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篇综述
作品名称:观云梦 作者:曹自之 发布时间:2012-10-17 13:55:51 字数:3323
脱身尘网撵斜阳,戴霞光,踏幽芳。晚借山居,一枕梦黄粱。富贵情思谁舍忘,名利紧,费周章。露珠映日照西墙,懒关窗,待云苍。莺语泉声,天地换新妆。望画茗香三昧事,千古越,世人伤。
——《江城子-观云梦》
这首词,乃后人登云梦山感慨尘世之纷繁,欲成高峰望世,以知积极潇洒之理,以明得失虚幻之实,因此而作。云梦山上观云如梦,红尘网中视红了尘。世人若能静思词意,便知人生主题。为何忽然有这样的感想?其实皆因这云梦二字所致。
在卫国旧都朝歌(即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三十里处,有一座名山。此山远离尘世之闹,近接逍遥之心,云蒸霞蔚,林木葳蕤,风景如画,四季宜往。春游百花繁盛,夏观池莲清幽,秋赏泉声如乐,冬望江山莽苍,蜂蝶流连嬉戏,鸟雀自由鸣唱,附近人称云梦山。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云梦山之所以闻名遐迩,皆因山上住了一位比神仙更洒脱更传奇更神秘的王禅老祖,因其隐居云梦山鬼谷洞,世人便唤其鬼谷子。
这个鬼谷子有通天彻地之能,九流百家之学,于思想、谋略、兵家、教育,皆有所成,且为纵横家鼻祖。门下才俊颇多,佼佼者乃“鬼谷四友”——孙膑、庞涓、苏秦、张仪。一部战国史,虽诸侯征战不休,贤能奔走不停,而天下之变,皆在鬼谷先生掌中,先生虽不出山,弟子已尽控天下之势。一部战国史,亦是先生门徒之才能展现史,古往今来,怕再没有人能有先生如此之能了。如今,我们单表先生高足——孙膑,来仔细体会这段历史,以仰视先生之伟岸,洞察世事之虚实。
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赵国发兵攻打卫国,在卫国以前的国都朝歌附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卫慎公闻报,一面急忙组织兵力抵御,一面急忙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午为了感激十年前浊泽之会中卫国对其父齐侯太公田和立为诸侯的帮助,所以决定立刻发兵援助。在卫国民众的团结抵抗下,加上齐国的实际行动,赵国的进攻才被打退。不过,赵国的这次进攻虽然没有获得成功,却使卫国的国势更加衰落。
此时已近卫慎公统治后期,卫国国势衰弱,已经渐渐不如其他诸侯。卫国地处诸侯中间,实力又弱,常受欺凌。赵国兴起,实力强大,对卫国有觊觎之心,只是尚没有能力灭卫。但是,卫国为了自保,自昭公起便依附赵国,成为其附属。但赵国并不满足于卫国的臣服,因为赵国梦寐以求的是领土扩张。只是,卫国虽小,国君虽也不英明,但因为有能臣,而且军民尚能一心,所以才能力拒强赵。
然而,这次战火烧到了朝歌,虽然城池没有被攻破,附近的村镇却遭到了摧残。卫慎公年老昏聩,自以为是,大臣中阿谀奉承流行,都自以为很贤能,国君不以励精图治为理想,大臣多以贪墨推诿为常事,以致国事日非。慎公为了满足自己声色犬马的享受,广征赋税。朝歌因为是卫国旧都,又是大城,所以赋税也不在少数,然而风雨不调,百姓已经入不敷出,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家在这里,所以不忍离去。只希望老天照顾,可以多些风雨,让收成好一些。谁知道兵祸连结。如今,战火过后,房屋倒塌,粮食被抢,鸡鸭不存,一片狼藉。官府虽然贴出告示安民,但是百姓不知道赵国何时会再来,所以有一部分人开始逃荒了。这逃荒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叫孙伯灵。
其实,孙伯灵也是命运多舛。他的祖上威名赫赫,就是春秋末期帮助吴国称霸的孙武,也称孙子。不过,到了孙伯灵的时候,他家已经搬到了齐国。四岁的时候,慈爱的母亲离他而去,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又不幸辞世。命运的打击一个接着一个降到他的周围,不幸的事情一个连着一个摧残着他幼弱的心灵。他虽然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但父母的相继去世给他造成的心灵伤痛,一时总难以立即抚平。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一直跟随着叔父孙乔。孙乔是齐康公的大臣,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孙卓,一个叫孙平。孙卓和孙平年纪相仿,虽然和孙伯灵是堂兄弟,年龄差距也不大,却因为伯灵没有父母爱护的缘故,经常欺负他。伯灵虽然年龄小,却知道是寄人篱下,所以往往默默承受着堂兄弟的欺负,只想着快快长大,可以离开这个虽然不缺吃穿,但缺亲情的“家”。
孙伯灵从小就喜欢看书,在叔父孙乔家也不例外。孙乔对这个侄子的聪颖好学,还是很喜欢的,有时会亲自指导他读书。不过,齐国这时的实权已经掌握在国相田和的手中,而康公不知振作,还在荒淫嗜酒,不理朝政。孙乔作为康公的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国事上。
一天,孙乔下朝回来,正好看到在院中读书的孙伯灵,再看看不远处正在玩耍的自己的儿子,心里感慨万端。孙乔走到孙伯灵跟前,看着可爱的侄子,心里忍不住的喜欢。只见孙伯灵穿一身米白色的衣服,墨黑的头发垂在脑后。尚未浓密的眉毛已有剑眉的模样,透出英俊之气,一双明眸闪亮,眨出灵气无限,将来少不得生成俊朗脱俗的丹凤眼。鼻子已经隆起,显出几分神气,粉嘟嘟的嘴唇,正是健康的体现。白净的脸如刚洗过一般,脸上的微笑更显出仁善来。孙乔也笑着,伸手抚抚他的头,“孙家今后的荣耀要靠你传下去了。”
“叔父怎么这样说呢?不是还有两位堂兄吗?”
“你看看他们整天就知道玩耍,也不读书。我孙家历来是诗礼传家,他们这样不学无术,不为孙家添麻烦就很好了。”孙乔无可奈何地说道。
不远处,孙卓孙平看到父亲正看着他们,立刻停止了嬉戏,规规矩矩地站好,然后默默转身走开了。转身之时,也不忘狠狠瞪了一下孙伯灵。
“我看到近来叔父总是唉声叹气,是因为朝中的事吗?”
“你怎么知道?”孙乔有点疑惑。
“叔父能听侄儿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你但说无妨。”孙乔想着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纵然有什么见解,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我们还是进屋吧。外面风大,叔父年岁大了,也恐着凉。”孙伯灵看看四周,然后对孙乔说。
孙伯灵的举动,孙乔看到眼里,心里猛吃了一惊。他知道孙伯灵是怕他们的谈话被旁人听去了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刚才他还小看孙伯灵的年纪,现在对他倒是有了新的看法。他心里默默地说道:“看来,我平时的确疏忽了对这个侄子的教育,也疏忽了对他的关注,没有想到他居然长大了。”
进到屋里后,孙伯灵将门关上,坐下来后,便低声道:“侄儿年幼,胡乱说些看法,还希望叔父不要放在心上。多多教育侄儿。”
“你说吧。”孙乔微微一笑。
“我听说国君耽于酒色,不勤于政事,这已经很长时间了。而国家大政都掌握在国相手中,天下哪里有国君不掌权而臣下掌权的道理?况且田氏自田常为相时就开始收揽人心,大斗出贷,小斗收还,攻杀姜氏宗族,弑简公,齐国大权几乎尽归其所有。到了田和做国相,宣公好像傀儡一样,根本做不了主。宣公薨后,当今君上即位,谁知道他不仅不知振作,不以复兴姜氏大业为念,反而沉湎酒色,疏于政务,倒持泰阿,真让人为姜氏的齐国担心。以叔父这样的忠心和谋略却辅佐这样的君主,恐怕叔父要好好考虑一下了。”孙伯灵说完后,眼睛偷偷地看看孙乔的脸色。
孙乔听到孙伯灵这样说,表情显得比较沉重,也笑不出来了。他的嘴动了动又闭上了,无奈地叹了叹气。之后若有所思地说:“没有想到你这么小的年纪,竟然这样关心国事,而且竟然有这样的见解,真是难得。”
他顿了顿,然后又接着说,“不过,叔父既然已经做了姜氏的大臣,就要忠心辅佐,以报答姜氏的知遇之恩。君子怎么能不守信用,随便更换君主呢?况且君上虽然不是旷世明君,行为有些落拓,但却不曾亏待我。我只有尽力辅佐,怎么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有二心呢?你现在毕竟还小,家国天下的事,知道就可以了。自有人去处理这些事。你现在的主要事情就是好好读书,多学学古人如何修身、如何做人,学些定国安邦的本领,将来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天下人谋福祉。”
孙乔抬头望望窗外,然后接着说:“你的两位堂兄,虽然比你大一点,但是从小被你婶婶溺爱,所以整天只知道玩,书也不翻一页,远没有你懂事。我平时忙于朝廷的事,也的确疏忽了对他们的教育。如果他们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你能帮助他们就帮助他们,如果他们不听你的,就算了。”
“叔父不用太过忧虑。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终究都会长大,都会懂事的。”
“但愿如此吧!”孙乔意味深长地说。他忽然感觉,眼前的这个孩子,心智超越了他的同龄人,这样年纪的孩子本来是该天真烂漫,追逐打闹的,而孙伯灵却这样沉稳而又冷静的气质,与他交谈,并不像与一个小孩子在谈论,仿佛是与比自己小一点的晚辈,或许真是后来居上吧。孙乔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对于孙伯灵来说是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