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第十章 殷殷父母心 第二节 白霜烟上架
作品名称:【思路·连载】变迁人间 作者:平凸 发布时间:2012-11-13 14:56:29 字数:2990
三
开学那天,父亲用扁担挑着两套简朴的行李,送二姐和三姐她们到向阳中学报到。
向阳中学离我家三十多里路,这所中学建于一九五八年,是全县第十所中学,所以人们都称它为“十中”。这个中学的校园很大,三排教室整整齐齐的,两排厢房一排是学生宿舍,另一排是学生食堂,一年级教室前面是个大操场,两边还有篮球架子,单杠、双杠什么的,全校共有十八个班,每个年级六个班,每个班级门前还有用砖彻的花坛。三年级早已开学了,时而从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爹看了很是高兴,心里想两个女儿都上中学了,能坐在这个学校的教室里读书,学点知识和文化。心里感到甜甜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
父亲把二姐和三姐的行李送到女生宿舍,按照学校事先贴好的床位放下行李,掏出烟口袋卷一棵汉烟,站在开着的窗子跟前把烟点着,一边抽烟一边向窗外望着,阅览着整个校园,并自言自语地说:“挺好,挺好!”
可是当父亲看见别那些女生的行李都比自己家孩子行李强得多,心里就觉得不畅。人家那些女学生都是新棉毯、新被子、新褥子,就觉得自己家孩子太苦了,爹前后左右地看着各个床铺上的行李,大多数都是新的,或者都是厚厚的褥子啊、被子啊、棉毯啊,应有尽有,看着看着心里有点酸酸的。爹临走时告诉二姐和三姐:“等有钱时爹就给你们每人也买床新褥子,现在就先铺这草口袋吧,它很隔凉的。”二姐和三姐齐声说:“不怕的,不冷就行了。”
二姐和三姐她们心里都很感激爹和妈,心里想家里这么多孩子,父亲和母亲那么累还能让她们上中学读书就很不容易了,村子里像她们这么大的女孩早都参加队里劳动挣公分了,可是爹和妈还这样扶持女儿们上中学,哪还能在意行李的新与旧呢。
爹把二姐和三姐安排好后,就急着往回赶,不然怕天黑赶不到家。十六岁的二姐惠儿和十三岁的三姐盈儿,从小长这么大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看着爹要回走了,她俩有点舍不得,她俩在爹后面送啊,送啊,送出很远也舍不回去,爹也舍不得离开她们,走了一会,爹站住对二姐三姐说:“惠儿和盈儿快回学校吧,好好学习,周六就可以回家了,到周六爹来接你们!”二姐和三姐望着爹的背影一直到看不见才回到学校。
二姐和三姐她们上中学了,家里好像少了很多人,干活吃饭都出现空位,我很想她们,她们在家时承担的活都落到了我的身上,所以我很盼望到周六姐姐们回家,我会轻松很多。
周六那天晚上,母亲把饭早早就做好了,等着二姐和三姐她们回来全家一起吃饭。三十多里的路,她们要走四个来小时,总是要贪黑的,特别是在八月间,到处都是青纱帐,爹担心她们两个胆小害怕,就去接她们。爹走出村子十几里路,到了李家窝棚,太阳落山了,但还没见她们的影子,爹有点着急,不一会从远处传来二姐三姐说话声,离老远的三姐就看见爹来迎她们,就大声喊:“爹!我们在这!”爹听见她们的声音提着的心才放下来。爹把姐姐们接到家,母亲早已把饭菜端到桌子上,等着姐姐们回来就开饭呢。三姐的书包里还背着几个馒头,半路上饿了她俩谁也没舍得吃,是给小弟弟和小妹妹带回来的。学校一周两顿细粮,一顿是黑面馒头,一顿是白面馒头。二姐和三姐她俩只把黑面的吃了,白面的留下,周六回家带回来给弟弟聪儿和小妹妹平儿吃。父亲见了,很严肃地告诉姐姐们:“以后再不准往家带馒头了,聪儿和平儿他们在家里饿了能吃饭,你们在学校饿了能上好课吗?”二姐和三姐答应着:“知道了。”但是她们每逢学校吃细粮时,总是想起家里的弟弟妹妹们,还是忍不住要留一些,周六带回来让弟弟妹妹们分享。二姐和三姐见聪儿啃着馒头高兴得在炕上来回跑,就问:“聪儿,想我们不?”“想!”“想什么呀?”“馒头!”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第二节 白露烟上架
二姐和三姐在向阳中学读书,都享受着二等助学金待遇,可是每人每月的火食费需要自己承担六七元钱,还有书本费,这笔钱来自哪里呢?爹又开始动脑琢磨如何解决学生们的这些费用,家里子女多当父母的花费的心血总是比别人多,洒的汗水也多,吃苦比别人更是多得多啊。父亲和大姐在生产队挣的工分,仅够领全家人的口粮,况且生产队的工分是值并不稳定,赶上收成不好时分红很低,平均每天仅挣六七角钱,好年头能挣上一元多,有时赶上灾年,还要欠生产队的口粮和烧柴款,家里养了几年的母猪已经不挣钱了,队里已有好几家都养母猪了,猪崽卖不出去。怎么办?爹只好把那头母猪卖掉,重新寻找挣钱的项目。于是爹开始在园田地里下工夫,在土豆地里谋出路,琢磨着在土豆地里搞兼种作物。
第二年春天,爹瞄准了黄烟这个项目,爹开始研究种黄烟,到了立夏时节,爹在小园里挖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池子,上面铺一层马粪,然后再铺上一层黑土,洒上烟籽,天天浇水,当阳光上来时,爹就在池子上苫一层谷草,阳光下去了再把草掀开,这样经过几天,烟苗就长出来了,而且是绿绿的肥肥的。农历六月下旬,土豆秧的底叶开始发黄了,天一下雨,爹就顶着雨在土豆垅上栽烟苗。
自从烟苗栽上爹就一直在地里忙啊,整个农闲季节爹都休息不着,天天在土豆地里侍候烟苗。一锄一锄地铲,一镐一镐地备土,一棵一棵地施肥。母亲整日在家给我们洗衣做饭,做衣服,做完衣服再做鞋子,忙完春季忙夏季,忙完夏季再忙秋季……,妈妈的手里总也不离针线活,有时母亲看父亲实在忙,就放下手中的针线去帮爹一起栽烟苗,一起锄草施肥。
在爹的精心拾弄下,那烟苗长势很好,肥肥的大叶子,长得像葵花一样高大,足有一米多高,比我的个子还高很大一节呢,我钻进烟地都看不见影子。我家园田地在村子东面离家不远,全村子独一家种黄烟,很多人都感到新奇,村里的人晚饭后会到烟地边去欣赏爹的“杰作”,父亲总是在烟地里掐烟尖、打烟丫子忙个不停。快到白露了,父亲唸叨着:“白露烟上架,秋分动刀镰,时光不等人啊。”爹更忙了,抽空到田头地脑割些草,放在阳光下晒菴了再扭成烟绳子、搭烟架子,为晾晒烟做着一切准备。
白露一到,父亲就带领我们打烟、捆烟、晒烟等一系列的劳动。把打下来的烟叶子一框一框地抬到家里,晚上放在院子里吸露水,然后再贪黑往绳子上系,再把一绳一绳沉甸甸的烟叶拴在烟架子上进行晾晒。每到这时我就很盼望快点到周日,二姐和三姐她们回来能承担很多活。
周六,二姐和三姐回来了,不用说她们俩个就投入了捆烟上烟的战斗。谁能知道捆烟上烟的活是多么的艰苦啊,对于不会吸烟的人更是艰难。因为我和姐姐们都不会吸烟,那厚厚的烟叶子烟味很浓很呛人的,有时甚至把我们熏得晕头转向昏昏欲睡,父亲为了分散我们的精神,就给我们讲《狸猫换太子》、《包公断乌盆》等故事,我们听着故事,就消除了困倦和头晕的感觉。
经过数日的晾晒,烟叶晒好了,爹再把烟一缕缕地从烟绳子上摘下来,用马莲叶子捆成捆,一有时间爹就把捆好的烟挑到长岭供销社去卖,或者赶上生产队的马车去县城,爹就把烟拉到县城的集市上去卖。每次爹卖烟回来,就坐在炕上一元一角地数着卖烟的收获。跟母亲计划着给二姐和三姐留够伙食费,余下的钱给我们买本子和笔、衣服等,还计划着下学期开学时,要给二姐和三姐她们俩每人做一床新褥子。
父亲还选出一些最好的烟给亲朋好友们送去,把剩下的碎叶子留给自己抽。二姐看着父亲自己种烟都舍不得抽好的,就感慨地对三姐说:“盈儿,我真的明白了什么叫,‘种田的吃谷糠,卖盐的喝淡汤’了。”三姐看看爹只抽着那粹粹的烟沫子,把好烟省下来卖钱,叹了口气说;“是啊,等咱们读完书能挣钱就好了。”爹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给二姐、三姐和我们积攒着读书学习的费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