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秦王李世民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7-10 09:12:36 字数:3851
浅水源之战结束后,唐王朝形势一片大好。
武德二年五月,唐将安兴贵击败李轨,平定河西地区。九月,占据江淮地区的杜伏威主动降唐,李唐王朝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江淮河东地区,随着屈突通的投降,只剩下隋将王行本的孤军,不足为虑。
江南地区,虽有萧铣、沈法兴等割据势力,但其远离中原,对唐王朝的统治构不成威胁。
放眼望去,隋末所形成的诸多割据势力之中,只有窦建德与王世充两大集团能够与唐朝争夺天下。而唐朝也想借浅水源之战的余威,乘胜东进,准备一举荡平中原。
但是,就在唐王朝准备平定中原的时候,远在河东的刘武周却在突厥的唆使下,对唐王朝发起了进攻。于是,唐朝平定中原的计划不得不搁置下来,转而对付刘武周。
武德二年四月初一,刘武周亲自率领五千精兵抵达黄蛇岭,准备攻占榆次。驻守太原的李元吉一看刘武周来势汹汹,立马派部下张达迎击。张达率兵出击,但奈何兵力悬殊,双方接战不久,张达所率之军便全军覆没,自己则投降了刘武周,并于第二天引刘武周攻陷了榆次。
随后,刘武周又乘胜推进,率军抵达太原城下,准备对太原发起进攻。李渊得知刘武周来势汹汹,知道自己的三儿子李元吉不是刘武周的对手,急忙派李仲文前去支援太原。就在李仲文前去支援的同时,刘武周觉得太原暂时打不下来,于是转而攻陷了太原南面的平遥。
六月初十,刘武周麾下猛将宋金刚率三万人又攻陷了介休。
不久之后,李仲文所率领的援军抵达山西,与刘武周部将黄子英相遇在雀鼠谷,双方展开了激战,结果唐军大败,李仲文被俘。
看着势如破竹的刘武周连续攻占了唐朝多个城池,李渊终于感到了一丝忧虑。九月二十六日,他以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出兵御敌,全权指挥前线战事。
随后,裴寂率领大军抵达被宋金刚占领的介休,驻扎在了度索原。裴寂作为晋阳起义的功臣,能力自然不用多说,但也仅限于出谋划策了,他的军事才能,与久经战阵的宋金刚相比,还是差了一些!他驻扎在度索原不久,就被宋金刚切断了唐军的水源,裴寂见势不妙,立马下令拔营,打算重新寻找水源。
这边唐军刚刚开始拔营,那边宋金刚趁唐军队伍混乱之机,对唐军发起了进攻,来不及备战的唐军难以形成有效的抵御,顿时乱作一团,死的死,伤的伤,几乎全军覆没。裴寂只好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逃往晋州。
至此,唐朝在太原以南、晋州以北的城池全部被刘武周攻陷。刘武周接下来的目标,便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太原。
九月中下旬,刘武周再次率领大军向太原发起了进攻。太原的守将是草包李元吉,这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浪荡公子哥儿哪里会是刘武周的对手!他一看刘武周大军压来,抵抗都没抵抗,便带着精锐部队以及一大群妻妾连夜逃往长安,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守城。
李元吉刚走不久,刘武周便率领大军兵临晋阳城下,晋阳城内的一些土豪见大事不妙,便主动打开城池迎接刘武周进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太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了刘武周之手。
回到长安后的李元吉将太原陷落的消息告诉李渊后,李渊首先感到的是深深的震惊,进而感受到的是锥心般的疼痛,在李渊心里,丢失哪座城池都没有丢失太原重要。但疼归疼,失去的还是要夺回来。此时,在李渊心里,唯有一个人或许能扭转当前的败局,这个人就是大唐二皇子——秦王李世民。李渊觉得,该到李世民出场的时候了。
十月初,刘武周占领太原后,稍作休整,便命令麾下猛将宋金刚继续挥师南下,连续攻陷了晋州、绛州、龙门等地。在宋金刚的进攻下,整个河东地区的大半城池落入了刘武周之手,长安的门户已经大开。接下来,宋金刚只要跨过黄河,兵峰便可直至长安,进而从根本上威胁到大唐王朝的统治。如果说丢了太原让李渊倍感疼痛外,那么这次李渊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刘武周和宋金刚横扫河东,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而作为唐晋州道行军总管的裴寂,却一味退缩,消极怯战,毫无将帅之风,只能不断下令烧毁未被宋金刚占领的城池周围的村落、粮草等物资,然后把百姓驱赶入城。
裴寂这一坚壁清野的做法很快引起了河东百姓的怨恨和不满,他们在夏县人吕崇茂的带领下,纷纷起来反抗裴寂,响应刘武周。与此同时,原河东郡蒲坂城守将王行本又起兵反唐,与宋金刚部遥相呼应。
河东的形势岌岌可危,关中大震,人心惶惶,唐军形势相当严峻。
于是,李渊只好再命永安王李孝基、内史侍郎唐俭率领大军前去救援河东,进攻蒲坂城,但王行本据城抵抗,唐军将领轮番进攻,始终不能攻下。
鉴于此,李渊下令说道:“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意思就是,李渊想要放弃河东,守好关中就行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世民站了出来,他说道:“太原是我们的根基,河东地区物产丰饶、资源丰富,是京师的资源供应地,如果将其抛弃,臣深感愤恨!请给我精兵三万,我必能平定刘武周,收复汾阳、晋州。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精兵三万,必能平殄武周,克复汾、晋。”
听完李世民的建议,李渊深感欣慰,一直以来,对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李渊从没有怀疑过,多少次来,每在关键时刻,李世民总能站出来帮他排忧解难,这次也一样。他相信,自己的这个二儿子一定不会让他失望。随后,李渊将关中所有精兵交给了李世民。
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结冰之际,率军从龙门踏冰渡过黄河,进驻柏壁,与宋金刚主力对峙。
就在李世民与宋金刚对峙的时候,先前李渊派去的河东援军李孝基部对夏县吕崇茂发起了进攻,吕崇茂被围后,立即向驻扎在浍州的宋金刚求援。宋金刚得知后,立即派遣了两名猛将前去增援,这两名大将一个叫寻相,另一个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尉迟敬德。
当尉迟敬德和寻相率军抵达夏县时,李孝基等人才蓦然发现他们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了。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尉迟敬德和寻相就向他们发起了进攻,内外夹击之下,唐军大败,李孝基以及唐俭等人全部被俘。
至此,李渊唯一希望就全在寄托在了驻守在柏壁的李世民身上了。
而就在尉迟敬德和寻相打了大胜仗之后,率军返回浍州,途径美良川时,却遭到了李世民派遣的伏兵袭击,被歼2000余人。不久,尉迟敬德和寻相又奉命驰援蒲坂的王行本,结果被李世民提前得知情报,李世民亲自率领三千骑兵,连夜从小路直插安邑,大破尉迟敬德,其手下基本上全军覆没,仅剩下他和寻相逃出一命。
连续两场胜利,唐军将士士气高涨,纷纷要求李世民跟宋金刚决战。但李世民觉得,现在还未到决战时机,此刻需要做的还是隐忍和等待。
事实上,异于常人的忍耐力是李世民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以前消灭薛举如此,现在的宋金刚亦是如此,乃至于以后对上更强大的对手窦建德、王世充,李世民用的还是此招。李世民这边不打算进攻,宋金刚那边吃了大亏,也决定暂避唐军锋芒,选择坚守不出。时间拖到了武德三年的春天,河东地区的战事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唯一让李渊感到欣慰的是,长期在蒲坂负隅顽抗的王行本终于坚持不下去了,选择投降唐朝。
武德三年初夏,河东地区的平静再次被打破。刘武周率军进攻潞州和浩州时,被唐军击败。形势转变为对唐军有利。与此同时,宋金刚军中的粮草告罄,不得不向北退却。
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预料之中。李世民觉得,是时候发起总攻了。
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这八个字完全可以概括李世民的战略精髓。当宋金刚率军全线撤退时,李世民亲率大军死死咬着宋金刚不放,以一昼夜急行二百里的速度紧追不舍,沿途大小十余战,连战连胜,一直把宋金刚追到了高壁岭。在被唐军一路穷追猛打之后,宋金刚才真正领教到了李世民的可怕,这个将高度的忍耐力与爆发力完美结合的军事天才,将成为他此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当唐军一口气追到高壁岭下的时候,行军总管刘弘基觉得,不能再追了,孤军深入,实乃兵家之大忌。于是,他抓住李世民的马缰说:“大王败敌,一路追杀至此,功劳已经够大,仍欲深入,难道不爱惜身体吗?况且我军又累又渴,请就地扎营,等到大军主力全部集结,再行前进。”
但李世民却说道:“宋金刚计穷而走,众心崩离。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须要一鼓作气将其消灭。倘若停滞不前,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休整,就不能再攻击了。”
这就是李世民,一旦抓住机会,绝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于是唐军继续追击。在雀鼠谷内,追上了宋金刚主力,一天之内,双方进行了八次大战,宋金刚八战皆败,被唐军斩杀数万人。宋金刚再度逃走。
四月二十三日,疲于奔命的宋金刚率领两万唐军逃到了介休,但他们屁股还没坐稳,李世民已经兵临城下。宋金刚命令尉迟敬德和寻相守城,自己则在西门外列阵,迎战李世民。李世民命令李世勣发起进攻,然后佯装败退。当宋金刚追击李世勣时,李世民绕道其后,腹背受敌的宋金刚顿时溃败,又被唐军斩杀三千多人。宋金刚只得带领少数骑兵再度北逃。
留下守城的尉迟敬德和寻相见大势已去,在宇文士及的劝说下,毫不犹豫地投降了唐军。当刘武周听到宋金刚惨败的消息后,他整个人呆若木鸡,绝望瞬间弥漫了全身。此时此刻,他很清楚,在这个乱世之中,他已经失去了逐鹿的资格。他的精锐已经全军覆没,他拿什么逐鹿天下?
绝望的刘武周只好放弃太原,带着少数亲信前去投奔东突厥。投奔东突厥后,刘武周不甘心就此失败,多次借助突厥兵马南下攻击,但几乎都是无功而返。随后,突厥人见他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遂将其诛杀。而宋金刚也在投奔突厥的途中,被突厥人擒获腰斩。刘武周放弃太原后,李世民率大军随即抵达晋阳,太原守将杨伏念乖乖献出城池投降。随后,原属于刘武周的所有州县也都纷纷归降唐朝。
至此,随着刘武周和宋金刚的死亡,李唐王朝在北方最强劲的一个对手灭亡,河东地区被平定。此时的李渊父子终于可以腾出手来,逐鹿中原。那么,下一个出局的会是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