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孙子兵法》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4-10 10:01:03 字数:5013
光明殿。羲和委托任烛主持《孙子兵法》研讨会,自己也出席了。
任烛:“《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
盘古:“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寿闯:“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
妇好:“孙膑是孙武后代。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诬陷孙膑外通敌国,魏惠王用髌刑(古代削去膝盖骨的酷刑),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成为田忌的门客,帮助田忌用上中下马战术打败齐王,赢得千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桂陵之战中用围魏救赵战术大破魏军。马陵之战,身居辎车,以减灶之法诱庞涓孤军冒进,射杀庞涓,打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部分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
文更星:“孙武、孙膑,乱世之中,止戈为武。他们是战场上的强者:一个以少胜多,三破强楚;一个以弱胜强,两败强魏。他们又是生活中的智者:功成之后激流勇退,兵家智慧流传千古。直到今天他们依然闪烁光辉。”
正义神左宗棠:“兵法失传1700年山东临沂古城城南有座低矮的小山叫银雀山。1972年4月,临沂卫生局进行基本建设,在银雀山上发现古墓,经证实,这里是一处规模很大的汉代墓葬群。考古工作者从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竹简。这些竹简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古代兵书,其中就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20余篇著作,其中不少是佚书或是首次被发现的古代书籍。”
任烛:“最珍贵的当属《孙子兵法》的佚篇和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此次考古成果被列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上世纪90年代‘新中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文更星:“更重要的是它证实了《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的记载完全正确,并且他们各有军事著作传世。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说明古代的《孙子兵法》其实是13篇,而不像有些古籍记载的那样共有82篇。而《孙膑兵法》很多篇的篇首都写到‘孙子曰’,其中‘孙子’代指的是孙膑。”
普天星相:“通过《孙膑兵法》,人们还可以证实《史记.孙武吴起列传》有关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各有兵法传世的记载。《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被发掘出来,使这个长期存在的疑问得到了解决。”
智慧神诸葛亮:“《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阐述和继承。两者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家之言,还合了‘孙氏之道’。孙膑在继承孙武思想的基础上,在战略、战术、治军和军事哲学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吕洞宾:“《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岳飞:“《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尉迟恭:“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任烛:“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更星:“《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卫青:“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
正义神左宗棠:“而据一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这说明吉备所带回的这批典籍中确实包括被人们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如果这一记载准确无误的话,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归绿:“日本著名兵法史学者佐藤坚司却认为,说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时间过晚。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兵法传入日本是早在公元663年以前的事儿。这一年,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几位兵法家到达日本,在那里领导修筑了几座城池,并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被授予荣誉勋位。”
任烛:“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值得探究。”
李广:“战争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必须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战争是无法取胜的;同时,战争还会给国家的经济造成破坏,给人民增加沉重负担。”
黄兴:“战争要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的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戚继光:“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任烛:“孙子兵法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狄青:“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孙子指出,为弥补战争中物资供应以及兵源的不足,可以将缴获的敌方战车和我方车辆掺杂在一起使用,对俘虏的敌军士卒给予优待,让他们为我所用,以补充自己兵源的不足。”
任烛:“孙子兵法最重要的军事思想,是上兵伐谋,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都有上兵伐谋的伟大杰作。上兵伐谋的特例,志愿军骗了美军41年。这要从志愿军得到的情报说起,据说有一架美军运输机将要在此落下。接到秘密任务的第九兵团志愿军,派出了一个小组来这里执行任务。果不其然,美军的运输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到达了距离志愿军不远的地方。可是美军也是非常谨慎,刚开始并没有落下,而是在这里盘旋了一会,这才降落。志愿军战士们,虽然不可以动。可是他们都能清楚地看到美军从飞机上下来,很快从运输机上跳下来一个人。这个人落地之后,美军的运输机就直接飞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带着这种怀疑,志愿军战士火速出击,将他给包围了,然后将他带回了情报部门。带回情报部门之后,立刻对他展开了审问,其中负责审讯的就是科长丁工量。这个人也是非常紧张,不知道自己的下场如何,以为自己会被直接枪毙,所以到了志愿军营地后,心中是战战兢兢,非常的恐惧和紧张。一双眼不停地四处乱看,丁工量一看他这个样子,就知道这个人疑问全交代了。果然没错,丁工量只是稍微吓唬了他一下。这个人将全部的情报都交代了出来,他是南韩的一名情报人员,名字叫朴北时。他来这里的目的,是想要和一个叫‘张疯子’的人联系,找到了张疯子,就可以和北朝鲜的一个组织‘会道门’取得联系。会道门是一个古老的组织,在明朝的时期非常活跃,那时候和朝鲜有着秘密来往。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各种不法的势力进行了剿灭,其中就包括了‘会道门’。这种情报之下,会道门的成员没有坐以待毙,他们直接逃到了朝鲜。来到朝鲜之后,他们得到了国民党的帮助,组织再次变得庞大起来。会道门这个组织,看到志愿军来到了朝鲜战场,就想要制造一些混乱,当然这些都是国民党的恶意指挥。朴北时来这里就是想要和会道门取得联系,他将这些情报都交代了出来。在他说完之后,审讯室的志愿军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个同志直接告诉了朴北时,那个名叫张疯子的家伙,已经在偷袭我军的时候被枪毙了。志愿军对朴北时进行了搜查,发现在他的行李中,除了一些正常的日常用品外,没有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突然朴北时的上衣中发出了声音,就好像是一种鸟类的声音,这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然后问他到底有什么东西。只见朴北时缓缓地拉开了拉链,从衣服中拿出来了一只鸽子。然后审问人员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朴北时交代说,这是美军用来收取情报的装置。这个鸽子上带有一根细管,经过了严密的设计,细管里面有特殊的液体,可以根据这个液体的眼神变化,得知任务完成情况,为了获取更多信息,将这支鸽子设置成了完成任务,让它飞了回去。这也是最开始为什么美军,会有七名战士下来的主要原因。接下来,好戏正式上演。
在我军的秘密计划下,孙宪开始配合志愿军的情报工作,不断地给美军提供虚假情报。这可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中最大的一次失误,本以为可以在知道志愿军情报的情况下,不断对其进行精准打击。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三名战士反而成为了我军的‘法宝’,将美军耍得是团团转。孙宪还交代,最开始美军本来是想要送他们更近的位置,可是飞行员却非常恐惧志愿军,害怕被防空炮打下来,因此在还有一段距离就让他们下去,这是美军想要在东线发动登陆作战的动机,对于志愿军来说非常重要。这三名人员都不想死,因此也很配合志愿军的工作,给美军人员发了一份一切顺利的消息。还为了更加逼真,直接又让敌军发来了一个电台。从此以后,这个电台就成了敌人的‘情报机’,志愿军的核心秘密。每次给敌人发电报,然后志愿军经过反复的推敲,再发给美军。这样做的目的,害怕美军知道间谍已经被抓住了。
“美军虽然知道间谍已经打入了志愿军,可是美军还是非常的谨慎,也会采用各种手段才测试其真假。送电台的时候,美军多次改变时间以及地点,就是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在高空中进行侦查,看看到底是不是志愿军在附近,最终足智多谋的志愿军,成功的骗过了美军。
“1953年,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大败,企图策划在沿海登陆。美军此时就想发来了情报,想要侦查志愿军15军的防守情况,没过了几天。就将假的情报发了回去,内容为:十五军的主力已经北上,负责防备的就剩下一个排的兵力。敌人知道这个情报后也是反复地核对,一时间没有了下文。不过这支小分队又发出了情报,他们以美军不发物资的理由,直接罢工了,就是让美军更加相信。
“在一个月之后,再次发了情报,声称志愿军在这里有100多万的防守,这些情报中真真假假,让美军没有办法展开行动,为志愿军接下来的反击赢得了很多时间,也为志愿军打赢了很多战争,可以说都是这些情报做出的贡献。
“直到签订了停战协议,美军才知道他们的情报组织早就失效了,这件事情也彻底成为了一份绝密消息。后来在1994年,美国才无意中获得了绝密档案,得知他们在朝鲜战场中,一直收到的都是志愿军提供的假情报,原来他们被志愿军耍的团团转,这让他们也是非常生气,并且在国际上传了出来,成为了众多国家的笑料。
“一个战争中,除了士兵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有无数的情报人员在后面斗智斗勇。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低于战场打仗。让我们向这些英雄致敬,他们同样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