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小村风云>第十四章 专家解疑

第十四章 专家解疑

作品名称:小村风云      作者:吉明亮      发布时间:2024-03-07 05:38:55      字数:3076

  王有平非常感谢阎锡山对自己的关心。但他在这里也不愿多提及自己的父亲,于是王有平把话题又拉了回来,“因坟成村嘛,而且最初的村民也都是晋王陵墓的护陵人。‘坟上,坟上’,周围的老百姓就这么叫开了。在老百姓那里,怎么顺口怎么来,最自然的也是最好的。由于时代相隔久远,其实当地很多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道这是谁的陵墓。”王有平谈了自己的看法后,继续向阎锡山介绍他了解的情况,“晋王陵墓前面的那泓泉水,后来发展成一个村庄——嘉泉,其名称就是来源于这一泓泉水。传说盛唐贞观年间嘉泉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村里人由于十年九旱,庄稼歉收,日子过得非常艰辛。有一年夏收后,烈日炎炎,多日无雨,秋苗旱死,井水干涸,人们只好头戴柳条帽,赤背伏地祈求天神降雨,连续九天九夜,香火昼夜不断,还是未求得半滴水。这时,村外小庙里有个姓尤名龙的和尚赶着牛出来耕地,凡是他耕过的地,犁沟里却渗出清清的水。人们看到后很惊喜,‘呼啦’一下围拢过去,一直跟在和尚后面,想看个究竟。哇,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呈现在眼前的是梦一样的情景——犁沟里只要是牛踏过的蹄窝,都汩汩地往外冒水。
  “起初,水还很小,慢慢地,越来越大,晶莹透亮的水在蹄窝上面形成伞状不断流出,逐渐形成两条小溪,最后汇成一条小河,绕过村庄,向东南潺潺流去。流过的地方,小渠里鱼虾漫游,渠两边湿漉漉的长满嫩绿的野草。
  “大伙正在诧异,只听和尚高声喊道:‘还不浇地等啥哩?’人们仿佛从梦幻中清醒过来,赶紧引水浇灌田园,滋润干枯的禾苗。从此,这里的人们五谷丰登,家畜兴旺,生活富裕。人们饮水思源,在村中捐资兴建了龙王庙,娘娘庙。晚年的尤龙和尚在庙内坐禅诊病,分文不取,只求其栽植杏树两株。结果,不到几年功夫,村里村外,庙前庙后,河堤渠边就栽满了品种各异的杏树。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时节,杨柳随风飘舞,杏树含苞待放,景色美丽,在家里瞄了一冬的人们纷纷出门散心。阳春三月,杏花怒放,—片洁白。一阵轻柔的春风迎面拂来,清香芬芳的空气沁人心脾。杏林里蜂飞碟舞,鸟声啾啾,广阔的田园如诗如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不是花会胜似花会。年复一年,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就把这个美丽的地方叫成了杏花村。四月小满刚过,早熟的杏儿悄悄挂满技头,看一眼,黄澄澄,尝一口,酸津津,消食开胃,润肤养颜。远近客商,男女老少,争先恐后赶来尝鲜购买。等到五月麦熟上场时,什么银杏、桃杏、果子杏……应有尽有,全都成熟上市。
  “用甘泉水酿造出的酒更具有独特异香,倍受客商喜爱。因此,这里的酿酒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到了明朝大小酿酒坊发展到三四十家,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观花尝酒的人春夏秋冬四季不断,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相传有—次八仙相约在姑射山仙洞沟聚会,同去北海习武比功,七仙均按时到达,唯韩湘子久久不见。
  “原来,他在路过杏花村时,被直冲云霄的酒香吸引,贪饮了这里的美酒,醉倒在姑射山口,美美地睡了三天。”
  “这个地方神话传说真多呀。”阎锡山脸上的疲顿此刻也消散不见了,笑呵呵地说,“在这里,不小心踢上一块旧砖头,拣起来一定要看一看,说不定,上面附着一段传说呢。”
  王有平被阎锡山的话逗乐了,笑了笑,接着阎锡山的话说:“是啊!传说中尧的夫人鹿仙女在这里与尧相逢并成为夫妻。战国时的庄子也曾记载了尧访四贤,同时,在《逍遥游》中记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说起当地的神话,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王有平清清嗓子说:“咱还是说嘉泉吧,到了明朝,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秀,绿树成荫,杏林遍野,风调雨顺,百业兴旺,真乃是‘商贸兴旺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里就是平阳王朱美圭的封地。他的父亲晋定王朱济熺病故后,最后就选定在后有龙山遮挡,前有嘉泉流淌的风水宝地上。据说‘嘉泉’这个富有诗意的村名,还是嘉靖皇帝降旨赐予的呢。”
  “这么说来,这个洞真是晋王废弃的陵墓了?哎呀,这不吉利啊。”阎锡山沮丧地说。
  “这是发生在美丽土地上的动人故事。想一想,儿子顶着朝廷的压力,为已被废了王位的父亲选陵址,孝心感人啊。不是我们无意间发现此洞,这段故事就永远尘封在厚厚的古纸堆里了。”  
  “那我还有一事不明白,这么大的洞,掏出的土哪里去了呢?”阎锡山对这个故事越来越有兴趣。
  “起初,我们也不明白。经粗略勘探,才发现,在沟的对面,也就是西河村的村边,有一座很突兀的土丘,由于它与后面的山体连接自然,再加上土丘的上面建有一座巍峨的庙宇,很难看出它是人工堆砌的。但仔细辨别,你可发现土丘与山体的连接处仍可见人工堆砌的痕迹。可以肯定,那个土丘就是洞内巨量的土方堆砌而成。”
  阎锡山一边听王有平讲述,一边从窗户往外了望。果然如王有平所述,庙宇、土丘、山体,三者浑然一体,设计精妙,令人叹服。
  “这个洞五百年来为什么几乎没有被人盗挖的痕迹?因为一开始,人们就知道这个洞是个空洞。也许怕被坏人利用,人们索性堵了这个洞,后来的人干脆就遗忘了这个洞。只是偶然的机会,才被杰子爷爷和我们的工兵发现。”王有平有根有据地分析着。
  “啊,有道理。”阎锡山露出满意的微笑,用赞赏的口吻说,“你们圆满地完成了对这个洞的勘探考察任务。我还有机会听了你的一节很好的历史课呀。我们在临汾办了一所民族革命大学,你也不用回山大了,就到民大吧,民大更需要你。你一定要把这些历史和传说以及晋南这块土地上的动人故事,讲给我们的学员听听。”
  “是,一定遵命。看到美丽土地上的民众,现在却是民不聊生,生活无着,竟然过不上饱食暖衣的日子……”讲到这里,王有平看到阎锡山皱起了眉头,突然意识到自己讲话太唐突,赶忙收住话头。等阎锡山眉头略微舒展一点后接着说,“这美丽的土地就要落入到敌人的手里,我心里真是难过极了。阎司令长官筹办学校,为抗日培养人才,收复失地有望啊。”
  阎锡山笑了笑,心事重重地望着王有平说:“抗战以来,军需物质消耗巨大。中央对山西的物资拔付,不足以应付巨大的消耗。八路军真心抗战,与日冠打了几场硬仗。平型关一战,名扬天下,听说115师也付出了伤亡500余人的代价,200多位战士长眠在晋北这块热土上。连蒋委员长也先后两次致电祝贺嘉勉。”
  阎锡山呷口茶水继续说道:“八路军的部分物资弹药也靠我们给付。八路军帮我们守山西,我们也不能看着战士们空手赤拳地上战场啊!可我们手头真的是很紧张啊,有时候不能及时拨付给八路军物资,八路军还以为我们是故意推脱不给。听临汾县政府的人反映,共产党的地方游击队也向县长要弹药。哎,难啊!我这个山西的当家人有多难,别人不知道哇。要不我阎锡山为什么寄希望在这里发现李自成的财宝?这些事情你可要为我保密啊。”
  王有平听了阎锡山的一大段既似表演又似诉苦的叙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在总算完成了任务,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他告别了阎锡山,从会客室出来,在冬日的暖阳里自在地伸了伸懒腰,大踏步地走出“聚瑞堂”大门。他接受了阎锡山的聘请,收拾好行李,准备到阎锡山创办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讲授历史课程了。
  王有平走后不久,国民党第二战区宣传处一位军官报告进来,将手中新的一期《阵中日报》的样稿交给阎锡山过目。《阵中日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第二战区军报,1938年1月1日在临汾县东河村创刊。阎锡山接过报纸,在油印的报纸上将重要新闻扫视一遍。看到有介绍刚刚结束的会议的报道,顺手在桌子上拿起毛笔,将印有“东河会议”的字样改为“土门会议”。阎锡山是不想让人知道这次会议的具体地址呢?还是不想让人知道会议期间发生的黑洞寻宝的小插曲呢?只有阎锡山自己知道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