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屯田风采(一、二)
作品名称:风簾翠幕柳耆卿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1-12-24 18:23:27 字数:4466
一
自担任屯田员外郎一职后,柳永更加领略到官场的险恶和黑暗,他听到和看到的更多,更感觉到官场的肮脏。他想独善其身、自惜羽毛,又遭人嘲笑为不识时务,他在精神上是非常矛盾的。
这段时间,柳永整个人都显得很沉闷,似乎在创作上也迷失了方向。对于总是围绕歌楼酒肆去写词,他也厌倦了,内心的冲动总让他有种独辟蹊径的想法。
他明白这是年龄关系,自己已经进入老年了,虽然身体依然强健,外貌更不显老,但心态远不如从前。再要在歌舞场所应景填词已没有了往日激情,诗由心出,这类作品不可能再翻出新意了。
另一方面,他又不时地身体里涌动着一股股的冲动,总想冲出去,他想起正是在临轩被黜远离东京之时,自己还创作过一些自认满意的作品。应该走出去,心胸才会开阔,眼界才能放宽,多写一些羁旅词,领略祖国壮丽河山。他真羡慕那些唐朝的诗人们,他们将整个祖国大地当作自己创作的舞台,可我们呢,只囿于花前月下、亭台楼阁之间,难道词的内涵就这样狭隘吗?
柳永的心再一次冲动起来,他要探索,要把词的领域拓宽。他的眼中仿佛见到一缕曙光,很亮但又捉摸不定。
他决定向朝廷请求去考察西北,如果不批准,索性就辞官不做了,他要完成一生的夙愿。
沉默一段以后,柳永振作起来,他为自己走出去、到西北边关考察的想法所振奋。他决意要用余生在填词上下功夫,进一步开拓慢词、羁旅词。
请示朝廷,皇上听了也很高兴,特旨柳永巡视屯田戍边之事,前往陕、晋、蜀、两湖等地视察,客观上皇上为柳永开拓宋词提供了方便,实在也因虫虫之事内心有愧。
宋代建国以后,吸取唐未藩镇割据的前车之鉴,加强中央集权。以中书门下平章事(又称政事堂)和枢密院分掌政务和军事,并称两府。两府的官署(办公地点)分别位于右掖门内的东西两侧,故此又称东西二府。
中书门下的首脑是宰相和参知政事,枢密院的首脑是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两府大臣为朝廷领班人物。又设三司使掌管财政,以分宰相的财政大权。
宋代虽延续历代的三省六部制,但只是名义上的,中央行政机关为尚书省,其长官为令、仆射、丞,但这些职务很少除授。因此,虽有三省之名,却无三省之实。
一般来说,政事堂之下,由左、右司郎中分管六部,即左司郎中分工负责吏、户、礼三部;右司郎中分工负责兵、刑、工三部。六部下设二十四司。
礼部掌管朝廷礼乐、祭祀、宴会、学校、贡举等政令,其所属四司,均设郎中和员外郎各一人,作为高级部员。柳永自地方上调到中央时所任太常博士一职,就属于礼部管辖。
屯田员外郎则隶属于工部。
屯田一职,具体事务较少,临时差派很多,随时要承担朝廷的使命,例如出使夏国、契丹等,多由屯田员外郎兼任使节。如宝元二年(1039年),屯田员外郎刘涣就奉命出使。
在这里,每日里只要用心于事,不出差错,就算好官了,柳永的心全用在填词度曲上了。
再者,屯田一职不应认为是官职低微了,这已是中央部门里的中层官员了,按职级应该是从五品。
许多朝中大员都是从屯田员外郎或其他员外郎职务上快速升迁走到权力中枢的。
如现任宰相贾昌朝,在景祐元年为皇帝讲读经书,当时他的职务是都官员外郎,十年之间由员外郎升任宰相。而同时担任讲师的还有屯田员外郎赵希言、太常博士王宗道。
再如张尧佐,进士及第后,史上用“累迁”一词,才累迁至屯田员外郎,可见要想得到这一职位也是很难的。后因其姪女张美人受宠于皇上,一日之间连授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和同群牧制置使四使之职,若没有这层裙带关系,还不知要在屯田员外郎一职上待多久。
柳永对自己任职屯田员外郎心满意足,他深知自己入仕时年龄已偏大,加之自己不谙官场之道,故此他并没有那样不切实际的出将入相的奢望。
但是世俗之人则不然,许多人认为他还应更上层楼,为他止步屯田一职抱屈。还有一些人则幸灾乐祸,认为他止于屯田一职是咎由自取。其实这两种人的心理,都认为柳永的名气这么大,他的官职也应该非常高,孰不知名气与当官是两码事。
皇上不单准其到西北,而且诏令柳永为屯田员外郎领郎中事,领郎中事是说只是在本次出行时享受郎中这一待遇,而且只是在此次出行中暂时领郎中事,实际职务仍是屯田员外郎。
郎中一职为正五品或从四品,是六部的实际领导,许多人都从这个职务上直接进入东西二府。柳永此时已届花甲之年,如果借此机会实际得到郎中一职,那么之后几年虽因年龄进不了二府,也会授予翰林学士等名誉职务,那么也就达到了苦读一生孜孜追求的人生目标。以这样一个身份正适合到边疆州县考察,既体面又会得到地方上较好的接待和照顾。到了此时,连柳永都看出了皇上用心良苦。
只是枢密副使夏竦不解皇上何以对柳永如此宽容,恨得夏竦牙根疼。
皇上又将曾对前宰相章得象讲的那番话,拿来对参知政事陈执中道:“柳永非是擅长于钱粮刑名的强干之吏,虽然他在地方上确实胜任其职,但终非是其所长。他的所长应该在三馆之职(三馆指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太宗时又建秘阁。当时人认为担任馆职,既可接近皇帝,又是一种荣誉)。之所以未让他独掌教坊,因他虽精音律,但于宫廷之乐却又不纯,一是担心他将宫廷礼乐搅混,二是担心束缚他的自身发挥,故此朕才免去他的太常博士之职,授其屯田员外郎,任由他发展。朕让他领郎中事,是为了让地方上好好关照,毕竟他年事已高,不欲让他涉险啊。”
不料,庆历六年仲春,柳永递本请求西北行,想不到得来的是暂缓出行的批示。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又丢了,让恨不得马上就踏上征程的柳永有些懊丧。
夏初,皇帝驾幸金明池,通知柳永参加,填词记此盛事。原来是这个原因,去西北,不是不去,而是缓行。
二
金明池位于汴京城西的顺天门外,周周约九里三十步,池水的西部水面最宽,直径在七里上下。金明池是在太祖时期挖掘引水而成,主要用来训练水军,为统一南方进行军事准备,后来成为皇家进行水上活动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金明池的南岸有一座临水殿,这座殿朝着北面的金明池宽阔的水面,每当御驾来观看水军表演,都是到这座临水殿。
从临水殿向西走,几百步外便是仙桥,桥身为南北走向,长度达几百步,结构是由三个拱组成的长桥,远看如三道彩虹架在水面上。中间的那个拱最高最大,被形象的称为“骆驼虹”。
上了桥以后向北走,桥的最北端直达金明池的中心。在池水中央堆出一个高出水面的石砌平台,平台上面䢖了五间大殿,名为水心殿,居中的那个最大,金明池水心殿是在太宗皇帝时建成的。每个殿里都设有御座,平时都一律用帐幕围挡起来,游人还可以进入这些殿里观看。
回过头来再表仙桥的南端。桥的南端是片广场,南面立一座棂星门,东西两侧各立一座彩楼,彩楼里还安排一帮歌女待在那里,以壮观瞻。只要争夺锦标的比赛一开始,彩楼里的乐队便要奏乐,歌女们便要配合着鼓噪呐喊。
出了棂星门,再向南就是琼林苑了。琼林苑里面有一座建立在高台之上的建筑叫宝津楼,楼的正面宽度达到一百多丈。在楼的北侧俯视可以看到金明池中的水心殿,宝津楼的南侧正对着琼林苑里的演兵场,皇帝就是在这儿观看骑射比赛和百戏演出。
柳永对金明池很熟悉,没少来过这里,更多时候是和朋友、歌女们一起游玩,春赏花夏观水秋登高冬踏雪,总是有题目可出。有时则是来观看皇家盛典,如圣驾陪同刘太后游湖。
柳永又善于观察,捕捉细微未节,否则怎么能写出那样多的描绘宫内建筑、皇家盛典、礼章制度的词赋?而且让人一看便说是非身临其境者不能为。这一次又同以往不同,这一次是真正的亲身经历了皇家盛典的全过程,他的心情也难免有些激荡不平。
三月二十这一天,皇帝驾幸金明池。护驾的队伍彩旗飘展,绣带飞扬,马队裹挟着尘土,马铃声伴着蹄声震动着大地。马上的卫士们身着锦绣披肩和镶嵌金线的衫袍,帽子上簪花,腰间佩戴装饰华丽的弓箭和刀剑,举着绣有龙凤的大旗和刚从内务府领出来的金枪。这种皇帝出行的壮观和铺排,沿途吸引着无数老百姓争观。
以往开封城有这样的庆典,往往柳永也夹在人群之中围观。这一次却骑着鞍辔鲜明的骏马行进在队伍里,他的心里也不由得有几分得意。
御驾先到临水殿,在那里赐宴群臣,然后观看水上争标比赛。不远的水池中一字排开停泊着四条彩船,来自诸军的百戏开始演出,节目包括舞大旗、耍狮豹、跳掉刀蛮牌舞、神鬼剧、杂剧等。
最惊险的莫过于名叫“水秋千”的表演,表演者在大船的高高木架上荡秋千,荡到最高处,表演者一个筋斗从半空掉落,一头扎入水中。在他脱离秋千的一刹那,许多人惊得大叫,以为是脱手了。及至平安的从水中冒出头来,观众群中又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皇上传旨予以赏赐。
然后是龙船表演,一条大龙船上有人指挥,几条小龙船分别在临水殿前东、西水面上排列,水殿前的水面正中插着一根“标竿”,上面挂着锦缎、彩缎、银杯、银碗等物。红旗一摇,两边的小龙舟及舟后助阵的虎头船、飞鱼船便鼓声大作,飞快地向前冲去争夺那根标竿,这就是“争标”比赛。
金明池的表演结束后,御驾又来到路南的琼林苑。
宝津楼的南面有一个宴殿,每当天子驾幸宝津楼的时候,随驾的嫔妃们就借这个宴殿歇歇脚。
在宝津楼仍然是观看百戏,只是不同于金明池的水上演出,这里的都是陆上表演。楼上是御驾,楼下广场上允许游园的百姓观看。
这里的表演以对阵表演、对打、骑术等为主。对阵表演气势宏大,有一百多个穿着花哨衣衫的年轻健壮的士兵手执蛮牌和木刀摆开阵势,蹿蹦跳跃。
演出中突然发出一声如霹雳般的巨响,震得宝津楼都仿佛为之一颤,发出巨响的东西名为“爆仗”。
巨响过后,台上烟火弥漫,一些戴着鬼怪面具、口吐烟火的人开始表演“哑杂剧”,整个过程中几次爆仗巨响最为震撼。
之后是表演骑术和射技,精彩、惊险的动作和伎艺让人目不暇接。两个女童正在表演高竿绝技,周围喝采声、尖叫声不断。
柳永却见过比这更惊险刺激的高竿表演,现在的竿子比那时短了许多。柳永扭头看见宋祁也挤进人群里看热闹,便往他身边靠了靠,道:“前些年表演用的高竿比这个高多了,是不是现在的伎人伎艺不行了?”
宋祁见是柳永在和他说话,便道:“那倒不是,你看她们做的危险动作都很到位。柳兄有所不知,你那时还未回京,前些年宣德门前表演时摔死一个,皇上很痛心,命以金帛厚赐其家人,并当即下诏以后竿子高度要减少三分之一。改日你到旧中书堂那儿看看,墙上还挂着晏相为此事写的一首诗,那首诗我还记得几句,‘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跟挂骇旁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君王特轸推沟念,诏截危竿横赐钱。’至今人们看了诗,还能体察到当今圣上宅心仁厚。”
最好看的是下面这个节目,一百多个“妙法院女童”,骑着装饰华丽的骏马走上舞台。
这些女童全着男装,头戴短顶头巾,身穿捻金丝番段窄袍,还有红绿两色的吊敦束带,一个个光艳照人,香气袭人。这队女骑手驰奔到宝津楼前让马匹排成一列,飞身下马,先向观众行了男子礼数,然后面向宝津楼向皇帝跪拜山呼万岁。
众女童便矫捷地翻身上马,表演精彩的骑射和对打。
内中最好的是四个女童,柳永看这个节目时始终目不转睛,他听虫虫说过她当年就是这样的女童领队,只是她们表演的是唱曲和舞蹈,而今天这些女童表演的是伎艺。今天一看,能达到这个程度,这些孩子该付出多少艰辛啊!
宴殿的西边还有一个“射殿”,顾名思义是皇帝用来练射箭的去处。射完箭后仪式就全部结束了,然后是启驾回宫。