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灰叶林>后记:金华不只是火腿

后记:金华不只是火腿

作品名称:灰叶林      作者:黛梳      发布时间:2022-06-03 09:31:41      字数:3140

  在写这篇后记之前,首先我要感谢江山文学网,感谢远在东北的帅大叔主编。
  我还要感谢苏锡二地。没有这些串连在一块的综杂条件,这部小说便无法完成。
  虽然,但是,这部小说开篇于金华,准确说是东阳横店。
  可从第二十章开始,这部小说的灵感便与金华无缘了。
  我曾经以为,我会在金华完成我的后半部分,我还准备把后记留着奔赴到金华去终结感言。
  但现在看来,大可不必。
  就像第三十七章里“江离开”所说的那样:造化总是弄人的。
  说了这些,并不是要踩一捧一,把金华这个老祖宗摒弃到潭底。
  事实上,对于我来说,只要小说最终得以完成,在哪里追求灵感并不重要。
  我只是感慨,感慨命运的趣味性。
  就像上部的《但曙》,它于北京昌平开篇,却落尾于安徽宣城宣州。
  这两个地方的经济条件,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天下。
  可是这重要吗?艺术里没有高低贵贱。
  前些天,我为了追求第三十二章的灵感,特意在无锡火车站广场(风景打造得很漂亮)坐了一夜。
  因为疫情原因,火车班次许多都停了。广场外来来往往大概有三十个人为了省住宿费,选择广场将就一夜。
  不过,我不是为了省住宿费,毕竟家就在这边。
  我主要是埋怨我自己,为啥这部小说从雏形建起,迄今都快八年了——怎么还没有收工呢?
  我很焦急,以至于当晚从苏州坐动车回来时,眼眶总是湿润着。
  当检票的中年使者,放过逾越48小时核酸的我出行时,我忍不住淌出了泪水。
  那个时候,走在楼梯上的我,一直在默念:谢谢你,苏州。有机会我愿为你出两份力。
  于是当晚,我便做出了在火车站广场过夜的冲动。
  因为这个冲动,第三十二章的后小半部分跟第三十三章得以完成。顺便作了一首小诗。
  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夏夜,是可怜人的萧索;
  骄阳聚热,蚊虫吸饮着执拗的骨肠。
  对岸与对岸,相互茫然的短暂碰视,
  无话无语,无沉默无答应。
  有些苟且的厚良浮萍,维护着目光所及的苟且照面,
  素昧平生,仅仅共睡一湾湖坻。
  你不笑,我不笑,他们更不笑,也许明晚更添新的重复印记。
  黎明会带来希望吗?不,黎明只带来光亮;
  属于花草树木的光亮。
  夏夜,是可怜人的萧索;
  通讯孤离,屏幕跳跃着无关的蠹虫。
  对岸与对岸,心灵难通的官方驱赶。
  无着无调,无逃避无抵抗。
  余些苟且的厚良浮萍,分散着目不再及的南辕北辙。
  素昧平生,仅仅慰藉半山清澈。
  你不在,我不在,他们更不在,过了今晚同僚的力量此消彼。
  黎明会带来希望吗?不,黎明只带来焦虑;
  属于贫苦逃犯的焦虑。
  夏夜,是可怜人的萧索。
  ——这首小诗完全是意外之作,原因是因为凌晨三点多,两个男巡警把我给赶走了。
  出于对他们的愤懑,我写了这样一首诗感叹世态炎凉。
  但后来想想,这对男巡警早就盯上我了,他们却一直没有来赶我。
  而之所以最终来赶我,可能考虑到四点多就要天亮。
  是的,四点多的时候我的确没有灵感。短暂的爆发已经让我身心疲惫。
  我去了古运河的凉亭里继续谋求灵感,但古运河那里的酒吧舞厅实在太吵了。
  于是我转战到上方的的假式公园里,除了被蚊子咬几口,毫无收获。
  最主要对面还睡了一对青年夫妻。
  看样子灵感这东西,还挺玄妙的。
  五点多的时候,我干脆去车站等地铁的首发班次——回家补觉。
  睡了一整天后,灵感也没有恢复丝毫。
  原来,火车站广场呆了一夜,已经令我大伤元气。
  第二天中午,我又赶去了苏州——这是五月份第三次往返苏州。
  因为是老头子不厌其烦的电话骚扰——非要我给他去帮忙。
  不得不说,苏州站的防疫措施真是叫人苦不堪言。无论是姑苏站,还是相城北站,长龙接长龙,一眼望不到尾。
  头两次排队,皆花了一个多小时。
  第三次明显长进了,只花了三十多分钟。
  第三次来到苏州,我躺在北站广场的凳子上磨蹭了几个小时——还是没有灵感。
  原因嘛,我不是太清楚。可能北站的绿化做得不是很好。
  无锡站有蔷薇花墙、小竹林、假山群石,以及野花圃——这些为创作提供了意境优势。
  但我白天坐在那里,鲜有灵感。
  第三次抵达苏州的那天,正好是阴雨天,我感觉内心略微惆怅。
  北站的磨蹭既然无果,我只得坐了地铁去苏州站附近的山塘街谋求灵感。
  在靠近路道的里侧暗处,我借着几支烟创作了千把个字。
  接着灵感断了,我就围着留园的外围一直走到我预定的宾馆里。
  在这家初次入住的古城区宾馆里,我最终迎来了这部小说的最后五幅章落。
  外加这篇后记。
  现在是5月29号的夜晚,很快就要到30号的凌晨。
  我本来想,过几天再写这篇后记,因为也要过几天才能发表出来。
  所以晚上九点后,我形如鬼魅地去附近的“航西新村”晃悠了一圈。
  这个里面的老巷子还挺有味道的。非要说个比较点,那就跟我们锡山区的旧弄堂风格同源同派。
  如上,我并没指望晃悠了“航西新村”,就回到最后一夜的下榻处,把这篇后记终结。
  这也是出乎意料的事情。
  五月,着实给了我不少惊喜。噢不,也有无伤大雅的惊吓。
  我望着窗户外的废弃工厂,脑子里在进行着发散性思维:“是不是苏州历届死去的文人雅士,从第四维度间魂穿到我身上,赐予我无比顺畅的灵感呢?”
  随即,双臂抖落出阴凉的寒颤——索性把窗帘给拉上了。
  回文翻看这篇后记的主题曲,发现竟已离宗太多,那么还是把剩下的笔墨留给金华吧。
  免得像以前写作文那般,写着写着脱缰了驯绳。
  关于金华,其实在现代的存在感并不强。
  人们提起金华,除了想到个金华火腿,便没了。
  人们说义乌,只说浙江义乌。人们说横店,只说东阳横店。
  但是金华,在我的印象中非同小可。
  抛开历史上的“上八府”政位,在地理上也是跟江西的上饶接壤。
  上饶有婺源,闻名徽州府六县之一。
  上饶吃辣,金华也吃辣——要知道在江浙,吃辣的人群可是稀罕物。
  至于徐州这种和鲁西南密切来往的神奇地方,咱就不作参考哈。
  关于金华的其他一些特点——好吧,我是真的夸赞不了太多——浦江县那边的一些古镇古村还是挺适合散心、游玩的,也不收费。
  另外,金华的“一品蛋酥”,我给亲戚朋友们发放分享了,他们的反馈都很不错。
  至于“酥饼”,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黄山酥饼也同一个道理。
  关于金华——噢不,我还是说下南昌吧。
  2014年的年底,我在南昌市大学附近的出租房构建了这部小说的雏形。
  当时,它还只是全方位第三人称。
  当时,夏风不叫夏风,而是叫夏河。里面还有个一起长大的女生,名为夏枫。
  也是受泰国歌曲mv《人妖的忠诚》之观后感,才得以让这部小说浮出水面。
  故事里,夏风和夏空七年后重逢的头两次场面,皆来源于对《人妖的忠诚》的借鉴。
  然后,其他的所有内容,是我像个裁缝一样,今年补一点,明年补一点——拖拖拉拉,持续到2022年。
  这部小说,虽然从未想要放弃过它,但处境十分艰难。
  原因是因为:我几乎没法回到当初的心境。
  我先后三次登临金华重找印迹,结果都如坠烟海。
  好不容易在横店某个宾馆里把第十九章的后半部分续接完成——第二十章就立马乱了套。
  幸亏第二十章被退稿了。
  所以,在这篇后记的最后几百字里,我想要补充一下对帅大叔主编的感谢。
  没有您的“固执”阻扰,便没有作者的“重生”开拓。
  当我看到退稿的理由,我七孔冒着浓浓火药味——到底是“语言不通”,还是“语句不通”。
  这么明显的河北方言,为啥视而不见?
  我还跟朋友抱怨了,他给出的建议简单而又粗暴:“你跟人家解释那就是方言呀。”
  说了等于没说,毫无安慰。
  我持续了几个月的七窍生烟,终于开始续笔——我知觉,我的小说是真的出现问题了。
  我太急躁了。急躁的后果会导致前面的内容全军覆没。
  我把对第二十章的急躁,表现在对上部小说的依赖里。
  这是行不通的。两部小说可以说毫无关联。
  小心翼翼地沉寂了一年,我方才敢继续发表剩下的内容。
  原先计划的“33”章,也随着沉寂的酝酿,意外打破。
  但我未觉得有丝毫难过。
  我心满意足,总算把这个怀了多年的“顽婴”从肚子里赶了下来。
  金华,不只是火腿。还有我在异地久寻长找的余念。
  无锡,不只是承接。还有陌路过客的中流砥柱。
  苏州,不只是收尾。还有“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思恩图报。
  南昌,不只是雏形。还有他国艺术的思想冲击。
  江山,不只是文学。还有帅大叔主编的巧妙成就。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