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说电影以及那些有关的事情>说电影以及有关的事情

说电影以及有关的事情

作品名称:说电影以及那些有关的事情      作者:许建胜      发布时间:2012-10-28 13:20:11      字数:4376

  1、历史风云(下)
  电影《家》给观众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后期的故事。在长江上游某大城市,高家是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大家庭。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十分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不久,梅表姐也出嫁,但不到一年,便守寡在家。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尽管老太爷责成觉新严加管束,但觉慧仍依然如故,与同学合办《黎明报》,向封建势力和军阀宣战,从而和老太爷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鸣凤也以心相许,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老太爷又为老二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出走。高家发生内乱,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陈姨太以封建迷信邪说为由,强迫瑞珏去乡间分娩,致使瑞珏难产而死。至此,觉新开始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到上海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去了。
  这部影片由陈西禾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陈西禾、叶明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出品。影片通过一个行将崩溃的封建大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强烈控诉了吞噬青春与生命的封建礼教,否定了觉新的软弱和妥协,歌颂了觉慧、觉民的斗争精神。影片既忠于原著,又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发挥,利用丰富的镜像语言体现出深沉、凝重、含蓄、细腻的艺术风格。而魏鹤龄、张瑞芳、孙道临、王丹凤、黄宗英、程之等众多大牌明星的加盟及其精彩表演,也使影片流光溢彩,更是该片受到广大观众偏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部改编于名著的电影《林家铺子》,是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出品的。影片通过描写浙江杭嘉湖地区一个小镇上的林家铺子倒闭、老板破产逃走的故事,映照出当时社会动乱、经济破败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现实,并把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同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牢牢掌握林家铺子的兴衰与整个社会动乱的内在联系,因此大大加强了林老板形象的历史真实性,突出了影片的社会意义。影片以这种以点代面、侧面描写的艺术手法来揭示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电影史上最优秀的艺术精品。
  影片的成功是与谢添的出色表演分不开的。他的表演不温不火,分寸得当,准确揭示了林老板的复杂性格。他的得意、苦笑、沉思、焦虑,他的愕然无语、强作镇定,都具有丰富而充实的心理内容。他创造的林老板,既叫人可僧又令人可怜,为
  新中国银幕画廊增添了一个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艺术典型。谢添,既是著名的电影演员,又是导演艺术家,原名谢洪坤,祖籍广东番禺,1914年6月出生于天津。解放前,出演了《马路天使》、《风雪太行山》、《圣城记》等多部影片;新中国建立后,又先后出演了《民主青年进行曲》、《新儿女英雄传》、《六号门》、《洪湖赤卫队》、《人与狗》等。1958年与桑夫合作导演了影片《探亲记》,之后又先后导演了《水上春秋》、《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欢天喜地》、《洪湖赤卫队》、《锦上添花》、《小铃铛》、《甜蜜的事业》、《七品芝麻官》、《丹心谱》、《茶馆》、《烟花泪》等。谢添被誉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中国的卓别林”。
  茅盾的名著《林家铺子》经过夏衍精心的改编、水华匠心独运的导演和谢添、于蓝等著名演员的出色表演,使影片呈现出严谨而流畅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很高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1983年,该片获得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1986年,该片作为十三部影片中唯一一部中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影片列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经典影片展”;近年来,它又被香港一些影评人选为中国电影(包括大陆、台湾、香港)之冠。
  《祝福》是夏衍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桑弧导演,白杨、魏鹤龄主演,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出品的。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逃到
  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坎,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大加责骂并把她赶走。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影片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人生,反映了在封建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捆绑下的旧社会劳动妇女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影片呈现出冷峻、深沉、凝重、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和艺术风格,尤其是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表情等视觉形象,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祥林嫂这一人物家喻户晓,以致发展到后来,“祥林嫂”几乎成了人们对某种絮絮叨叨式人物的代称。该片为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在1957年第十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特别奖,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获银帽奖。
  2、大浪淘沙(上)
  新中国建立之初,与《武训传》一样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影片还有《白毛女》。前者是因为受到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点名批评而首开政治直接干预电影艺术的先河,后者则是因为很好地体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命题而成为一部非常形象化的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的教材。
  电影《白毛女》是由水华、王滨、杨润身根据贺敬之、丁毅的同名歌剧改编,王滨、水华导演,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摄制的。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贫苦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并与邻居王大婶及其儿子大春互相照顾、融洽和睦。见喜儿和大春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二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大年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还债,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签字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并被黄世仁伺机奸污。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独居深山老林,餐风宿露,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因她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八路军回到家乡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亲往深山老林跟踪查探“白毛仙姑”的真相,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最终,黄世仁、穆仁智受到严惩;喜儿绝路逢生,白发换青丝,和大春喜结良缘。
  影片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恶霸和贫苦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行,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形象地诠释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喜儿既是贫苦农民的代表,又是善与美的象征,影片巧妙地将贫农与地主的斗争和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不动声色地使政治、伦理与审美融为一体;同时,影片在充分展示劳苦大众刚刚经历过的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又演绎了一出富有传奇色彩的浪漫故事,很好地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紧密结合,从而更符合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另外,该片在出色地运用了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的同时,大量保留了原歌剧中优美动听的唱段,特别是《北风吹》更是成为民族歌曲的经典。影片一经上映,立刻在全国引起轰动,并于1951年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可以说在当时,还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能像此片那样如此充分地发挥艺术的政治教育和感化功能,从而使其成为新旧社会交替过程中的民族寓言和传奇。
  在影片中扮演喜儿的田华尽管是第一次登上银幕,但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朴素的阶级感情,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赢得了影界内外的一致好评,获得了
  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并从此成为中国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田华,原名刘天花,1928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县,1940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1950年主演了《白毛女》之后,又先后出演了《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猎字99号》、《法庭内外》、《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部影片。田华在众多的人物创作中,不仅在演技上逐渐成熟,而且也注意了她自身的气质与角色性格之间不同的再挖掘,以其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成熟的艺术经验,为新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感情逼真、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近年来,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以高昂的激情,在各类重要社会活动中频频露面,发挥着一个老演员的余晖。
  然而,若就电影《白毛女》塑造的人物在民间的影响力大小而言,鄙人认为,杨白劳、大春甚至包括喜儿等正面人物的形象,恐怕都要逊于黄世仁、穆仁智以及黄世仁他妈等反面人物形象。由陈强饰演的黄世仁几乎成了旧社会中地主恶霸的代称,“黄世仁他妈”也成为人们咒骂尖刻毒辣之妇的最狠毒、最解气的词。以至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生活中的有些人稍不留神就被戴上“黄世仁”或“黄世仁他妈”的桂冠。
  陈强,原名陈庆三,1918年出生于河北宁晋。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表演理论和表演技巧,1939年毕业后参加晋察冀边区联大文工团、西北战地服务团等戏剧演出活动。1945年在大型歌剧《白毛女》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因以精湛演技刻画了黄世仁凶残丑恶的嘴脸而一举获得成功。1947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了《三年早知道》、《红色娘子军》、《魔术师的奇遇》、《海霞》、《大河奔流》、《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爷俩开歌厅》等影片的表演创作。陈强擅长饰演反派人物,他一反脸谱化的表演手法,从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入手,以多种手段揭示本质,使人物形象真实自然,并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地主南霸天而于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那一时期,我看过的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影片还有《农奴》、《半夜鸡叫》等。《农奴》以强巴一家的血泪史为主线,通过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展示了西藏农奴制的野蛮、残酷和农奴要求翻身解放的尖锐矛盾。这是我国第一部用影像讲述西藏的故事、第一次在银幕上塑造藏民形象的影片。《半夜鸡叫》是根据高玉宝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木偶故事片,尽管也是表现地主老财贪婪、狡诈、盘剥成性的故事,但此片却另辟蹊径,通过小宝和长工们运用自己的智慧使自作聪明的周扒皮自作自受,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从而让观众对地主老财的仇恨在笑声中得到释放,“周扒皮”的名字也得以长期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借用和调侃。前几天,看到一位博友的漫画很有意思,画的是周扒皮与一位妓女在一起,妓女问:“周老爷,回去还半夜鸡叫吗?”周扒皮答道:“现在不半夜鸡叫了,变成半夜叫鸡”。((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