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战友情>第三十九章 思念无了,团聚难成

第三十九章 思念无了,团聚难成

作品名称:战友情      作者:周世鼎      发布时间:2024-06-27 10:28:39      字数:4214

  一天,杨小梅急急忙忙又兴高采烈地跑来李家庄告诉李虎,说张文闯因为带领人破坏张龙烈士陵园,已经被县公安局批准逮捕,判刑三年。张文闯被捕后,人造反司令部群龙无首,分崩离析,随后又各找对象,重新组合,如今形成三个战斗队。为了抢占原司令部的财产和活动场地,互相抗争,甚至武斗,闹得不可开交,谁也无心再批斗当权派。她又说,党中央为了制止各地造反派武斗和打砸抢行为,已经派解放军对各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实行军事管制;青龙乡也派来了解放军,对政府及乡直各单位实行军管。
  李虎听了高兴极了,立即收拾东西,跟随杨小梅回了乡政府,向军管会报到。军管人员问他这些日子跑哪里去了?他说,因为张龙烈士陵园被张文闯带领人破坏,他得知后十分痛惜,便和张龙烈士的儿子、张庄村的民兵营长张金梁一起请工匠、购买材料、修复陵园中被破坏的建筑。现在,陵园已经修复好了,他回来请求军管会能安排他一些合适的工作。军管人员问他修复陵园的资金从哪里来,他说自筹的。军管人员告诉他,他还没有解放,还要继续接受人民群众批判审查。今后,无论到哪里去,都必须向军管会请假,获得批准后才能去,不准擅自行动。言语之中,仍有责备的意思。他无事可干,便缩进自己的宿舍,每天吃饭睡觉,等待批判或传询。
  面对着宿舍的门窗和桌椅,清灯和冷壁,一无所事,李虎更加思念妻子宋子英和一双子女青松和红梅。不知他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是不是也在思念他,牵挂他当前的处境。他很想向军管会请假到县城看望他们,但想想军管人员给他的警告,他思念再三,还是打消了请假的念头,决定写信给宋子英,叫她带着两个孩子来青龙乡一趟,住些日子,一家人见个面,说说话,交流一下思想感情。他想:自己是当权派,尚未解放,行动不得自由。宋子英是普通小学教师,属人民群众,行动是自由的。信寄出后,他计算着到达的时间,盼望两三天后就能看到宋子英带着两个孩子来看望他,想象着一家人团聚的欣喜。
  可是,他足足等了一个星期仍不见宋子英母子到来,这使他暗暗欣喜的心又冷了下来。他想:难道宋子英生病了,不能前来?于是他再次考虑向军管会请假,前往县城看望他们。以什么理由请假呢?说妻子或孩子生病,可是,口说无凭,军管会是不会相信的。于是,他又盼望宋子英能来一封信,说明她或孩子不能前来的原因,给他一个请假的可信理由。直等到第十天,宋子英的信终于来到了,他急忙打开来看,可是信的内容完全出于他的思考之外,让他大失所望,很是伤心。
  宋子英的来信说:你的信她早已收到了,所以既没有前去,也没有及时回信,是不知道对你的要求该如何处理,做何决定:不听你的话,不带孩子到你那里去,对不起你,有害夫妻感情和家庭团结;带着孩子到你那里去,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因为这么做,有违她对造反派组织的承诺:决不当保皇派,誓与走资派的丈夫划清界限。反复思考良久,才决定写这封信。我只能这样告诉你:现在,我绝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到你那里去,因为,我还要在实验小学工作,两个孩子还要在实验小学上学,我们不到你那里去,我还是造反派,孩子还是人,我们都是革命者;如果我们一起到你那里去,和你居住在一起,我们就成了保皇派,我就成了走资派婆子,两个孩子,就成了走资派狗崽子。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消息是隐瞒不住的。我们再回到县实验小学,造反派和人就会骂我们口是心非,假革命真保皇,开除我们出组织,我们在实验小学的日子就很难过了。请你能理解我们的处境和决定,不要恨我们,骂我们忘恩负义。
  李虎看完宋子英的来信,握信的手不由得颤抖起来,心里像针扎一样难过,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他理解宋子英母子目前的处境,也能理解她这样的决定,可是,妻子却不能理解他的处境和心情,只想着媚世、自保,这让他心里很难过,觉得难以接受。夫妻、父子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这还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吗?还有一点亲情关系吗?如今,谁能理解他的心情,回答他的问题呢?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理解他,还有谁会理解他呢?
  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他的亲密战友、好兄长张龙。于是,他抛开宋子英的来信,疯一般地冲出宿舍,向着张龙烈士陵园跑去。走进陵园,他紧紧抱住张龙的塑像,放声大哭起来:“龙哥啊!您理解我的处境和心情吗?您能告诉我,今后,我该怎么办吗?难道就让我长期不做工作,白拿国家的工资吗?这样,让我心中难过,有愧啊!正当年富力强,正是为国为民尽忠效力的最好时光,我却成了闲人,废人,可惜可怜啊!”
  他刚要向张龙诉说衷肠,却见陵园护卫班的四名老兵一起跑过来,齐声问他:“李书记,你这么悲伤,又发生什么事情了?”他立即警觉起来,擦干眼泪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只是心情不好,想来看看龙哥、看看你们。”老兵似乎理解他的心情,劝了他一阵,又汇报了陵园近来的情况,说陵园自从修复后,没有再发生人和造反派来破坏捣乱的情况。李虎告诉他们:“破坏陵园的坏头头张文闯已经被公安局逮捕判刑了,估计今后像那种事不会发生了。但是,还不能放松提高警惕,因为文革还在进行,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今后陵园如果有事你们处理不了,就到张家庄找张金梁帮助处理,找我没有用了。”
  李虎告别陵园护卫班的老兵,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宿舍,看到床,倒头便睡,直到夕阳西下,方才起来去吃晚饭。十多天的苦苦等待,就是这么个结果,一切烦闷苦恼,无奈地挣扎,都无济于事,只能让他彻底放下向军管会请假、前往县城看望妻子和两个孩子、一家人团聚的念头。他们不能来,他不能去,还是各自保平安,寄望于未来吧;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这样的日子过了不久,李虎看到国家政局又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文化大革命长期地严重破坏,工人罢工,农民罢耕,学校罢课,造反派彼此武斗不断,全国各地打砸抢事件不断发生,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再难这么维持下去。伟大领袖说:“穷则思变。”于是国家颁布新的政令:让国家减负,把城市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闲散居民、多余的教师干部,甚至专家、教授,一并下放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理由是:“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政令既下,立即付诸实施。于是,大批的城市知识分子、高初中学生、闲散居民、多余的教师干部,院校的专家教授,纷纷从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下放到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给这些贫穷落后的地方补充了新鲜血液,也让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人、造反派、革命斗士、文化革命的闯将干将,彻底转变身份,转变思想行为,变成贫下中农的小学生,放下姿态,放下优越感,好好学习贫下中农勤劳俭朴的高尚品德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因此,贫下中农也就成为他们的老师。不过这个老师并不容易当,不但不能收取学生的学费,还要从他们并不宽裕的口粮中分一些给学生做口粮,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可是,这些学生并不感谢老师,因为他们并不想当这个学生,除了艰苦的生活和艰苦的劳动,他们并学习不到什么知识本领,也看不到有什么大有作为的光明前途。一下子由高楼大厦的城市,来到土墙茅舍的农村,由知识青年、知识分子,变成为社会最基层的农民。身份的巨大转变,让他们一时很难适应,既受不了农村生活的艰苦,也受不了农业劳动的劳累,这让他们又回忆起城市生活的快乐舒适,不断有人由插队落户的地方逃回原来居住生活的城市和家庭。可是,当他们一身疲惫,满腹怨言回到家里一看,才彻底醒悟:自己已经不是这个城市家庭的一分子,这个城市家庭已经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户口本上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户口,购粮本上已经没有了供应自己的口粮。自己在家生活,就要分食父母家人的口粮,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一天两天还行,长期下去,家人受不了,自己也不忍心。无奈,他们又只好返回插队落户的地方,继续接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干贫下中农一样的活,吃贫下中农一样的饭,过贫下中农一样的生活。
  这些日子,李虎不断看到青龙乡大街上走过背着背包的城市下放知青和拖着家私的城市下放户的身影,这就是在国家下放政策下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景象。这让他又想起宋子英母子:他们会不会被下放?根据国家颁布的下放政策,他们母子应该也在下放户和下放知青之列。不久,他的这一想法就变成了事实,宋子英和女儿红梅、儿子青松一起下放到青龙乡来,为了照顾他们生活,被安排在李家庄村李虎父母亲所在的生产队。李虎听到消息,急忙赶到李家庄看望宋子英和一对儿女。
  宋子英看见丈夫,立即想起不久前自己给他写的那封拒绝去看望他的信,不免心生愧疚。略有迟疑,她终于忍受不住心中的悲痛,猛地扑过去抱住李虎,泪如泉涌,哽咽着说:“对不起,我也是不得已才写那样信的,想不到自己不保,还把两个孩子一起带到农村来。”李虎连忙安慰她说:“我理解,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不会责怪怨恨你的。国家困难,城市人口下放农村,这是当前的大形势,并不是这些人犯了错误,或做的不好。你放心,这里是我的家乡,有父母亲和两个弟弟照顾,你们母子生活不会有大的问题。”他又抱起两个孩子,在他们脸上亲了又亲,说,“这里是爸爸的家,也是你们的家,今后,你们就跟着妈妈在这里生活。在县城,有外公外婆照顾你们,在这里,有爷爷奶奶和两个叔叔照顾你们,都一样,他们都是你们最亲近的人。村里有李庄小学,你们可以去上学。离村不远,有远近闻名的南山岭和水草湖,风景很美,有时间,爸爸带你们去看一看玩一玩,好不好?”由于父子很久未见面,两个孩子对他很陌生,听了他的话,只是看着妈妈,并不回答。宋子英对孩子说:“告诉爸爸,等我们把家安排好,就跟他去玩。”李虎又问起红梅外婆家的情况,宋子英说:“他们一家下放到县东北的刘寨乡去了,具体情况还不知道,等这边安排好再过去看看。”
  又过了一些日子,青龙乡的知青和闲散居民也开始下放到农村去。杨小梅带着丫丫和延喜一对高初中学生知青,被下放到张家庄村金梁所在的生产队。李虎同样跑去看望他们,安慰他们,并对小梅和赵军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我叫我的两个弟弟来帮你们干?”金梁说:“李叔,看你这话说的,叫两位小叔叔来帮忙,你把我放哪里去了?他们三位,一位是我的妈妈,另外两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们家跟我的家一样,有什么困难,都有我来解决,不需要两位小叔叔来帮忙。另外,我还听说,知青表现好的,可以推荐上大学。将来有机会,我会尽力推荐他们上大学。”李虎说:“你也可以被推荐上大学,反正现在推荐上大学,只看表现,并不需要考试。”金梁说:“我不行,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我照顾。如果有上大学的指标,我就推荐丫丫和延喜。”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