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三祖堂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2-26 10:33:21 字数:6807
河北涿鹿三祖堂。盘古主持中华始祖研究会。
盘古:“蚩尤陵之T176与T215蚌塑,是6500年前炎帝、夸父、蚩尤、黄帝殊死决战的蚩尤巫贞史录。”
寿闯:“M45是战争的结局,即东夷太昊天道大巫灵威仰蚩尤为族国捐躯。”
正义神:“涿鹿之战,又名蚩尤之战或黄帝蚩尤之战。”
盘古:“五月,轩辕集中优势精锐兵力直接寻找炎夷联军的统帅部(中军)作战,以找准主攻方向以把握全局的战术来实现其战略目标。轩辕虽九战九不胜,但以骑兵对步兵,同时釆用蘑菇战术,把炎夷联军特别是蚩尤的统帅部拖得筋疲力尽。于是,化被动为主动,便在五个月内改变战局,打败对手。”
寿闯:“T176是炎夷联军自战败后且退且战的战斗场面:炎夷联军分右(西)、中、左(东)三路,龙(右)、蜘蛛(中)为前锋,向南退却;虎(右)、羊(中)在北方断后;鸟(左)前后照应;龟(轩辕)从南向北迎面截击龙、蜘蛛(蚩尤)。”
正义神:“风伯(火星朱鸟)雨师(天吴,即白虎少昊族金星)是蚩尤最重要的盟军,也即左右大监。”
智慧神:“白龙黑虎起须暴怒,战斗非常激烈,已经白热化。只见鸟昂首奋颈,羊奔腾跳跃,白虎青龙扬爪咆哮,蜘蛛举螯攻击,与龟直搏。整个画面激烈动荡,是蚩尤率联军与南侵的轩辕作殊死战斗的记录。”
盘古:“十月,轩辕在九淖、空桑一带用离间计瓦解了蚩尤统辖的一些部族,使蚩尤的统帅部所在地黄土原大门洞开,完全暴露于正面战场,导致蚩尤战败被擒罹难,为族国壮烈捐躯。”
寿闯:“到了此时,炎黄联盟的主体部族已有了轩辕部落有熊族、甘青高原西羌族、渭河流域神农族、东海东夷玄鸟族等。”
正义神:“黄帝与蚩尤决战的战场在黄土原(今诼鹿县矾山镇龙王塘村西50米之处),史称蚩尤寨。”
智慧神:“蚩尤寨按地势排布南、北、中寨。今北寨尚保存完好。寨中有古榆树,当地人称之为蚩尤树。龙王塘村南二里有-破堡子,有蚩尤城之称。城西南角原有蚩尤小庙,毁于文化大革命中。1987年7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蚩尤北寨下面的深谷中采集到两枚铜镞、十多片新石器和三枚完整石镞。经专家鉴定,正是蚩尤时代的兵器。另外,还在涿鹿搜集到-些有关蚩尤的传说,如黄帝大战蚩尤女、刑天报仇等。”
盘古:“十一月,轩辕扫平为蚩尤复仇的部族,结束了对蚩尤王族的战争。”
寿闯:“轩辕入主中原登天子位后,又北逐荤粥,追剿蚩尤余部(以妇孺为主),以为可轻而易举地斩尽杀绝。但是蚩尤余部逃往漠北,融于当地土著,后来演变成了匈奴。”
智慧神:“轩辕军只休整了四个月,于翌年三月至十月对炎帝夸父军作战。其间,轩辕用反间计分化了东夷白虎天吴与炎帝姜姓风伯的联盟,致使风伯三月就接到轩辕的战书,五月就受到攻击,七月失去一半土地,九月失去大半,只好受降。于是,轩辕军在打败天市垣联军后势如破竹,直捣阪泉。”
正义神:“T215的动物同T176一样,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
智慧神:“蚩尤败后,夸父军又犯了战略性错误,没有继续南撤以休整待机,致使地盘虽大反小,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以疲劳之师迎战轩辕,本就不敌,因而军心慌乱,谁知太白乘机反叛,助轩辕打败炎帝军,杀了夸父。于是炎帝军受降于轩辕,并被管制。”
盘古:“炎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氏族领袖,一位热爱劳动、教民稼穑的仁厚长者,无私地维护本部族的利益。阪泉既败,他征得黄帝同意后,带领自己的部落南迁江汉,另辟田园。”
盘古:“三祖文化与涿鹿之战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亦由涿鹿之战锁定。”
智慧神:“其基本内容有:1、黄蚩涿鹿之战和黄炎阪泉之战,这两战是中华民族远古历史上规模最大、争战最烈、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重大事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根本动力。2、合符釜山(今河北徐水县保岱镇窑子头村村北之釜山),举行政治大会盟,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根基。3、定都涿鹿(即黄帝城),建立了初步形成的大一统社会的统治中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都。黄帝成了天下的共主,开始了有组织的中华文明的大创造。4、桥山(今小矾山村北的桥山)黄帝陵。”
寿闯:“决战决胜、会盟一统、建都创业、魂耀黄陵,是三祖开创中华文明初始最辉煌、最有决定意义的史实,是三祖文化的基石和精髓,是黄帝集炎蚩之基之长加上自己的创造而成型而发展并更加辉煌的。”
经过对涿鹿旷古战场的巡视和对蚩尤寨、蚩尤陵的拜谒,得到上述认识;基于上述认识,由远祖出题、远祖和远祖母监考并由文更星撰写的<<三始祖祭文>>,又经最后一次修改终于定稿。然后,祖孙三人同往中华三祖堂而去。
经过对涿鹿旷古战场的巡视和对蚩尤寨、蚩尤陵的拜谒,得到上述认识;基于上述认识,由远祖出题、远祖和远祖母监考并由文更星撰写的<<三始祖祭文>>,又经最后一次修改终于定稿。然后,祖孙三人同往中华三祖堂而去。
河北涿鹿三祖堂。
中华三祖堂位于轩辕湖以东,黄帝泉北200米处,是中国黄帝城文化旅游区的中心景点。
中华三祖堂于1994年8月破土动工,1997年10月4日正式竣工。全部工程占地104亩,分别由大门、平面祭坛、三祖堂组成,主体工程三祖堂仿照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筑佛光寺建造,整个大殿开间七间,进深三间。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共用470方木料,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尺度和比例较大,柱子粗壮,门窗为板门和直棂窗,格调古朴庄重,雄伟壮观。殿内三位祖先的塑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居中的黄帝气宇轩昂,右侧的炎帝睿智儒雅,左侧的蚩尤勇武彪悍,塑像高6米,全部由泥土塑成。大殿四壁绘着四幅大型壁画,分别是“涿鹿大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战”。现在,中华三祖堂已成为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理想之地,同时也是中华儿女和各族人民、海内外爱国人士拜祖敬香祭祀怀古的圣地。
进了三祖堂,伏羲女娲退至三祖塑像之后,却见盘古已先行到此。大家心知肚明,无需言语,一齐静观文更星敬祖施为。
文更星不施三跪九叩大礼,但鞠躬虔诚,庄严持重。礼毕,缓缓朗诵祭文曰:
星辰之光,日月之明,诞生民族,肇启人文。人文始祖,上中下才,洪福齐天,福来运来。
中华始祖,炎黄蚩尤,涿鹿大战,比武赛谋。龙魂合一,三祖同堂,民族繁荣,大旗高扬。
炎帝神农,教民稼穑,制作锄犁,开发潼夷。又尝百草,亦农亦医,功德千重,横贯东西。
黄帝轩辕,谋略最高,胸怀全局,德声载道。渔猎一心,性格沉稳,人心所向,处事公平。纵横捭阖,高瞻远瞩,斩关夺隘,应付裕如。战胜不骄,战胜不馁,抓住良机,在此一举。玄女兵书,指南战车,转败为胜,众望所归。双头结束,一元领导,融合团结,龙腾九霄。稳操胜算,统一版图,成于阪泉,胜于涿鹿。建都涿鹿,有熊国君,勤政爱民,九州巡行。
冶铜农耕,蚩尤九黎,苗族金戈,世界第一。黄淮富庶,丝绸锦绣,天文历法,观测宇宙。黄帝用之,黎庶广利,经济发展,万年大计。
三位始祖,两个战神,合符釜山,天下太平。凤凰涅槃,历史强音,中华民族,高歌猛进。
追忆三祖,民族自尊,继承创新,民族复兴。心存三祖,民族屹立,生生不息,光大龙魂。
再拜承祖,再拜谢恩,再拜励志,再拜永生。
祭文诵毕,文更星再礼。礼毕,六祖下龛,争抱文更星。此时,只见盘古左右袍袖一挥,满盘盛席置于堂中。
席间,文更星敬酒多巡,各位祖先俱各欢喜。三位始祖合赠文更星团结链一宝,文更星亦把来藏于蜃梦镜中。
末了,文更星提出一谒炎陵、再谒黄陵之事,六祖一体支持。
盘古对伏羲女娲说:“你们该办夫妻店去了,这个龙腾飞呢,我来管一管。”
女娲及三始祖都拍手叫好,只有伏羲另执一词:“元祖注意点,莫把他惯坏了。”
女娲嗔怪道:“就你高明!谁不晓得?元祖自有分寸。”
河北涿鹿三祖堂。盘古主持中华始祖研究会。
盘古:“炎帝晚年,部落衰微,退于曲阜,开春秋鲁国之基础。炎帝因女儿女娃溺于东海,身心交瘁,遂离曲阜,遍游山川,采药治病,最后因尝试毒草而为民捐躯。曲阜遂归黄帝部落。”
寿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县城西19千米处的鹿原镇鹿原陂。这里皇山峦叠景秀丽,洣水环流进悠远。”
智慧神:“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被焚。炎帝陵殿被焚以后,重新修复炎帝陵殿已成为广大炎黄子孙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修复条件日趋成熟。1986年6月28日,由酃县人民政府主持,陵殿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到1988年10月胜利竣工。重修后的炎帝陵殿,规模较前稍有扩大,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836平方米。殿外修复了咏丰台、天使馆、鹿原亭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文更星:“炎帝陵风景名胜区(陵区为主)面积5平方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盘古:“汉代以前即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同时诏禁樵采,置守陵户。北宋以降,历代不辍祭祀,不失修葺。有历史记载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1954年进行一次修复。1986年8月开始再次整修,1988年10月陵殿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炎帝陵殿共分五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五进为陵墓。已恢复或新建开放的自然、人文景观20多处,主要有炎帝陵殿、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神农大殿、朝觐广场、神农大桥、白鹭亭、崇德坊、鹿原陂、龙垴石、龙爪石、洗药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寿闯:“炎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研究炎帝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胜地。”
智慧神:“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宝鸡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炎帝共八世,第一世和第二世炎帝都生于此,葬于此,第八世炎帝葬于湖南酃县,后改名为炎陵县。”
文更星:“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扩展,向西发展到中原大地,此处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湿润,原始农业得到长远的发展。部落开始定居,开始建都陈,再迁往鲁,建都曲阜,后来炎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发生战争,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以后炎黄两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后来,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足迹两湖,一部分仍留于黄河流域融合于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为祖。现在湖南的酃县也有炎帝陵,湖北的随州也称为神龙故里,但以宝鸡的炎帝陵为最早。”
正义神:“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炎帝祖籍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其母为女娲氏之女安登,为少典妃,因游于华阳有神龙感安登,安登于常羊山生炎帝,人身牛首,在浴圣九龙泉沐浴时隐去双角;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水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时代,人民因繁衍而众多,禽兽因捕猎而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市区渭河南有浴圣九龙泉,泉上有唐建神龙祠。祠南蒙峪口的常羊山(又名羊头山)上,就有炎帝陵。近年来众多海内外同胞多次成批来宝鸡姜水流域寻根祭组,但因祠陵损毁失修。于是,当地在神农炎帝的出生、创业与丧葬之处重修神龙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园,为中华儿女拜祖谒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场所。
智慧神:“羊头山是炎帝神农氏尝五谷之地,现羊头山上神农城、神农泉、五谷畦、神农庙等遗址遗迹尚存。”
寿闯:“炎帝陵分为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3部分。”
智慧神:“炎帝得到嘉禾后,因阴阳有差,种下后却只开花不结果,于是炎帝乘五色鸟从东海抱回太阳,从此五谷丰登,万民安乐。因炎帝创立‘日中为市’,开原始农业之先河,被世人誉为‘太阳之神’。他首创‘日中为市’的地方叫做‘太阳市遗址’,现在天台莲花峰西一山谷中。”
炎帝陵。
遍谒各处炎帝陵后,炎帝问好成歹,龙腾飞只觉胃气翻腾,疼痛倒地,汗湿衣衫,辗转挣命。
盘古运气丹田,仙气一吹,早将龙腾飞变为十二岁孩童,送往几千年前之武陵山。炎帝已熬好一大锅草药,刚好不冷不热。炎帝舀了一碗药汤,抱起龙腾飞喂之,病情立解。炎帝继续给其他病人治病。
龙腾飞和一群孩童捋斑鸠树之叶做斑鸠饭。大家把斑鸠叶揉碎,用筲箕沥于清水,龙腾飞抓一把纯净草木灰欲往斑鸠叶汁水中放去。一姐姐说:“少放点!”龙腾飞放之大半。不消三刻,斑鸠豆腐即成,龙腾飞和众孩童请炎帝和其他大人一起分享。
炎帝一边吃斑鸠豆腐,一边说:“这斑鸠豆腐又叫斑鸠饭,食之解热消暑,利胃生津。捋斑鸠叶洗之直接嚼食,效果亦佳。”
吃过斑鸠饭,龙腾飞在一纸条上书一联曰:
斑鸠树斑鸠叶斑鸠饭祖孙深情化东海
炎帝德炎帝陵炎帝庙天地道义叠皇山
龙腾飞双手将对联呈上:“大始祖,小孙谨献上心香一瓣,请受之。”
炎帝视之骇然,为免天机泄漏,立即吞之。
龙腾飞问:“大始祖,心香何去?”
“已贴于我之心扉左右矣!”
此事始终,在场他人俱不知晓。
炎帝告別众人,携龙腾飞离武陵山,又到天台山,沿途教给龙腾飞许多药物、许多药理。
炎帝遍尝百草,研制医药,他一日遇七十毒,140岁时,上天台山采药,误尝了“火焰子”(断肠草)而为民捐躯,后人因此而整理出《神农百草经》。
炎帝归天,龙腾飞哭得天昏地暗,直至昏死。
元祖拍醒龙腾飞:“乖孙,不哭了,炎帝已成仙矣,农神、药神加医神。”
“真的吗?”
“真的。”
倏忽之间,龙腾飞已复原身,祖孙俱笑。
河北涿鹿三祖堂。盘古主持中华始祖研究会。
盘古:“黄帝崩,为中华民族留下五大功绩:发明创舟车、带头农耕、除蛮进文、治国方略、律己准则。”
寿闯:“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唐虞夏商周各代,均是他的直系子孙。”
继人祖陵、炎帝陵之后,黄帝陵为中华第三陵,简称黄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一千米的桥山之巅,距中国西北第一大城、历朝古都西安150千米。
盘古:“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遍山古柏,数逾万株。山顶正中为黄帝陵,桥山脚下为黄帝庙。”
归绿:“历史上就有祭祀黄帝陵的传统。从文献记载看,西汉王朝建立,刘邦入关,曾强调祭祖的重要性。”
寿闯:黄帝陵前数十米处,有“汉武仙台”石碑,石碑仙台记录了“十八万大军祭黄陵”的历史故事。
陕西黄陵。
汉武帝元封元年秋,雄才大略的武帝刘彻御驾亲征朔方,凯旋途中路过桥山时,发现山巅有高大雄伟的黄帝陵,就问属下:“吾闻黄帝不死,此处何以有黄帝冢?”
对曰:“黄龙在这里乘龙升天,百姓恋恋不舍,拉住他的衣襟不放,将龙冠埋于此地。”
汉武帝仰天长叹:“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履耳!”
说罢,停止行军,令士兵一人一担土以设坛筑台。一夜之间,就在黄帝陵寝前筑成一座20米高的“九转祈仙台”。
翌日清晨,汉武帝率军祭陵,又登上祈仙台祷告。
河北涿鹿三祖堂。盘古主持中华始祖研究会。
寿闯:黄陵民谣云:
汉武祭陵唐建庙,到了宋代把庙迁。
不论谁来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智慧神:“魏晋南北朝时期,对黄帝祭祀虽因战乱中断,但总的说来是绵延不断。到了唐代宗大历5年,于桥山西麓建庙并规定按时祭典。宋太祖开宝年间,移庙址于今址,祭祀活动相沿不断。明、清两代对祭黄陵十分重视,明代皇室派遣官员祭祀黄陵14次,清王朝共计29次。清末民初,政局动乱,祭祀中断。20世纪1935——1943年,国民政府多次派遣专官祭祀黄帝陵。特别是1936年清明节,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首次共祭黄帝陵,对唤起中华儿女共同抗日起到巨大作用。建国后,1955——1962年,每年都举行祭典,但均为省级领导主祭,以后祭礼中断,到1980年恢复。黄帝庙又称轩辕庙,庙内古柏参天,其中最大一棵高19米,周长达10米,乃黄帝乘龙升天之前所植,故名‘黄帝手植树’。有俗谚称曰:‘七楼八扎半,疙里疙瘩还不算。’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等人来此瞻仰,将这棵古树定名为‘世界柏树之父’。”
盘古:族有族源。蒙古族的族源是唐代的蒙兀室韦,传说来自额尔古纳河,藏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一个神猴与罗刹女所生,与宋代以后的“萌古”、“源骨”、“蒙古里”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羌族传说他们的始祖是“无弋爰剑”;维吾尔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卜可汗”或“乌古思可汗”,是以汉代的“丁零”和唐代的“回纥”为主要族源,融合了汉人、契丹人、蒙古人而形成的;彝族与远古时代的氐、羌人有渊源关系,与公元7世纪的“乌蛮”关系最为密切;白、纳西、哈尼、傈僳等民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也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满族与2000多年前商、周时代的“肃慎”、汉晋时代的“挹娄”、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勿吉”、辽代的“女真”、明代的“建州女真”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南方各族传说自己的祖先是“盘瓠”或“廪君”,但他们都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龙腾飞再谒黄陵后,黄帝同元祖与龙腾飞谈了一个通宵,黄帝和元祖赞同龙腾飞的意见,对人类给以十二万分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