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碧空远影>第五章 一场绵延几十年的情感纠葛

第五章 一场绵延几十年的情感纠葛

作品名称:碧空远影      作者:我是老拉      发布时间:2023-07-14 13:19:07      字数:4996

  (接上)
  
  *问世间情为何物
  
  那是一九五八年的春天,程英华十七岁,曾福二十岁。
  曾福和程英华是在学校门口偶然相遇的。虽然他们住在同一个村里,但他们以前并不认识。
  已经参加工作的曾福那天回到村里来,去往学校看望他妈范淑珍。放学后的程英华和她的一群同学一同走出了校门。当曾福走过这群叽叽喳喳的姑娘们身边时,几个女孩子们挤眉弄眼地指着曽福的侧影叽咕:“这是范老师的儿子……”曾福回过头去冲他们笑笑,恰好程英华也正回过头来,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
  这一眼,牵扯出来一场几十年的感情纠葛。
  有道是,造化钟神秀。程英华是真漂亮,而且是公认的漂亮,和当时走红的电影明星王晓堂、谢芳那一类人物好有一比,美而不妖,天然地带着一种纯朴和婉的美丽,走在哪里都很引人注目。她不过是穿了件紫红色带白色枣花的中式对襟夹祆,胳膊肘上还打着椭圆形的补丁,简单地梳着两条齐胸长的辫子,右肩背着一个蓝布做的书包,但那双黑亮黑亮的大眼晴,曾福看了一眼就再也忘不掉了。
  那时的曽福,已经从太原市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两年前刚被分配进了县里的教育局。建国初期,各类干部奇缺,尤其是缺少他们这种学了文化知识、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有了学问的人,所以他们这一茬的人,大多是一毕业就被充实到了国家的各种管理部门当中。这批人的人生命运,也就溶入了国家和民族的大命运之中,随着新中国建设一日千里的发展变化,展现出了奇迹般的色彩。曾福幸运地搭上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速发展的快车。
  那时的城市里,刚刚完成了对工商业的私有化改造,十万国有企业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农村里,刚刚完成了土地归公,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紧接着又成立了人民公社,哪里哪里都是一片热气腾腾的大干快上景象,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进行。刚刚获得翻身解放的中华民族最广大的劳苦大众,正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描绘着最新最美的图画。
  当时正放映的一部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面有一首插曲,就是这样唱的:“打开小门旧篱笆,社会主义前程大,一马当先有人跨,万马奔腾赶上他啊……”曽福就自豪无比地觉得,他就是这万马奔腾中的一匹马,而且是正在奋力地争做那匹一马当先的马。
  曾福长得也很帅气,中等儒雅的身躯,茅草顶般厚实的头发油黑发亮,脸上书生气之外又加上了漾溢的青春朝气,大大的眼睛闪烁着电光火石,走起路来脚下腾腾地,显得浑身都是劲,尤其他的母亲还是村里的范老师,这母子两人就都成了村里的传奇人物。说实话,曾福也是很招村里姑娘们爱慕的。
  不过,曾福的注意力不在这些姑娘们身上。他从小受他母亲的耳濡目染和谆谆教导,干一番事业的心比天还大。如今国家给予了他们这代年轻人这么好的机会,他可不能辜负时代的赋予和召唤。所以,他兴奋着,奔忙着,带着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激情和亢奋,天天忙着下乡,按照教育系统的统一规划,去往四村八乡,分配任务,亲自协调组建学校,让各类小学校在全县雨后春笋般地生根开花。
  新中国的建设速度是飞快的。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县已经建立了近百所小学校,在县城里建立了两所带有高中教育的中学,还在每个人民公社都建立起了民办公助的初级中学。这里边,应该说都少不了曽福这个初出茅蘆的年轻人的成绩。他根本在教育局的办公室里坐不住,连回村里来看望他妈,都是挑顺路的时候。
  但是,当他遇见程英华的时候,他的心动了。所谓:情不知何物,缘何而起。
  前些年风靡一时的港台歌曲中,有这样两句歌词:“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让人感叹的是,人生中有太多的不期而遇了,有的一见钟情,一眼便可以定终身;有的侧肩而过却刻骨铭心;有的缠绵悱恻,最后竟然没有结果,那大概就是,三生石上根本就没注定这份情缘吧?
  曾福和程英华是如何搞起对象来的,我作为一个当时只有六七岁的小孩子,是说不清楚的,反正就听大人们讲,当时村里有名声很响的两对年轻人在搞对象。这两对年轻人,一对就是曾福和程英华,另一对则是任自强和米占魁。
  任自强和曽福一齐考上了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后不久,任自强就和米占魁结婚,而且把米占魁带走了。而曾福和程英华的这一场恋爱,却显得实在是有点儿拖泥带水,竟然在四五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任何结果,而且最后的结局,也实在是让人嗟叹。
  首先,是程英华考上了县城里的第二中学,那当然是要等英华三年后毕业再做打算了。其次,是曽福又被选送进了省委党校,进行为期三年的干部培训。这中间,他们很少见面,全靠着传书信来往。
  曽福把他的一腔抱负和思念,全变成了信纸上的豪言壮语,比如: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通过战斗英雄保尔·柯察金说出来的名句:“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还比如:“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在生活中永不灰心丧气。”
  再比如,曾福的来信中会有这样文彩斐然的段落:“我们举手向苍穹,并不一定是要摘取星月,我们只是需要这个向上的、永不低头的姿势。即使梦想真如晨星,我们永远不能触到,我们也要向航海者一样,借着星光的指引而航行。”
  曽福还给程英华唱过一首《航标兵之歌》:“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曾福描绘的这些景象,对中学生程英华来说,既是新鲜的又是遥远的。她也给曾福回信,信中也抄录上了她喜欢的诗句:比如清朝袁枚的“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再比如:唐朝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其实,程英华对这些诗句的含义也不是十分明白,但她喜欢这些诗句中那种多愁善感的情怀。和所有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样,程英华犯着这个时期有点儿文化的青少年特有的毛病,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责骂贾宝玉的那样:“专好在这些浓词艳句上下功夫”。有情可原啊,在那样一个单纯的年代,进入恋爱世界里的姑娘,头脑里还能装下别的东西吗?
  曾福有时也回她几句古诗,写的却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也有“胸有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之类程英华理解不了的话。
  其实,如果我们当时懂得分析的话,已经能从这些书信中发现,这两个人,其实在思想上和人生的向往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谁说不是呢?可惜,恋爱中的人有着不顾一切的疯狂,根本就不考虑周围存在的各种因素。
  当年,不用说别人,就说曾福那个不同于一般妇女的老妈范淑贞吧。范淑珍教了一辈子书,教的也总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但她的眼光和胸怀已经不同于一般人了。她一个守寡的女人,通过自己独立苦斗,好容易把儿子培养到出人头地的地步,难道她肯随随便便就把儿子交给一个寻常的女人吗?培养一个人成才不容易,毁掉一个人却很容易。放眼望去,这世上被女人毁掉的男人还少吗?
  儿子曾福看上了程英华,她没有公开表示过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行动上也不冷不热。别看范淑珍曾经有落魄到无家可归的岁月,若不是梁步隆收留她进学校当了老师,她和她的遗腹子曾福才有了安身之处,否则还不知道是什么境况呢。但她的心气依然是很高的,旧有的门第观念在她的脑海里也是根深蒂固的。
  在范淑珍看来,程英华这种小家碧玉,根本就不是她范淑贞的儿子的配偶。是,程英华是长得很漂亮,走到哪里都显得与众不同。可漂亮能顶什么用啊?而且听说那个程英华还爱哭,哪个见过世面有主心骨的姑娘会动不动就哭呢?又不是林黛玉!
  再一层,她范淑贞的儿子出类拔萃,年纪轻轻就已经被选送进省委党校学习,眼看就要转入仕途了,未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儿子周围也从来就不乏追随的姑娘们,可以挑选的对象又决非只有程英华一人。儿子需要的配偶,必须是一个志同道合可以经风雨见世面的贤内助。你看,三国时诸葛亮的老婆就是出名的丑女,但在才略上对诸葛亮多有相助;汉代的孟光粗大面丑,才会对梁鸿举案齐眉。
  曽福这个要学问有学问要相貌有相貌要前途有前途的儿子,从来都是范淑贞的骄傲。俗活说:家有梧桐树,何愁引不来金凤凰呢?真是,着得哪门子急呢?她范淑贞可不同于那些头脑简单思维单一早早盼着抱孙子的家庭妇女。她的心气,简直可比擂鼓助威击退金兵的宋代女将梁红玉,甚至可比那个百岁挂帅用实际行动激励儿孙披挂出阵的佘太君。难道,她范淑贞是缺一个铺床叠被烧火做饭的儿媳妇吗?笑话!
  再看看程英华的家庭,压根与儿子需要的家庭不同。程英华的家庭祖孙三代都是没有文化的愚昧农民,教育出来的子女循规蹈矩温良恭俭让,个个懦弱胆小,老实的跟绵羊似的。你还能指望这样的家庭走出什么有见识和有思想的后代啊?都说老实人好,可老实人能有什么用啊?要知道,老实从来就是无用的代名词啊。况且,程英华还是家里的老大,底下弟弟妹妹竟然有四五个,这对儿子未来的事业能有什么帮助呢?不拖后腿就阿弥陀佛了。
  但是,范淑珍也并不出面阻止儿子和程英华的恋爱。新社会嘛,年轻人有恋爱和选择的自由,至于最后的结局,自己这个做母亲的,她相信儿子的选择不会让自己失望。在范淑珍看来,儿子要是凡事都掂不清轻重的话,他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被选送进了省委党校。
  程英华升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那已经是五九年的秋季了。曾福找出一天的空闲来,从太原跑回来专门去学校看望她,还特意为她带去了刚刚出版不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春之歌》这两本书。他是希望程英华尽快地成长起来,像《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一样,跟上他奋斗的脚步。程英华却有些忧虑地告诉他,他们这所第二中学已经接到指令,就要改为农业机械化学校了。
  曾福听后笑笑:“那也很好啊。你看看人家苏联,人家那集体农庄里有多少女拖拉机手啊?能当个女拖拉机手,驾着铁牛驰骋在田野上,也很好啊。”程英华却只是深情地看着他,腼腆地微笑不语。
  曽福看着眼前这个冰清玉洁的姑娘,觉得她是自己心中的女神,黑亮的眼睛有如仙境中人,让他不敢轻易动手碰她。但同时,曾福心里又有些矛盾,觉得程英华不像是这个时代中的人。他既喜欢她这种娴静和婉的态度,不像有些女孩子鸭子似的叽叽嘎嘎不停,但又总觉着她过于矜持,身上少了点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有的那种朝气和闯劲。
  倒是和程英华同住一个宿舍的胡爱花,落落大方,见面自来熟,对他的态度比程英华还要热络些。他就暗暗地想,到底胡爱花是城里长大的姑娘,和农村里出来的程英华相比泼辣了很多。不过他又自嘲地想:如果程英华也变成胡爱花这般泼辣的模样,那他是否还会喜欢她?
  曾福要走的时候,程英华低着头,默默走在他的身旁,一直把他送进了火车站。曾福就觉得,程英华那双黑亮黑亮的大眼睛中有话。可是,每逢他盯住她的眼睛,想问个究竟的时候,程英华就䩄觍地低下了头。
  再接下来,就是六零年至六二年这个极端困难的“自然灾害”时期了。浮夸风吹拂下,普遍地虚报产量,造成了农村中的粮食短缺,人们的饭食里掺杂了野菜、皮糠,有一段时间还过起了挖草根吃树皮的日子。“赶英超美”的理想,在城市中也没能实现。接着,冒进、浮夸的后遗症蔓延开来,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变得格外艰难起来。中苏关系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出现了裂变,全国人民都在咬紧牙齿共度难关,国家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形势发生了突变。
  前几年,是全国各地的工厂拔地而起,哪哪都需要人。比如:村里没有考上中学的梁如石、梁启、梁佐,以及好多当龄青年,都招工去了太原的钢铁厂和附近县市的机械厂;好多姑娘的去了太谷和介休的纺纱厂。如今,国家开始进行调整,不光是哪哪都不需要人了,还往回撵人。除了钢铁厂这些重工业企业外,其它的一些轻工业厂都往回压缩人。
  农村,好比是个巨型的水库,外边需要人了,就呼噜呼噜地把年轻人抽走了一大批;一旦外边的负担到了无法解决的时候,又咕嘟咕嘟地把他们吐了回来。
  就是在这个时候,胆小的程英华居然一个人跑到太原来,找到了正在省委党校培训学习的曾福,焦急万分地告诉他:她所在的农机校也解散了,学员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曾福听了,觉得这谁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形势如此,个人的命运只能随着国家的命运一起波动。他自己呢,培训尚未结束,去向尚不可知,他也就无法安顿程英华。
  于是他这样安慰她:“那就先回去,好好地做一个农民吧。”那一刻,程英华哭了,长长的眼睫毛上泪水莹莹,让曾福看着心里发慌手足无措。可此时的他,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和女孩子们相处。
  程英华就那样三步一回头地走了。
  (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