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一指神针>第一章 而立之年

第一章 而立之年

作品名称:一指神针      作者:阿文名      发布时间:2022-02-17 10:41:23      字数:3112

  朱学斌出生在满族,汉族的血统,生长于黑龙江东京城一个叫塘坊小镇里。生于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家有姊妹四人,排行老三,上面是一哥一姐,下有一个妹妹。自幼随父学医,在当地人缘颇佳,长大成家立业在二十四岁时,父亲不幸早逝,两年以后,母亲也相继病故。在家父去世之后,朱学斌就继承了父亲的医学行业,也是家里唯一学医一个成员。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朱学斌没想到婚后妻子几年不孕不育不说,还得了一种日异消瘦的怪病,最终久治不愈,还是年轻轻的与世长辞。
  妻子死后,朱学斌一时间心灰意冷,没想到一个两代行医的家族还救不了自己家人的性命。
  那年头,国家正被列强欺负,老百姓每年能讨上温饱就算万幸,很多有病之人不是没钱医治,就是没人能医好病人,能活过六十岁的就算是高寿!
  从这之后,朱学斌就上来了一股倔劲,为了摆脱上一辈常规化的普通赤脚行医,并发誓一定要学会能医治一些疑难杂症的绝活,他带着所有的盘缠费用打算出门拜访名师求技。
  经朱学斌一再打听,他决定去四川彭州想拜《唐宗海》为师,听说唐宗海十六岁就考上了秀才,二十三岁才开始钻研医学,二十四岁就著有名书《医柄》,后来又著有《医学一见能》。因家父患血证经多方救治无效后,于是他就开始一心探索血证,后经勤学十一年时间终于著成了《血证论》一书,主要是集血证诊治之大成,自创止、消、宁、补之要法,堪称精辟独到。此书一出,名闻三蜀,声誉远播于华夏大地。
  时下朱学斌已过而立之年,当听到名医唐宗海的发迹故事以后,他浑身较劲热血沸腾,如果过四十五还不能有所作为,他决意消声灭迹,从此改名换姓残度余生!
  所谓事在人为,上天都是在眷顾那些勤奋好学的人。
  朱学斌千里迢迢不辞辛苦,一路爬山涉水晓行夜宿,终于花了近半年时间才找到了唐宗海,并有幸成为了唐家一个杂工,后辗转跟随唐宗海入京城深造。(自唐宗海三十九岁中了举人以后,医术已是名扬于沪,有疑难杂症问者,辄应如响,人人惊具叹为神奇。三年后,唐宗海又中三甲进士,并授予礼部主事之职,也就是正六品的官职,自奉母赴京以后的医术名声更为大振,可以说在当时是誉满整个京华。)
  就在唐宗海即将达到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时,朱学斌突然提出了辞职,并有幸见到唐宗海后当面辞工。问其原因时,朱学斌回道:“承蒙恩师教诲!学生此次前来学医实质是为了家里的乡亲,那里贫穷困厄,百姓重病在家就只能活活地等着病死,我的妻子和父母都是病死,可我却眼看着无能为力!所以学生才千里迢迢地寻医学艺,并有幸得到了恩师的指点!我知道我现在只是学到一些皮毛,想要成为恩师一样的大师恐怕至死无望!所以学生打算云游四方边走边学,也好早日回到故里为家乡百姓尽撒微薄之力!”
  朱学斌说这些话时,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他称呼唐宗海为师父也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但唐宗海也听惯了这样的爱称,这样的称呼也不只是朱学斌一人所为。
  一晃五年过去了,朱学斌确实学到了不少,但都是理论的多,临床经验可以说是一无所获。不是他不想实验,而是根本没有机会,平时的工作除了打杂就是配药验方,想见一面大师唐宗海还得要有机缘,毕竟人家是政府官员,很多时候还得著书论述,哪有时间去关心一个普通的下人!
  朱学斌老实实在,也不会溜须拍马,一开始的学习理论对于他来说非常受益,因为他懂得了人体中什么叫阴阳,什么是气血,什么是西医,什么叫中西结合……但唯一缺陷的就是没有试验。后来,他将自己想法说给一个伙计听了以后,伙计就建议他去找一些有临床机会的名医试试,于是他打算已退为进,目的就是想唐宗海大师真正地收他为徒。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当朱学斌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的心思之后,唐宗海却微微点头,继而轻声叹道:“唉!都怪我现在为皇家所用,常常也是身不由己!人们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是朱先生说的对,如果在我这里只会耽误先生之仁义之志,倒不如独自开医设馆也好早日为民造福!”
  唐宗海没有一点儿官架,很随和也很礼貌客气,同时也看出朱学斌有些意外的表情,于是接着说:“先生不必多滤,行医者必须先熟知心得,方能判断结果。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我这里虽然你没有得到临床试验,但我们华夏的医学主要是以药剂为主,懂得药理作用就能懂得开方,以你现在的功底和之前的经验,大可放心地为百姓带去福音。人生没有绝对,失败也并非失败,生老病死是人世间不可违背的定理。作为一个医者,要做的不是自己有多强,而是尽可能将自己的所学流传后世,并能得以借鉴……你走以后,我没什么可送,这辈子我唯一的心血都写在书中,希望以后能对你有所帮助。”
  说完,唐宗海转身回房,不一会儿就拿出自己著写的几本医学书籍递给朱学斌,还私下里给了十两银子作为额外盘缠。
  一语点破梦中人。此时的朱学斌这才真正懂得大师唐宗海的含意。原本他还以为大师并没有在意像他这样的佣人,然而他想错了,所谓当局者迷,这倒让他想起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说有一户老实人家的儿子比他的父母更为老实,父母很担心以后有人会欺负他的儿子,于是就决定让他去学些武艺好起到防身保家的作用。没想到师傅见他太过老实,就指着院前的一口井说:“等你将前面井里的水吹出井口我就收你为徒。”
  于是,老实的孩子信以为真,就天天对着井口吹气。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十年以后,老实的孩子终于将井水吹出了井口。当他兴高采烈地告诉师傅时,师傅却说他已经学有所成,叫他下山回家。
  老实的孩子想不通自己已经将井水吹出了井外,为什么师傅不收他为徒反而要他下山?
  老实人一边走一边想,没想到遇见了几个壮实的强盗,老实人当场吓得直喘粗气。
  让老实人更没想到的是,几个强盗被老实人的喘气吹得连连倒退。于是连续几次之后,老实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功夫就是吹气。结果可想而知,几个强盗被老实人轻轻一吹就飘飞起来,吓得他们连滚带爬地怆惶而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朱学斌没想到这个常常对小孩讲的故事却感悟到自己,他很感谢大师唐宗海今日的提示,也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他心潮澎湃地打算花上几年时间去云游拜师学艺。
  翌日,关于这次行医云游,朱学斌忽然有了一个新的规划,据说蒙古奇人异事多如牛毛,他打算这次直穿蒙古至老家黑龙江后,再回到故里将这几年攒下的工资开一个诊所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次云游对朱学斌的收获很大,最重要的是遇见了一位世外高人,名叫“莫日根李钰”。
  那是一次云游在阿鲁科尔沁旗地带时遇见了一场狂风暴雨,朱学斌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最终淋成了一个悲惨的落汤鸡,而老天并没有同情他的遭遇,反而下了一天也没有间断。
  天气很冷,朱学斌的雨伞早已被大风刮走,幸亏干粮放在羊皮袋里,要不然还得被挨饿受冻,但其它的衣服包裹就没那么幸运,加上雨水是越来越重。
  朱学斌很是无奈,只能尽快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才能保命。他这么想着,是因为他开始有些头晕头痛,而且喷嚏连连。
  感冒生病是朱学斌最担心的事,尤其是在外地,而且是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外地。
  坚持,一定要坚持。朱学斌这么想着,他头疼发烧是越来越厉害,也幸亏他早已准备了一些感冒发热的药物,要不然兴许早就晕倒。
  天快黑了,雨也停了,眼看着远处像是有一个村庄时,朱学斌感觉头重脚轻难以行走,忽冷忽热的他浑身哆嗦不止,最终还是坚持不住躺在地上,不一会就渐渐进入昏迷状态……
  就在朱学斌对生命无望时,一个身影模糊的瘦小老头忽然出现了!对,没有猜错,是看着像个老头!
  朱学斌想说话竟一时无法张口,连动一下的力气也没有,只是迷迷糊糊地看着老人给他把脉以后,又很是吃力地将他拖着扶靠坐在旁边的一个小土丘边上,紧跟着是用两只手给他推拿掐捏自己的头部、颈部和双手各个部位,一会儿又从一个羊皮包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在小布包取出一根根细长的银针,接着在他的头部、耳后、颈后上下插入一根根银针……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