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初入社会的年头里
作品名称:忆海回眸 作者:晨爱 发布时间:2024-06-16 08:48:33 字数:3641
初到焦化厂子弟学校工作,可以说我自己都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特别是当站在一些五年级大高个的学生面前,我还没他们高,眼看就要走向讲台,当他们的萝卜头——老师,顿觉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想到自己仅是个普高毕业生,虽然厂领导鼓励我,说我的文化程度教个小学卓卓有余,但毕竟不是专科毕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更没有实践经验,工作不知能否干好,我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俗说“万事开头难”,想到这句话我仿佛又得到了一点安慰。我想,即使理论知识学得再好,在实践中也还是有个开端。我暗示自己:不要怕,对任何事情只要认真付出,将定会得到好的收获,凭你历来的办事个性,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我为自己给自己的鼓励深深嘘了口气,心情也觉轻松了许多
因为子弟学校是由红旗焦化厂和隔壁煤机厂合办的,教师也由两厂互派。第一年,红旗焦化厂包括我共派了三名老师,其中两名是男老师,煤机厂派了一名女老师。除了我,他们几个老师都是老资历,有的甚至还是老师出身,只有我是个刚进厂的愣头青,年轻识浅。我们四个老师成了两厂子弟学校的开校元老,包教一到五年级五个班。因为只有四个老师,为便于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老师管一个班,只得把一二年级合并成一个复式班。在讨论排课和班主任老师定位时,其他三个老师都推说自己不懂拼音,说我普通话说得好拼音也肯定不错。又说我年轻刚从学校出来,小孩子们一定很喜欢我,极力推荐我当一二年级复式班的班主任,任教复式班的语文。老师们一系列高帽子给我戴着,我哪还好意思推辞。我也很理解几个老师的苦衷,从他们的年龄和地道的方言也可以断定他们确实对拼音有难处。虽说复式班比较难管理,也不好施教,但我刚刚进厂,靠领导的信任点名招我进厂当老师,我怎好让领导失望,又怎能去挑三拣四呢!我二话没说痛快地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同时,我在心里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让领导满意
时间如梭,日月如流。一转眼,一学期就过去了。通过自己的刻苦探讨和努力,加上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一学期下来,我所任教的复式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没让领导失望,更没让家长烦心。可以说,那个“万事开头难”被我克制了。俗话说得好,“根壮叶茂”。好的开端让我获得了领导及家长们的好评,之后多年,我在教学工作中更是得心应手,事事顺心。
在红旗焦化厂工作的九年中,我一直没离开过学校。尽管两厂对学校非常重视,管理也非常严格,但因为刚起步,家长们对师资力量很不放心,经常说三道四免不了,时常刁难找碴也是有的。我们几个老师的一举一动差不多都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更是家长们互相谈论的主题。厂部常根据家长们的意见经常调换教师变成了常事,一年一换,甚至一学期一换。为提高教学质量,厂部除了对教师的严格考核之外还经常进行书面考试,并将成绩张榜公布于众。一次次考试引出一次次教师的调整,我在焦化厂任教的九年中,教师具体调整了多少次我也难以记清。为了充实教师队伍,厂部不惜代价刻意从工人中选送两人去衡阳三师进修学习。不可思议的是,其中一人进修回来刚教一学期课又被调出去,说是没有组织能力,不能胜任。对此,在一次教师会上我半开玩笑半认真跟管理学校的政工科科长说:“我觉得我的能力有限,很希望有一个进修的机会。”谁知科长一本正经地笑着对我说:“你已经合格了,不用进修。”这句话不知是褒还是贬,我有点哭笑不得。不过,从后来的一些事实中,我悟出了领导的这句话话是发自于内心对我的褒扬。特别是在1977年下半年,我单位和松柏学区联合组办初中部时,厂领导调了四个老师前往初中部任教,其中三个男老师任教教英语和数学,我任教语文。由此可见,领导夸我合格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一种信任。这兴许就是我在焦化厂工作九年,一直没离开过教学岗位的根本原因吧!
70年代里,红旗焦化厂被认为是衡阳地区的一块肥肉,人人垂涎,个个向往,但那块肥肉却来之不易,它是工人们用汗水辛勤创造出来的。焦化厂的工种比较多,什么车工钳工电工还有化验工,等等,这些都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工作比较轻松。辛苦的就算炉前冶炼工,他们每星期需早、中、晚三班轮换。在炉前工作,冬天上班倒还可以,能借助高温取暖御寒。到了夏天,那日晒炉火烤,双层高温夹击,工人们一个班八个小时下来都是汗流浃背,如同刚从水里爬出来,脸庞被烤得赤红像虾公,灰头垢面又与包公无异。
在那艰苦的年代,人们生活虽然困苦,物质条件也不丰裕,可工人们积极肯干,任劳任怨的精神却十分可嘉。他们除了每天上完八个小时的正班,下班后还要参加义务劳动。炼土炉子,是义务劳动中最繁重也是最经常的一项工作。像这样的义务劳动人人都要投入,包括我们学校当老师的也不例外。我们都是利用下午放学后,匆忙扒完几口晚饭就拿起铁铲,挑起筐子与大家一起一直要干到天黑亮灯,任务没完成大家谁也不会擅自收工。在厂区一个偏僻的空地上立着十几个几米高的土炉子,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蒙古包,有正在烧制冒着缕缕青烟的,也有已经熄火静待出炉的。土炉子里面装的都是粉碎了的原煤,经过几天几夜的燃烧,原煤就变成了一块块带有密密麻麻空隙且有些星星点点透亮的焦炭。烧土炉子还得要有技巧,弄得好一次就能烧成,如果技术不到家,还得重新点火再烧。我们的义务劳动就是出炉和装炉。出炉就是把已经烧好且冷却了的焦炭从土炉子里用人工一担一担挑出来。焦炭出炉完了之后又要马上装炉,装炉就是把粉碎了的原煤一担一担挑到土炉子里面去。炉子填满之后就由一些师傅用砖块把炉顶砌好封好,然后在炉子下面点火烧制。有时,如果几个土炉子同时出炉,那种人山人海的义务劳动场面可热闹极了,工人们一边说笑,一边干活,一两个小时的义务劳动一眨眼就过去了。
焦化厂的义务劳动还不止是炼土炉子,为了节约资金,厂部的职工食堂扩建做礼堂和食堂兼用时也是靠工人们工余时间帮忙完成。记得在那次食堂扩建的义务劳动中,我和大家一样积极肯干,也背着一根长长的并不算粗的木头上房。在过飘桥时,还没走到桥中间,那踩起来一深一浅且有点摇摇晃晃的飘桥吓得我两腿直抖,顿时,全身不由自主地趴在了桥上再也不敢站起来。我一只手拽着桥边,一只手扶着压在背上的木头哭了起来。这时,后面的一个工人跟上来把压在我身上的长木头拿开丢了下去,牵着我慢慢退回到了地面,并叮嘱说:“你胆子小不要背木头上房了,去做点别的吧!”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惧高症,那次的恐怖让我至今仍觉心惊肉跳。我在家里虽然没挑过什么担子,没干过什么重活,但经过一段时间义务劳动的磨砺,身心获得了不少益处,胆量也变大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亲眼看到了工人阶级那高尚无私的品德,也亲身体会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我为我是工人阶级的后代而自豪,更为我能幸运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员而骄傲。
那时候,焦化厂的经济效益好,职工们的娱乐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项目繁多。其中,篮球运动搞得最火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本着这个宗旨厂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运动,正儿八经地组织了一个男子篮球队和一个女子篮球队,我也是女子篮球队中的一员,并还被推荐为队长。在女子篮球队里虽然大高个有好几个,我这个身高仅一米五五,体重89斤,一些人曾经常形容我是水蛇腰,小巧玲珑,当个队长我自愧有点欠缺。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练球,教练常夸我运球、传球、投篮等各项动作做得规范、准确,又见我跑得快,抢球灵活、敏捷,“像小豹子一样”有股猛劲才推荐的。我被教练安排打中锋,并要求我练球时顺便多指点一下队员们,这一切无疑是给我极大的鼓励。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在学校读初、高中时,经常搞田径运动,曾还以五项全能参加县田径运动赛并捧回了几个奖项,这样才练出了我的“兔子腿”。除此,我也特别爱好篮球运动,还是学校篮球队的成员,那点打球技巧是经过长期训练才得到的。我们厂篮球队经常利用工余时间与周边各厂矿企业切磋球艺,进行友谊赛,那是对我们经过一天紧张工作之后身心的最好放松。厂部除了组织职工开展体育运动,过年过节的文艺演出也开展得比较频繁。比起体育运动的劳累,文艺活动让人轻松愉悦,更是我最爱好的活动。
毛主席指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在70年代里,“念念不忘阶级斗争”成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口号。为了紧跟形势所需,为了把口号落实到行动,厂部组织了一支民兵队伍,工余时,艰苦的民兵训练也成了最重要的一环任务。大热天,腰间扎着子弹袋,手里握着几斤重的枪杆,刺来刺去,喊喊杀杀,一顿训练下来不说辛苦,就是那个太阳晒得都让人够难受。我作为民兵队中的一员,既感到骄傲,也尝到了辛劳。“假设敌人就在对面,平时训练就是再苦再累也没有拼命苦”。每当教练的这些提醒,我顿觉精神百倍,干劲十足,什么苦呀累呀全都抛到了脑后。民兵队除了平时在厂部训练,隔三差五还要参加所在地的民兵表演及民兵比武,那个场面既热闹又威严,让人有种真要上战场的感觉。
职工们虽然工作辛苦点,但通过工余时间各项娱乐活动的开展,既愉悦了身心又增强了体质,更促进了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也就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