲的姑婆我应该叫她姑祖婆。她与奶奶年纪大不过十岁,她是非常疼爱我父亲的人。因为她知道,娘家就剩下这么一根独苗,十分心疼,几次三番要接侄孙子去她家里住一段,可我奶奶都不让去,说他还小,等大些了就让他来看望姑婆。
  在一个赶场日,姑婆也上街来了,这次我奶奶主动提出让儿子去她家住几天。我姑祖婆非常高兴道:“早就想带他去玩,他那几个表叔(我姑祖婆的儿子)最喜欢他,去了又有伴,一起跟着他姑爷爷学念书,等将来长大了才有出息。”
  我父亲来到姑婆家,发现姑爷爷慈祥活跃,他家书也很多,可自己不会认字。姑爷爷说:要是学会看书,书中的故事多着呢!所以,以后首先要读书……
  在姑祖婆家这段日子,姑祖婆每晚都给他讲了许多关于来家上几代人的根源,让父亲知道了来家许多兴衰与辛酸的故事,在父亲心灵中播下了兴家创业的种籽,与如何处事做人的道理。
  因为来家的祖辈在当地也有名气,但更多的还有不当之处,所以后来祖业才遭至败亡等。这些不当的作法将来切莫再有了,做人要多行善事才能发人发家等道理。
  姑祖婆对来家的事历历在目。我的两个曾祖公是她亲哥,他亲眼见到过他们自恃勇武称霸一方,这些行为很不应该。勇武虽是能防土匪,却用错了地方,让乡邻们无人不惧怕他俩,无形中让人暗中忌恨,难免遭至杀身之祸。曾祖来扬只活了二十四岁……
  祖辈的故事一言难尽。父亲在姑婆家住了十多天,他觉得祖爷亡故的教训深刻。得来这些故事,令他增长了不少见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他要忙着回去了。他记住了姑爷爷和姑婆的话,只有回去上学读书,长大了才有作为。
  从姑婆家回来,他也懂事了很多,也变得越发勤快。从此在外公家什么都干,外公去砍柴,他也跟着去扛上一小捆;外公去放牛,他也去帮着看住牛;田里插秧季节来临,他跟着外公下到田里学插秧。他随时记得逗外公喜欢,其实是想读书的事,好得到外公地支持。
  外公并不想让他干活儿,对他说道:“跟着我尽是干下力的活,长大了只能下力有什么用?整天跟泥巴打交道。下力的人没有钱用哦!尝过了苦头才知道吃的饭来之不易,你还是上学读书去吧,那才会有出路呢!”终于,外公开口让他上学了。
  听了外公这么说,我父亲这时才知道,原来干农活是真的苦,怪不得姑婆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回来上学。因为长辈们都这么说,读好书长大了才有出路。有外公发话,读书的事是有望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