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花艳秦岭>第九章 历史的转折之二:观念的更新

第九章 历史的转折之二:观念的更新

作品名称:花艳秦岭      作者:安子川      发布时间:2024-06-29 17:48:31      字数:4561

  
  也正是在那一年,她的观念开始转变,头脑也灵活起来。她不再只局限于单一的行医看病,还把注意力集中在创收效益上。
  因为,在几次行医游历中,她突然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南方各地城市的街道,都开有名目繁多的中医堂,而且大都是传承下来的世代名医堂。这不由得勾起她对连医堂的思念和怀想。已经销声匿迹近五十年的连医堂,何时能在她的手里重见天日?“精谨善治,大医精诚”的岐黄之道又何时能让她堂堂正正地传承下去?
  那阵子,她没事就到那些私人诊所转转、看看,参观他们的规模大小,了解他们的前世今生。
  一次,她在饭后的散步中,老远就看见大街对面有家中药铺,出出进进的人非常多。她知道这是一家私人药铺,便穿过马路,走近一看,只见门楣上写着五个金黄色大字:张氏中医堂。
  她没有马上走进去,而是站在门口看了足足有五分钟。
  这是一家有着三间平房那么大的仿古型中医堂。紧贴着正面墙壁的门前,盖了一间非常独特的小门楼,仿古形建筑,飞檐戗角,青砖黛瓦,精雕细刻,古朴简雅,尤其是支撑小门楼的两根大红色柱子,给人一种非常雄伟的感觉。
  看来这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私人中医堂。
  连国花这样想着,脚步已经迈了进去。
  里面除了中药铺外,还有两位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中医坐诊。她本想走过去聊上几句,又怕打扰了人家坐诊。就绕着药铺四处转转。
  这时,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走到她面前,笑着问道:“请问你是看病还是抓药?”
  “我是路过的,进来看看。”她同样笑着回答。
  那人不解,看着她,半天不说话。
  她猛然觉得自己回答得很好笑,赶紧补充道:“您别误会,我也是中医大夫,见你家这中医堂很有规模,就进来看看。”
  “这样呀,我就说不看病不抓药的,来这里干什么。原来你也是中医大夫呀?”那人马上热情起来。
  “是的,咱们是同行。”说着,她又问那人:“你是这家的主人?”
  “算是吧。”那人刚说完,又笑着补充:“不过,真正的主人是我爸。他今天被人请去看病了。”
  “你们是中医世家?”连国花问、
  “是的,我是张氏中医堂第七代传人。”
  “怪不得呢,这门面楼就不一般。”
  “听你这口气,不是本地人。”
  “是的,我是陕西的,来这里给人行医看病。”
  “那你为什么不在你们那边开个中医堂看病呢?到处跑不累呀。”
  连国花一听这话,赶紧问道:“我就是想问问,你家这中医堂一直开着?”
  “是的,都已经好几年了,具体说就是国家政策一变,我们就开了。”
  “这么说,你们这边政策宽松。我们那边不行。私人不让开。”
  “还有这事呀?怪不得你跑我们南方行医来了。原来你们那边还没开放。”那人见连国花不语,笑着安慰说:“不过你放心,很快就会开放的。只是你们那边慢一些。”
  “我想也是这样的。所以,我要做好准备。等政策一放宽,就开私人诊所。”连国花的心里一下子亮堂了。
  她终于看到了开办私人诊所的希望,也看到了重新挂牌“连医堂”的希望。
  但同时她也明白,要想重办连医堂,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各地中草药的价格均不相等,有的差价小,有的差价大。比如说海参,在济南就是特产,很便宜就能买到,但在陕西西安,就成了珍贵药材;又比如秦岭山上的一些药材等,在沿海城市就很好销售。何不一边看病,一边联系两地药材,往返倒卖,从中赚取差价。
  只要有了足够的资金,连医堂何愁不能重开?
  就这样,又是忙忙碌碌地奔波了整整一年,收集的信息和素材更加全面,积累的经验也更加丰富,对重新开办连医堂的信心十足。
  然而,大西北的开放程度并非沿海城市那么高速前沿,不要说重开连医堂,就是想开办属于自己的卫生所,也不是一件3容易的事情。关卡重重,手续繁多,再加上陈旧的思想观念,即使开办起来,也很难有个宽松的经营环境。
  几次碰壁之后,连国花又把精力放在了游历行医上。
  按照原来的研究计划,这一次她开始对本省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解:旬阳、安康、乾县、户县、周至、岐山、永寿、麟游、彬县等地,逐个行走,一待就是一两个月,而且这些乡村的病人,淳朴厚道,待客热情,走到哪里,就吃住在哪里,非常方便。
  那年冬天,她去铜县峰阳乡家咀村。刚一进村,就围上来几个无事可干的闲聊人员,有的走路一瘸一拐,有的不停地龇牙咧嘴。她急忙上前问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你这腿咋啦?”
  那人看了看她,笑着说:“是风湿病。”
  连国花惊讶地问:“那咋不治呢?”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治,到现在都没治好,还咋治?”那人摇摇头,无奈地说。
  这时,旁边一个人看了看连国花背上的行头,疑惑地问:“你是干啥的?不会也是看病的吧?”
  “我就是看病的,还是专看风湿病的。”
  “啥?女的也能专看风湿病?”那人更加疑惑地看着她。
  旁边那位四十多的人就说:“来我们这里看风湿病的人太多了,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可没有一个人能看好,前两年有十几个西京医学的学生来这里,说是要研究这种病,也是待了一阵子就走了,只说这病是吃窖水引起的,也没说这病咋治?”
  “要是我能治好呢?”她笑着问那人。
  那人看了看她,很认真地说:“你要是能看好,要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
  “给你说,这是我们队长,这几年看病没少花钱,结果全打了水漂。”旁边的一个人急忙插嘴。
  “可我不看,腿疼得不行嘛!”队长说着,脸上的表情又扭曲了一下。
  看到这种情景,连国花说:“这样吧,队长,我给你先治,如果治不好,我走人,治好了你看着给个路费就行,咋样?”说着,她给队长亮出了医生证。
  队长看了一眼后,笑着说:“你也太小看我们村里人,只要你用心看,就很感激。”说着领她来到了自己家。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三间土瓦房早已破旧,门是那种低矮的单扇门,窗子是四方形的木格子窗子,窗子上没有糊纸,而是钉了一张破旧的塑料纸,已经被烟熏得看不见底色;房子的两个邻家,也是同样的破旧土瓦房;院子里没有院墙,只在两边各栽一行密密的白杨树,算是隔开了家与家的距离。
  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村子。
  连国花环视了周围的房子之后,心里这样想。
  走进屋里,简单的寒暄之后,连国花开始检查。结果发现,队长的腿关节严重变形,打不成弯,走路困难。
  听队长说:六七岁的时候,他就得了这病,后来越来越严重,内踝骨和外踝骨,还有膝盖,疼起来简直受不了。
  听队长说:村子里得这病的人很多,有的一家五六口,有两三个人都得这病。每天早上起来,根本就下不了炕,必须先活动半个小时,浑身发热出汗后,灵活一点了,才能抬步走路。
  听完队长的叙述,连国花知道这是一种典型的类风湿病。在部队时,首长患的就是这种病,不也看好了吗?
  “这样吧!你再给我找两个病人,我一块治。还是那句话,治不好我走人,治好了,给个路费就行。”
  队长很热情,赶紧出去找两个人来。二人一听说来的人能治好风湿病,非常高兴,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按照老办法,连国花先按摩推拉,打通筋络穴位,加速血液循环。
  按摩这种活,是需要技术和功夫的,每个穴位都要按摩到,一遍下来,最少得两个小时。其所用之力,比干一天体力活都累。
  那里的人,全是土炕,人就在炕上躺着。每次按摩,不是双膝跪着,就是双腿盘坐着,时间一长,难受得不行。好不容易按摩一人,另外两个人就在自家等着,她赶紧歇口气,抽支烟,又急忙转移到另一家,继续按摩推拿。
  开始第一周,她轮流给三个人按摩,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等到第二周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下一道程序:汤药疗法。将清风藤、红藤、鸡屎藤、络石藤四种草药煎好,再加一半白酒服下。这是她独自摸索研发的一种草药,临床试验后效果非常好。
  但有一点必须注意:这种汤药喝下去后,浑身发痒,乱抓乱挠,必须由两个人按住患者的手脚,以防抓破皮肉。然后将土炕烧热,让患者躺下,盖上厚被,直到捂出一身大汗。这时就会发现,患者身上的热汗像米汤水一样黏稠。但不要担心,需继续发汗,直等热汗出完,患者的痒也就止住了,体内的风、湿、寒,便一扫而光。
  如此反复一周,再进入下一道程序:开一些补气血、舒经络、养心之类的十全大补汤和几味中药,连续煎服一个月左右,风湿病便可痊愈。
  事实胜于雄辩。这下,不但这三个人相信了她的医术,全村患有风湿性关节病的人都深信不疑,纷纷找上门来。但她还是同样的原则,每次最多接收四个人,各家来回跑,忙得不停息。直到腊月二十三日,眼看春节临近,才急忙辞别,赶回家中。
  本来年后再去那个村,无奈济南战友多次打电话,说那边找她看病的慕名者很多,赶紧让过去。
  于是,她又一次跑到济南,挂牌行医。
  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她一边看病,一边整理这几年积累的各种材料和病例分析,并有意识地搜集未曾接触过的病例,尽量让素材丰富多样。
  一天,她正在给人看病,一个以前的老病号找到她,知道她收集整理各种疑难杂症病例,就说:“现在医院有很多中医大夫坐诊,看病的人比你在这多多了,咋不到医院坐诊,那里肯定接触的疑难杂症更多。”
  她笑笑说:“我知道医院坐诊好,进不去呀。”
  “那倒是,有关系才行。”等那位老病号看完病,临走时又对她说:“不过,你还是找找人,去医院最好。”
  她笑着送走老病号,心里却反复回想着刚才那些话。是呀,我咋不到医院坐诊呢?如果能坐诊,那该是多好的临床实践呀!
  这样一想,脑子里忽然闪现出一个人来。这个人是连国花的一个姐夫,以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的,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那里?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话也不方便。为了打听到她姐夫的详细地址,连国花专门赶回来,去了趟姐夫老家。
  原来她姐夫已经调回到西安唐城医院,还是个不小的中层干部。
  知道这一好消息,高兴得连国花当天就找到了姐夫的办公室。
  没想到姐夫满口答应,即刻让她以招聘的形式,进入了唐都医院中医科。
  唐城医院真是个名医名家云集、医疗设备先进、八方病人来来往往的大医院。不要说看西医的各科各室排成长队,就连连国花坐诊的中医科,也是来人不断,事先预约。
  在这里,她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诊断各种各样的病例,但主要以慢性病患者为主,或者手术后需要恢复调理的病人。
  有一次,有位80岁的老人找到诊所,说他视力下降,看什么都不清楚,在很多医院治疗均不见效,就来找到这里,看能不能用中药医治。连国花急忙给病人把脉诊断,采用杞菊地黄汤加补肾药12剂进行治疗,果然等12剂中药吃完后,视力恢复正常,效果明显。高兴的老人感慨连连:“还是大医院的中医科好呀,把我这多年来视物不清的病给治好了。太感谢连大夫了。”
  还有一次,就是1983年她曾在铜县峰阳乡夹嘴4组治疗过风湿痹症的那四个人,听说她在唐都医院中医科坐诊,又带来两个患有同样病症的人找到她,请她治疗。
  这一次,她除了按摩推拿针灸之外,还专门让他们服用一种从秦岭山里采来的特效药,两种办法交替使用,不出半个月,患者的风湿痹症彻底治愈。
  在这里,她每天除了接触一些中医治疗的病人外,还接触到很多西医治疗的病人,了解很多高科技的西医治疗器械。虽然当年和顾大夫学过西医,但那都是些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也是一些最常见的感冒头疼拉肚子、头破脚磕手出血之类的吃药包扎病例,像做透视、磁共振、动手术之类的大病、重病患者,X射线、B超、CT等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根本接触不上。
  在这里,她就像进入了一所最权威的医科大学,既有更多机会的临床实践,又可学到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中西医知识。并通过观察和接触,学会X射线、B超、CT等先进医疗设备的治疗原理和操作功能,更加清楚中医和西医在治疗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让她更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一个真正学医的人,必须既懂西医,又懂中医,中西医紧密结合,才能医治更多的疑难杂症,才可称得上是一位好医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