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79章周文王被拘演周易

第79章周文王被拘演周易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3-22 11:18:58      字数:4610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聪明能辩,尚武能文。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很有英雄气概,在作战中百战百胜。
  商朝晚期,江淮之间的夷人强盛起来,威胁商朝。纣王的父辈曾经几次对东夷用兵,获得了胜利,但没有击退东夷向商朝的扩张和冒犯。纣王当政后亲率大军东征夷人,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俘虏了“亿兆夷人”。由此击退了东夷的扩张,平定了东夷,保卫了商朝在东南方的安全,最后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
  而且纣王尚武能文,他对东南的经略,使中原文化渐渐发展到了东南,这对我国历史是有贡献的。商朝到纣王时,已成为当时最富强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奴隶制国家。
  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搞了个“酒池肉林”。他和宠姬妲己(妲音dá)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音luò)的刑罚。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如今的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和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在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羑音yǒu)地方。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别的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八十岁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钓鱼竿上没有钓鱼钩。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
  虽然如此,但是周文王演周易则是创造了中华文化的一座高峰。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经典事例,有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的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一个现代人,虽然网络上的东西应有尽有,但是仍然不能代替我们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还是要铭记我国历史文化。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西周时期的一个故事。
  在西周时期有一个叫做“文王演周易”的经典传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五经”中位于榜首的一部书,而关于周文王创造周易的事情则很有说头。
  传说在古代的时候,周文王精心研究先天易,经过他辛勤的钻研、认真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完成了周易这部作品。他编写的这部作品简单易懂,非常富有逻辑推理性,将社会现实描述得非常形象生动。
  周文王编写的周易主要以数字为主,后来在古代文学家孔子等人的推敲下进一步发展成众所周知的一本书《周易》。这本书之所以受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它的内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贴切,可以给人们带来建设性的意见,让人们比较喜欢去读。
  据历史上描述,周文王和周易很相像,书中很大程度的表达了周文王本身的思想观念。但是和周易相比,周文王相对拘谨,那么周文王拘谨的点在什么地方呢?传说,后来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这个地方,殷纣王对他使用低略手段,还杀死其儿子让周文王吞下,这种做法实在是令人痛恨。
  而且在周文王被关的期间,他又代表编写了《易经》,关于周文王在牢中还要推崇“八卦”的原因,一来他想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要推崇的政务理念记录下来,希望留给后人一个纪念;二来他写的就是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是他行事的一种风格。周文王初衷可嘉,他留下的理念都给我国的发展有所贡献。
  周文王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物,他在多方面都约束着自己,他很注重自己的行为,他生活朴素,三观很正。还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了那么有价值的作品,让人不得不敬佩他的精神。在他死后,被万人敬仰,而他著名作品《周易》即《易经》,更是流芳百世。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昧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解决了大易“医病”的问题;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解决了大易“医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作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精髓,《周易》对于全人类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