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出山记>第五章 学之一字

第五章 学之一字

作品名称: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出山记      作者:能慧      发布时间:2022-11-23 11:37:18      字数:7737

  二十二.从哪儿入手呢
  二十三.你真想上学识字读书
  二十四.学,觉悟也
  二十五.学而第一
  二十六.此学彼学
  二十七.学也,禄在其中矣
  
  ——自己跟自己较劲,亦人成长必经
  二十二.从哪儿入手呢
  日头快要落坡了,凌晨入梦的小慧能仍然未醒,手牵最小一个学童在等家长来接的李有禄,不由想起当年更小的慧能来——
  四五岁时候,随小家伙兴之所至,也曾让来教室呆过。
  好像才几天功夫吧,那新鲜劲儿一过,人就有些坐不安稳了,加之引导有心、刻意放任并定规立矩,从此小慧能自觉不自觉便远离了学堂、放弃了书本……
  是啊,
  一字一音翻来覆去,怎比鸟唱虫鸣盎然情趣;
  一笔一画单调枯燥,岂敌叶展花开多彩多姿;
  一室之内心动神逸,哪及野外海阔天空畅情畅意......
  久而久之,那面对日月星辰、自然万物和丰富实际生活凝神及追问,渐渐成了小慧能学之为己有效方法、良好习性。
  小小年纪,除识字不多外,其入心书卷、深广思维,不但令人常常为之惊异,更小慧能自己于不时所冒上学读书念头一风而过深深所恃……
  可这次不知怎的,那希望上学态度,还真有点儿出人意料认真了。但仔细一想,又实在有些说不通啊——
  以慧能聪明主见和自食其力能耐,他若真想上学及识字读书,不但任何人无法阻拦,仅就目前知识状况,单靠自学他也完全可以达到博览群书程度也并非难事的吧,可他为什么非要跟我们,不,是跟他自己来较这个劲呢……
  或许,没有同学同窗一起分享成长更时光的生命历程,于其想象所谓完整人生,是不是多少有些百年存憾搅扰?
  或许,人思维展开到了一定程度,那更深更广之所不及,便自然而然会归结必须上学读书路径?
  更或许,小慧能虽知上学读书于人开阔视野有着非常帮助,但又更明其中于人百年自在有存太多妨害……
  不管如何,孩子一天天长大,人再也无法为其做主了。以慧能聪颖更庄子根基,相信把有关道理及过来人切身感悟再讲透些,或许他自己会有一个从根本上说服自己的抉择吧。
  可是,再讲些什么,更又从哪儿入手呢?
  为此,老先生又陷入了深深思维……
  
  ——读书多少,学问高低,与做人品行是不是还真没什么必然关联
  二十三.你真想上学识字读书
  太阳入山时,小慧能才完全睡醒。
  吃过饭后,老先生便引在庭院坐了下来……
  丹霞渐淡,晚风轻来,
  天廓地宁时分,人那汗漫无际中怀更易漾出万千端绪层层微澜……
  薄暮之中,小慧能望着一夜未眠双眼有些充血的外公,默默拉近了小櫈。而老先生轻拥慧能,一时内里更是负疚满满——
  多好的孩子啊,小小年纪,却要背负大人也难有扛精神煎熬,而这一切说到底,不也我们强加在他身上的吗。
  让孩子上学苦读以求功名富贵是大人春梦,而要慧能工耕漁樵非去过平凡日子,难道不也我们一厢情愿己见独行……
  当然了,天下孩子,几乎无人能远至亲期望完全任其所欲随心。
  因为,人为了骨肉一生幸福安康是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想走能走应走的去途要加以引导。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真正爱他疼他的亲人也要尽心尽力,也算尽心尽力了吧……
  “慧能哪,你真想上学识字读书?”老先生定了定神主动开口了。
  ——难道、难道昨夜真让外公和娘担心了?
  难道、难道外公和娘因此真要改变他们多年坚持了?
  慧能从外公语气神情之中,当然感觉到了此时此问严肃认真。
  ——百年忧烦识字始……
  自己虽还不能完全理解已故父亲深心所虑,但也算明白庄老夫子“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和“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倒置之民”那于人于世殷殷寄意……
  也许,一念之间,人生方向就岔了道,生命过程就更由不得人……
  想这些年时光与小伙伴们相比,自己过得是那么惬意,其中的自由自在,其中的丰富多彩,本身不就人昨日当下及明天相对最为美好生活并生命完满吗……
  如果、如果从今往后坐进课堂且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熬学业,那春夏山里的花叶和鸟鸣,秋日林中的果实和天上的流云,冬天温暖阳光山道上小鹿般腾跃更一年四季面对天地一切美丽神奇那想留连多久就多久身心两忘,是不是将会因此渐远、因此渐离......
  不仅如此,既然自己下决心要上学读书,不管对谁,总要有个交待吧。而其中似乎唯一尺度,不就层层榜上有名并最终着落科举吗。否则,人又苦读个什么呢……
  读书明理,是有这么一说。可这天下又谁只为明理而开课,且谁又能证明非上学读书就不能明理呢?千百年来,这天下不就读书人在实际掌控吗。可睁眼看看,那理又着落在了哪里、体现在了何处?城乡许多大字不识男女老少,其做人品行,哪点儿逊色诗书满腹衣冠禽兽、见拙开口闭口子曰书云伪君子……
  想着想着,小慧能方更加深刻理解了外公每每在上学读书问题上给自己开解时,为什么总将其中症结都归集到人生存方式选择、生命意义取舍之上用心了……
  “外公,有时、不知怎的,真就那么想上学读书,还想读出个什么名堂来。
  有时,又更觉父亲忧虑是对的,外公和娘坚持是对的。外公……”
  慧能抬头,深望着他的外公。
  
  ——学之效也里的觉悟,才是人学人效关键,无觉无悟效之皮毛,岂能学到其中真正
  二十四.学,觉悟也
  月上东山,庭院明明如昼,
  但稍远之处,仍一派模模糊糊。
  面对小慧能苦苦矛盾,老先生虽内有烛照,也一样有力所不逮、力不从心难以企及窘境……
  “慧能哪,别说你有些拿不定主意,外公和你娘,常比你还有更多纠结呀!
  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理不顺、说不清的头绪了。但我们却是坚信,你父亲是真为你好哇!
  人这一辈子,生命平安、身体康健、生活自在,比什么都重要。这中道理,你父亲讲得是那么透,可我们——要你父亲还在,该多好啊!”
  “外公……”
  小慧能情不自禁向外公靠得更紧了。
  “慧能哪,你看这样行不行。外公今天就学之一字给开一课,你听了再做决定好不好。不管明天上学与否,我们都完全依你。
  因为,生活道路,终归还是要靠自己去抉择。
  因为,百年命运,那苦乐祸福总是相依相存,还真没一个好坏绝对呀!”
  慧能听了,默默望着外公,好一会儿吧,才认真点了点头。
  “慧能哪,你要上学读书,知道这学之一字所韵何声,有几种写法,几层意思,其义又是如何演绎且相关相涉的吗?”
  “外公,学不就是学堂、学习,写法不就壹拾陆画吗?”
  外公一连串发问,小慧能一时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了。
  “但你要上学读书,还要学出点儿什么名堂,那学之一字,就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了。
  因为,如此简单所学,人用得着十年寒窗,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用功吗?
  读书与世上任何事情一样,差别只在专精广博呀!”
  “哦。”
  小慧能听了,当然更是着意外公下文了。
  “《广韵》将学字归觉韵,为入声。
  学字现在基本写法是楷书,当然还有行草了。
  其字形是从商周时期的金文和大篆,秦汉以后的小篆、隶书逐步演化来的。
  也就是说,学之一字至少有五种基本写法你得必须掌握。
  慧能哪,象形、指事、假借、会意、形声及转注,是古人造字主要方法。
  从早期铭文字形上看,学之一字初义,可能与专门传授知识的特殊地方或房子有关。因为,那地方代表了人受教之所、开窍之源。
  《广雅》讲,‘学,效也;学,受教也’。
  《说文》更进一步诠释,‘学,觉悟也。’
  可知学之一字有两个基本含义,即受教里的效也和觉悟。
  外公以为,学之效也里的觉悟,才是人学人效关键。
  因为,无觉无悟只能效之皮毛,岂能学到其中真正?
  而我们平常所见所说有关学字字义,却大多归为受教而效之。
  当然,那其中所义相关相涉演绎,便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了:
  一指学习本身。
  《礼记,月令》有谓:‘季夏之月,鹰乃学习。学,效飞也;习,鸟频频飞起。’
  由小鹰反复效飞习飞所义,渐渐演绎出了学子、学者、学问、学识、学派等意思。
  二指学习的地方。
  《礼记,学纪》里讲:‘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由此演绎出学堂、学田、学资、学制、学科、学官等等称名。
  三是借学这个动作和行为,演绎出了学舌、学艺、讲学等说辞。
  依据上义不断相交相涉,更演绎出了学养、学力、学行等等更为复杂涵义……”
  听着听着,小慧能渐渐有些目瞪口呆了。他压根儿没想到,仅一个学字,就讲出这么些东西来,且更隐隐感觉,外公于学之一字,根本就还未进入正题。
  如此之学,难怪人有学究之谓、书虫之讥了。
  而世上万千文字更学问如此一学,有些问题还真就有些不好想象了。
  难怪饱学的庄老夫子不得不于中慨然“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此幽幽所叹,或也只有于学真正深入且愈学愈明其于人心无知、世事无力却徒添无奈的过来人,才会有人知与无知于百年真义的大疑大问吧......
  
  ——为什么《论语》开篇明义的,不是夫子切切之仁,也不是其念念之礼,而是学呢
  二十五.学而第一
  “慧能哪,记得娘好象给读过《论语》的吧?”
  见慧能默默有思,老先生话锋一转,直奔主题。
  “读过。”
  慧能似乎还未完全回过神来。
  “那还记不记得《论语》开篇章目是什么?”
  “学而第一吧,外公。”慧能想了想应到。
  “为什么《论语》开篇明义的,不是夫子切切之仁,也不是其念念之礼,而是学呢?”
  明明暗暗月色之中,慧能望着外公一脸困惑摇了摇头。
  “慧能哪,春秋末期,天下你争我夺,生灵流离失所。
  面对纷扰社会乱象、百姓疾苦,心有大爱圣人提出了一种以仁人为出发点,又回归人仁一整套恢复社会秩序人伦政治之道。
  夫子学说,其‘仁者莫大于爱人’也好,‘克己复礼’也罢,都是建立在当政人格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基础之上的,没这个基础,夫子救世济民之道便全无着落之地。
  因为夫子深知,人与禽兽相别几希,人而不仁也人常性。但夫子更是不疑人毕竟是人,那人者仁也,才是人之为人根本。
  不仅如此,夫子还深以为人之所以为性灵之首,灵就灵在人能自觉不自觉向天地万物学习,向同类中优秀学习。而这种能学愿学非常禀赋,才是人之为人更为本质天性。
  夫子笃信,人一但运用好了这一优势,通过学习去觉悟内在几希仁性,并将这种仁心推己及人,那人非分自私贪欲,必将得到最为有效且最为可靠自我抑制。当然,那社会乱象顽症,或许就会因此消弭于无形了。
  故此,夫子便认定做人首要在学习,为政首要在重视和引导人学习。只有这样,那世人为仁、世间归仁才会顺理成章,天下大同也终将水到渠成。
  外公以为,学而第一之所以为《论语》开篇,这是其一。
  其二,也许正是基于上述所义,‘学而第一’才锵锵以言: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尽其力,事君能至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于中也是可知,夫子之学,首在做人,其它乃是其次。
  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学而第一’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轻重和先后秩序吧。
  慧能哪,你父亲遗愿,我和你娘坚持,也是把觉悟做人放在了首位,这一点与夫子之学并无矛盾。不同之处,只在怎样使你更好去实现一己人生和生命价值而已……”
  听到这里,慧能虽觉外公讲得有点儿道理,但还是不太理解学做人与学知识不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一回事吗——
  志士修齐治平,惟由格物致知。
  格物者,明理之道,达心之途;
  致知者,本性以明,仁心以成。
  其所着落,不都在人相关认知之上吗?
  那相关认知对人来说,不就是一个学习与成就互为一体过程吗?
  可外公为什么要把学做人与学知识讲得这么绕,还要做如此明显区隔呢......
  而老先生好像早就洞悉小慧能此刻所惑似的,于是紧接:
  “慧能哪,夫子虽认为觉悟人格乃人学习首要,但在他老人家心里,人与人却是大不相同的,是天生就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因此,在觉悟人格方面,人觉悟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有了霄壤之别。
  所谓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也就是说:
  同样为人,有人于仁生而自知且以为己任并时时处处必不违仁;
  有人能自觉效法先贤笃学以悟‘仁者人也’,当然深知人而应仁;
  有人面对自身困境和社会乱象,不得不去反思反省并于学中觉悟人不能不仁;
  但更多的小民百姓,即夫子所谓小人们于此不仅麻木不仁,甚至还多会于不学之中自甘人格沉沦而渐远渐失内里几希。
  所以,在夫子那里,人是否觉悟固有之仁而为仁,反过来又成了划分、证明人上中下三品重要标准了。
  当然了,夫子也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更言‘人皆可为尧舜’,但实则打心里却是深深叹息: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乎?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救世之道,小人是不可指靠的,只有当政及士君子才是社会改良、世风改变真正力量,小人们只仁人志士仁心仁术受益者而已。
  至此,你或许要问,那夫子‘有教无类’意义又在哪儿呢?
  其实,夫子早就明明白白告诉你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小民百姓觉悟人格最大价值,即自觉做一顺民而已。
  所以,夫子之学,从根本上讲是为政之学,是士君子入仕之学。
  当然,学文学艺等等等等,便非人之真学及有学了。
  故此,夫子才谆谆教导他的弟子们‘无为小人儒’,只求混碗饭吃,而是要做一个心怀天下的‘君子儒’,这才是人上学求进真正意义。
  换句话说,人不为入仕而上学,皆非为学,此乃学而第一的第三层意思。
  慧能哪,你父亲要你远离儒家所谓以天下为己任庠序科举之学而潜心庄子生命智慧,其深意也在这里呀!”
  老先生说完深深叹了一口气后转头慧能,期盼殷殷……
  
  ——夫子之学之所以叫人敬重,是不是多在教人于社会责任勇于担当
  二十六.此学彼学
  ——红尘之中,人本来就有善恶美丑更人格高低贵贱之分,由仁人志士来治理其中纷纷扰扰,当是天经地义。
  夫子之学,之所以叫人敬重,不就在其于社会责任勇于担当吗。
  而与之相较,那所谓真人在面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现实时,却独求一己保全及自在,这是否也是有失人之为人道德本分?
  由此而论,外公方才所议,那儒道之学于社会意义和价值,是不是已是不争,但外公又明明白白推崇的是老庄之道啊……
  想到这里,已渐入状态的慧能便开口了:
  “外公,为学明德以做仁人、以图仁政,不正是天下百姓对读书人所存厚望,不也学子于己于社会最大价值所在吗?
  昨日考背书,几个小伙伴为学之志,不正仁德之心初成吗?而独独要我深悟的老庄之学却恰恰相反,唯顾一己身心而已。
  外公,我有些不明白,此学彼学孰是孰非,又孰高孰低呢?”
  “是啊,夫子为天下百姓所虑勿庸置疑。依靠士君子来治理这个社会,更不失现实唯一选择。”老先生捋了捋胡须,侃侃而应:
  “可夫子之道夫子之时也不得通行,这又为什么?
  而两汉以来,天下独尊儒术,但社会乱象、百姓疾苦更人心贪婪,那夫子之道于中又有多少实际改善改变?
  许多开口闭口夫子之道的当政和求仕者,其人格丑陋卑下,与小民百姓素朴相比,不仅仁心天远,更是有辱学之一字的吧?
  慧能哪,这种不争情形,是不是多少证明了夫子之学于人格觉悟,特别是于为政人格觉悟和成就,是有重大缺陷的?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里贯穿始终那个学字,听起来是那么入情入理且无往而不利,但其仁之标高,是不是让红尘中人又有些难以企及?
  或许如此吧,所以在鱼目混珠、鱼龙混杂的人寰世间便使奸伪狡诈之徒于中如鱼得水、如臂使指,反叫许多正直认真之士如坠烟雾、如履薄冰了。
  如此之学,如此之仁,
  是不是一厢情愿有些事与愿违?
  是不是一定程度、一定角度却成了虚伪人心、败坏世风扭曲之力了呢?
  倒是那些洁身自好不受世风所污,清高自傲不愿仕途所缚老庄之徒,在他们惟求一己自在逍遥过程之中,似乎却真正体现了人精神健全和人品高贵,反成了世人贪婪之心时时自省不可或缺一面镜鉴了。
  慧能哪,你想想。那些老庄之徒,是不是不但成就了他们一己百年,且于社会也实现了他们人生价值。而其中道理,是不是值人多有玩味?
  你那经历坎坷的父亲,望你从真人之学那里吸取生命智慧安于工耕渔樵深意,或许还有一个士子于社会责任某种寄托吧?”
  话到这里,慧能更是陷入了深思。而老先生见慧能沉沉不语,便又继续讲了下去:
  “慧能哪,你也知道,夫子之时,三千弟子,仅七十二贤。
  面对这些士君子中的姣姣者,夫子对其所开发培育的仁德,不知为何却又那么没有底气。
  对最为得意的颜回吧,夫子只敢说‘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他顶天也就‘日月至焉而已’。在孟武伯具体问到夫子寄与厚望的如子路、冉求、公西赤等弟子是否得道时,夫子更是有些沮丧的说到,其虽各具治国大才,但却‘不知其仁也’。
  慧能哪,你想想。那笃信‘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老夫子,为何如此没有信心?”
  讲到这里,老先生长叹了一口气后,更有些感慨了:
  “或许,夫子在教书育人长期过程中,更在无数活生生事例经过后,他老人家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了,仁德境界于人禽兽本能而言,一方面确实存在且确有作用。但另一方面,于人自私更贪欲本性,其制约条件又太过微妙,而于之所寄希望,是不是一开始就有些高估了?
  更或许,夫子是不是已隐隐有觉,自己于仁心仁性开发培育之学,一开始就有可能踏虚了脚步,用错了着力方向呢?”
  讲到这里,老先生不由起身低头来回踱步、抬首茫然四顾……
  
  ——世间许多道理,是不是还真就有些讲不清楚、说不明白
  二十七.学也,禄在其中矣
  “外公。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在学者惟求自己觉悟已成过往情形之下,夫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不仅强调了人学之根本,是不是也是面对学之为人最为现实?”
  外公学之一字,小慧能此刻不但完全听了进去,且那探赜竞委习性,使他对问题自觉不自觉究诘更深了。
  “说得太好了,我的乖孙儿。”老先生听了,回身坐下更是进一步展开了话题:
  “娘给读《论语》时,还记不记得夫子有斥樊迟为小人故事?”
  “记得。外公,当时我还觉着有点儿奇怪呢?”
  “如有些奇怪,那感觉就对了。外公私下以为,夫子学生之中,似乎只有樊迟才最得‘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真义呀。”
  “怎么讲,外公?”
  “你看啊,这句话的整体意思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官要做得好,不仅要觉悟己之仁心和不断加强仁德修养,还要学一些经世济民真本事。因为,只有人格优秀和富有才能的人,方可做一个好官。”
  “可以这么说,外公。”
  慧能想想表示赞同。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那稼圃乃圣人关切民生之本吧。
  樊迟问仁问义之余,也问稼圃之事,不管是崇拜夫子无所不知,还是想借此探讨民生大计,是不是都可以理解?
  假若夫子答曰,贤哉樊迟,先富之,再教之,牧民之要也,本顺理成章的事,可夫子却背后明明白白斥之小人不可教也。
  慧能哪,你想想,这里面是不是不经意便更深透露了夫子之学枢机所在?”
  ——对呀!
  夫子之学,说到底更在治人治世。
  那仁心觉悟也罢,仁德成就也罢,惟在更好侍君牧民而已。
  因为,
  在夫子那里,人天生就有学与不学优劣、知与不知区隔、劳心劳力差别。
  故以牧民而论,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况“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读书上学,本在治人及“食于人”,操心民生具体事务,不仅不知所学何来,更是高低贵贱不分还有违世间上下秩序之礼。
  若从这个角度,樊迟为学问稼问圃,还真是不得夫子学之要领自取其辱了……
  想到这里,慧能才真正理解外公开讲学之一字良苦用心了,于是斩钉截铁:
  “‘今之学者为人’。
  外公,向学求悟,那一路庠序,于我还真就不太合适!”
  “慧能哪,这世上许多道理,其实是讲不清楚的。
  即便今日说得通、想得通的事,明天时过境迁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个中滋味,只能靠自己慢慢去品去尝啊。而其中所学,是不是更只着落在了一个觉字、一个悟字之上。
  但不管怎样,真心期望你一生幸福安康,才是我们在乎唯一呀!”
  老先生边言边缓缓起身,而早一旁静静留心爷俩的李筱芸赶紧过来轻嘱慧能几句之后,就忙扶老父亲进屋歇息去了……
  一样星月,
  一样静谧,
  昨夜今时,恍若隔世。
  心绪漫漫的小慧能举头四望默默坐下,又思逸千里万里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