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彩虹耀千秋(完结)
作品名称:飞天彩虹 作者:军休文胆 发布时间:2025-11-10 10:01:36 字数:3156
作为传承王杰精神的民兵排长,一个半路失明的人,曾一度悲观失望,失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整日沉浸于比任何一种疾病伤残都痛苦的悲愤之中,难以承受生不如死的折磨。
一个还不到40岁的刚强汉子,世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成了空洞隧道般的虚无。看不到一丝的真切和希望,光明和黑暗、昼夜和阴阳也浑然一体了。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习惯,都必须像刚懂事的盲童样从头学起,而且是由黑灯瞎火的零开始,以适应新的环境度日如年的煎熬。
俗话说:“破屋专遭连阴雨,旧船偏遇顶头风”。民兵排长出院回家不久,住的茅草屋,被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冲得墙倒屋塌,全家人,只好蜷缩在生产队一间仓库的角落里荒度日月。
双眼失了明,衣食住行难遂意,甚至撒尿拉屎都难自理。和他同时组建女民兵地雷班长的妻子要给他穿衣脱衣,要给他烧火做饭,要给他铺床盖被,要牵引他门里门外晒太阳,散步宽心。
这些看似简单举手之劳的琐碎小事,却忙得她晕头转向,精疲力竭。但她无怨无悔,不嫌弃。甘心情愿与父母断绝往来,也要自找这份苦差事,侍奉为带领强化民兵地雷班训练而伤残的“王杰”式英雄人物。
可作为民兵排长来说,他不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享受那成年累月清闲自在的无聊生活。他是一个从小就积极上进,戴红领巾唱国歌长大的时代青年,参加工作后入了党提了干,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自达当了民兵排长,自达与王杰结缘,整天有用不完的劲。可王杰突然惊雷壮烈,他又双目失明,民兵排怎么办,地雷班如何生存、发扬光大是他终日苦恼的伤心事。
整夜不眠的民兵排长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妻子做好饭给他端过来喂他,刚吃两口他要自己端碗,看不见手没端稳,碗“啪”的一声掉地上,菜汤稀饭溅得满身都是。妻子不厌其烦,又是帮他擦拭脏污,又是重给他盛饭,一匙一匙地悉心照料,但他吃不下去。
他知道妻子是位年轻要强,身手利落的生产能手,农场女子先锋队队长。现在,虽然归宿于生产队,仍然肩挑着妇女队长的担子,每年的农忙季节,一支巾帼不让须眉的行家里手,仍是生产队的半边天,战天斗地的主力军。让他给她紧紧地捆住了手脚,就有点于心不忍。无论妻子怎么劝导,他总是咬牙闭口,不吃不喝。
民兵排长为了解脱妻子被他“捆住”的手脚,特给妻子约法三章说:“要想让我开口吃喝,必须按我的办,否则饿死也不吃。”
妻子想只要他能开口吃饭,保住身体不夸,十条八条她都照办:“说吧,有什么清规戒律尽管吩咐,我一一照办,绝不食言。”
丈夫开口明释:“要说条件也不高,第一,教我熟悉家里的各处方位,粮、菜所放位置、掌握做饭烧茶的时间,和琐碎的家务;第二,每天早起,家务事不用你管,带领你的女子班全体队员下田劳动。”
他怕妻子接受不了,口气严厉地数落妻子:“年纪轻轻的,整天待在家里伺候一个瞎子,有啥出息,有啥前途?瞎熬青春油。要是我,才不受那个不伦不类、不光不彩、没年没月的活受罪。”
妻子态度坚决仍然坚持守家陪护。但经不起丈夫的软磨硬缠,特别是他那没完没了不住嘴的唠叨。便欣然地同意了,但她总有点不放心,再三嘱咐他:“安全第一,小心灯火。”
好强的丈夫满口应付催她下田干活,妻子带领女子班下田劳动前脚走,他要试当着为妻子做晚饭。
一个从未做过家务活的男人,忙中添乱,不是丢东,就是拉西。加之眼不好使,往日的眼疾手快,时下成了摸索探物。点燃了锅下的柴火,又摸索着水瓢淘米、洗菜,却忘记了向锅里添水。结果,铁锅烧红后,燃着了锅盖,易燃品随着青烟加温,不一会儿烟火燎烤,火苗烧上了用茅草搭成的矮小厨房,“噼噼啪啪”地烧了起来,火越烧越旺,并喷着火苗向住房顶上蔓延。
民兵排长急昏了头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两眼一抹黑,摸不着门在哪儿,任凭大火肆意无情,他却束手无策,无动于衷。幸亏邻居发现滚滚浓烟,急忙站在路边处大声吆喝:“快来人哪!老排长家失火了!”
二十多个男女老少,带着脸盆水桶赶过来,冒险扑灭了大火,从即将倒塌的草棚子里,救出了危在旦夕的民兵排长。
被群众从火海中救出的民兵排长“没眼难熬,烟熏火燎”的滋味,燎起了他一了百了的轻生短见,从床底下摸出妻子杀虫用的农药,打开瓶口就往嘴里倒。就在他仰首张口时,被一脚门里的妻子看到,抢先一步从他手中夺过来摔地上,抱着他悲声大喊,说:“为啥要死啊!你死了,清静了事了?可你,想没想过,叫我咋做人呐!我的老排长!知者,说你自寻短见。不知者,说我嫌弃杀夫另寻欢哪!我的老公老排长,你好糊涂啊!你若死了,我还能活吗?那可就是三条人命啊!”
民兵排长为救他人安危,刀山火海在所不辞,一时的糊涂险些送命。当听妻子悲愤交加的口气中得知了她已怀上了自己的骨血,心里更加难受,连着扇了自己两记耳光说:“我不是人,愧对英雄王杰救下我这个懦夫,愧对与我同时组建地雷班的贤妻女班长。从今往后,我要以王杰左手写字的毅力,磨练我瞎子写字的意志。走!去王杰墓前报个喜,我们的王杰地雷班,后继有人了!”
赵英玲就在她膳食面包兴旺发达的征途上阔步前进时,新的问题又来了。回内地时没有随户口一起签回来,丈夫小范人走后户口自然消除。她的户口不知去向,管户口的人死的死,调走的调走,查无下落,她又成了一个无人过问的“黑”户人口。
更直接的是福利待遇问题,生活清贫,养老无着落。她所在的农场分场解散,档案丢失,当年的临时工无根无据。当地福利机构根据部队的优属照顾,要他们酌情处理。酌情不能空口无凭,一下让她拿出40000元交补养老金后,每月可按新标准提高她的福利待遇。
试想,一个农场只有2年多的临时工龄,不到3年转正男人就去世了。王杰逝世后她另行嫁人,与英雄已没一丝沾亲带故关系,什么待遇也没有了。哪有那么多积蓄,哪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大的天文数字的款项购买她的福利待遇。所以,她现在,一个年近80岁的王杰精神传承者,仍享受着不到2000元的清贫生活费待遇。
她虽然生活很清贫,属于低保待遇户,但她甘愿终身充当王杰“三不伸手”的继承人。即:“荣誉上不伸手,待遇上不伸手,物质上不伸手。”
纪念王杰牺牲五十周年大会上,王杰精神直接传承者,原张楼公社民兵排长给赵英玲500元,王杰所在部队领导给她5000元以示对她生活上的补贴,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民兵老排长感情冲动地说:“他们那是组织给的属于公费,不要我不怪你!可我这,难道我掏自己腰包的钱你也不要吗?王杰为救我们12位队员命都献出了,难道连我500元献爱心的机会都不给吗?”
赵英玲为难地说:“既然你还没有忘记王杰舍身扑雷舍己救人,那你忘掉了他的三不了吗?你让我丢掉王杰的精神吗?让我有损于王杰的形象吗?不能。无论谁给的,只要不是我亲手挣的,我都不能要。请原谅我,一分也不要!”
赵英玲正在那儿与老排长推让不休,金乡县王杰烈士纪念馆吴馆长走过来问他们:“刚好都在这儿,为了弘扬王杰精神,我县建筑了王杰烈士纪念馆,有没有王杰生前遗物纪念馆珍藏?”赵英玲听说当即交出了多年与王杰来往信件和电报20余封。
为了广泛收集王杰生前遗物,吴馆长亲自到与王杰要好的表兄弟辛庆文家问:“王杰是否有物品在他家存放?”
辛庆文听说当即答复说有,就让母亲找当年那条破工作服裤子。母亲说:“一条破工作服裤子算什么珍品,你父亲去世后我补好一直放在箱子里没动。”
吴馆长催促说:“那才是珍品,赶紧帮我找出来,十一要开馆对外,迎接外宾参观。”
辛庆文急忙爬床头上翻箱倒柜,终于从箱子底下翻腾出了那条破烂已被母亲洗干净补好的迷彩工作裤,王杰当时为父亲的悼念的3元6角钱,仍装在补好的裤斗里。辛庆文抖动裤子和钱面对馆长说:“得亏我们施工任务紧张,父亲入葬第三天我就归队转移工地了。因走得太急,忘了带王杰这条裤子,若当时带给他,这条裤子就随他走了。还有这3元6角钱,那时候可是我们月工资的一半多,都将随惊雷腾飞,失去了彩虹耀千秋的价值。”
全稿终结。
结稿时间:2024年7月10日星期三下午3点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