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五)

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五)

作品名称: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      作者:许建胜      发布时间:2012-09-10 10:32:31      字数:3277

  二、起步
  
  在邓丽君不打招呼就破门而入的同时,被称为“急智歌王”的张帝几乎是采用同一个曲调而又用随机应对的词语回答着不同层次听众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使一向严肃的大陆听众接触了类似“落水后先救母亲还是先救妻子”等无聊话题,却又让人乐此不疲,知道了唱歌还可以平白直叙、打诨骂俏,甚至可以面对面互动用聊天的方式拉些家长里短。之后不久,台湾歌手欧阳菲菲则用类似于《成吉思汗》、《热情的沙漠》等极其强悍的曲风和近似疯狂的节奏再次强奸了国人的耳膜,颠覆了人们对港台歌曲的印象,把人们从平静如水一下子送到癫狂痴醉之中,令人目瞪口呆。这时候,几十年来听惯了几乎千篇一律的概念化歌曲的人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是花花世界,连他们的歌曲也是令人眼花缭乱的。
  
  实际上,这时的中国尽管不“缭乱”,但也足以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人们“眼花”。改革开放刚一开始,在见到寥寥无几的“老外”必遭围观之时,聪明的国人就预见到今后只会说本土话恐怕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于是象搞政治运动一样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学英语的热潮,大家的老师就是电视片《跟我学》里的陈琳,一时间满大街都是“鼓捣猫呢”、“俺莱芜有”,全民都打下了说英语的基础,直到现在有的歌星唱起本土歌来还时不时冒出几句英文,估计就是那时学英语基础打得太牢的缘故;国内、国外各种广告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登上报纸、窜上电视、爬上墙头、站到路边,并迅速蔓延到你耳所能闻、眼所能及的一切范围内,令你不胜其烦而又无处躲藏;北京西单的“民主墙”信口开河、无所不及,一次次冲撞着国人的心理底线,终于那个魏姓倒霉蛋因挑战政府禁令而被捕入狱,不要说你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就是大作家白桦在电影剧本《苦恋》中表达了错误思潮也得进行深刻的检讨;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庭审现场,让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见识了那些过去只有在报纸上、电影里才能见到的“领导人”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华国锋陆续辞去国务院总理、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赵紫阳、胡耀邦、邓小平分别挑起了这些重担;街头巷尾逐渐出现了私人的营业房和摆地摊的“个体户”,他们起早贪晚、顶风沐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悄悄地向着“万元户”的目标迈进,尽管当时他们一天的收入足以超过上班族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收入,但在亲戚、朋友、邻居、同学等熟人面前却总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世界服装大师皮尔卡丹亲率十二名模特闯进北京在T台上“猫步”来“猫步”去,极尽能事、风情万种,企图引领中国时尚新潮流,但此时在中国引领时尚新潮流的还不属于法国的卡丹们,而属于国产的“不良少年”,属于他们的“喇叭裤”、“蛤蟆镜”。
  
  其时,有一大批通过各种渠道或不通过任何渠道从乡下返城不久的插队“知识青年”尤其是年少的“知识青年”和那些刚迈出中学校门的半大小子们,政府对他们的就业无能为力,而干“个体户”他们又不宵一顾,整天无所事事,沉溺于迷惘和哀怨之中:刚出生需要长身体时遇到了缺吃少穿的三年自然灾害,刚上学需要学知识时遇到了革文化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刚迈出校门需要参加工作时遇上了插队、待业,命运为什么对我们这样不公!于是,西方的嬉皮士和香港电影中的明星给他们提供了男女不分的披肩发和可以扫大街的喇叭裤,热播的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给他们提供了贴着商标、带着颜色的“蛤蟆镜”,他们三五成群,游荡于街头巷尾,故意寻衅滋事,发泄不满,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被社会称为“不良少年”、“被耽误的一代”,所以“喇叭裤”“蛤蟆镜”直接与道德品质挂钩,是“不良少年”的标志。一名留长发、穿喇叭裤的青年勇救落水小孩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大众眼中的“不良青年”怎么成了英雄?《中国青年》还发表了《从青年人的发式和裤脚谈起》,为喇叭裤撑腰:“头发的长短,裤脚的大小和思想的好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几年后,歌手艾敬在《艳粉街》中唱道:“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而这些“不良少年”的手里往往提着音量开到最大的收录机,播放的正是被斥责为“靡靡之音”的港台歌曲。
  这时,尽管港台歌曲实际上已经飘荡在大陆的街头巷尾,但在主流媒体和公开场合是禁止播放和演唱的。只有十三岁的程琳因未脱童声的嗓音、演唱上吐字的功力而被称为“大陆邓丽君”,而当时在海军服役的程琳压根儿就没敢翻唱过邓丽君的任何作品,她仅仅用《小螺号》这样的儿歌就把群众征服了,也因唱法酷似邓丽君而被禁。1982年,《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出版,这本定价两毛二、印刷了三万余本的小册子洋洋洒洒近五万字,着重收集了对刚传入大陆的港台流行歌曲的靡靡之音的批评,称“此类庸俗歌曲对我国青年男女实是色情引诱之声,精神麻痹之剂”。因此,当时占据主流媒体和公开场合的是那些本土的、“健康的”、歌颂性的、鼓舞斗志的主旋律歌曲,包括关贵敏演唱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和《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卞小贞演唱的《泉水叮咚响》、于淑珍演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朱逢博演唱的《雁南飞》等。这些歌曲与过去的同类歌曲相比,在词句意境上仍然比较空泛、概念化,缺少具象的东西,但在旋律上更加柔性、恬静、抒情,深受观众听众的喜爱,加之它们大部分是电视片或电影的插曲,所以很快就流行开来。当然,最流行的当属那首合唱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年轻的朋友们大家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声笑语绕着彩云飞啊年轻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再过二十看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生活的奇迹要靠谁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可有愧啊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自豪地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像是对那些高呼“救救孩子”、为“被耽误的一代”忧心如焚的人们的有力回击,这首歌唱出了青年一代的伟大抱负和豪情壮志,唱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承担这种责任的决心。二十年,对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何况二十年后就进入下一个世纪了,二十年后再相聚似乎是一个遥远的约定。然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二十年的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即打了个手指响而已,瞬间的事。二十年后,也就是2000年,尽管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未实现,但我们的国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行歌坛也呈现出百花齐放、星光璀璨的繁荣景象,甚至可以这样说:什么人都能够被包装成歌星,再烂的歌曲也有容身之地。只是有些疑问,那些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当年的毛头小伙儿们相聚在一起时,是否还有当年的那种火花四射的激情?
  
  1981年盛夏的一个傍晚,在篮球场上出了一身臭汗的邢秉刚、万小平、张亚兵和我等一干单身汉们正坐在集体宿舍外乘凉、吹牛皮,忽然,一曲从未听过的歌声从大刚的收录机里像清泉一样流淌而出: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的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幸福的微笑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远航的水兵多么辛劳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后来才知道,这首歌叫《军港之夜》,是由海军歌手苏小明演唱的。据说,苏小明还是与我同一年入伍的战友呢。情真挚朴是苏小明演唱的主要特色,深沉含蓄是苏小明演唱的独特风格,她运用近似朗诵的演唱方法把听众带到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军港之夜,她用清新稳重的台风开拓了演唱大陆原创通俗歌曲的一片疆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与当时其它流行的歌曲相比,《军港之夜》演唱起来平铺直抒、近似朗诵,不需要多宽的音域,如我等五音不全者都能学唱个八九不离十,所以这首歌受到能歌善歌和不能歌不善歌两大阶层的共同欢迎。然而就在广大观众的一片叫好声中,有人仍能给她挑出刺来:当兵的就要提高警惕,怎么能唱海军战士睡大觉呢?到了这时你就不得不承认,实际上这不是在挑刺,而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