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剑风流>第五十四章 偏锋

第五十四章 偏锋

作品名称:一剑风流      作者:前锋      发布时间:2023-12-02 10:22:18      字数:3769

  新的任命到了!
  李开任通判州事,掌管成都府粮、田、水以及司法等,正六品,算是从七品隔着从六品,连升了两级。
  这是次要的,关键是,他从一大堆县级同僚中,平步青云,成了成都府的要员。
  通判州事这个职务,一般都是京官外派,属于皇上绝对信任的人,对属地官员负有监察职责,可以直报汴梁。
  虽然名义上是州里副职,但成都府衙对外发布的一切公告,都必须经过李开的盖章同意。
  所以,大家知道李开要升迁,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会一下子,成了成都府位高权重的人。
  川陕四路转运使莫歡也大吃一惊,自己兼着成都府尹,李开一下子从见他很难,蹦到了随时可见的地步。
  也就是说,李开这个六品,竟然从此可以和他这个四品,平起平坐了。
  李开朝中无人,这是明摆着的,要不然也不会因为打架,从御史台被贬到巴中县;贬得直接,升得干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弯弯绕?
  王世恩的一封急信,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团:是三皇子元侃起了作用,在官家面前,把李开夸成了一朵花。
  信中提醒道:从中可以看出,官家对你很不信任。
  莫歡心中郁闷,却无处发火,一则李开现在成皇上直派的人,惹不起;二则他听说过,李开和刘福打架的事,那刘福当时可是他的顶头上司,他都照打不误,可见这货就是个愣头青,根本不按规矩来。
  这样的人,你要是主动去招惹他,纯粹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不自在,让大家看笑话。
  所以,面对着比自己还低了两品的李开,莫歡表面上还得客客气气。
  其实,他哪里知道,赵光义如此重用李开,也是考虑了两天,才下了决心的。
  李开敢打监军,说明他年轻,性格刚烈,吃不得亏;
  被贬巴中,明摆着起不来了,一般人早就浑浑噩噩,破罐子破摔。可他倒好,竟然领着一帮乡巴佬,把生意做到我的眼皮底下来了!这说明他敢想敢干,知道用脑子了;
  他游山玩水,县衙不乱,各司其职,说明他懂用人之道;
  按照元侃所言,巴中县在川陕四路中,秩序最好,百姓最为富庶,说明李开深得百姓拥护不是假的;
  但这家伙文人随心所欲的性子,骨子里还是不改,竟然和一个红尘女子,闹出一段风流闲话,自己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吟诗作画,毫不快活。
  这又说明什么?他有能力,但不给他压力,都他娘的把能力用在了女人身上!
  你想轻松快活,我偏不让!得给你套上嚼头,把你这匹野马驯服成朕的良驹!
  大宋的版图中,川陕四路最为敏感,几乎每隔几年,就要闹出点事来,这几乎成了惯例。现在,任秀造反才平静了几年,说不定啥时候又要开始闹腾了。
  他对莫歡并不是太满意,此人过于世故圆滑,从不犯错,也没有缺点,这反而让他不踏实。但他对那里熟悉,再换个生手,要是突然闹腾起来,还不是两眼那一抹黑?
  干脆,就用李开,给莫歡上点眼药,两个人一旦斗起来,只要李开能和他旗鼓相当,就说明李开真有能力,我继续重用!
  这样一来,李开就是朕的人,还能不感恩戴德?
  赵光义毕竟老了,李开心里,感激的却是三皇子元侃!
  齐元镇自然也升了官,级别却和李开差了一级:成都府衙都管,妥妥成了李开的下属。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都是让那刺客给闹得,三皇子在自己的地界上遇刺,对自己有看法,那也是正常的。
  好在总算离开了青城县那个鬼地方,来到成都府这繁华之地,守着莫歡,总归要有出头之日。
  上任了两天,他心中的郁闷一扫而光,不由得偷笑了几次:这都管真不是白叫的,李开管面上的,他实打实可是管的具体点上的,实惠得很。
  在青城县,他是逼着人家硬要,在这里不用说话,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一样,直接就给你送来了。
  青城县送礼拿一两银子,那都得是大户,而在成都府,十两二十两都不叫送礼;
  仅仅两天时间,他连吃带喝,收了百十两银子,也记不清楚是哪个送的。
  李开却从来不收,只说差事,不说别的,吃饭喝酒不去,除了在府衙,就是换了便服,在街上溜达,和巴中县的洒脱生活截然相反。
  第三天,李开把齐元镇叫来了:“我说老齐,咱俩原来都是百姓的父母官,算是平级;如今又来这成都府搭伙,往后没人的时候,没那么多礼节。但有一样,你得把差事给我办好,别的我不管你!可行?”
  齐元镇忙说:“李大人,你放心,我摆得正自己的位置。”
  李开这才说:“你赶紧去把赈济坊安排妥当,现在只开了两个地方,还是一天两个时辰,这不是糊弄鬼吗?成都府灾民多,至少要开八个,每天供应时间不能少于四个时辰。”
  齐元镇忙问:“那粮食从哪来?库里估计不敢全部动用。”
  李开笑了:“你找那些大户呀,我在巴中县就是这样弄得,先借,明年还他们。具体咋弄,你看着办。我是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齐元镇眨着小眼睛说:“明白了!”
  他凑近李开说:“李大人一个人在这里,晚上难道不孤单吗?咱们府衙对面,就有个好去处,是个是个富商开的,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六品以上,吃喝全免,里面还有美女,个个色艺双全。晚上,我陪着李大人去解解闷?听说李大人在巴中县,那可是玩得潇洒呀!”
  李开摇摇头说:“这成都府可不比巴中县,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咱肩上的胆子可不轻。真传出去,还没上任两天又被撸了下去,多丢人呀!再说,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人家不要钱,为啥不要钱?还不是盯上了咱的权利?”
  他拍了拍齐元镇的肩膀:“多干点正事吧,老弟!”
  齐元镇赶紧说:“那是一定。跟着李大人真是受教非浅!”
  
  成都府的大户人家,被通知来府衙议事,到了才知道,是让捐粮的。
  大家可就不乐意了,顿时闹成了一锅粥。
  齐元镇知道,这些人的子弟,好多在朝中为官,有的还是重臣,随便一个都比自己级别高。
  他使劲喊着:“大家听我说,这是李大人下的死令,和我可没半点关系!”
  正说着,大院里一阵喧哗,百十名拿着刀枪的厢军冲了进来,将这间屋子围了个水泄不通。
  屋子里的人一下子全傻了眼。
  有人悄声说:“这李开是个愣头青,啥事都敢干,他在巴中县搞得就是这一套,六亲不认。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捐了吧!”
  大家只好认了捐,垂头丧气地来找莫歡告状。
  莫歡咧着嘴苦笑:“我拿他也没办法!这样,你们不会联名告他?我转给皇上就是!”
  赵光义接到告状信,禁不住哈哈大笑:“李开这小子,还真有办法,把一帮老油条给整治了!好!能在成都站稳脚跟了!”
  当下将信扔在一便,不予理会。
  李开在巴中县时,条件有限,心中早就有个打算,一直实现不了。
  这下权和钱,他都掌握着,直接去城中找了块空地,足有十几亩大,竖起了成都茶厂的牌子。
  然后,让刘福给厢军第八营下令,建房子。
  雷松自然把这差事交给龚美,龚美带了三十多个人,只用了一周,就建起了十五个大库房。
  李开早让人贴出告示,招聘制茶师傅,每月三两银子,还有奖赏。
  茶叶到处都是,并且价钱低得可怜,李开让人拣那些上乘的,大量购进,加以炮制。
  一个月后,李开请莫歡等川陕四路、成都府大员,一起参加品鉴大会。
  茶厂门前,搭起了彩棚,十几个身着艳丽的女子,在上边扭动着腰肢,来回舞动。唢呐乐队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莫歡到了一看,成都府的商界名流,几乎全数到齐,加上看热闹的,现场黑压压来了好几百人。
  大家坐定,刘福站立,冲下边高喊:“拿上来!”
  几个穿红挂绿的妙龄女子,每人抱了一个包了红绸子的坛子,走到台上。
  红绸子掀开,竟是一个洁白细腻的坛子,上边画了一朵鲜艳的梅化,写了两个大字:“尚品”。
  近处的人看罢落款,不由发出一阵惊呼:“原来这是御书,当今万岁亲笔!”
  一时间群情震动,连莫歡都不明所以。
  李开离座,站在中央,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不紧不慢地说:“万岁手书,开坛尚品,只做了一千坛,可谓世间稀有,拥有者自是无上荣耀。”
  他侧身对那些商界大贾席上说:“你们说说,给人家送礼,是送上千两银子豪气呢,还是送这一坛万岁夸奖过的好茶雅致呢?”
  有人回道:“自然是这茶雅致,万岁的御笔在嘛!”
  李开夸道:“说得极是,你们今日来着了,这一坛茶只卖二十两银子,你们看要多少?”
  蜀中第一富豪胡魁,一直把持着盐的独家生意,他心中蠢蠢欲动,忍不住看了看莫歡。
  莫歡摇了摇头。
  茶叶大户唐烨,此时也看向胡奎,胡奎也看着他,摇了摇头。
  这一切,陪着唐烨同来的连铭,默不作声地看在眼里。
  这俩人无动于衷,其他的可按奈不住。有人喊道:“我要二百坛!”
  紧接着就有人跟着喊:“我也要二百坛!”
  “我要一百坛!”
  有几十个成都府的大户在,不一会就订购一空!
  李开稳坐,脸上笑容灿烂。
  
  齐元镇又喊道:“青花瓷尚品,每坛五两银子!”
  人群鸦雀无声。
  李开又起身,大声宣布:“为了支持本府的产业,成都府采购一千坛!本地人不喝本地的茶,成何体统?”
  人群发出一阵惊呼,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李开侧身附在莫歡耳边说:“大人莫怪,我来不及和你商议,这也是支持咱自己的产业嘛!”
  莫歡一愣,马上点头:“好!我正有此意!”
  胡奎一直盯着莫歡看,见他频频点头,赶紧大声说:“我胡家也买一千坛!”
  唐烨跟着起身:“我唐家买五百坛!”
  两人带头,后边纷纷跟风,最后一统计,一共是八千坛。
  齐元镇负责收银子,他说:“今日带的今日交,没有带的明日交,一个月后来这里拿货!”
  回去的路上,莫歡和王松走在一起。
  王松说:“李开玩了这一出,一下弄了好几万两银子,并且还是先收钱,后交货,不简单!”
  莫歡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这也就是他能想出来,你多留意下,但凡有一两银子进了他的腰包,就给他弄下去。有这种人在,就不会让我们自在!”
  消息飞快报到京城,赵光义听了,哈哈大笑:“这家伙还真有损招,知道如何收拾人了!”
  转念一想,不对,于是问道:“他要那么多钱干吗?”
  手下禀告:“据说是开了八个赈济坊,害怕大户捐的粮食不够。”
  赵光义放了心:“这算是干的正事。给李开传旨,就说朕心甚慰,让他放手去干!”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