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山野里的欢笑
作品名称:军人之家 作者:黄爱民 发布时间:2022-10-20 10:29:31 字数:3054
自从一双儿女郭晓宇和郭晓华来到农场后,给雨花和郭平带来无数的欢乐和幸福,那久违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又回来了,她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农场的建设中,决心和丈夫一起把这里建设成瓜果飘香、鱼虾满塘、稻谷满仓、绿树成荫的人间仙境。
她给身为场长的郭平提了个建议,这里虽然是军后勤农场,但是也不能光叫部队农场啊,得有一个叫得响的名字,将来也是这个他们期待的新家园的名字,为此她提议把这里叫“欣荣农场”,寓意欣欣向荣,得到了郭平和部队干部战士的一致赞同。
在郭平的大力支持下,雨花在农场营区外搭建了一排平房,开办了“欣荣农场卫生站”,除了给部队官兵看病外,也给当地缺医少药的老乡们看病。她还办起了卫生员培训班,把附近村里推荐出来的年轻人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学习培训。
自从这个卫生所开办以来,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缺医少药的窘境,周围四乡五邻的老乡都扶老携幼来到卫生所找雨花看病,一时间这里常常排起队。
雨花把学员们组织起来,由卫生员负责给他们分配工作,有的担任挂号,有的协助雨花给病人当助手,有的帮助维持秩序,有的给配药的卫生员当助手。整整一个上午这小小的卫生所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下午三点以后雨花开始给学员们系统上课,她很有耐性地从最基础的卫生常识开始讲起。每当这时候,附近的老乡们都会在窗外安静地旁听,很快这里就成为当地最热闹的地方。
然而最让雨花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两个孩子的读书问题,这里压根没有学校。每当雨花给老乡看病或给学员上课的时候,她都会把孩子们带到所里,慢慢地两个孩子开始显露出性别的本性。儿子晓宇已经是十多岁的男孩了,他可不愿意呆在妈妈的诊所里,那里整天都是找妈妈看病的人,也根本没工夫管他,于是他趁机溜出去找爸爸郭平了。
相比之下女儿晓华就特别喜欢呆在雨花身边,安静地看着妈妈给别人看病,还帮助做些跑腿的活。下午雨花给学员上课,晓华也会坐在前排静静地听着,雨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就有意给女儿多讲讲。
受到雨花诊所的启发,郭平就在诊所旁边又造了几间平房,开办了“欣荣农场学校”,把晓宇和晓华还有农场其他干部孩子都送到这里来读书;老师除了他自己和雨花外,还有政委出身的朱洪兴、指导员李永贵也被他拉来当老师。
没想到附近的老乡听说部队农场又开办了学校,就都涌到学校,要求把孩子送来读书,这下郭平感到十分难办。一是学费该不该收,怎么收;二是原本自己这几个人当老师也就是滥竽充数,现在人家地方老乡也要送孩子来读书,这可不是随便糊弄一下的,郭平感到头疼。
没想到朱洪兴嘿嘿一笑说:“这事该归我这个老政工管,你就别操心。”
郭平疑惑地问:“老朱,这无米之炊你能有啥办法?”
朱洪兴对郭平挥挥手说:“这你就甭管了,我会把这学校办好的。”
几天以后朱洪兴兴冲冲地领着三个年轻的姑娘来到场部郭平的办公室,告诉他,这是他找来的三名老师,都是从大城市来到当地的知青,他已经和生产队说好了,以部队学校的名义把她们仨借来,由农场发工资,负责日常管理。
郭平一听要发工资,眼睛瞪得老大,他拉着朱洪兴到外面问:“发工资?我说老朱啊,你让我拿啥给她们发呀?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跟我商量一下,现在怎么收场啊?”
朱洪兴点烟一根烟慢悠悠地说:“我说老郭你别急呀,我都想好了,听我慢慢说。”
朱洪兴告诉郭平,人家生产队一听是部队办学校要她们去当老师教孩子们学文化,二活没说坚决支持,还表态队里给她们算出工记工分。当然部队也不能让三个姑娘白干,他看好这里巨大的商业潜力,打算发挥部队农场的技术和人员优势,把自给自足以外富裕的蔬菜、瓜果、粮食,以及猪仔、小鸡小鸭等,在卫生所和学校对面再开辟一个农贸市场,放到市场里去买。这样既可以搞活市场,带动当地经济,也可以促进当地繁荣,而赚来的钱就可以用来开销老师工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学生的学费都免了,这样可以极大地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可谓遇一举多得。
郭平盯着朱洪兴说:“老朱,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这是搞资本主义,你我的老问题还没有解除,现在又想再戴上新帽子,弄不好要出大事的。”
朱洪兴诡秘地笑着说:“这些我都知道,我有办法对付。”
郭平不解地问:“什么办法?老朱你越来越鬼了,我开始有点怕你了。”
朱洪兴打量了四周小声说:“我们农场不还有几个干部家属在这里住着吗?这些家属都是因为老家闹灾荒过来的。到时候就说是他们为了减轻部队负担向我们提出生产自救、减轻国家负担的请求,我们也没办法,只好同意了。而且当地确实有需求,随着我们卫生所和学校的陆续开张,我们这里渐渐热闹起来了,许多老百姓都自发把自留地里多余的蔬菜和鸡蛋等拿到这里来买,我们也无法阻止。为了解决老乡们风餐露宿的困难,我们就搭建了大棚,是做好事。”
郭平心有余悸地追问:“这……这办法行吗?可怎么操作啊?我心里没底呀。”
朱洪兴乐呵呵地拍拍胸脯说:“你就放心吧,这事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和你无关。”
郭平火了:“你放屁!我是场长,我负责,你只管干就行了。”
朱洪兴依然不温不火地说:“这事你得听我的,这方面我比你有经验,你就装糊涂。”
郭平还是不放心:“这行不行啊,不行就别冒这么大风险了。”
朱洪兴推了一把郭平说:“走吧,怎么变得婆婆妈妈的。”
果然,几天后的卫生所对面出现了十几个妇女在地上摆起了买菜的摊子,里边既有当地的妇女,也有几个部队干部战士的家属。那些送孩子还读书和学卫生员的大人们就自然地在这里买菜带回去,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附近的十里八乡,许多老乡都一大早挑着担子来到这里做买卖,一时间这里变成了人丁兴旺的集贸市场。朱洪兴一看时机成熟了,主动拜访当地的几个公社,向他们汇报这一情况,表示人民解放军不能不管,愿意为老百姓提供方便,搭建大棚,以解决刮风下雨给老百姓带来的不便,得到了几个公社的一致好评。
于是一座面积很大的大棚很快就搭建起来,老乡们奔走相告,纷纷称赞解放军同志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欣荣农场的火红事迹很快就传到了上级的耳朵里,派出人专门来调查,结果还真像朱洪兴所预料的那样,当地公社领导和老百姓都对部队的行为赞不绝口;尤其是部队开办的学校还免费为学生们上课,早已在当地传为美谈,由此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部队完全是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难题,得到当地组织和老百姓的高度称赞。而且他们看到的是部队战士除了正常的劳动外,还坚持按照部队训练大纲进行训练,一切情况都非常好。回去后一封专报上前,竟然引起了总后首长的关注,要亲自来看看。
清晨六点军号一响,部队迅速集结,沿着农场外的公路进行每天的例行五公里武装长跑。郭平和朱洪兴在队伍的最前端,带队的依然是连长张振国,郭平的儿子郭晓宇也和指导员李永贵一起跟着队伍的后面。部队所到之处,口号震天响,步伐轰鸣,军容严整,压根看不出是一支种田的部队,老百姓也对这支专为百姓做好事的人民子弟兵颇有好感。
场部门外,司务长正带领着几名家属登着三轮车,忙着把新鲜的蔬菜和瓜果、禽蛋往市场上送,越来越多的老乡正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赶来,一个热热闹闹的一天又开始了。
市场对面,雨花也带着女儿郭晓华和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做好门诊开门前的准备工作。学校的三名老师站在门口迎接着前来读书的孩子们,农场的广播里正播放着现代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片段,好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远远的山坡上,几辆吉普车停靠着那里,一群穿着军装的人正拿着望远镜默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陪同而来的王锦林副司令员正用手指着前方,向中间几位挺着将军肚的首长介绍着,首长们边听边不停地点头,脸上露出的是满意的笑脸,身后的几名随行人员也忙着照相和记录。
然而这一切郭平他们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